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1页
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2页
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3页
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4页
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与对策摘要网络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网入其中。网络正成为全世界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让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让我们了解世界,但网络传播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许多青少年学生上网痴迷,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个性、人格发展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半幼稚半成熟、既独立又依赖、既自觉又不能自控心理的心理特点,对网络的接纳几乎是全开放的,很容易上网成瘾。在我国2650万上网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85%以上,并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其中有部分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个性发展不全面等结果。一旦他们上网成瘾,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焦虑、肩膀颈椎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心理和生理疾病。基于这些现状,本文主要从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规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网络价值观,希望社会各个层面都来关心青少年学生上网问题。关键词:教育方式网络影响网络教育对策探讨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Internetgameaddictionin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AbstractWiththefastspeedoftherapiddevelopmentofnetwork,themoreandmorepeopleintothe.TheInternetisbecomingaveryimportantmeansofcommunication,letustoshortenthedistancefromtheworld,letusunderstandtheworld,butthenetworkcommunicationhasbroughtmanysocialproblems,manyoftheyoungstudentsareobsessedwiththeInternet,acceptthebadinformation,leadingtoaseriesofproblems,tohavealargeeffectonpersonality,personalitydevelopment.Becauseof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seminaiveyoungpeopletheirownsemimature,bothindependentanddependent,bothconsciousandcannotcontrolthepsychological,toacceptthenetworkisalmostfullyopen,easytoInternetaddiction.InChina's26500000Internetusers,youngpeopleundertheageof25accountedformorethan85%,amazingspeedandistodoubletheannualgrowth,someyoungstudentsindulgeinthenetwork,leadingtodeclineinacademicperformance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isnotcomprehensiveresults.OncetheyhaveInternetaddiction,willaffecttheirlearning,thenormalsocialinteractionactivities,canleadtoseveredepression,anxiety,cervicalshoulderpain,headacheanddecreasedvisualacuityof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diseases.Basedonthesesituation,thispapermainlyanalyzesthereasonsoftheyoungstudentsinternetaddictionfromthecurrentsituation,andfindthewaytosolvetheproblemfromthefamilyeducation,schooleducationandsocialnorms.Inordertohelpteenagersbuildgoodnetworkvalue,hopethatalllevelsofsocietytoshowconcernforyoungstudentsInternetproblem.Keywords:discusstheeducationmodeofnetworkeffectofnetworkeducationcountermeasures目录一、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 1(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及症状 11、网络游戏成瘾定义 12、网络游戏成瘾症状 1(二)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 1二、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 21、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22、浪费大量金钱 3三、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瘾 3(一)网络游戏的特性 31、网络游戏的粘性设计 32、网络游戏的虚拟性 3(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4(三)个体人格的偏差 41、寻找平等感 42、寻找成功感 4(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5(五)社会管理者监督不力 5四、防治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 5(一)培养良好的网络心理 51、合理利用网络 52、丰富课外活动 6(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6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62、引导孩子体验生活 63、给予孩子宽容与关爱 74、倾听孩子心声 7(三)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体系 7(四)改善学校环境 7(五)优化社会环境 81、大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82、加强国家立法 83、加强技术手段控制 94、加强青少年网吧上网的监管力度 10(六)改良网络游戏 101、加强网络游戏行业管理 102、设计和开发教育游戏或团体游戏软件 103、加强对网络游戏开发商、代理商及运营场所的管理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一、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及症状1、网络游戏成瘾定义网络游戏成瘾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象,一般是指不可抑制地、反复而长时间地玩网络游戏,并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极度依赖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并可能造成个体明显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上网行为。