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知识梳理与练习2024/5/22技法就是点石成金的手指2024/5/23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1、分析问题的五个角度
作品内容、主题情感、结构技巧、语言特色、读者效果
2、回答问题的三个步骤
精准定位依问答,区域筛选找看查,规范整合分点加A、精准定位,要明确该问题的知识点和要回答的角度,依问答题;B、区域筛选,要根据所设问题找准文本相应区域,查看它的表意重点、特点,然后查看与上下文关系,结合文章主旨思考;C、规范整合,明确答题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句段关系,归纳求同存异,根据分值分点列举。语文知识解题思维点导联标题句段事物作用表达方式意蕴作用统摄全文找看查,表明扣联首段中段尾段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塑造方法人物性格分析主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情形主情。形象衬托铺垫,线索推动主题。炼字字义+修辞句义+情感效果点明统领,铺垫衬托对比引,倒悬伏应景生情。短则承上启下,长则扩路丰容,深化主题照应前后文;次则铺垫衬托对比分。总结深化应显志,戛然突转思含情。细心话,对衬矛,境讽夸。五正二侧一矛评。人称视角对话心,补插倒;叙景忆现(真实与荒诞、历史与现实交织)交,时空集中诗散化,找技巧(表现技巧)。引用作用倒叙插叙倒叙:设变突;插叙:补衬铺比突。叙事方法深浅含义内容清,象征暗示主题明。修辞线索照应,悬念新颖点睛精准定位依问答,区域筛选找看查,规范整合分点加。答问三步整合:明确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句段关系,归纳求同存异,答题分点列举。联找区间,看重点,查关系;表修辞,明内容,扣主旨,联结构效果。选材组材先,思路居其间。叙事方法重,语言特色在眼前。叙事特点叙述选材组材材料类型与特点,组材顺序与技巧。真实典型小见大,时代代表热点找。历史故事寓神闹。形象主题出,丰证诗学蕴,真实权威可读性。表达方式议论结构论证结构:总分层进在,并列对照来。行文思路:分层归纳,明确结构,先写接着最后写。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里,总分主次因果缘,从现象到本质,从性能到功用,仔细选。例子数字打定义,比较类别,引用图表诠: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图表、引用。描写直抒胸臆,间接(五借古人事景物)抒情:借古-讽今喻今,借人-刻画人物,借物-托物言志,借事-即事抒情,借景-融情于景。人物描写方法交情推托铺染,对象示主题。五正二侧修辞: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和心理描写。衬托对比有次要人物和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顺序时间空间,高低远近内外联。景物描写作用抒情方法例理演引驳论\比喻条件辨证\因果假设对比归问重点论证方法:例理对比引,比喻因果类比寻。特点论证结构先,思路据其间。论证方法重,语言特色闲。方法景物描写方法修辞十法:修辞衬托对比时,动静虚实哀乐在,白描声色细节来。正侧明暗里,远近点面开。诗歌五读四抓:读标题、作者、内容、注释、选项;抓层次、关键(情感词、情感群)、人事、景物。读内容要“四抓”:1.抓层次。层次对应不同的感情要点,感情要点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2.抓关键。(1)显性情感词。诗歌情感类型的动词、形容词或议论词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2)隐性情感词。传达情感意图较为含蓄、间接。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隐性关键词。3.抓人事。以“五正”表情、以叙事达意。注意咏古、用典,以人推己,借人自况,以古鉴今。4、抓景物,以景悟情。(1)把握景物特征,捕捉背后的情感。(2)从冷暖体味悲喜。(3)托物言志。以物明志,借外物来抒发情怀。景物描写角度五觉、动静与声色、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表现技巧文本探究行文布局构思技巧行文构思:构思技巧+文本分析概括。点、析、联、结。如分析(方法:定选合)文本意蕴、文本特征,不需要联系现实生活,则去掉“联”字诀。修辞+口诀:对比用联想,征托染铺扬,动静虚实哀乐上,融正直,借物忙。(侧重诗歌)内容概括两抓主要对象事件,时空人物线索合要求。情节作用二情一形一主一结构:情节形象主题情感和结构效果。明确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句段关系,归纳求同存异,答题分点列举。段落情节概括定位筛选整合主题表现情节(矛盾冲突)形象环境技巧。文言翻译一代二看三查六求法(求变轴,配联勾):单双变、通假求、对称轴、语法配、前后勾、新旧联字字落实:留删换,调补贯。特殊句式:判断被动省略倒,主谓定状后宾前。实词含义文言翻译总引点倒悬首呼,戛然卒章亨利来。铺垫抑扬巧对比,线索照应又伏埋。蒙太奇,衬托在,以小见大波摇摆。层进总分点面开(散文)。整合A、七字式结构(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点+引+正+反+深+联+结。“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引”——概述所给材料,或摘录关键词句,论证论点。“正”——正面举例论述;较详(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反”——反面举例论述;较略(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最详(方法:摆谈找提,引换驳。摆现象,谈影响,找原因,提办法;引哲理,换论证,用驳论等)“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较略(一般联系青年与改革)。“结”——总收全文,呼应中心。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B、总分总结构:点+引+3点例析(分论点1+例析;分论点2+例析;分论点3+例析;)+联+结。
1、中心论点一般放在开头。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独立成段。2、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5、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6、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作文结构名代虚句话,修辞语法查。找名词代词虚词、句式结构、对话标志、修辞手法,分析语法功能。文言断句语言运用感情风格里,词句修辞中。叠动容,整散长短特殊风。对象内容结构一,意境组合风格齐。逻辑关联音节好,提承照应句意依。瞻前顾后抓重合——抓对象关系、重衔接照应、合通顺要求。(抓住中心、主要对象。关系:理清句段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递进、条件;明确关键句,如中心句、领起句、总结句、阐释句、说明句、过渡句等,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补写
