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4篇】_第1页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4篇】_第2页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4篇】_第3页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4篇】_第4页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4篇】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范文篇一【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机制一、问题的提出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1]。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掌握知识是前提,应用知识是根本,创新知识是关键[2]。知识创新决定一国经济成败并进而决定其综合国力。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我国来讲,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选择必将对于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对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样重要。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24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中国旅游业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发展动力必然转向知识创新来驱动。中国旅游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的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旅游高职院校是旅游院校的主体,必须通过建设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国内外对于创新型教师的研究是与对于创新型教育的研究相伴而生的。1937年,R・史帝文森在通用电气公司为技术人员开设了创新工程课程,这可认为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此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南加里福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开设了创新工程的必修课,创新教育正式进入了高等学府的殿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创新型教师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对创新型教师的内涵特征、评价体系、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如托兰斯关于创新型教师条件的研究,加德纳关于创新型教师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米勒关于创新型教师行为特征的研究等。在国内,自80年代我国全面引入现代创新教育理念以来,创新型教师培养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内最早提出“创新型教师”概念的是姜瑛俐、李祖超,他们对“创新型教师”概念解释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此后张秀琴、何伟纲等阐述了许多基本问题[3]。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及特征形成了一些共识,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指:在相关的教育和学术领域内个体思想业务素质好、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整体结构优化、既能进行自身知识创新又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师队伍[4]。具体到旅游教育领域,目前系统研究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学术成果较少。因此,进一步探究旅游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源,寻求创新型教师培育与激励的途径,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二、旅游高职教育中需要创新型教师旅游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受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旅游业产业特性和运行规律的深刻影响。这就决定了旅游高职教育创新型教师既具有创新型教师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概括而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教师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创新性。具有创新意识、理念和思维,站在旅游业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独创性的思维,开拓性的行动来从事教学、科研和实践。2.示范性。具有高尚的品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影响和带队其他教师、其他团队投身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团队性。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化条件下,创新是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团队的需要,在合作中实现个体价值和成长。4、复合性。既对学科有全面的认识,拥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熟悉高等教育规律,知识面广,具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交叉渗透;不仅具有理论和科研创新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教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5.实践性。具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超强能力,包括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旅游业的产业特特及其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实践性在旅游高职教育创新型教师特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6.开放性。旅游业天生具有跨地域、跨国界的开放特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用成熟、开放、宏大的国际视野主动自觉地了解世界,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5]。在现实的旅游职业教育中,由于若干因素因素的存在导致已有的师资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要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就要基于这些应具备的特点而展开,具体需要的机制叙述如下。三、为创新型教师培养构建平台旅游高职教育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旅游高职院校要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就必须首先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国际化合作平台”两大平台。(一)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是旅游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全新途径。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产业、院校和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构筑无障碍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旅游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创新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实现两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实现这两个结合,就必须在院校、企业和产业之间搭建一个紧密性的合作平台,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企业管理的最新需求,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思想、观念、方法、成果。因此,产学研合作是旅游高职院校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最佳平台和途径。(二)国际化合作平台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平台上培养人才,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高职教育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只有这样的师资,才能培养出具有全球观念、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术研究都是世界性的。不同文化和学术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必然会催生知识创新,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因此,旅游高职院校要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就必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构建国际化合作平台[6][7]。四、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机制(一)动态规划机制创新型教师培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旅游高职院校必须把创新型教师培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研究其规律和特征,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依据市场需求和学校长远发展建立动态规划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目标及其依据,建设内容及其重点,实现的步骤及其途径等。