2008年11月8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网络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再次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2、网络游戏成瘾症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学生成为我国青少年网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网瘾人群主要群体。据2013年1月18日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在网瘾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40.77%)高于非网瘾青少年(28.61%)将近13%,中学生的网瘾比例7.57%。初中学生网瘾现象更严重,群体中的网瘾比例高达23.2%。网络游戏成瘾是网络成瘾亚类当中的一种,在汪光荣等人(2007年)对武汉市1260名中学生的调查中网络成瘾率为4.1%,而网络游戏的成瘾率为2.3%[2];罗江洪和吴汉荣(2007年)调查1012名中学生,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率为5.8%;王盼等人(2006年)对北京高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游戏成瘾率为6.9%。可以看出,由于中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中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对其学业和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巨大,影响他们身体健康和脑发育,导致亚健康和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畸形、自闭和人格变态,违法犯罪。(二)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说起成瘾,在医学上主要分为。正常。、。过度。、。成瘾。三个程度,而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行为上除了吃饭以及睡觉,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在上网,情绪上主要表现为爱发脾气,容易冲动,严重的时候甚至引发抑郁等情况。而网络成瘾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价值观扭曲,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往往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社会功能丧失,人际关系萎缩,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表现为无心学习。网络游戏成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对于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心。如果一旦减少网络的使用或者停止上网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反应,比如周身不适、烦躁、容易激怒、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睡不着觉等等。以下所述的五条内至少符合一条:为了达到自身的满足感使用网络的时间不断地增加;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以及持续时间往往都会控制不住,即使经过多次努力也未能成功;对使用网络时往往会固执己见,而不会顾使用网络时所产生的后果,即使明明知道网络所带来的危害性但是仍然难以停止;往往因为使用网络症状判断标准主要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六个小时,而且符合症状标准已经达到三个月或者超过三个月。二、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1、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过度使用网络可能会导致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下降等,同时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另外,从心理角度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性格内向的人更愿意选择在网上交流,这些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更加退化,从而使人际感情淡漠,引起网络孤独症,甚至使他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形成性格孤僻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与此同时,网络游戏还会混淆青少年对现实生活与网络交往中的角色定位,减弱了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容易引起人格分裂和社会角色错位。网络游戏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判断。由于在网络之中有很多社会上非主流的因素,尤其在网络游戏之中,往往会宣传崇尚黑社会的元素,而这些内容会向孩子传递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在青少年的心中就会形成与现实生活中社会价值相悖的价值观,严重影响学业。由于网络中的娱乐方式对于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往往会身不由己、沉溺于其中,从而严重影响学业。青少年长期迷恋网络,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2、浪费大量金钱游戏开发商为了吸引游戏玩家,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一步沉迷其中。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诱发各种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中最突出的是青少年暴力问题。据公安部统计,当今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最大祸首就是充满暴力和色情的网络游戏。例如,衡阳市逸夫中学初三年级学生颜某,因偷不着钱上网,竟将40岁的父亲颜和祥锤杀。四川省眉山市八个迷恋网络的少年在虚拟世界里杀得天昏地暗还嫌不过瘾,他们把攻击目标转向了一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年仅14岁的中学生,直致目标永远地倒下。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活生生的案例,足以说明网络游戏的危害。除了暴力犯罪,玩网络游戏导致青少年抑郁、离家出走的案例比比皆是。三、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瘾(一)网络游戏的特性1、网络游戏的粘性设计网络游戏升级制度的强化作用使游戏者增加游戏时间。升级制度使游戏者通过电脑操控着一个角色,不断地进行杀怪,不断练习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级别,提高级别后又具有更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解决更大的困难。玩家的级别越高,就越具有成就感。但是,它需要投入大量的练习与时间,有些游戏要升到极高级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再次,网络游戏的便捷性,网络游戏永远不会没有玩伴,众多的游戏玩伴可以形成联盟,在虚拟世界里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快乐。