语言特色原句改句衔接一面二面要分清,多重否定巧分层。并列成分关联词,三个角度看分明。数词前后多注意,介词代词是小心。敬谦主语分明好,语序太长杂糅情。小心定状补,抓住主谓宾。病句修改1、并列成分三角度:搭配、先后和交叉、包容,并列成分如是短语,结构要尽量保持一致。并列三句型:A……B和C
A和B……C
A和B……C和D2、关联词三角度:位置(主同后,主异前)、关系(词表示的关系与句子关系一致)和配套使用。3、介词短语有头有尾,注意介宾结构、固定词组搭配和介词与主语的关系。4、注意主语承前首略、杂糅和定语顺序、状语顺序表意重心又衔接,语言特色看口诀。成语挖坑:望文生义张冠李,褒贬失度轻重无。搭配修饰敬谦错,形义习惯事理枯。成语
前后勾联有层次,时空逻辑连代词。复词同构,关键句子情依依。排序长短变句长变短:先抽主干,修饰成短,逻辑成句。短变长:先定主干,短成修饰,逻辑成句。对联仄起平收平仄反,出句对句字数齐,词性结构要一样,工宽正反都是对。语言得体五看:看目的对象,场合语体与敬谦。图文转换五抓要素,两理关系,依步作答。五抓要素:①表格数据变化、画面主体(人物、背景、夸张处等)②有效信息(题干、标题、文字等)。两理关系:①内在关系:表格、画面主体因素间的内在关系(数据内在联系或变化;人或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②外在联系:联系现实,展开联想,读懂“表画”意(寓意)。依问答:①依题要求②分步解答下定义采用判断单句:第一种形式:A是①②③④……B;第二种形式:①②③④……B叫A8艺术技巧汇总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为描写、抒情2、表达技巧诗歌:对比用联想,征托染铺扬,虚实动静哀乐上,正直借物忙。散文小说:总引点倒悬首呼,戛然卒章亨利来。铺垫抑扬巧对比,线索照应又伏埋。蒙太奇,衬托在,以小见大波摇摆。层进总分点面开(散文)。3、修辞方法起兴、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借代、对偶、反语、互文、叠词、婉辞等。4、篇章结构首段:开篇点题、不点题、景物起句;点明统领,铺垫衬托对比引,倒悬伏应景生情。中段:短则承上启下,长则扩路丰容,深化主题照应前后文;次则铺垫衬托对比分。结尾:总结深化应显志,戛然突转思含情。意象组合、以景结情5、语言特色:感情风格里,词句修辞中。叠动容,整散长短特殊风。2024/5/292024/5/29考点要求2024/5/210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提出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鉴赏文学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的风格特点。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四、评价文学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其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2024/5/211怎样考我们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3.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4.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5、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6、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2024/5/212高考命题大体上可归纳出
六种问答模式1、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人物景、意象)2、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内容)3、第三种模式分析情感4、第四种模式分析技巧5、第五种模式分析语言(炼字句)6、第六种模式对比鉴赏2024/5/213诗歌体裁2024/5/2141、诗歌体裁古体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代诗近体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指元人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2024/5/215诗歌题材流派2024/5/216咏物言志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征战诗爱情闺怨诗议论说理诗古代诗词题材2024/5/2171、风格流派两大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2、诗歌(题材)流派:山水诗:以山川风物为诗歌内容,如谢灵运、王维的诗。田园诗:以田园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陶渊明、孟浩然的诗。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内容,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诗。送别诗:以临行送别为诗歌内容。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兴衰、前朝旧事、怀古讽今为诗歌内容。咏物诗:借物抒怀言志的诗。思乡怀人诗:略2024/5/2183、词的风格:豪放派: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声律所束缚。苏轼、辛弃疾、岳飞都是豪放派词人。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柳永、李清照、姜夔、李煜、温庭筠、周邦彦等都是这一派作家。2024/5/2194、作家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下面是唐宋一些主要作家的风格: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丽清纯;陆游——豪岩丰腴;姜夔——清刚疏岩;苏轼——雄奇豪放;辛弃疾——雄浑豪放;柳永——清丽婉转;李煜——深沉凄婉;李清照——清丽婉约。
