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突破2021高考新题型-01 史料价值非选择题(田宇红) 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4/2E/wKhkGWY2OKeAeTy4AALQO8mFUgI314.jpg)
![授之以渔:突破2021高考新题型-01 史料价值非选择题(田宇红) 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4/2E/wKhkGWY2OKeAeTy4AALQO8mFUgI3142.jpg)
![授之以渔:突破2021高考新题型-01 史料价值非选择题(田宇红) 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4/2E/wKhkGWY2OKeAeTy4AALQO8mFUgI3143.jpg)
![授之以渔:突破2021高考新题型-01 史料价值非选择题(田宇红) 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4/2E/wKhkGWY2OKeAeTy4AALQO8mFUgI3144.jpg)
![授之以渔:突破2021高考新题型-01 史料价值非选择题(田宇红) 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4/2E/wKhkGWY2OKeAeTy4AALQO8mFUgI3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1页(共1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授之以渔突破2021高考新题型02史料价值【真题再现】1.(2020·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详解】本题要求就一名80年代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展开论述,研究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记载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等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根据“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可知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况。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能够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所以这个工作笔记本身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题技巧】一、史料价值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在新高考新题型中,史料价值是常见的一种题型,体现了历史的学科素养。解答此类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判断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例如:出土的瓷器,钱币、化石、遗迹、遗体、历史建筑、当事人亲身经历后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日记,古代的档案,收录当事人文章的文献等都是第一手资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述,传说,故事,传奇,神话等都是第二手资料。【链接】史料的分类及价值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2.按史料价值划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般而言,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二、史料价值类材料题做到两个“直”:直接和直观。1.首先,明确固定的答题格式;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xx材料内容xx2.其次,填充必要内容:①材料的出处,再根据史料的性质(是实物还是文字?是一手还是二手?)判断表明其史料价值。②材料内容的提取和归纳:直接表明材料中所显示的事情(多和这件事情的背景相关),根据材料写明的事由判断其史料价值——可以用来研究什么。答题模板: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总说:是研究何时何地何事件的(一手、重要)史料,具有(一定的、很高的)史料价值,(或可和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对于研究何事是一个重要的史料补充)材料内容具体材料A,反映了可用于研究材料从和。角度反应映了何时何地何事的状况的一个缩影具体材料B,反映了可用于研究具体材料C,反映了可用于研究【专项训练】1.(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17)(15分)“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图1北魏《尸毗王本生》
图2西魏《弹箜篌飞天》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图3隋代《献花伎乐飞天》
图4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反弹琵琶乐舞》——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15分)2.(2021·广东深圳一模·17)(14分)“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3.(2021·山东青岛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19)(16分)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逊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1)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4分)(2)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12分)4.(2021·重庆强基联合体高三3月质量检测·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10分)(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3分)5.(2021·江苏常州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16)(18分)图1与图2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有关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珍贵文书藏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合同书》图1文书简介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在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的带领下,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禁区,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社员们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图2:《瓦窑村一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户主大会决议》图2文书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得上级党委和政府同意后,2009年5月25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一组的村民们召开户主大会。会议应到62人,实际到会55人,到会的55位村民经过认真讨论后,通过了社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并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摁上鲜红的手印。(1)据图1文书及其简介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包干”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各自的归属,概括“大包干”的积极作用。(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图1与图2两件文书各自形成的时代大背景。(7分)(3)以材料中图2的文书藏品为例,从材料来源和内容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件文书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改革有何史料价值。(6分)6.(2021·山东淄博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退想斋日记(日记的作者刘大鹏,山西太原人,生在清末。和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作者幼年读四书五经求取功名。1884年中举,后又三次参加会试,未中。一生没有做过官吏,基本上生活在晋中农村。)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1903年2月23日)所到之处,人心莫不思乱,每闻人谈论,动辄曰:世道如此,不若大乱之好也。虽系愤激之言,究见人心离散矣。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1903年12月24日)现在正太铁路之工已开,迨至工已告竣,铁路成而轮车通,矿务大兴,取煤取铁,其势纷如,三晋人民非但不能安枕而卧,且必受夷人之凌辱,即欲逃避而莫能矣。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904年1月8日)当此之时,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七、八,故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905年9月11日)现在出洋留学者纷纷,毕业而归即授职为官,其学孔孟之道并一切词章家,俱指为顽固党,屏之黜之,近又停止乡、会、小考等试,世道亦可见矣。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1907年3月4日)人心不正,莫甚于斯时。至学堂之学生,尤不正之至者矣。学生所学,一以西人之学为宗旨,无父无君,皆习为固然,故入革命党者十之八九,时局不甚可畏哉!——摘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变迁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7.(2021·广东揭阳高三教学质量测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冲进赵家楼后)大家见到章宗祥,以为是曹汝霖,就都上去打,把他打得头脸出血,倒在地上装死……随后我们来到曹汝霖的卧室,卧室里还有日本女人,大家保护出去未挨打。有一个同学抽烟,身上带有火柴,看到卧室太华丽,又有日本女人,十分气愤,就用火柴把绿色的罗纱帐点燃了。顿时室内燃起大火,房子也就烧起来了。——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材料二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曹汝霖、章宗祥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快心,诚自宋大学生陈东、欧阳澈以来,希有之盛举也。……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康有为《请诛国贼救学生也》材料三我愿学生事件交付法庭处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检厅如果因人多检查的不清楚,不好办理,我们尽可一一自首,就是情愿牺牲,因为如不如此,我们所失的更大。……纵然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9日发表于《国民公报》(1)以上三则材料均可用于研究五四运动,请分别说明各材料的研究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和梁漱溟对学生运动的观点。(7分)8.(2021·江苏连云港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邓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谷牧: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以下内容是其口述内容)“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西欧发达国家……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还是办特区好”