另外,目前来说,上网成本并不高,一般中学生可以应付足够多的上网时间所需经费。2、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在网络游戏里,游戏者的现实身份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他在游戏中可以任意发泄,担任一种虚拟的角色去杀怪、/升级,获得战斗力的提升,从而获得一些特权,甚至可以对低级玩家发号施令,以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权利欲望以及发泄现实生活中的压抑。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具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它可以使人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显然,网络游戏的虚拟性与斗争、暴力等特点能满足人性的某些需要。(二)学校教育的缺失随着教育的普及,青少年群体主要集中在学校里。由于我国教育方式和教学评价体制的不完善,现如今,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中专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首先,课堂教育方式单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校里德课堂教育基本上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其次,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学校里的好多课程都是以纯粹的理论为主,而对于没有社会阅历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实践的机会,单纯接收理论性知识就会很困难。再次,只把学习成绩当成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三)个体人格的偏差1、寻找平等感青少年学生的成人感逐渐得到发展,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平等、互相信任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家长、老师的眼中,他们只是一个孩子。在教育中,没有考虑学生渴望与他人平等的心理,往往用一种命令、强制的手段叫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比较自卑,这样,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难以找到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机会,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白。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找到了平等,可以与他人自由的交流,情感也得到了寄托。因为在网络中,你的年龄、经历、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你是否受欢迎,主要取决于你的话语是否吸引人。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缺少应有的判断,他们会逐渐得依赖网络,情感得不到交流,性格也变得孤僻离群。2、寻找成功感网络是最容易让人体验成功感的地方。在网络游戏中,你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一系列宝物,与其他人战斗,获得金钱、地位,体验成功和虚拟的名誉。像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游戏《大话西游》、《精灵》、《传奇》等游戏,青少年学生都比较喜欢。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沉迷于这些网络游戏,这部分学生有着这样的经历,他们在学习上遭受到挫折,在人际交往方面不顺心,很少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而网络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空间,在网络上,没有人因为你学习不好,不善交往等各方面原因而冷落你。现实与网络给青少年一片很有差距的空间。(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一部分对网络成瘾的学生由于在现实的生活中缺少他人的交流和关心,继而在网络中寻找依赖和归属。这样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的。宠儿。。这种学生在家里受到大人的溺爱,在人际交往方面形成一种比较冷漠、高傲的性格,因而在学校里很难于他人交往,缺少朋友。在接触网络之后,从虚拟的网络时间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他们往往热衷于聊天、玩网络游戏。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感使他们思网不归,沉迷其中。另一种是家庭的。弃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上网成瘾学生的家庭或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采用专制暴君方式,有的是放任自由方式,还有的是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缺少家庭的关爱,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为了找到自我的归属和爱,只有在网络中寻找。(五)社会管理者监督不力专家指出,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网吧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的乐土。四、防治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一)培养良好的网络心理1、合理利用网络网络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而衍生出的网络文化,在体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在,网络与青少年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面对网络所具备的强大功能以及网络对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巨大意义,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全面认识网络,从而有效地使用网络,不仅仅要把注意力从单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而是应该转向全面引导以及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2、丰富课外活动增加跟亲人、朋友联络的次数。可以与亲人、朋友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增进感情。积极参加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大大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疲劳,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均衡性以及灵活性。(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为了更好地生活奔波于工作与生活之间,往往会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交流。其实与孩子处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亲子关系已经成为了影响孩子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孩子不仅仅需要家长的关爱以及呵护,更是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尊重。但是不少家长一味宠溺自己的孩子,或者不断强迫孩子学习,而不善于和孩子沟通,这样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于有可能使自己的孩子沉溺于网络之中,从而导致网络成瘾。