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与启示_第1页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与启示_第2页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与启示_第3页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与启示_第4页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与启示2006年3月,南京大学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命名为匡亚明学院。在人文科学、数理科学、应用文科类、大地学类、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建筑学和教育技术学类等大学科类实施多学科、宽口径推行通识教育教学模式。2000年5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立。学生进入该学院后,不分专业,先在文、理、工三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期培养,第二学年确认主修专业,进入后期培养阶段。2006年秋,清华大学重点推出了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计划”,“共同核心课程”分为八大课组(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当代中国与世界,艺术与审美,法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全体本科生必须在八大课组中选修13学分的课程。2009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成立。博雅学院的学生不属于任何院系;通过不分学科的4年完整博雅教育,修读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等课程,完成一个独立研究课题,毕业后获得“哲学博雅”专业学位。何谓“通识教育”中国大学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哈佛大学为例日本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大阪大学为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美、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何谓“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亦译“普通教育”或是“一般教育”,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第一次将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A.S.Packard)他在“TheSubstanceofTwoReportsoftheFacultyofAmherstsCollegetotheBoardofTrustees”中说:“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中外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1iberaleducation)。亚里士多德认为,“应当有一种教育,依此教育公民的子女,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读、写、音乐、绘画、哲学等;反之,直接为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工匠技艺教育是鄙俗的非自由教育。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中国大学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改革?1949年后学习苏联而确立的过分强调专业化和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显现。1、从个人发展而言,忽视人文教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割裂,致使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综合素质不高;2、从社会需要而言,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大师”荒蔡元培北大改革“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主张“文理兼习”梅贻琦:清华大学“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三钱”、季羡林、钱钟书、竺可桢、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华罗庚、吴晗、张岱年、曹禺、陈岱孙、赵元任、周培源、梁思成、茅以升;等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哈佛大学为例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初以来的三次通识教育运动(1)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发起的经典著作计划赫钦斯认为,通识教育是训练理性、启发心智的教育。为实现这个目的,其途径就是永恒的学习——阅读经典名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阅读经典仍是芝加哥大学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2)1945年哈佛大学的著名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亦称“哈佛红皮书”)当时在美国引发了普遍的西方文明危机和价值观危机,是推动这次通识教育运动的深刻动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化,学生群体的日益增长和多样化,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打造“共同教育”,不仅奠定一所大学的共同文化基础,而且奠定美国社会的共同文化基础。也就是要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和合格公民。(3)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提出的核心课程计划

罗索夫斯基提出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制定了著名的“核心课程计划”。该计划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用相当于一学年的时间学习六类基础课程(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外国文化、道德理性)占四年全部课程的25%。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分布必修型(DistributedRequirements):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科领域(一般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修习一定数量的课程。核心课程型(CoreCurriculum):打破传统的按学科设置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向学生提供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领域。经典名著型(Greatbooksprogram):“巨著课程”或“名著课程”,按照经典名著阅读计划进行教学。自由选修型(Freeelectivecurriculum):由学校提供一系列课程,任由学生自由选择的一种课程实施计划。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方案”(一览表.doc)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自由选修课程三大部分组成,被看作是世界上最为精致的通识课程体系。其中的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更是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一大特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极具典型意义。2002年10月哈佛大学启动了新一轮以核心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的本科生课程改革,新《核心方案》(CoreProgram)于2007年5月顺利通过教师团立法。“核心课程”的特点:1、新核心课程进一步“将学生的自由教育与大学以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改革前的七大领域: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思考、数量推理、科学、社会分析改革后的八大领域:审美与诠释、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人类多元社会、世界中的美国2、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之间的界限模糊一是很大一部分课程的修习既可以作为通识课程的学分,也可以作为专业课程的学分,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决定学分所向;二是有一定数量的课程可以同时满足两个领域的课程要求,例如”俄罗斯及东欧艺术和政治”课程同时符合外国文学及文学与艺术C类课程要求。现有类似的课程共18门,且在不断更新中。3、人文学科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由表1(一览表.doc)可见,虽然文化艺术类同科学推理类课程在核心方案中各覆盖4个领域,但各领域课程开设数量差别较大。审美与诠释、文化与信仰、人类多元社会、世界中的美国四个领域的开课数量在总课程量中所占比例均超过10%,均值为17.2%;而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及物理宇宙科学四个领域,只有伦理推理领域开课数量所占比例超过10%,均值为7.8%;表2中(一览表.doc),文学、艺术及历史类课程加和在总课程量中所占比例为59.1%,明显高于科学推理类的40.9%,由此可见哈佛大学对人文学科的重视。4、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50%左右哈佛《学生手册》规定学生“必须通过16门全课程”方可毕业。而核心课程和其他许多必修课程是用叫做“半课程”的学分来计算,也就是只修秋季或春季一个学期的课程。

32门的课程(半)=16门的专业课程(半)+8-10门的核心课程(半)+几门属于通识范围的非核心课程的必修课程(写作、外语、数理应用等)任选课日本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大阪大学为例1947年,美国教育使节团顾问发表《新制大学和一般教育》。“一般教育”就是日本最初对“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的理解。“一般教育课程”即由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这三大领域组成的通识课程。教养学部日本新制大学本科课程结构.doc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一般教育”的忽视20世纪90年代的“全校共通科目”21世纪的“教养教育”大阪大学:为日本旧制的7所著名帝国大学之一。现在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法人,大学排名仅次于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主导性办学理念是“本土生长,全球成长”教育目标:培养具有教养、国际性视野以及构想力的高级职业人和贤明研究者。教养教育倡导从学部(本科)到大学院(研究生院)一贯制的教养教育,1~2学年的教养教育即“全校共通教育”,3~4学年和大学院阶段的教养教育统称为“高级教养教育和辅修课程”项目。大阪大学全校共通教育、专业教育、大学院教育的定位表.doc大阪大学本科生课程主要包括全校共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此外还开设教师教育、沟通设计和国际交流等课程。全校共通教育课程包括教养教育、言语信息教育、基础研讨课和健康运动教育4部分。.doc机构设置:教养部(1947)一般教养部(1949)全校共通教育机构(1994)大学教育实践中心(2004)通识教育学分要求通常,本科毕业要修满124~126学分,全校共通教育需要修满40~55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3。文科类和理工类学生全校共通教育学分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工学部要求51~55学分,文学部要求计42学分。通识教育的主要特点1、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倾听学生声音2、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趋于融合。全校共通教育通常涵盖专业基础教育,目的是让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更好地相互衔接。3、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占毕业学分的比例较高在理念层面,通识教育仍附属于专业教育,没能成为统领大学的办学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平衡。在课程及教学层面上,通识教育课程的内部组成不合理,譬如:全校公共必修课没有全面体现通识教育理念(政治理论和工具技能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结构杂乱无章。

在制度层面,选课制度的不灵活、现行的科系组织结构、缺乏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等不利于通识教育实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美、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推广和普及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实践必须有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作指导。2、通识教育课程方面的改革通识教育理念的推行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相比之下,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入手更容易脚踏实地。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理念的具体化表现。精心设计通识教育选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