经过反复研究,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粤、闽两省要把潜在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启动了通过改革实行开放的进程。“不是收,而是放”
社会主义国家举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再加上闽南‘三角洲’”
到了1984年年底,根据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进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研究进一步扩展沿海开放地区,即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条件与上述两个三角洲大致差不多的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沿海市、县也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摘自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精装本)》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13分)9.(2021·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2月四校联考·17)(14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史料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记载,因此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考虑史料的来源及写作者的立场,对史料加以辨析。下面是两则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文献史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五代后晋刘煦《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材料二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1908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分别指出两则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及其局限性。(10分)(2)关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依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并说明你依据的原则。(4分)10.(2020·山东聊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3)(17分)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个别有外郭,背平素。(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半两钱的史料价值。(9分)材料二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三青苗钱利民甚少,害民极多……——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梁启超《王安石传》(2)材料三中司马光、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料运用的重要因素。(4分)
史料价值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非选择题1.【答案】解释: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表现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3分)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4分)史料价值: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变、多样乐器的使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4分)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4分)【解析】第一小问解释,据材料一“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结合所学得出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据材料一“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结合所学得出佛、道、儒家文化相融;据材料二“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据材料一“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材料二“琵琶”“丝路”结合所学得出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据材料二“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结合所学得出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第二小问史料价值,据材料一“弹箜篌”、材料二“反弹琵琶乐舞”“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结合所学得出,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变、多样乐器的使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据材料导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结合所学得出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2.【答案】(1)图3(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如回答(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南宋对西北边疆研究、南宋地图绘制技术等,也可计分)(2分)。图4(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2分)综合两则史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2)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每个要点2分,回答2点计4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作答。)意义: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日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每个要点2分,答出2点计4分,如回答“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可计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作答。)【解析】(1)据图片3名字“汉西域诸国图”可知其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也可以从图片3的内容出发,用于研究南宋对西北边疆研究、南宋地图绘制技术等。据图片4的名字及其文字内容“……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可知其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也可以从图片中的敦煌莫高窟出发,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最后综合两则材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再联系所学,可推导出“西北国际通道”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据材料“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及其材料所给时间(1937—1944)可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促使中苏联合开辟通道;据材料“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还有……”及其所学,可知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第二小问意义,要从受益于该通道的几个对象出发,可从对中国抗日、西北开发,对苏联反德,对世界反法西斯三个角度展开,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日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答案】(1)沙逊洋行档案是一手史料,客观性和真实性高。罗思的著作是文献资料,属于二手史料,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因个人因素、政治因素、时代因素等会影响其价值。(2)殖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以英国为后盾,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等输出,反映了列强以战争和商品为主要手段,对印度、中国进行殖民扩张。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阶段:以工业、房地产、金融的投资为主,反映了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可用于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阶段: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失败、沙逊集团的撤退反映了英国殖民势力在华的消退,可用于研究殖民体系的瓦解。