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六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六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六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六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模拟卷二(教科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A.土壤B.空气C.水分2.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A.黑暗处蚯蚓多B.明亮处蚯蚓多C.盒子中间蚯蚓多3.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的多少B.温度的变化C.空气的质量4.动力小船需要安装船舵,船舵的作用是()。A.增加船的载重量B.增大船的动力C.控制船行驶方向5.明确了造一艘小船的任务后,接下去该做的事情是()。A.选取材料B.动手制作C.画设计图6.测试小船时,若发现了问题,我们应该()。A.直接扔掉B.修改设计图重新制作C.编造数据完成测试7.下列关于海洋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为人类提供资源B.直接为人类提供淡水C.海洋生物吸收二氧化碳8.下列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A.太阳能、风能B.太阳能、石油C.风能、煤9.被污染后的城中湖,下列情况中不会出现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B.水下生物增多C.水中生物减少10.下列材料中,最适合我们在课堂上造一张再生纸的是()。A.树皮B.塑料膜C.报纸1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同的()。A.质量B.体积C.温度12.冬天穿上羽绒服,我们感觉比较暖和,这是因为羽绒服能够()。A.产生热量B.吸收热量C.较好地阻止热量散发13.下列现象中,属于水的凝结的是()。A.湿衣服变干B.清晨草叶上出现露珠C.冬天河面上结冰14.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的流动情况是()。A.热水上升B.热水下降C.没有规律15.水在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A.一直升高B.先升高后降低C.先升高后不变二、实验探究题(共45分)1.种子发芽和生长。(12分)小科在四个盘子中放入纸巾,每个盘子都放入6粒完好的绿豆种子,按照表一的条件进行实验。表一: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组别温度℃湿度空气发芽情况甲22潮湿充足全部发芽乙1潮湿充足没有发芽丙22干燥充足没有发芽丁22潮湿真空没有发芽(1)小科在每个盘子里都放入6粒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应选用甲组与____________组进行对比。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可以知道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____。(2分)(3)如果甲组放在黑暗处,绿豆种子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芽。(4)丁组种子没有发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表二记录的是绿豆苗在阳光下和阴暗处的生长情况,我判断摆放在阳光下的是____________组绿豆苗,理由是绿互苗的健康成长需要____________(2分)表二:绿豆苗生长情况记录表组别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长短A组绿色粗壮,较短B组发黄纤细,较长(6)下列植物中,适合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的是()。A.松树B.仙人掌C.香蕉树2.比较铝箔船的载重量。(16分)小科分别用边长为12厘米的三张正方形铝箔纸,设计并制作了三艘小船,甲、乙、丙分别是三艘小船的设计图,如图(单位:厘米)。甲乙丙(1)铝箔纸做成船形后,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A.质量变小了B.体积变小了C.受到的浮力变大了(2)要研究铝箔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必须保持不变的因素是()。A.铝箔纸重量B.船的底面积C.船舷的高度(3)往铝箔船中放垫圈时,应该把垫圈____________(填“平铺”或“叠起来”放。放入垫圈后,铝箔船会____________(填“上浮一点”或“下沉一点”)。(2分)(4)小科测试甲船的载重量,当他往铝箔船上放第25个垫圈时,小船刚好沉没水中,那么该船的载重量是____________个垫圈。(1分)(5)小科测得图中甲、乙两船的载重量一样,下列说法比较合理的是()。A.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无关B.单个垫圈质量太大,不能准确区分C.这些铝箔船设计的数据无法研究(6)设计图中的3艘铝箔船,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载重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稳定性最好的是____________。(3分)(7)小科想把垫圈换成弹珠来测试铝箔船的载重量,可是弹珠容易滚动,铝箔船很容易____________,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____________。3.温室效应的研究。(11分)小科准备了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2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1支温度计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封好袋口,开始研究温室效应。(1)该实验既是____________实验,又是____________实验(填实验类型)。(2)实验中密封塑料袋模拟了()。A.云层B.大气层C.温室气体(3)实验中,需要将两支温度计并排放在与地面等高的()。A.室外阴凉通风处B.室内阴凉通风处C.阳光下(4)一段时间后,密封塑料袋内的温度()密封塑料袋外的温度。A.高于B.等于C.低于(5)实验中,关于密封塑料袋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2分)A.能较好地散热B.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C.