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押题卷-中医妇科学复习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押题卷-中医妇科学复习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押题卷-中医妇科学复习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押题卷-中医妇科学复习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押题卷-中医妇科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绪论

1.《经效产宝》——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

2.《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3.《邯郸遗稿》——倡导命门学说

4.《景岳全书•妇人规》——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5.《傅青主女科》——治妇科着眼于肝脾肾三脏。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1.阴户:又称四边(女性外生殖器);阴户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门口)

(1)防外邪进入(2)合阴阳入口(3)经带恶露之出口(4)娩出胎儿之产门(两处两入)

2.阴道(产道)

(1)防外邪进入(2)交合的器官(3)经带之通道(4)娩出胎儿之通道(两处两入)

3.子门,又名子户。是指子宫颈口(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孩子的门户是宫颈口

(1)排出月经的关口(2)娩出胎儿的关口(两出)

4.子宫,又名女子胞、子处、胞宫、子脏、血室、胞室等。——孩子的居处是子宫

(1)产生排出月经带下(2)孕育,分娩胎儿

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

1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初潮。平均14岁,青春期的标志。

2月经周期:上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

28〜30天

3经期:正常经期3-7天

4经缅〜60mL色暗红,质量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

5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停经1年以上。平均年龄49.5岁

6并月: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2个月来潮1次「

7居经:或称季经,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3个月来潮1次

8避年:身体无病,但月经1年行经1次;住常的

9暗经:终生不潮但却能受孕者;

10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

11月经产生与五脏均有关;最密切的脏腑:肝脾肾;主导作用:肾

12月经产生有关的经络:冲、任、督、带;最密切:冲、任

13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

14肾一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中心环节);月经产生的因素:脏腑、天癸、气血、经络与胞宫。

15行经期:第天,重阳转阴;经后期:第5-13天,重阴;

经间期(氤氯之时):第14-15天,重阴转阳;经前期:重阳

16带下有周期性月节律,随妊娠期增多淖泽胞宫、阴道

17带下的产生是脏腑、津液、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18月经一贯正常而突然停闭,首应考虑怀孕;

19子宫增大:非孕容量5mL,妊娠足月增加1000倍;非孕重量50g,妊娠足月增加20倍

204-5个月,挤压乳头可分泌少量乳汁。

21预产期的计算: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

22弄胎(假宫缩):❶数月已足❷腹痛或作或止❸腰不痛者

23正产现象:见红、离经脉、阵痛

24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需6〜8周;此期为产褥期。生理特点:多虚多瘀

25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持续3〜4天净;

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7〜10天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28揭

净。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最易导致妇科疾病:寒、热、湿邪

2.七情内伤最易导致妇科疾病:怒、思、恐(最密切的脏腑:肾、肝、脾)

3.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既是病机又是中心环节)

第五单元月经病

1.治则:❶重在治本调经❷分清先病和后病❸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生理病理特点:青年(肾)、中年(肝)、老年(脾)

一、月经先期

1条件:❶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❷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2病因:气虚和血热

3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出血量较少,基础体温由低变高

4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气虚证脾气虚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少便清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周期提前,腰膝酸软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血热证阳盛血热色深红,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经来先期,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月经提前,胸闷胁胀,烦躁易怒,脉弦数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桅逍遥散

固阴煎(补肾):月经先期:肾气虚;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经间期出血:肾阴虚

两地汤(阴虚):两地延长先出血(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

二、月经后期

1条件: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小于6用

2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早孕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

3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肾虚证周期延后,腰膝酸软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血虚证周期延后,面色苍白或萎黄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血虚寒证月经延后,喜暖喜按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

寒实寒证周期延后,小腹冷痛拒按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米吉〉由土m右R临刘户1H匕'席晓己方

~32g秒J

[痰湿证一「燥湿佻痰」活血调经」

L经期错后-,一苔白腻广脉滑一苜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月经周期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2与崩漏鉴别:❶月经先后不定期以月经周期紊乱❷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同时发生紊乱

WtE~~经来先后无定T痛,叹息,脉弦疏肝理气调经---------

肾虚证-经行或先或后----——-----------菊阴熊

L若肝郁肾虚丁症见丹经先后无定期T直补肾疏肝调经,周定■经汤■

四、月经过多(超过80mL)

1.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s60ml泡

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在方

气虚证经行量多,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证经行量多,质黏稠,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血瘀证经行量多,紫黯,血块;紫黯瘀点,脉涩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保阴煎(血热):月经过多产二胎(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绝,滑胎,胎漏胎动不安)