总之,《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是调查研究专著,反映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演变史,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侵略的缩影。【解析】(1)据材料“沙逊洋行档案”结合所学得出沙逊洋行档案是一手史料,客观性和真实性高;据材料“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结合所学得出,罗思的著作是文献资料,属于二手史料,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因个人因素、政治因素、时代因素等会影响其价值。(2)结合所学知识,列强殖民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殖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阶段、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阶段,分别说明。据材料“以英国为后盾”“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结合所学得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以英国为后盾,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等输出;据材料“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逊洋行”“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结合所学得出,反映了列强以战争和商品为主要手段,对印度、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据材料“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结合所学得出,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据材料“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结合所学得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阶段:以工业、房地产、金融的投资为主,反映了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据材料“1880—1920年”结合所学得出,可用于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据材料“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结合所学得出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阶段: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失败、沙逊集团的撤退反映了英国殖民势力在华的消退;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以后”结合所学得出可用于研究殖民体系的瓦解;据材料“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结合所学得出,《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是调查研究专著,反映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演变史,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侵略的缩影。4.【答案】(2)参考史料价值9分,材料内容中4选3即可。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含嘉仓铭文砖属于出土实物史料(1分)是研究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一手史料。(1分)材料内容东门、从西、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耗在内、正刚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仓窖的位置、储量、品种、来源、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详细情况(1分)可用来研究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1分)综上所看,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研究隋唐经济、漕运、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1分)苏州粗糙米白反映了含嘉仓粮食来源于江南(1分)可用来研究唐朝时期东南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重心南移等问题;(1分)仓史、监事、监仓御史等反映了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1分)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1分)通天二年、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等反映了当时的纪年方法(1分)可用来研究唐朝的天文历法等问题。(1分)还可以查找文献史料。(1分)(3)古代粮食仓储制度是保证国家安全、政权巩固和人民安定的国家战略,对救济灾民、安定人心、平抑物价、巩固统治等有重要作用,对后世中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重要借鉴。(3分)【解析】(1)据材料“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可知重视立法保障;从材料“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推出轻徭薄赋,保证生产;从材料“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可概括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从材料“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可推导出藏粮于民;从材料“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可推导出注重粮食储存。(2)第一小问史料价值,首先从史料来源为含嘉仓铭文砖可知其为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再从铭文内容“东门、从西、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耗在内、正刚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仓窖的位置、储量、品种、来源、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详细情况,可知它可用来研究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苏州粗糙米白”反映了含嘉仓粮食来源于江南,可用来研究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仓史、监事、监仓御史”等反映了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通天二年、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等反映了当时的纪年方法可用来研究唐朝的天文历法等问题。最后总结综上所看,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研究隋唐经济、漕运、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第二小问史料,所给材料主要是实物史料,因此还需增加文献史料,予以互证。(3)认识类侧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材料可知古代中国重视粮食安全,也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可以为现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借鉴。5.【答案】(1)所有权:集体;承包权:个人(家庭)。(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大发展;农村自此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3分)时代背景:前者是在人民公社体制尚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展开,“左倾”思想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签署的。(3分)后者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议,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任4点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分值材料来源材料是确认土地经营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户主大会决议。这是当时事发现场留下的实物,是研究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2分材料内容会议讨论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有关问题,会议同意就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同意的签字。可用于研究十七属三中全会后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情况。2分召开户主大会,应到62人,实到55入以及参与者的姓名、手印。可用于研究当时村民参与表决的情况以及基层农村民主政治的决策方式。2分【解析】(1)第一小问所有权,从材料图1“我们分田到户”,可知“大包干”是秘密把土地分给各户经营,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的转变,结合人民公社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可知“大包干”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是集体。第二小问承包权,从材料图1“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禁区,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可知“大包干”是把土地的经营权承包给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归属是个人(家庭)。