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6)下列做法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2分)A.大量使用化石能源B.推广使用太阳能C.节约能源(7)大量排放____________等气体,会形成温室效应,持续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____________。4.研究我的船模。(6分)如右图,小科把一根木头做成了一艘船的模型。(1)小科的船模属于____________(填船的类型)的模型。(2)这种船在材料上主要是利用了木头____________的特点,但它在运输货物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缺点。(3)小科用细线拉着船模在水中航行,当其他条件一样时,拉甲端比拉乙端航行速度更____________(填快"或“慢”)一些。这是因为流线型船首可以____________。三、分析应用题(共20分)1.分析环境问题。(10分)(1)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前提。废旧的报纸属于(),香蕉皮属于()。A.可回收物B.厨余(易腐)垃圾C.其他垃圾(2)回收废铁再利用属于解决垃圾问题方法中的()。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3)我国淡水资源紧缺,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用洗手水冲厕所B.推广滴灌技术C.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4)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主要是()。A.消化不良B.诱发呼吸系统疾病C.导致水资源无法饮用2.制作一个生态瓶。(10分)如右图,小科用一个去盖的大塑料瓶制作生态瓶,他在生态瓶中装了一些沙石,种了一些水草、浮萍,养了一些小鱼、小虾。(1)制作生态瓶时,需要的水最好选用()。A.自来水B.凉开水C.小河水(2)制作好的生态瓶应该放置在()。A.强阳光下B.窗边没有阳光处C.阴暗处(3)小科制作的生态瓶是模拟一个池塘的()。A.生物群落B.生态系统C.生物环境(4)生态瓶中水草生长所需物质、能量的获得过程可用下列等式表示,其中字母a、b表示的物质是()。A.氧气、养料B.养料、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养料(5)请写出该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践操作题(共20分)区分铝棒和铁棒。实践任务:请运用“热”单元的知识,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材料:火柴1盒、蜡烛1支、一端带蓝标签的金属棒1根、一端带红标签的金属棒1根、凡士林1瓶感温粉末1瓶、铝箔纸2张、试管夹1个、小杯子1个、棉签2根。实验提示:①可将凡士林和少量感温粉末在小杯子里搅拌混合均匀,做成一种可涂抹的感温材料。②操作时,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即可停止实验。安全提示:①使用火柴和蜡烛时.注意自身安全,并保护好试题卷;②加热时,请使用试管夹,并防止试管夹被点燃;③加热后不能马上触碰被加热物体,以防被烫伤;④所有实验材料均不能带离考场,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收回。1.利用现有材料,请你设计一个能区分铁棒和铝棒的实验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要地记录在方框中(图文结合、文字表述等)。(8分)2.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你认为该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3.我观察到____________(写实验现象),依此判断出这根金属棒是____________(填“铝棒”或“铁棒”),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参考答案一、1.C解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粮仓里的种子都是经过晒干后再储存的,缺少水分,一般不会发芽。2.A解析: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黑暗处的蚯蚓会比较多。3.B解析: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变化。4.C解析:船舵可以用来控制船的行驶方向。5.C解析:设计一个项目的一般步骤是任务→制定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所以明确了造一艘小船后的任务是画设计图。6.B解析:发现小船有问题应该修改设计图重新制作。7.B解析:海洋不能直接为人类提供淡水。8.A解析:石油、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9.B解析:被污染的城中湖水下的生物会减少。10.C解析:树皮适合在造纸厂来生产纸张,塑料膜不能用来造再生纸。11.C解析: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热传递。12.C解析:羽绒服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减缓热量散失。13.B解析:湿衣服变干是蒸发现象;冬天河面结冰是凝固现象。14.A解析: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下方的热水会上升。15.C解析:水在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会先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二、1.(1)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2)丙适宜的温度(3)能(4)缺少空气(5)A光照(6)C2.(1)C(2)A(3)平铺下沉一点(4)24(5)B(6)甲船甲船甲船(7)侧翻将船舱分格3.(1)对比模拟(2)C(3)C(4)A(5)A(6)A(7)二氧化碳气温升高4.(1)独木舟(2)在水中会浮载重量小不稳定(3)快减小水的阻力三、1.(1)AB(2)B(3)C(4)B2.(1)C(2)B(3)B(4)C(5)水草→虾→小鱼四、1.将两根金属棒不带标签的一端用铝箔纸包裹起来;将凡士林和温感粉末混合成的温感材料涂抹在两根金属棒带标签的一端;用试管夹将金属棒的铝箔纸部分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合理即可)2.温感材料在两根金属材料上涂抹的位置和面积都要相同;铝箔纸要均匀包裹两根金属棒;加热时要在铝箔纸的中间部分加热(合理即可)3.