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遭受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1.能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2.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1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谈感受。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的故乡,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点拨:注意读诗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再次练习朗读)3.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师: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师: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齐读)2.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浸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因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让他觉得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1.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________,________。”(2)指名发言。(3)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________,________”。(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________,________。”(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________,________。”(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2.感悟人物品质。(1)师:没有了对亲人的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________,________。”学生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2)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五、课后拓展如果你是王昌龄的家人或朋友,听到辛渐的一番描述,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也可用诗歌的形式。《塞下曲》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1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二、教学古诗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3)学习“单于、欲、将、逐”。①单于:匈奴首领。②欲:想要。③将:率领。④逐:追逐。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理解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4.背诵古诗。四、拓展欣赏唐代有很多边塞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二首》)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板书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墨梅》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了那么多诗歌,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3.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师生齐读课题。二、读诗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学生朗读情况。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之说,《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三、解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1.生自学。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1)结合注释理解词语。①洗砚池、乾坤。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2)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同学们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四、品诗1.品“淡墨”。(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生说:淡墨;痕迹浅;颜色不够骄人……(3)师出示课件,《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要读得轻一点。2.品“清气”。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解答一下?指生说。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3.品读。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呢?生回答。(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象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引导读。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生读)五、品诗人过渡:同学们能看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吗?(板书: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板书墨梅墨梅——借物喻人——王冕淡墨——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3黄继光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二、学习新知1.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①指名读生字。②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③理解词语。学生可以自己先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归纳总结。(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布局,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的语言告诉学生)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二段。(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板书:接受任务。(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很大。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很大。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重点句的课件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597.9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2.学习三至六段。(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3)出示: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②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4)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5)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7)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板书:主动请战。3.学习第七至十一段。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1)默读思考。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3)全班交流体会。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体会出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板书:英勇献身。4.学习第十二段。(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板书:占领高地。(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板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四、布置作业两个内容任选一个。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24“诺曼底号”遇难记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1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豪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位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2.生齐读课题。(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3.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生: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化险为夷的?生:当时的场面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很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棒!)4.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解疑”。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读课文,相信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师:读出自己的理解来吧!把书本立起来,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开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请你们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把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2.学生自读。3.师:刚才声情并茂的读书,同学们一定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现在来考考大家。(师出示生字词)4.开火车读。师:你能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说的时候如果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那就更好了。5.师小结: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油轮被“玛丽”号撞出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脱离危险,使船上的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牺牲了。三、精读课文,感受品格1.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拿出笔来,把文中描写灾难的段落用波浪线标出来。(生自由读)生1: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生2: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生3: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2.你是从哪句话得知的?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什么叫“势不可当”?生4:势不可当就是当时的形势不可抵挡。教师:这场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海水势不可挡,船长无能为力,转眼间轮船就会沉没,人们就会葬身大海,情况万分危急。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越是在这个时候,死亡越让人们感到可怕。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紧张,惊恐,形势的危急。指名读课文。3.教师:来不及叮嘱儿女不要悲哀,来不及孝敬父母,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来不及与朋友告别,就这样要离开人世。人们急切地寻求生存之路,求生的本能使人们乱得不可开交,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句子: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不叫人失魂落魄!(指名学生读这段话)4.教师:有时灾难本身不可怕,人类的自私自利才可怕。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但是结果是怎样的?都死了吗?生:齐说——全脱险。5.教师:是的,船上的乘客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得(井然有序)。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与“不可开交”相反的成语吗?竟然会变得——生:——井然有序(板书)。6.教师: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船长(板书)。让我们再次呼英雄的名字。生:齐呼哈尔威。7.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做标注。8.汇报。(1)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但是()。生: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哈尔威船长把自己给忘了)。教师: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真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还有谁也在这一段中读出了船长的精神?教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一船之长,他的职责就是保证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长在危难之时,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这是一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船长。教师:为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长。教师:船长看到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想到要救人们于危难之中,下了这第一道命令,应该是怎样的语气。教师:还有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感悟船长的机智。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二十分钟。”“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段富有特点的人物对话——因为情况危急,作者在对话描写中大部分没有提示语。本环节的教学牢牢地抓住了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描写内涵的探寻。通过两次对话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在特定的场景、环境中不同的话语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挖掘,使情感和写作方法的习得水乳交融,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师:如果把这段对话改一下,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不同?可以这样改吗?“洛克机械师你在哪儿呀?”“船长您在叫我吗?我在这儿呀!”“炉子现在怎么样了?”“已经被海水淹了。”“那么炉子里的火呢?”“火也全部熄灭了。”生:不可以的,因为当时情况已经很危急了,船长不可能这样说话的,这会让人感觉一点儿都不紧张了。师:是啊,人物的对话要符合当时的情境。此刻时间万分紧迫,那老师这样改一下,可以吗?是否更节省时间了。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火呢?机器怎样?”生:也不可以,船长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如果我是洛克机械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生:船长一连问了三个问题让我感觉他好像很紧张。师:那让我们重新来读这一段特殊的对话。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镇定、机智的船长。师: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生:我认为奥克勒福大副、洛克机械师和哈尔威船长一样镇定、机智。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当你听到这些对话你还会惊慌失措吗?生:不会,因为船长和他的船员们的镇定、机智让我感觉我一定会脱险的。生:我也不会,因为船还有20分钟才会沉没,而且船长说时间已经够了。师;你们都相信船长。是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威严有力的命令,怎能不使我们敬畏而信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体现船长意志和灵魂的对话!师: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想不想把这些“精彩”送给我们可敬可爱的哈尔威船长,那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船长的崇敬之情吧!四、升华主题,设置悬念师:船长威严的指挥,简短的对话,稳住了局势,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船上的妇女、小孩、男人、船员都一一脱险了,在危难之际,船长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严谨有序,死神也因之悄然遁逃。哈尔威船长连见习水手都考虑到了,难道他真的把自己忘了吗?他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角色朗读船长威严的指挥,简短的对话。2.模仿这段对话,写生活中人物的对话。板书海水:势不可挡人们:惊慌失措——井然有序船长:镇定自若——机智勇敢

25*挑山工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拘束、意味深长、腾云驾雾”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3.用心体会文中挑山工所说的几句朴素的话,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包含的哲理。1课时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课文题目是“挑山工”,大家可能听说过清洁工、泥瓦工,但“挑山工”估计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泰山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山,有许多人前去游览。在游览的同时,大家会看到一些为了养家糊口而帮人肩挑货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