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626-2019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3626-2019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3626-2019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3626-2019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3626-2019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犐犆犛65.080

犅13

江苏省地方标准

犇犅32/犜3626—2019

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犵狌犾犪狋犻狅狀狅犳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犳狅狉狊狋狉犪狑犫犪狊犲犱狅狉犵犪狀犻犮犳犲狉狋犻犾犻狕犲狉

20190711发布2019080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犇犅32/犜3626—2019

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有机肥制作的场地要求、原辅料的选择、制作工艺、腐熟标志及判定、筛分、标志、

包装和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机肥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25有机肥料

NY609有机物料腐熟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有机肥狊狋狉犪狑犫犪狊犲犱狅狉犵犪狀犻犮犳犲狉狋犻犾犻狕犲狉

利用作物秸秆经过添加辅料发酵腐熟后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品质

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

4生产场地要求

4.1位置的选择

制肥场地宜选择地势平坦、靠近原料收集区、交通便利并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点。

4.2功能区规划

生产场地功能区应包括原辅料堆积区、预处理区、主发酵区、后熟区、筛分区、包装区、仓库以及办公

区和生活区,宜包括粉碎区和造粒区。

4.3主发酵区

主发酵区宜铺设通风管道,用于堆垛时通风供氧。应建立渗滤液收集、过滤系统、储存系统,将渗滤

液作堆体喷淋用水循环使用。

5原辅料的选择

5.1原料

各类农作物秸秆,玉米秆、麦秸、稻草、树叶、花生秧、豆秸、油菜秆等。

犇犅32/犜3626—2019

5.2辅料

辅料主要有以下三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a)速效碳源,如花生饼、豆饼、棉籽饼、菜籽饼、米糠等;

b)化学氮肥,如尿素、磷铵、硫酸铵等;

c)稀硫酸或酸解氨基酸。

5.3菌种

符合NY609规定的市售有机物料腐熟剂,即能分解各种有机物料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

生物复合而成的生物制剂产品。

6制作工艺

6.1营养液配制

营养液和菌种配制方法如下:

a)将10kg饼粉或米糠、15kg尿素、20kg磷铵、1kg菌种溶于400kg水中;

b)将10kg饼粉或米糠、25kg硫酸铵、20kg磷铵、1kg菌种溶于400kg水中。

6.2堆制

将秸秆用营养液喷淋、渗透,初始含水量控制在60%~65%;按比例将主辅物料用铲车等工具翻拌

混匀,堆成宽度不低于10m~15m、高度5m~8m、长度不限的长条。

6.3发酵过程

发酵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a)升温阶段:从常温升到65℃,一般需要3d~5d,堆体温度首次上升至65℃时,翻堆一次。结

合前两次补水将10kg尿素或25kg硫酸铵(按每吨秸秆计)加入堆体之中,确保物料的含水

量在50%~60%、碳氮比为30~40,以保证顺利发酵。宜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

氧气供给;

b)高温阶段:堆体温度维持在70℃~75℃以上,一般需要10d~15d,每3d翻堆一次。在高温

阶段,结合补水,喷淋1mol/L~2mol/L酸浓度的水溶液或酸解氨基酸溶液(5%,V/W),将

堆体物料的pH控制在6.5~7.5。宜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氧气供给;

c)降温阶段:从高温降到50℃以下,一般需8d~10d。

经20d~30d发酵达到完全腐熟,秸秆制肥过程完成,肥料经质检后可直接施用。

6.4渗滤液收集处理

渗滤液收集处理按以下步骤:

a)收集系统宜采用导流模式,将渗滤液导流至储存系统。

b)储存系统入口处宜设置过滤系统,滤去大颗粒堆肥物料,过滤直径以3mm~5mm为宜。

c)储存系统可分为储存池和储罐,储存池应做防渗处理,储罐宜做防腐处理。

犇犅32/犜3626—2019

7腐熟标志及判定

7.1外观标志及判定

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脆且易碎。堆体体积比初始堆体减少

1/3~1/2,无异味。采用目测和手摸测定。

7.2温度标志及判定

秸秆堆体经过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后,堆体温度降至50℃以下,且不再回升。采用接触式温度计