这一机制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前瞻性。符合旅游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二是科学性。符合旅游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培养的内在规律,对创新型教师现状和建设环境精确把握;三是动态性。能够适应旅游高职教育所处大环境的变化、学校条件的改善、深化改革的需要和高校总体规划的调整而进行相应的修正;四是可操作性,符合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切实可行[8]。(二)培养培训机制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教师团队,建立健全培养培训机制是关键。旅游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建立学习培训体系,实施有计划、大规模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创新型教师培养水平。1.实施岗位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上岗培训、学习交流、短期培训、学术休假、国内外进修,从经费、时间、待遇等方面给以保证,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教师加快知识的更新,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增强知识厚度,扩大知识视野,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雄厚的知识基础。2.实施学历提升计划。按照学科发展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现有教师进修深造,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3.实施海外进修计划。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教师团队,必须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进程,每年选派和推荐部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出国进修深造,不断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4.实施顶岗实践计划。遵循旅游行业特点,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调查研究,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对教师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予以奖励。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做项目,并将成果及其转化效益纳入教师职务评聘、收入分配和考核评价体系。5.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抓好作为后备军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研究机构研修学习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一帮一”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把青年教师骨干安排在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位置,鼓励他们从事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和研究。(三)师资引进机制师资引进是加快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旅游高职院校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新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重点引进三类人才:首先,实施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通过引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强、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带动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其次,实施行业精英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具有旅游业高层管理任职经历的师资,将行业最前沿的管理实践引入课堂。第三,实施海外优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国际化战略,将人才引进的视野扩大到海外,面向全球延揽精英,吸纳优秀留学人员来校任教,吸引具有不同文化和学术背景的海外人员来校任教。(四)竞争激励机制激励竞争机制是高校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有效保障,是激发教师创新意识的催化剂。为此,学校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加大表彰奖励,营造爱护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全体教师以学习为荣,以创新为荣。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全员竞聘、竞争上岗、职务聘任、项目竞标等制度,使教师的创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三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与教师的创新能力、业绩水平、贡献大小挂钩的薪酬体系,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五)协作共享机制就培养模式来讲,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和协作共享是创新型教师培养的三大模式。由于创新型人才具有稀缺性和培养过程长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协作共享模式必然成为高校提高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旅游院校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型人才观念,确立学校与教师的新型劳动关系。通过无固定期限合同、中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等形式,通过长期聘用、短期合作、聘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方式,使其它科研院所或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实现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共享。(六)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是创新型教师队伍运行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创新型教师培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旅游高职院校要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建立科学公正、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主要由岗位职责考核指标体系和创新项目考核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要根据岗位设置目标以及特点,建立分类考核体系和方法,既要考虑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也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既要保证考核评价工作的常规性、规范性,又要充分尊重教学科研工作规律,适当延长考核周期,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努力出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9]。五、结语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旅游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旅游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其基本特征,构建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合作两大平台,建立动态规划、培养培训、师资引进、竞争激励、协同共享、考核评估六大机制,不断提高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参考文献】[1]世界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R].[2]徐琴,江西社会科学[J],2024,(6):15-19[3]王婕。我国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综述[M].新财经。2024(11):304-305[4]施宙,左守志,梁燕平。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高校师资队伍的内涵与特征[M].科技创业月刊。2024,(3):23-24[5]沈传缘,陈艺瑛,韩维仙等。高等院校创新型师资内涵和特征研究[M].华东经济管理。2024,15(6):161-162[6]卢铁城。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中国高教研究,2024,(11):17-18.[7]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4.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范文篇二关键词:创业胜任力大学生内容分析培养对策1研究背景创业在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24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见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校应该注意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并积极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氛围日趋良好,但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容乐观:教育部2024年8月份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被动型创业占大学生创业的绝大多数,其自主创业失败率较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达2%至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的平均水平。