2024/5/220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2024/5/221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024/5/222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024/5/223特点归纳: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2024/5/224惯看秋月春风山水田园诗2024/5/225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景抒情。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2024/5/226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惜别诗2024/5/227惜别送别诗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2024/5/228一、直接写别情: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024/5/229二、间接写别情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2024/5/230三、写送别场景,以景写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024/5/231四、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2024/5/232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2024/5/233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思想感情。2024/5/234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2024/5/235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2024/5/236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鉴赏举隅: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2024/5/237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2024/5/238怀古咏史诗(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2024/5/239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2024/5/240要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2024/5/241咏史怀古诗,感情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借古讽今,写兴亡之感
《越中览古》《石头城》
(写情,事为主)二、借古抒怀,发不遇之恨《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为主)2024/5/242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征战诗2024/5/243边塞诗征战诗
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2024/5/244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2024/5/245(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2024/5/246㈢.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2024/5/247诗歌意象形象2024/5/248考点阐释鉴赏形象要点人的形象、景的形象、物的形象把握形象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典型意义2024/5/249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物象。诗人表达主观感情载体(偏重写景的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主旨情感2024/5/250五正人物形象分析法二侧矛盾冲突评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心理活动次要人物景物描写作者或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评价矛盾冲突凸显人物性格形象性格特征?!2024/5/251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2024/5/252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物形象鉴赏2024/5/253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扩写2024/5/254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2024/5/255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不是本诗的表现2024/5/256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括分析总结2024/5/257答题模式一、简析人物形象:①概括特点。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②分析语句。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技巧术语展开)+
