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与管理_第1页
企业规模与管理_第2页
企业规模与管理_第3页
企业规模与管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企业规模与管理(职场经验)美国《财富》杂志7月发布了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79家中国企业上榜,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132家。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二年超过日本,坐稳了全球最大企业排行榜的第二名位置。

中国企业规模增速超越海外国际企业

中国企业排名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奇迹的继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不断满足越来越富足的中国消费者新需求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提升本公司的实力,扩大本公司的规模。另一方面,有观察家指出,西方国家的企业规模在过去十多年并没有出现特别大规模的增长,反而是有些原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历了收购、兼并、拆分等资本运作手段后,当前的规模比十年前更小了。

在这种反差的背后,管理学的专家也开始反思先前关于企业规模的思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经济经历了战后的高速发展后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很多管理学专家和公司高管都把扩大公司规模、推动企业纵向或是横向一体化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主要路径。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众多一体化兼并的案例。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一些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诞生了。当今财富500强排名靠前的许多企业,都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达到目前庞大的规模。

中国企业目前规模增长之快,甚至超过了许多现在在财富500强上排名靠前的国际企业当年的步伐。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宏观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经济过去30年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消费者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推动中国企业持续地升级其产能。中国企业的规模也随着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应地高速发展。

其次,国家政策的导向。过去一段时间,国资委对中央直属国资企业的指导方向是减少国企数量,扩大国企规模。在政府提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方针后,国有企业的数量按照既定的方针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通过国企之间的合并和改组,迅速地扩展了其资产规模和员工数量。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的业务条线也变得越来越多。

再者,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考核体制决定了国企的高管有扩大企业规模的强大动力。国有企业在追求商业盈利的同时,仍然保持了许多行政色彩,并担负着多重社会责任。在这种多元化的目标追求和考核体系下,扩大资产规模和员工队伍虽然并不一定能带来优越的财务回报,但很可能可以帮助企业在行政和社会层面上更好地达到社会的预期。

很多海外公司走上了缩小和“瘦身”的道路

那么,公司做大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呢?为什么海外公司很多走上了缩小和“瘦身”的道路呢?

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之后,西方的许多学者开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当资产和销售达到一定水平后,业务增长的速度开始明显地放缓,公司股价也开始踯躅不前。

管理学专家因此认为,公司大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业务条线越来越复杂,内部沟通越来越困难,绩效考核越来越繁冗,给管理公司带来非常大的挑战。非但如此,金融学者发现,海外市场的投资者也对多元化的企业不太认可。很多研究表明,那些业务条线繁多的企业,估值往往较低,得不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很多多元化企业的价值要明显低于其各个单独上市板块的价值。

非但国际市场如此,一直被投资者认为非有效、欠理性的中国A股市场也表现出对专业化企业的青睐以及对多元化企业的不看好。根据笔者研究,如果把沪深300成分股企业按照业务板块的数量分类,那些主营业务只有单一一项的企业,比主营业务超过五项的企业,无论是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还是在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股东回报率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为什么不喜欢大而全的多元化企业呢?首先,是因为投资者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本市场能比普通企业更好地发现信息和决定最优的资本配置。大公司内部的资本市场,则有可能受到公司战略和主管人员的短期目标和主观判断的影响。其次,基于公司治理的考虑,投资者担心管理层把公司创造出的自由现金流浪费到不能最大化股东权益的“帝国建设”之中。公司的规模越大,可供管理层浪费的资源就越多,公司的投资和营运效率就可能越让人担忧。最后,一体化集团强制投资者必须按照集团公司的架构在各个不同板块之间进行多元化风险分散。如果每个板块单独上市,那么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将会有大得多的灵活性。

作为应对措施,许多专业人士推荐公司应该适当地缩减业务条线和减小资产规模。遵照这种建议,美国、欧洲、日本的许多大企业集团通过公司资产和业务重组,逐渐缩减旗下的业务条线,逐渐从多元化向业务集中度高的专业化企业转化。撇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背景,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都受到相关研究的影响,逐渐相信专业化更有利于释放公司核心价值和提升公司股价。

许多国企“大而不强”,改革已刻不容缓

除去财务绩效之外,国有企业对于社会资源的巨大影响,也吸引了社会对于国企规模不断膨胀的关注。

排名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许多都居于能源、资源行业,以及其他具有较强进入壁垒的垄断性和半垄断性行业。也就是说,许多企业能够发展到如今规模,一定程度上依靠了它们所独享的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而不能完全反映管理层的能力和胆识。譬如,有学者质疑,如果《财富》杂志是以总利润、而非总收入排名的话,中国企业的排名和上榜数目可能都会大打折扣。另外,有研究表明,中国很多在能源资源行业的国企,在运营效率、财务效率和内部控制方面,和其他类似行业的国际国有企业相比,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应该开放、鼓励、扶持民间资本逐渐以合资参股等方式,介入到以上垄断性和半垄断性行业。此举不但可以帮助社会和资本市场更好地理解和认可国有企业经营的成绩,而且可以借助“鲶鱼效应”,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这一方向不但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产生正面的推动,更有可能帮助国内民间资本找到良好的投资方向和下一步的发展机会,从而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型。

有趣的是,早些时候,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的报告中也特别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下一步经济和社会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规模过于庞大,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削减国有企业规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中国经济的走势。

除去其对自然资源的垄断之外,国有大型企业也对中国当前仍然相对匮乏的资本具有强大的掌控力。在经历了2008-2009年超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后,中国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整体而言处于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但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欠发达,金融行业的“媒介”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中小企业面临明显的资金紧张的局面。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利用其国资背景和庞大的资产规模,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廉价的银行信贷资金。除去把资金投资在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之外,还有一些企业把资金投入房地产项目和高息房贷业务中,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和资产泡沫,扭曲了中国的金融体系。

因此,如何改革许多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重组、分拆和剥离,或是难以逾越的环节

根据国际经验,企业重组、分拆和剥离,可能是国有企业改革难以逾越的一个环节。

对此,国内有一种看法,认为吸收社会资本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革和国有企业非核心资产的剥离,会导致国有企业控制权丧失和国有资产流失。

其实不然。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在保持控制权的前提下进行各板块财务绩效的分别考评。在板块运营和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才能更好地评价各个板块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度,投资者才能充分地了解企业各板块的优势和价值,并给予公司以公正的估值。

只要在资产的剥离、拆分和重组过程中,交易能够建立在基于市场决定的公允价格基础之上,那么这类交易非但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缩水,反而会因重组过程提升了公司核心价值和吸收了社会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