教唆犯的认定_第1页
教唆犯的认定_第2页
教唆犯的认定_第3页
教唆犯的认定_第4页
教唆犯的认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主讲教师刘乃嘉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认定一、共同犯罪人——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根据《刑法》第29条的规定,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人。二、教唆犯的特征对象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未意识到意识到(一)主观方面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进而实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即使其行为客观上使他人产生了某种犯罪意图,也不能构成教唆犯。(二)客观方面

行为人必须有教唆

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他人犯罪,是指教唆他人实施某种具体的犯罪行为,而不是教唆他人实施一般的违法行为或者违反道德的行为。1、教唆的行为方式教唆行为的方法

以金钱、物质、女色或者其他利益引诱他人犯罪以暴力、揭发隐私、毁坏财物等胁迫他人犯罪以嘲弄、蔑视或者侮辱的手段刺激他人犯罪利用封建迷信唆使他人犯罪2、教唆的方式书面教唆口头教唆使眼神等形体语言通过打手势教唆的方式(三)教唆犯的对象1、教唆犯的对象必须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教唆的对象必须是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已有犯罪意图的人,不能成为教唆犯的对象。3、教唆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1、教唆犯的对象必须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危害行为或者教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刑法》第17条第2款所规定的犯罪之外的犯罪的,以及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危害行为的,属间接正犯,而不能成立教唆犯。例如,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如果甲教唆乙杀人,甲便是教唆犯;如果甲教唆乙盗窃,甲则是间接正犯2、教唆的对象必须是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已有犯罪意图的人,不能成为教唆犯的对象如果行为人明知他人已有犯罪意图,而为其出谋划策,撑腰打气,壮胆助威,坚定其犯罪意图,使其实施犯罪,可按帮助犯处理。3、教唆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但特定并不意味着只能对一人教唆,对特定的二人以上实施教唆行为,也能成立教唆犯。如果唆使的对象不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