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B/09/wKhkFmY1DJKACYUtAATrWJy5xFI140.jpg)
![试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B/09/wKhkFmY1DJKACYUtAATrWJy5xFI1402.jpg)
![试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B/09/wKhkFmY1DJKACYUtAATrWJy5xFI1403.jpg)
![试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B/09/wKhkFmY1DJKACYUtAATrWJy5xFI1404.jpg)
![试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B/09/wKhkFmY1DJKACYUtAATrWJy5xFI1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试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厦门第六中学林香现代课程观认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思考;而什么样的思考,直接决定着这种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所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就能够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使教学活动取得满意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可以说,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仅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中来,给教学双方留下适当的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全方位参与到课程的共同开发上来,从而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课堂提问处理不好,不仅容易浪费教学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上课分心、思考的精神负担加重,反而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该如何来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技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要利用课堂提问来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就必须注意把握好课堂提问的五项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即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标新立异,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个人化体验经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现代教育学者认为,“同学们是‘活动’的主人,老师的建议只是一种参考。”②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指出,“当代教育理念的根本精神”,“就是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智能得到触动,得到激发,得到提高。”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提问教学中,必须注意两方面要求:一是设问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问。要创设环境,鼓励、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发问,自主探究。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欢迎学生发问或回答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要引导学生不受原有思维或其他人想法的束缚,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欢迎他们就尚未理解的问题进行责询、诘难,让学生在怀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和想象,共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直至大家真正弄清问题为止。我们认为,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时,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就会充分体现出来,他们思想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就能够得到张扬,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进而使自己具备发散思维的优良品质。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问要有针对性,要能给学生留足探究的问题空间,确保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西方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④由于年龄、知识结构水平、理解能力等差异,中学生对语文课内的知识点理解与领悟能力与作者或教师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就必须从问题的内容、形式及其提问的对象选择上注意这一点。从内容上看,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问题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从而让他们自己在思考、分析后能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营养。问题的广度与难度也要把握好,既不能过泛、过于笼统,也不能太深奥。过泛、过于笼统的问题往往不着边际,容易让学生不知所云、无从思考;太难、太深奥则会让学生一下子被高深的难度所吓倒,以至于“反正不懂”“无心恋战”而不作思考、回答。老教师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跳一跳,够得着”的“行话”,这的确是课堂问题设计的真谛。它的意思是说,设问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能给学生留足思维拓展、探究问题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跳”的机会,让他们在“跳一跳”的思考探究后才能“够得着”问题的答案。从形式上看,要根据教学目标,多设计一些发散类、探究类的问题,促进积极学生开拓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真谛。要尽量避免以单一答案的问题去局囿、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尽可能使学生有更多、更广阔的多维互动的思想沟通与交流平台与空间。从回答问题对象的选择上看,我们上课面对的是全班的同学,他们的理解、领悟能力、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课堂提问时既要注意到全班同学的整体需求,又要考虑到各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实际。因此,提问设计就要兼顾全局、点面结合,尽可能让各种程度的同学都有平等的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面面俱到”。如可以把一些容易些的问题让成绩差些的同学来解答,难点的问题,让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去分析。并通过他们的发言,启发、引领其它同学一起思考,共同去探究理解知识的途径。在讲授《项链》一文时,为加深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我设问:“本文的结局是喜剧性还是悲剧性的?为什么?”这一问题要回答前部分容易,但要正确地分析出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大家交流后,我选几个不同程度的同学代表发言,然后同学们再一起归纳出:“结局看起来象是喜剧性的,但实质是悲剧性的,玛蒂尔德为了一点虚荣,白白浪费十年青春,是受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迫害的牺牲品。”这样,不同程度的同学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同学们反响踊跃,虽然只是个别同学回答,但全体同学都开动脑筋进行了积极思考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合作性原则。提倡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在这里,课程也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现代课程观认为,在现代教学活动中,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也不再只是纯粹的听、说、读、写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变化的构建过程,而要完成这种过程并取得实效,离开师生的合作是无法完成的。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必须讲求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⑤因此,在探究问题、开发课程资源的教学过程中,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就必须本着平等、合作、交流、探讨的原则,共同完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与占有。因此,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就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则,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课堂提问或是对学生问题的评述,都应该鼓励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平等对话、主动交流、共同探究,不管学生的思考分析、观点想法是否正确,我们都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参与态度与自我表现的勇气,同时多鼓励、善诱导,及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积极思考,启迪他们一起去寻找、发现问题的实质。当然,对问题的探讨、阐述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把答案嚼烂了喂给他们;即使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思路不正确,也应富有爱心地予以指正,尽量避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中不同的见解,不能以师道尊严去压制,轻易下“错误”、“不对”的结论,即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在课后另行交流,对有异议的或不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学生有所交待。也只有这样,提问才能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才可能取得很好的实效。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能否理解作者“‘愚公’不愚”是学生是能否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一个问题“‘愚公’意思就是笨老头,这里的‘愚公’笨不笨呢?为什么?”给学生讨论,结果学生观点不一,大家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我再引导同学分析,然后一起共同得出“在文中,作者认为‘愚公不愚’”的结论;而对“愚公”的做法在现今有无实际指导意义,则是方法论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同学们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留在课后讨论。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附:参考文献:①李秋菊、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P134页②俞发亮主编《在活动中学习写作》,语文出版社,2004年6月,P1页③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10月,P122页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7月版,P377⑤李秋菊、关文信《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P1-77页⑥叶圣陶《叶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六位机械计数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转向中间臂支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常州2025年江苏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269人(定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生化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都2024年四川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招聘教育人才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程序温控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喷灌机管道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双色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袋装水简易连接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X射线探测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免疫细胞存储行业发展模式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家庭清洁课件教学课件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常微分方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1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级)
- 《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教案(共三篇)
- 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DBJ04∕T 290-2012 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技术规程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灯笼彩灯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