举元煎(气虚):夜长梦多(经期延长,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少于20mL。

2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激经可伴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

3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肾虚证经量素少,腰膝酸软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血虚证经来量少,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血瘀证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痰湿证经行量少,苔白腻,脉滑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苗归汤

六、经期延长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气虚证经期过期不净,气短乏力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虚热证经行时间延长,阴虚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血瘀证经行时间延长,瘀血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七、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1.病症鉴别:

(1)与月经先期鉴别:

月经先期的出血时间非经间期,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呈低温开始时出血;而

经间期出血较月经量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交替时

(2)与月经过少鉴别:

月经过少周期尚正常仅量少,甚或点滴而下;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时期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肾阴虚头晕腰酸,五心烦热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脾气虚经间期出血,气短懒言,食少腹胀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湿热证经间期出血,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独一无二)

血瘀证经间期出血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加减一阴煎(阴虚):闭经、经间期出血(一枪毙了你,出血)

逐瘀止血汤(瘀血):经间期出血、崩漏(逐瘀止血治血崩)

八、崩漏(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失常)

1病因: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2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3塞流:即是止血;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

段.

4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脾虚证神疲乏力,便澹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肾虚证肾气虚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茯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

肾阴虚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血热证虚热证面颊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血色深红,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

上下相资汤:经行口糜、崩漏(上下相资治口崩)

九、闭经

1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原发性);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继发性)。

2治则: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

3辨证论治:

证型候藏治法襄方

气血虚弱量少渐至经闭不行;神疲气短,面色萎黄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获蓉菟丝子丸

阴虚血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胀痛,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血闭)

痰湿阻滞月经停闭;苔腻,脉滑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月经停闭数月,小腹冷痛拒按,脉沉紧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加减放蓉菟丝子丸:加减茯蓉补肾气,专治崩漏与经闭。

温经汤:月经后期两碗汤

虚寒——《金匮》温经汤+痛经;实寒——《妇人》温经汤+闭经

十、痛经

1.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2.辨证论治:

证型窿特治法费方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冷痛拒按,得热痛减;肢冷畏寒;脉沉紧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小腹疼痛,有灼热感,苔黄腻,脉滑数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

气血虚弱小腹隐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

肾气亏损小腹绵绵作痛,伴腰舐酸痛;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阳虚内寒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腰腿酸软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胸闷胁胀,精神抑郁,叹息,脉弦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

经期乳房胀痛,苔白腻,脉缓滑健胃祛痰,活血止痛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

十二、经行头痛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袋方

肝火证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清热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痛如锥刺,经色紫黯有块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痰湿中阻经期头痛,苔白腻,脉滑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血虚证头部绵绵作痛,神疲乏力养血益气八珍汤

十三、经行感冒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裳方

风寒证经行感冒,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风热证经行感冒,舌红,苔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

邪入少阳寒热往来,脉弦或弦数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血虚证经行时肢体疼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

血瘀证经行时肢体、关节疼痛,舌紫黯,或有瘀斑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

趁痛散(活血散寒):经行身痛,瘀血证;产后身痛,风寒证

十五、经行泄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脾气虚证大便澹泄,脱腹胀满,神疲肢软,脉濡缓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证五更泄泻,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浮肿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脾肾阳虚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腰膝酸软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脱闷胁胀,善叹息,经色黯,舌紫黯,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

十七、经行吐向I

1.每逢经前后,或正值行经之时,所出现的周期性蚓血或吐血,或称“倒经”“逆经”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肝经郁火经期吐血、蚓血,心烦易怒,两胁胀痛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独一无二)

肺肾阴虚手足心热,潮热咳嗽,脉细数滋阴养肺顺经汤或加味麦门冬汤

十八、经行口糜

1.病位:心胃。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阴虚火旺经期口舌糜烂+阴虚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或上下相资汤

胃热薰蒸经期口舌生疮,口臭,尿黄便结清胃泻热凉膈散

十九、经行风疹块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血虚证经行风疹,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养血祛风当归饮子

风热证经行风疹,赶风遇热尤甚,脉浮数疏风清热消风散

二十、经行发热

证型螺特治法代表方]

肝肾阴虚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苓地丹四物汤

血气虚弱经行发热,神疲肢软,少气懒言补益气血,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瘀热瘀阻经行发热,瘀血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证型解赛治法代表方

心血不足经前或经期,无故悲伤,心悸失眠补血养心,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

肝经郁热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脉弦数清肝泄热,解郁安神丹桅逍遥散

痰火上扰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50岁左右)