创业成败不仅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更取决于创业者本身是否具备胜任这项工作的素质特征。2创业胜任力的概念Chandler、Hanks于1993年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概念,认为它是创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可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者成功实现其角色的全部能力,具有变化和可塑的特点,会受创业者经验、培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者把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分为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个维度。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可看作大学生实现创业高绩效所需具备的包括知识技能、心理特征、能力素质、个性品质等在内的多项个人特质。3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容分析3.1针对相关学术论文的内容分析为了探究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和特点,笔者搜索到1999年至2024年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共122篇,以此作为研究文献。数据统计表明,文献中共提到83种素质特征,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一般能力、专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个性品质及创业动机等方面。其中频数较高的10种特征可见表1。表1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前10位的特征及频数数据结果显示,在胜任力特征中的能力维度下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包括开拓创新、人际交往能力、机遇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其中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作为需要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商机的创业者,开拓创新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也契合我国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核心的指导方针。此外作为社会人的一员,人际关系、人际网络的构建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成败。而对机遇的把握、对市场的洞察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都是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的关键。成功的创业不是单打独斗,必然需要一个团队为之共同努力,作为团队的组织者,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其将组织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创业意愿的强烈程度和乐观进取的心态同样是大学生是否胜任创业活动的重要特征,也是被动创业型学生容易失败的症结所在。创业意识不到位、缺乏创业信念的支撑,内在驱动力不足,都可能导致在艰辛的创业道路上轻言放弃。创业相对就业而言更加复杂、艰辛,特别是对于初涉社会的大学生鲜有一步成功的案例,所以拥有乐观进取的心态尤为关键。3.2成功创业青年典型案例的内容分析为了更好地反映创业实践中成功者具备的个人特质,笔者对38名成功的青年创业者案例进行分析整理。38名青年创业者年龄范围在27~40岁,主要涉及服务、教育、农副业、科技等行业。对其个人特质的内容分析结果见表2。表2成功创业青年个人特质频数及排名数据表明成功创业青年具备良好的开拓创新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同时善于学习,在组织中懂得团结协作,知识技能扎实,具备“坚忍不拔、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对成功创业青年案例分析发现其结果与相关学术论文的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吻合率达到了78%。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中,能力特征所占比率为28%,个性品质特征占42%,知识技能与动机分别占15%。说明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外在的能力特征,内在的个性品质具有更高的影响力。4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4.1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首先应积极转变各类课程的授课方式,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教育,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鼓励学生用于质疑权威;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加强课程深度和广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较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应开设专门的“创造学”课程,让学生在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4.2注重个性品质的塑造传统的创业教育偏重于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对内隐的个性品质塑造重视不足。而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品格将对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我们应积极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开展以诚信教育和挫折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积极树立优秀典范,通过榜样力量带动整体氛围。同时可以利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实践成果,针对缺乏毅力、心理脆弱等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在实践中锻造品质,在任务中养成习惯。4.3培养创业兴趣,激发创业意愿意愿和兴趣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它将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方式和创业结果。当代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未真正意识到创业是自身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创业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创业的方法、途径和技巧,更应该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创业的含义及其意义,教会他们在分析环境和自我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创业目标。培养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从内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化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4.4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的搭建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旧到新的过程,创新是它的灵魂,实践是其本身。我国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实践教育环节尤其薄弱,直接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以人际交往及机遇把握能力为主的创业能力培养,必须与具体的生动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创业教育应善于利用丰富的市场资源,适度向学生开放校内市场,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宏观形势的认识,提高市场洞察力,其机遇把握能力自然提升,而团队任务的完成同样有利于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在创业教育中我们应做到厚基础,重实践,塑品格,强信念,只几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培养出高创业胜任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参考文献[1]MacMillan,I.C,Day,D.L.,CorporateventuresintoindustrialmarketsDynamicsofaggressiveentry[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87,(2):29-39[2]Bird,J.B.Timeand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5,22(2):5-10[3]李巧林,林志远。基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选聘研究[J].科技创业,2024,2:125-127[4]陈德明,王创。基于胜任力: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高校探索,2024,4:93-96[5]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2024,1:114-120[6]王一群。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信心[J].现代教育科学,2024,6[7]于广河。