带蓝标签(或红标签)的金属棒上的温感材料先发生变化铝棒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强4.2产生气体的变化★常考题型★判断题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2.醋是生活中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品。(√)3.与食盐不同,小苏打在水中是不能溶解的。(×)4.小苏打可用作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解析:小苏打加热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让面团变得蓬松、多孔、柔软、有韧性。5.少量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气体释放完后可以观察到绿色沉淀。(×)选择题1.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A)。A.白色、粉末状颗粒B.白色、立方体颗粒C.蓝色、晶状颗粒2.下列属于白醋特点的是(B)。A.具有甜味、白色液体B.具有酸味、无色液体C.具有甜味、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C)。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碳4.把燃烧的细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杯中,细木条会(B)。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火苗变大,燃烧速度加快5.如图所示,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装有蜡烛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A.低处的蜡烛先熄灭B.高处的蜡烛先熄灭C.两根蜡烛同时熄灭6.在“观察产生气体的变化”的实验中,关于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一样强B.小苏打强C.食盐强实验探究题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的特点。甲乙(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的颜色是无色。(2)如图甲所示进行操作,可以观察到燃烧的细木条在产生气体的玻璃杯内熄灭,而在空玻璃杯内正常燃烧。(3)如图乙,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熄灭。(4)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常考题型★判断题1.蜡烛燃烧只有水、炭黑产生。(×)2.将白砂糖加热至熔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3.铁生锈会减少铁质物体的使用寿命。(√)4.酵母可以用于制作蛋糕馒头等面食。(√)5.虾煮熟后变红属于物理变化。(×)选择题1.关于蜡烛的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发光、发热、有火焰B.用玻璃杯罩住烛焰,在玻璃杯的外侧有液滴出现C.将玻璃片放在烛焰上方玻璃片会变黑解析,用波璃杯军佳烛培,在波璃杯的内侧有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产生。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砂糖可以观察到(A)。A.先变成液态的白砂糖,然后变成黑色物质B.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物质C.直接变成黑色物质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A.木头燃烧B.面包发酵C.湿衣服晾干4.下列化学变化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是(B)。A.工具生锈B.面包发酵C.树木被酸雨腐蚀5.长时间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因为(C)。A.唾液是甜的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C.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解析: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唾液中的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连线题将下列各种现象与所属变化及其特点用线连接起来。产生新物质盐溶解于水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盐溶解于水烟花绽放水结冰铁水变铁球火柴燃烧食物被煮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物质实验探究题1.完成蜡烛燃烧观察记录表。燃烧前蜡烛为半透明、白色固体燃烧中有部分蜡烛变成液体流下来,蜡烛变短,玻璃杯壁有液滴,玻璃片变黑熄灭后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熔化的蜡烛逐渐凝结结论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完成加热白砂糖实验的相关内容。(1)所需实验材料:长柄金属汤匙白砂糖、蜡烛、火柴、盘子。(2)实验过程: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砂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方慢加热。当加热结束后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3)由实验可知,白砂糖在加热前是固体,呈白色;加热后,先变成液体,颜色逐渐加深,同时产生焦味,最后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材料分析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用这种方法可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为麦芽糖,所以面粉在发酵后有糖化或液化的现象。各种有机酸以乳酸为主,使面团呈现酸性。发酵温度越高,糖分越多,乳酸发酵越快。(1)在含有淀粉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食物上滴碘酒的地方会(B)。A.不变色B.变成蓝色C.变成黄色(2)为了使面粉加快发酵,可以将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