证型援特治法代表方

肾阴虚腰膝酸疼,舌红,少苔,脉细数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腰背冷痛,小便清长,脉沉细弱温肾扶阳右归丸

肾阴阳俱虚经断前后,乍寒乍热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

心肾不交绝经前后,心悸失眠+肾阴虚滋阴补血,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二十三、经断复来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脾虚肝郁经断后阴道出血,神疲,胁肋胀满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肾阴虚证经断后阴道出血,腰膝酸疼,阴虚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

湿热下注经断后阴道出血,带下黄臭,黄腻苔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

血热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清热凉血,固冲止血益阴煎

湿毒瘀结夹有杂色带下,恶臭,瘀斑瘀点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革薜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

第六单元带下病

1.带下的味色量质发生异常。

2.带下病的治疗原则:❶带下过多者,治疗以除湿为主❷带下过少者,治疗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

一、带下过多

1.病机: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装方

脾虚证带下量多,纳少便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肾阳虚证带下量多,腰酸如折,畏寒肢冷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阴虚夹湿带下量多,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苔黄腻,脉滑数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热毒蕴结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五色杂下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二、带下过少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肝肾亏损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血枯瘀阻舌质黯,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第七单元妊娠病(生理性滑脉)

1.发病机制:阴血虚、脾肾虚、冲气上逆、气滞。

2.治疗原则:以胎元的正常与否为前提

(1)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

(2)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3.妊娠期间用药的注意事项:“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

一、妊娠恶阻(恶心呕吐,头晕厌食)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脾胃虚弱恶心呕吐,院痞腹胀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不和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暧气叹息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

痰滞证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化痰除湿,降逆止呕清竹茹汤

妊娠肝目不和,恶阻居住苏杭(橘竹苏黄)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瘀血):保二胎(滑胎、胎漏胎动不安)

寿胎丸(肾虚)胎对胎:胎漏胎动不安(肾虚型),胎萎不长(脾肾两虚+四君子)

二、异位妊娠

1.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俗称"宫外孕”

2.辨证论治:

证型解建治法代表方

未破损期有软性包块活血化瘀,消^杀胚宫外孕II号方

已破休克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亡阳)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损期不稳定型可触及界线不清的包块活血祛瘀,佐以益气宫外孕I号方

包块型腹腔血肿包块形成活血祛瘀消^宫外孕II号方

三、胎漏、胎动不安

1.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也称胞漏、漏胎。

2.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3.辨证论治:

证型候特治法代表方

肾虚证少量下血,夜尿多,眼眶黯黑,尺脉弱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血热证少量出血,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

气血虚弱少量下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血瘀证少量出血,宿有^积,瘀血活血化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堕胎、小产

1堕胎——凡妊娠12周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堕胎”,相近于西医学的早期流产

小产——妊娠12s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相当于晚期流产(小产、半

产)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胎堕难留瘀血祛瘀下胎脱花煎或生化汤加益母草

胎堕不全部分组织残留子宫内活血化瘀,佐以益气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五、滑胎(习惯性流产)

1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肾好气不足屡孕屡堕,腰酸膝软,脉沉弱补肾健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虚肾阳亏虚屡孕屡堕,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

叵业主二也

屡孕屡堕;腰酸膝软,纳呆便滤L补肾健脾,养血安胎L安莫三天畅一

气血虚弱屡孕屡堕;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血热证屡孕屡堕,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合二至丸

血瘀证屡孕屡堕,宿有^积,瘀血祛瘀消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六、胎萎不长

1.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衰方

气血虚弱少气懒言,舌质淡,脉细弱补气益血养胎胎元饮

脾肾不足腰膝酸软,纳少便澹补益脾肾,养胎长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血寒宫冷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温肾扶阳,养血育胎长胎白术散

七、子满

1妊财6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2.

辨证论治:

辨病疾病特点治法代表方

子满腹部增大异常健脾利水,养血安胎鲤鱼汤加黄黄、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八、子肿(妊娠肿胀)

1.子气:小水长者(轻);皱脚:两脚肿而肤厚者;脆脚:两脚肿而皮薄者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饯方

脾虚证面目四肢浮肿,大便清薄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肾虚证面浮肢肿,腰酸乏力补肾温阳,化气利水真武汤或肾气丸

气滞证肢体肿胀,胸闷胁胀,脉弦滑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九、子晕

1.妊娠期出现头晕目眩,状若眩冒。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费方

阴虚肝旺手足心热,颜面潮红育阴潜阳杞菊地黄丸

脾虚肝旺倦怠嗜睡,苔白腻,脉弦滑健脾化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虚弱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调补气血八珍汤