所以,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的了。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子女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并不依附于任何人。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护、关心、理解以及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2、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有句话说得好,人世间存在的许多罪恶往往源自于悲观压抑的生活。如果家长每天都愁容满面,把所有不愉快的元素带回家,动不动就打骂自己的孩子,那么这样的家庭只会培育出的是忧郁的孩子,渐渐地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变得僵硬与刻板。在这样家庭环境之下的青少年很大一部分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网络上,从而沉溺于网络之中无法自拔。所以,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体验生活,让孩子的生活之中充满着快乐因子。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是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重要途径。3、给予孩子宽容与关爱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听着。,。你给我。这样命令的话语,其实这些话的语气也是非常沉重的,孩子自然也感到了来自于父母的压力。经研究表明,不少青少年正是由于来自于父母的巨大压力,所以会在网络中寻找发泄途径,进而迷恋上网络游戏。而孩子的这种失败也就变成了一种自然的事情。那么家长正确的做法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作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心情以及角度去给孩子提出要求,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一味地用沉重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如果这样做的话则会僵化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是使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希望,孩子自然也就会缺少勇气和信心的了。4、倾听孩子心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理解和尊重,身为自己的子女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应该把孩子看作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之上。当自己的子女找自己沟通时,家长更应该耐心地倾听,同时给孩子抚慰,并且指明方向。(三)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体系在家庭生活中,无论是上网、学习或者其它问题,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且与孩子商量解决,多给予孩子精神生活上的一些关爱。为自己的孩子营造出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家长要正确引导网络,发挥网络对孩子的积极作用,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四)改善学校环境首先,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校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加强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增强网络是非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学校的机房定时向学生开放,给学生一定上网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同时,还要对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比如:运用防黄、防游戏软件,硬盘锁定或专人管理等方法。有效控制青少年学生访问黄色网站,游戏网站。要让他们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这面天然的。铠甲。,要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或在对网络尚未成瘾的时候就进行网络防范教育,要用生活的事实告诉学生:沉迷于网络对自我的发展是不利的。最后,还要建立现代教育观念,配置心理教师,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对于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个性、价值观、情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不是一味提供。说服。。说教。或。灌输。,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要根据青少年学生上网的心理特点,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的区别,能自我管理,并塑造健康的人格。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却不沉迷网络。在全国网民中,90%年龄在40岁以下,75%在30岁以下,60%在20岁以下。这个比例是惊人的,青少年网迷占了大多数。对于青少年网迷,我们不仅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教育和管理,更要求社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青少年学生的自制力差,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对网络的接受是全开放的。因此,要对网吧进行有效的管理。国家不仅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也要运用一定的法律手段控制网络中社会问题。只有抓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才能保证一个比较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这对于青少年学生网迷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五)优化社会环境1、大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游戏也一样。好的网络游戏可以开发青少年的智力,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的网络游戏却会使人误入歧途。只有大力加强净化网络游戏运营环境,才能确保健康、益智的网游。目前,我国有关网络管理方面法律的界定相对模糊,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法律规范的缺失、取证时的困难以及法律、技术、市场、文化等等多种因素之间的不协调等因素,大大限制了政府在这一领域的管理功能。网络和网游环境亟待净化。就像出版物和广告的管理一样,只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将必要的主体和环节都纳入到监管的范围内,并且提高执法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创造良好健康的网络游戏环境。2、加强国家立法法律具有强制行和权威性,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我国涉及网络及网游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的部门规章,对网络游戏行业中涉及的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进行制度规范。应该说《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是网游管理的巨大进步。