关于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4,4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范文篇三一、高职创业教育“三分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一)内容分层为了解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课题组选择常州高职园区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覆盖90%的专业。从创业主观意愿、创业教育认识、创业环境了解、创业活动参与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约10%的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强烈并具有较为明确的创业意愿;60%~75%的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一般;20%~25%的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无意识。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具有明显差别,这为高职创业教育分层化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采用《创业之旅—大学生创业实战模拟平台系统》中创业测评系统,从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智商、创业人格和创业成功指数5类指标进行测评分类。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50名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测评,结果显示:创业基本素质较好类、提高类和一般类的比例分别为9.6%、25.8%和65.6%。测评结果同样作为高职创业教育分层化的依据。因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对创业教育进行“分层化”实施。以“创业需求调查结果”和“创业测评结论”为依据,将创业教育内容分成三个层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为第一层次,属于普及式的大众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创业通识教育”为第二层次,属于创业教育的中级阶段,面向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创业职业训练”为第三层次,属于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面向创业意愿强烈及已经自主创业或参与企业实践的学生。(二)专业分类由于创业活动本身是复杂、综合的商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无法脱离现实社会中的某一行业背景和市场环境,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行业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商业教育,而行业载体不能仅局限于单一专业,更应整合行业内相关的专业资源。因此,以大专业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建立基于专业群的创业教育工作站,可以有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因为不同行业的商业特征并不相同,在对不同专业类别开展创业教育时也应有所区别。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创业特点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针对不同专业类别可以在“行业特征”、“创业模式”等方面实施差别化分类教学,并开发具有行业特点的创业教育资源。如工科类专业学生可以聚焦在生产性行业,依托专利和技术优势创业;而经管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相比属于“软学科”,在知识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不如工科类专业直接,所以经管类学生可以聚焦在服务或零售行业,依托管理创新、差异化服务等优势创业;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创意设计工作室,依托创意作品或项目等优势创业。(三)课程分型依据课程论和职业教育理论,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同时要加强创业实践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个体体验,通过采取不同课程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在具体的创业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不同教学目标和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课程类型和教学手段。因此,根据创业教育特点可以将创业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创业理论讲授、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经营实战,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技能训练和创业实践的具有模块化、组合型特征的创业课程体系。二、高职创业教育“三分式”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一)“三分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三维模型构建遵循创业教育系统化、综合化思路,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内容分层、专业分类、课程分型三个方面确立创业教育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从不同角度考量,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及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和系统化考虑,从而构建高职创业教育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二)高职创业教育“三分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体系结构根据高职创业教育“三分式”三维模型可以构建相对应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体系结构。本文结合前期研究,将“基于创业过程”开发的12门创业教育课[2],按照三维模型进行构建。首先,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种类型,其中实践比例较大,细分为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经营实战。其次,为实施差别化创业教育,将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分层化设计,以满足具有不同水平、不同能力及不同创业需求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其中,第一层次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包含《成为创业者》《商业机会分析》《创业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训练》;第二层次为“创业通识教育”,包含《创业营销策划》《创业政策与法律》《创业技能实训》和《企业经营沙盘实训》;第三层次为“创业职业训练”,包含《新创企业管理》《行业与产品知识》《创业模拟演练》和《创业实战》,形成模块化、层次性、组合型创业课程体系。最后,以专业类别为单位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行业特征”、“创业模式”等角度,分析不同专业类别之间的差异,开发针对行业和专业群的创业教育资源。作者:李昆益姬忠莉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范文篇四【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辅导员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在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学生服务中融入创新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文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特征。【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1995年,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职责与义务。高校辅导员常年工作在学生第一线,是学生最直接的指导者、教育者、培养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师资力量之一[1]。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辅导员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培养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型人才,不仅需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更需要的是善于汲取新知识,活化和综合运用知识,要具备追求创新的意识,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善于把握机会的敏感性和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2-3]。人的创新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能够直接传授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指人格具有一定时期内相对的稳定,发生变化较为缓慢,须在较长的时间内方能显出变化的效果,从而决定了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格的可塑性指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人格中的各种特质都有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相应变化,人格特征的可塑性为人格的塑造和完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创新能力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其形成是个体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