测量堆体表层以下40cm~50cm处温度,每天在同一时间测定1次,测定至少7处的温度后取平均值。

7.3理化标志及判定

秸秆堆体的碳氮比(C/N)下降至20以下,按照NY525的规定测定物料中总碳和总氮的含量。

8筛分

利用筛分机进行筛分,筛分孔径≤5mm。通过孔径的腐熟物料为秸秆有机肥成品,未通过孔径的

物料直接返还至发酵堆体中继续堆制发酵。

9标志、包装和运输

按照NY525的规定执行。

10贮存

肥料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晒、防破裂。

犇犅32/犜362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其荣、凌宁、黄启为、李荣、刘东阳、张楠、袁军、薛超。

犇犅32/犜3626—2019

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有机肥制作的场地要求、原辅料的选择、制作工艺、腐熟标志及判定、筛分、标志、

包装和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机肥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25有机肥料

NY609有机物料腐熟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有机肥狊狋狉犪狑犫犪狊犲犱狅狉犵犪狀犻犮犳犲狉狋犻犾犻狕犲狉

利用作物秸秆经过添加辅料发酵腐熟后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品质

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

4生产场地要求

4.1位置的选择

制肥场地宜选择地势平坦、靠近原料收集区、交通便利并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点。

4.2功能区规划

生产场地功能区应包括原辅料堆积区、预处理区、主发酵区、后熟区、筛分区、包装区、仓库以及办公

区和生活区,宜包括粉碎区和造粒区。

4.3主发酵区

主发酵区宜铺设通风管道,用于堆垛时通风供氧。应建立渗滤液收集、过滤系统、储存系统,将渗滤

液作堆体喷淋用水循环使用。

5原辅料的选择

5.1原料

各类农作物秸秆,玉米秆、麦秸、稻草、树叶、花生秧、豆秸、油菜秆等。

犇犅32/犜3626—2019

5.2辅料

辅料主要有以下三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a)速效碳源,如花生饼、豆饼、棉籽饼、菜籽饼、米糠等;

b)化学氮肥,如尿素、磷铵、硫酸铵等;

c)稀硫酸或酸解氨基酸。

5.3菌种

符合NY609规定的市售有机物料腐熟剂,即能分解各种有机物料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

生物复合而成的生物制剂产品。

6制作工艺

6.1营养液配制

营养液和菌种配制方法如下:

a)将10kg饼粉或米糠、15kg尿素、20kg磷铵、1kg菌种溶于400kg水中;

b)将10kg饼粉或米糠、25kg硫酸铵、20kg磷铵、1kg菌种溶于400kg水中。

6.2堆制

将秸秆用营养液喷淋、渗透,初始含水量控制在60%~65%;按比例将主辅物料用铲车等工具翻拌

混匀,堆成宽度不低于10m~15m、高度5m~8m、长度不限的长条。

6.3发酵过程

发酵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a)升温阶段:从常温升到65℃,一般需要3d~5d,堆体温度首次上升至65℃时,翻堆一次。结

合前两次补水将10kg尿素或25kg硫酸铵(按每吨秸秆计)加入堆体之中,确保物料的含水

量在50%~60%、碳氮比为30~40,以保证顺利发酵。宜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

氧气供给;

b)高温阶段:堆体温度维持在70℃~75℃以上,一般需要10d~15d,每3d翻堆一次。在高温

阶段,结合补水,喷淋1mol/L~2mol/L酸浓度的水溶液或酸解氨基酸溶液(5%,V/W),将

堆体物料的pH控制在6.5~7.5。宜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氧气供给;

c)降温阶段:从高温降到50℃以下,一般需8d~10d。

经20d~30d发酵达到完全腐熟,秸秆制肥过程完成,肥料经质检后可直接施用。

6.4渗滤液收集处理

渗滤液收集处理按以下步骤:

a)收集系统宜采用导流模式,将渗滤液导流至储存系统。

b)储存系统入口处宜设置过滤系统,滤去大颗粒堆肥物料,过滤直径以3mm~5mm为宜。

c)储存系统可分为储存池和储罐,储存池应做防渗处理,储罐宜做防腐处理。

犇犅32/犜3626—2019

7腐熟标志及判定

7.1外观标志及判定

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脆且易碎。堆体体积比初始堆体减少

1/3~1/2,无异味。采用目测和手摸测定。

7.2温度标志及判定

秸秆堆体经过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后,堆体温度降至50℃以下,且不再回升。采用接触式温度计

测量堆体表层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