第三小问作用,从材料图1“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禁区”,结合人民公社实行“一大二公”,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的消极影响,说明“大包干”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大发展;结合“大包干”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例的史实,说明“大包干”的积极作用是农村自此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2)第一小问前者背景,结合材料图1时间是1978年,事件是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结合这一时期农村经济政策、国家领导人的左倾思想仍然存在等史实,可得在人民公社体制尚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展开,“左”倾思想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签署的。第二小问后者背景,从材料图2“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从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状况、国家政策制定等方面,可得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议,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从材料图2“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一组的村民们召开户主大会”,体现的是农民自主决策,可得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3)从材料图2“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一组的村民们召开户主大会”,可提取材料来源的有效信息,从材料图2“到会的55位村民经过认真讨论后,通过了社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并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摁上鲜红的手印”,可提取文书内容的有效信息,结合这件文书的材料来源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具体事件,可知是当时事发现场留下的实物,是研究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从材料图2文书的内容的有效信息所体现的农村改革的具体政策,可知可用于研究十七属三中全会后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情况;可用于研究当时村民参与表决的情况以及基层农村民主政治的决策方式。6.【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清末一位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社会变迁的亲历者,其日记是研究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人心思乱、人心离散、入革命党者十之八九,反映了人们对清政府的不满、社会动荡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情况。作者的认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的缩影。四民失业、正太铁路、矿务大兴,反映了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商业发展、民众生活困苦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与清末工商业发展。出洋留学、学堂、停止乡、会、小考,一切以西人之学为宗旨,反映了清末新政中的教育体制改革、废除科举制度、作者对改革的不满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的清末教育改革和思想变革。【解析】首先,从材料来源入手,据材料“日记的作者刘大鹏,山西太原人,生在清末。和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作者幼年读四书五经求取功名。1884年中举,后又三次参加会试,未中。一生没有做过官吏,基本上生活在晋中农村”可知,材料选自清末一位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社会变迁的亲历者,其日记可以成为研究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手史料。其次,从材料内容入手,据材料“所到之处,人心莫不思乱……究见人心离散矣”“故入革命党者十之八九,时局不甚可畏哉”得出人心思乱、人心离散、入革命党者十之八九,反映了人们对清政府的不满、社会动荡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据材料“矿务大兴”“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七、八”“现在正太铁路之工已开.…….且必受夷人之凌辱”得出四民失业、正太铁路、矿务大兴,反映了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商业发展、民众生活困苦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与清末工商业发展。据材料“现在出洋留学者纷纷”“近又停止乡、会、小考等试”“至学堂之学生,尤不正之至者矣。学生所学,以西人之学为宗旨”得出出洋留学、学堂、停止乡、会、小考,一切以西人之学为宗旨,反映了清末新政中的教育体制改革、废除科举制度、作者对改革的不满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的清末教育改革和思想变革。最后,总结说明日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情况。作者的认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的缩影。7.【答案】(1)材料一属于一手史料,亲历者描述历史事件,有助于后人回到历史现场,了解五四运动的细节;材料二反映当时舆论对五四运动的认可,有助于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材料三反映时人对五四运动中暴力行为的反思,对研究五四运动的局限性有参考价值。(6分)(2)康有为肯定学生的行为,认为这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行为。在民族危机深重、军阀统治腐败的背景之下,学生的行动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精神,唤起了全国民众的觉醒,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4分)梁漱溟否定学生的暴力行为,认为这是侵犯了公民权利的违法行为。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使是爱国情感和行为,也应该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任何时候暴力和极端的爱国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否定爱国行为中的过激行为。(3分)【解析】(1)史料的研究价值主要从其来源展开分析,据材料一“随后我们来到曹汝霖的卧室…..”等信息可知,许德珩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故其《回忆五四运动》为一手史料,有助于后人回到历史现场,了解五四运动的细节;而据所学五四运动的知识可知,康有为并未参加该运动,但其评论反映当时舆论对五四运动的认可,有助于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据材料三“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9日发表于《国民公报》”可知,该材料反映时人对五四运动中暴力行为的反思,对研究五四运动的局限性有参考价值。(2)第一小问康有为对学生运动的观点,据材料二“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曹汝霖、章宗祥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快心”可知,康有为肯定学生的行为,认为这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行为;据材料二“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可知,在民族危机深重、军阀统治腐败的背景之下,学生的行动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精神,唤起了全国民众的觉醒,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第二小问梁漱溟对学生运动的观点,据材料三“我愿学生事件交付法庭处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可知,梁漱溟否定学生的暴力行为,认为这是侵犯了公民权利的违法行为;据材料三“纵然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使是爱国情感和行为,也应该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任何时候暴力和极端的爱国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否定爱国行为中的过激行为。8.【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当事人谷牧的口述。(1分)口述内容是研究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手史料。(1分)材料内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特区之外的几个港口城市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南部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也实行一些特殊政策。(3分)可用于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西欧发达国家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2分)可用于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战而胜的保险销售技巧课件
-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概述课件
- 公共关系练习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 《SVPWM控制技术》课件
- 《小数运算定律》课件
- 《细胞学相关知识》课件
- 《疫源地消毒技术》课件
- 重难点专题 1-1 函数的对称性与周期性问题【18类题型】(解析版)-2025届高考数学热点题型归纳与重难点突(新高考专用)
- 《通过激素调节》课件
- 《高速脉冲输出指令》课件
- 《社区康复》课件-第三章 社区康复的实施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XX电站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校验报告(220kV)
- JC-T 2704-2022 聚酯纤维装饰吸声板
- 火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 毒麻药品管理相关知识护理课件
- WTE朗文英语2B 单词卡片
- SB-T 11238-2023 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
- 供热管道施工方案
- 《穴位注射疗法》课件
- 管理会计 课件 孙茂竹 第7-12章 存货决策-业绩考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