十、子痫

1.又称“子冒"、“妊娠痫证”。

2.一经确诊,立即住院治疗,积极处理,必要时利尿、适时中止妊娠,中西医配合

十一、妊娠小便淋痛

1.又称“子淋”“妊娠小便难”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阴虚津亏小便淋沥涩痛,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

心火偏亢小便频数,艰涩刺痛,口舌生疮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湿热下注苔黄腻,脉弦滑数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

十二、妊娠小便不通(胞转或转胞)

1.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肾虚证小便闭而不通,腰膝酸软温肾补阳,化气行水肾气丸

气虚证小便不通,神疲倦怠补中益气,导溺举胎益气导溺汤

第八单元产后病

1.“五个三”

❶三病:病痉,病郁冒,大便难。❷三急:呕吐、盗汗、泄泻。❸三冲:冲心、冲胃、冲肺。

❹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次审大便通与不通,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

❺用药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一、产后血晕

1.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

口噤,不省人事。

二、产后发热

1.病因病机:常见的有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

2.辨证论治

证型插藏治法代表方

感染邪毒产后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如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

酱,有臭味解毒活血汤

若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有热与瘀表现,宜清热逐瘀,排脓通腑——大黄牡丹汤

外感证产后恶寒发热,脉浮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

外感风热——银翘散;邪入少阳——小柴胡汤;暑热——王氏清暑益气汤

血瘀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血虚证产后低热,腹痛绵绵,自汗,头晕心悸补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三、产后腹痛

1.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气血两虚小腹隐隐作痛,面色苍白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瘀滞子宫恶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三、产后身痛

1.产后肢体关节疼痛,又称“产后风”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血虚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黄桂枝五物汤

风寒证痛无定处,冷痛剧烈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

血瘀证恶露夹有血块,舌黯,脉弦涩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

肾虚证产后腰膝、足跟疼痛补肾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

四、产后恶露不绝

1.产后血性恶露持续io

2.辨证论治

证型解特治法族方

气虚证神疲懒言,四肢无力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血瘀证恶露色黯有块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

血热证恶露色紫红,舌质红,脉细数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

五、缺乳

1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气血虚弱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肝郁气滞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形体肥胖,胸闷痰多健脾化痰通乳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六、产后抑郁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心脾两虚心神不宁,纳少便酒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归脾汤或养心汤或茯神散

瘀血内阻瘀斑瘀点,脉弦涩活血逐瘀,镇静安神调经散或可归泻心汤

肝郁气结胸闷,喜太息,脉弦疏肝解郁,镇静安神逍遥散

七、产后小便不通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裳方

气虚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补气升清,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或春泽汤

肾虚证腰膝酸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

血瘀证尿色带血丝,舌黯,脉涩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

八、产后小便淋痛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湿热蕴结小便灼痛,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或八正散或分清饮

肾阴亏虚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肾养阴通淋化阴煎或知柏地黄汤

肝经郁热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脉弦数疏肝清热通淋沉香散

产后病血瘀证,不用生化汤的三种情况:身痛抑郁,小便不通产后身痛一

一身痛逐瘀汤;产后抑郁——“调心”:调经散或可归泻心汤;

产后小便不通—“小四”:小蓟饮子或加味四物汤

第九单元妇科杂病

1.常见的妇科杂病:瘤疲、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2.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

一、瘤疲(下腹结块)

1.瘤者(血分)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痛者(气分)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2.辨证论治:

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气滞血瘀月经血块,精神抑郁,舌紫暗行气活血,化瘀消瘤?香棱丸或大黄蛇虫丸

痰湿瘀结舌体胖大,有瘀点瘀斑,苔白厚腻化痰除湿,活血消瘤!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带下量多色黄,脉弦滑数清热利湿,化瘀消^大黄牡丹汤

肾虚血瘀经色紫黯有块,腰酸膝软,脉弦细补肾活血,消^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盆腔炎

1.症状:腹痛+瘀血。

2.辨证论治

急慢性证型症候特点治法代表方

急性热毒炽盛高热腹痛,带下量多色黄,臭秽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盆腔炎湿热瘀结下腹部疼痛拒按,寒热往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

慢性湿热瘀结少腹部隐痛,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

盆腔炎气滞血瘀少腹部胀痛,情志抑郁+瘀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小腹冷痛,得热痛缓,冷痛,苔白腻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下腹部疼痛,疲乏无力,瘀点瘀斑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二、不孕症

1女子,有正常性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