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教案4篇初中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关于“我”:[5分钟]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板书:“我”:孝顺善良)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五)。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初中语文教案篇二本文以语文新课程实施为背景,反思指令型课程中语文教案的主要弊端,力主语文教案的内容创新。以下是第一范文网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介绍作者。(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一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4.思考探究。(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要点提示:(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七、拓展探究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初中语文教案的反思上完了《送东阳马生序》,感想颇多。让我真切体会到,只有做了,才会认真的思考,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应该说,这堂课还是按照我原先的设想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突出了我预设的重难点,但在抓住两个特点方面,对文章特点还把握得不够,对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做得不够好。如在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细节描写及对比的表现手法没有体现出来。自认为具体存在以下的问题:1、文章特点还没有分析到位。在本节课中,计划是要体现出文体特点和文章特点来上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注重了文体的特点,即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而将这篇文章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来。这篇文章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选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但有些地方适当的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同时也有议论和抒情;二是文章细节描写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文中将自己的生活和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细节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不仅渲染了当时求学的种种苦况,也反衬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和其求学精神的顽强。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考试的指导意义也很大,可惜在教学中将之忽略了。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感叹: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了。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七年级课堂热热闹闹,九年级课堂静悄悄。但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发言,总像缺少了点什么。这学期一开始,在九(1)班上课,学生也不怎么发言,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启发、鼓励。还有一点效果。后来到九(4)班上课,学生可以说是启而不发,他们似乎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仅管如此,我还是应该好好反思自身的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要加强学习。比如在八年级听吴老师的课时,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九(1)班吴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比在开学之初就要活跃多了,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3、练习处理得有点粗糙。对于这节课的练习,自认为处理得有点粗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进行精心设计;二是讲评得也很马虎。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上周末才定下来,本来按我的计划,我是准备上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后来因为学校规定要搞同课异构,和本年级组刘老师一起商量确定了上课内容。本周一,感冒得严重,所以在准备上匆忙了些。在讲评上,我原来没计划安排学生上黑板演板。但后来感觉学生完成得比较快,有时间,加之对学生还是不是很放心,所以还是指名了学生上台演板。在演板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已经下课,讲评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关注到。比如对“以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这奉不若人也”这个句子,当时只发现学生把“以”字翻译掉了,却没有发现,其实这个句子还应补充一个主语“我”。认真做一点事,静下心来做一点思考,总会有一点收获。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三、教学用时:3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2、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缠络chán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ò此处状声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学识深广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攒cuán斑蝥máo珊瑚shān蟋蟀shuài敛liǎn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士jué拗ǎo倜傥tì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bó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5、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①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②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初中语文教学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二、活动一:(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4、学生讨论总结: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2、注意:(1)、是什么原因惭愧?(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4、教师范文: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2、注意:(1)喜欢到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国电信山东东营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民保险第三批全系统社会招聘(四川省公司)招14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限公司2024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三峡物资招标管理限公司社会招聘【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1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招聘2名医师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湖南永州道县月岩国有林场招聘合同制消防人员4人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经纪人网系列课件黑豆果高效栽培技术
- 2024年度旅游服务中介担保合同
- 2024年度电影院票房分成协议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食品安全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基片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风险研究报告
- 基于核心素养长链条培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
- 《新媒体视角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探究: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开题报告4100字
- 诺如病毒的护理查房
- 2024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全国甲卷) 含解析
- 七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测试范围:七上第1-3章】(冀教版2024)
- 建筑物拆除人员安全教育考核试卷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关注合规经营的年度措施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