但是网游管理中游戏的开发、准入、运营,以及游戏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管理诸多环节中涉及到的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却未能涵盖。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经验。美国是国际互联网最发达、管理最宽松的国家。但为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免受不良网络游戏的毒害,美国从1996年起至今已通过了4部相关法律:《通讯内容端正法》、《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网络隐私规则》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这四部法律的最根本出发点,就是把儿童和成人分开,严禁儿童在网游中接触只有成人才能接触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在立法上提升网游管理规定的高度,使之成为真正的法律,而不仅仅是部门的规章,二是抓住儿童和成人区分对待这个要点,从这个角度去制定法律法规。3、加强技术手段控制目前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对内容过滤或者时间的控制,根据控制点的位置不同有二个层面,一个是在网络或者服务提供者处进行控制,如防沉迷系统和绿色上网服务等,主要是对上网者或者游戏者,依据身份进行内容或者时间上的控制;另外一种就是采用终端技术,比如在计算机终端上安装绿坝等绿色上网软件,对上网和游戏行为进行控制。目前的技术控制手段有其局限性,如防沉迷系统,如玩家用不同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就可以反复玩;绿色上网软件只要是稍稍懂点计算机技术的人就可以进行卸载。而游戏运营商、互联网运营者又往往因为自身利益为规避这些技术限制而大开方便之门。要确保这些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建议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从法律层面,对计算机终端系统提供者,如微软,游戏厂家、网络运营商等进行约束,对其在提供的服务中违反儿童保护,如防沉迷等规定明确的功能性义务,有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我们国家的网游管理中,哪些游戏或者一款游戏中的哪些内容适合于哪个年龄段的游戏玩家,还没有很明确的规定。网络游戏业比较发达的韩国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韩国主要由韩国媒体评级委员会负责对游戏内容分级管制。按照韩国相关法律规定:为流通(发行)、视听或提供使用的目的而制作或购入游戏者,必须将游戏内容向委员会申请并得到等级分类。申请者向该组织交齐所有必备的材料以后,委员会在一周以后给出等级分类结果通报。委员会一般将游戏分成四个等级:针对所有人的、针对12岁以上人的、针对15岁以上的和针对18岁以上成人的。对于评级结果,委员会要求必须在游戏资料物的显著位置标明游戏等级,在启动游戏时,初始画面的右上角以不同图案进行等级标记。对于成人游戏,必须有青少年保护警告条文的记载,以起到提醒作用。建议我国可以建立针对所有人的,针对14岁以上的,针对18岁以上成年人的三级的内容分类机制,并且由法律规定相关内容、审批程序及惩罚措施。4、加强青少年网吧上网的监管力度2013年度CNNIC《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未成年用户以网吧作为网络游戏地点的比例高达46.4%,其中25.7%的未成年用户以网吧作为主要使用地点。因此加强青少年网吧上网监管力度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管理条例》中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网吧经营者往往为了追求利益,采用虚假身份证等方式,为未成年人网吧上网提供便利。因此必须从法律的高度禁止未成年人通过网吧上网,加大对网吧监管力度,对违反法律的网吧经营者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未成年人远离网吧。(六)改良网络游戏1、加强网络游戏行业管理文化部信息产业部于2007年10月1日发布了《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就如何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作了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强化内容监管;加强网络游戏产品的进口管理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如网络游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发网络游戏产品身份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对未成年人上网游戏和游戏时间加以限制,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其中练级游戏(依靠战斗来提高级别)应当通过身份证登陆,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陆进入;积极发挥守法经营、声誉良好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在网络游戏市场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加强正面宣传,改善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规范企业竞争行为。2、设计和开发教育游戏或团体游戏软件教育游戏对策,就是要把游戏当作教育的工具,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的内容和任务中去,这些富含教育意义的教育游戏包含了主流游戏的某些特征,充分利用了主流游戏的内在动机,从而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显然,设计和开发与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教育游戏软件或传统游戏项目是教育游戏对策的第一步。针对各种学科教学的教育游戏软件,目前已经有人进行过研究开发并使用,但是针对诸如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行为矫正的教育游戏软件却尚鲜有人研究过。因此,必须成立专门的研究开发队伍,将矫治网络游戏成瘾的传统元素融入新开发的游戏中去。而具体的网络成瘾行为干预技术包括有:设定目标、自我暗示和提醒、厌恶疗法、转移注意法、制作个人清单等。厌恶疗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戒除网瘾的方法,以厌恶疗法为例,可以设计一种社区游戏,将网络游戏成作为一种负性强化,在游戏中玩网络游戏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严重阻碍游戏任务的完成,学生在游戏中要顺利完成既定的任务,就必须与网络游戏成瘾作斗争,所以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厌恶性的条件反射,在观念上对网络游戏产生厌恶从而戒除或减少现实当中的网络游戏行为。另外,可以利用自我暗示和提醒、厌恶疗法等技术,设置在团体游戏当中,利用一般游戏中的惩罚和奖赏机制,让网络游戏成瘾学生从观念和行为上逐渐进行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脱敏。3、加强对网络游戏开发商、代理商及运营场所的管理首先,游戏开发商要改变网络游戏、升级无止境。现状,降低游戏的难度。同时要实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建立健全游戏软件的等级准入制,从而杜绝带有成人化内容的游戏与未成年人接触,鼓励游戏开发商多开发游戏时间短且可玩次数多的绿色、健康、休闲类游戏模式,为青少年生产无污染的、绿色精神食品。。其次,游戏代理商必须依法经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所代理的游戏进行一系列的网络游戏产品身份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对未成年人上网游戏和游戏时间加以限制。再次,要切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