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四大经济区形成1.依据:司马迁依据汉代

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表现(1)山东地域①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

。②特点:经济最发达和最主要

。(2)山西地域①分布:河南崤山以西。②特点:是传统农业区之一。经济分布中原粮食产地第1页

(3)江南地域①特点:

稀少,

落后。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

差距较大。(4)龙门碣石以北①特点:是传统

。②地位:经济实力十分有限。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展现出

和经济实力发展

特点。人口生产技术经济实力畜牧区半农半牧区多样性不平衡第2页问题思索1.黄河流域为何长久处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提醒(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推进了经济发展;(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域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第3页二、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人口南迁①原因:

不停。②表现

a.

之际出现中原人口南迁第一次高潮。

b.

后北方人口南迁形成第二次高潮。

c.两宋之际,

引发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③影响

a.为南方地域补充了大量

b.带来了较为先进

,推进经济发展。(2)社会环境:南方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3)本身潜力:蕴涵发展

巨大潜力,为发展奠定基础。天灾人祸两晋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相对安定农耕经济第4页2.经济重心南移经过(1)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经过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初步形成

兼种、

作物体系。(2)南方逐步超出北方:

以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都会加速发展,逐步超出北方。(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后,致力于南方经济建设,南强于北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稻麦水陆互补中唐宋都南迁第5页3.经济重心南移影响(1)带来

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域成为人才密布区。(2)凸显区域经济发展

需求,成为农耕经济特点之一。文化重心不平衡互补第6页问题思索2.古代人口迁移有哪几个主要流向?

提醒(1)边民内迁:由人口稀少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黄河中下游地域。(2)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黄河流域迁往人口稀少长江中下游地域。(3)内民外迁:由内地流向边疆地域,大多是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4)华人外流:我国古代有很多人因为多方面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5)外族内流:在长久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和定居。第7页问题思索3.推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有哪些?提醒(1)自然条件:江南地域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潜力巨大。(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3)政府政策:政治中心转移及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勉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4)人口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5)经济原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发展,推进了江南经济发展。第8页知识网络第9页互动探究探究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主要经济现象,连续时间长,影响深远。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怎样一步步南移?有何特征?你能得出什么启示?思绪点拨

第(1)问是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应注意阶段性;第(2)问特征可从其出现时期、方向、连续时间以及与人口迁移、政治中心变动关系去分析概况;第(3)问应从南移原因、特征总结经验教训。第10页答案

(1)进程:①初步开发:经过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作物体系。南方耕地面积和产量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出现大城市如建康。②逐步超出北方:中唐以后南方逐步超出北方。③完成南移: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财富力量;南宋致力于南方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第11页(2)特征:①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②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表达了当初生产力发展最高水平。③政治重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④南移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是由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步转移。(3)启示:①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条件下完成。②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③经济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重视。南方政权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政权,在当初不得不采取办法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么,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第12页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中国古代经济因为自然条件、政治重心变迁、生产技术水平差异展现出了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特点,这一特点在什么时期就已经展现出来()A.从战国到东汉 B.从东汉到隋唐

C.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D.从唐代到明清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记忆能力。中国古代经济展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特点,早在战国到东汉时期就已经展现出来。A第13页2.下列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含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作用,它应该处于四大经济区中哪一经济区()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经济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了解和利用能力。经过图片不难看出此水利工程是都江堰,位于四川地区,按照司马迁划分四大经济区,巴蜀应该属于山西经济区。B第14页3.我国历史上人口流动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能力。我国历史上人口流动主要类型有:由人口稀少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北方人民南迁、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华人外流、外族内迁等五种方式,但主流趋势应该综合考虑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史实进行分析。C第15页4.古有“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说法,对此了解正确是()A.“胡”应该指是匈奴族

B.南方人到现在还会说“晋语”

C.北方人和南方人长久交战

D.因为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向南迁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情景材料解读和了解能力。文中“胡”应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B、C两项说法错误。D第16页5.古人把人口迁移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其中“军”是指

()A.长久战乱 B.供给军队物资

C.高利贷 D.经营不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利用知识能力。其中

“军”指是供给军队物资。B第17页6.自南宋起,江浙地域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物渊薮”说法。这一现象出现根本原因是()

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

C.江浙地域人杰地灵有良好文化气氛

D.经济重心南移推进了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比较问题能力。人才密布和经济发展是分不开,所以在回答根本原因时,应该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D第18页能力提升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进作用

B.江南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C.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解析商品经济水平较高,是农业发展结果,所以

A项错误;南方人开始从事农耕不能成为主要原因;B

项自然条件只能是经济发展基本条件,不能作为主要原因。D第19页8.右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时期应该是()A.东汉B.南朝C.隋朝D.南宋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能够判断应选南宋时期。D第20页9.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有两座孔庙,一座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另一座在浙江衢州;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其后人集中地发展成为今天浙江诸葛村;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后与其丈夫赵明诚南渡南京。请回答:(1)以上材料表达了中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造成这一历史现象共同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这一现象产生重大影响。第21页答案

(1)人口南迁。(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3)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古代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第22页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之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第23页材料四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百分比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百分比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第24页请回答:(1)材料一反应出南方经济情况怎样?材料二、三、四反应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应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改变?(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第25页答案

(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升,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靠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大大超出北方,农业快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伴随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发展超出了北方)。(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加,增加了劳动力,尤其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第26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王羲之《兰亭序》:“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宋叶适《东塘处士墓志铭》:“既苦志不酬,右书左琴以善娱乐。”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hwh68jyd《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李元在前曾应举不第,近日琴书意懒,止游山玩水,以自娱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主公现有高台广囿,认为寝处之所,何不多项选择良家女子,充牣其中,使明师教之歌舞。以备娱乐,岂不美哉?”叶圣陶《倪焕之》十三:“又有什么可爱议论音乐普通娱乐他人心神么?”像话了。你奶奶……”在福珞回去之前,苏老太太该给她准信儿,不然入宫一事怕彻底黄了。明秀答她:“别怕,不是还有我奶奶大寿那一桌,着你操持吗?办完了再说!”老太太大寿,何以轮到福珞经手?原来那天已定下堂戏,都是城中有名角儿,请到府中来唱,女眷们都躲在珠帘后头看,从中午一直唱到晚上。中午饭就在帘后头摆,到晚上,移到正厅,那才是正式寿宴,另有吹打献艺正经女班儿,是能够挨在太太们桌边侍奉,堂戏那边,还唱着,却只供陪衬了。老太太有心要再试试福珞和宝音两人腹中经纶,便把堂戏中午那一场饭,一桌包给福珞、一桌包给宝音准备。堂戏能坐在正屋子里,按例五桌,头一桌开给老太太,第二桌开给大太太一房,第二桌开给二太太一房,挨下再有两桌,给劳苦功高老家人、以及凑趣打秋风来穷亲友们——若是得脸亲友,那就上前三桌坐了。没说!大太太一桌,交给福珞费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