③表现什么思想情感二、形象有哪些特征:分点陈述。如①…②…③…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2024/5/25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①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考场答卷诊断2024/5/259考生答案1全诗塑造了一位闲适、不问世事的隐者形象。问题诊断答案太片面,且未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考生答案2全诗塑造了一位闲适、远离世俗、不问世事的隐者形象。可以从“柴门”“倦卧”“闲吟”等词语看出。问题诊断要点不全,结合诗句分析太简单随意,扣题不紧。考生答案3全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隐者形象。可以从“柴门”“倦卧”“闲吟”“竹”“雪”“梅”等词语看出。问题诊断概括全面,但结合诗句分析不够完整,特点分析与诗句具体内容结合不够紧密。2024/5/260剖析矫正满分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位悠闲、不问世事、高洁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应立足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题思路要清晰,先概括后分析,要点齐全,分析准确。以上几种答案都存在这些方面没处理好的问题。本诗中的诗人形象要结合“柴门”“狭径”等生活环境描写,“茶碗”“篆烟”“倦卧”“闲吟”等日常生活描写,以及“竹”“雪”“梅”等意象描写来分点概括。2024/5/26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24/5/26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超脱旷达的形象。2024/5/263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2024/5/264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2024/5/265考情回顾考情总结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分值一般为4~6分。设问方式①诗歌的前×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画面)?[例](2016·全国卷乙,8),(2015·安徽卷,8)。②诗歌第×联写景(人)精细,请简要分析。[例](2015·福建卷,6(1))。诗歌意象鉴赏2024/5/266审题要点①审答题区间。判断考察的内容是全诗(结合全诗来看),还是部分诗句(某句、某联、某片)。②审题干要求。明确考察的是人、景、物中的哪一种形象,审清是要简单概括还是具体分析。解题要素①找形象。概括诗人描绘的形象特征。②析手法。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熟练使用诗歌相关术语。③明效果。明确形象的作用或效果。④分条作答,准确规范。2024/5/267景物描写(侧面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场景)与“意象”一)描写角度:五觉(听、视、味、嗅、触)、动静、色彩二)描写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高低、远近)三)描写方法:修辞十法(衬托对比时,动静虚实哀乐在,白描声色细节来。正侧明暗里,远近点面开。)
四)涉及技巧: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烘托、铺垫、联想、想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五)描写作用:交情推托铺染,对象示主题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活动环境或时代背景;2、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在开头);3、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更为自然、生动、真实;4、衬托人物心情、性格;5、渲染烘托气氛或氛围,为下文作铺垫或形成对比;6、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7、表现文章主题。2024/5/26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真题解题示范【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024/5/2692024/5/27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概括。(4分)答:因不能全面把握诗人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而失分2024/5/271[学生答卷]答案(一)2024/5/272答案(二)2024/5/273[阅卷者说]1.失分缘由:答案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曲中“逆旅淹留”的江湖漂泊之苦。答案二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江南二老忧”所提供的信息。2.满分要点:此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一要抓住词中的关键词语,如“愁”“忧”等,从而确定全曲的感情基调;二要仔细分析“愁”和“忧”的原因,要学会分层分析概括,比如:从“归梦”分析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从“叹新丰逆旅淹留”分析出作者漂泊的孤苦,从“江南二老忧”分析出作者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2024/5/274[参考答案]
抒发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苦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专家支招]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特点(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2)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2024/5/27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答:2024/5/276[学生答卷]答案(一)2024/5/277答案(二)2024/5/278[阅卷者说]1.失分缘由:这两个答案表面上似乎答出了意象的作用,但实际上未能准确地答出。答案一答出了乌鸦渲染氛围的作用,但对意象最主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却未提及。对“马”的作用的分析,虽然注意到了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但用“象征”一词解释其表现手法不准确。答案二虽然点出了“衬托”这一关键作用,但乌鸦的反衬作用未分析到位,“乌”“欲栖”,本诗是用乌鸦的归巢反衬自己的难归。另外,分析两个意象的作用,既要分别作答,又要合起来作答。两个答案均未做到这一点。2.满分要点:解答此题,首先要全面把握意象的作用,接着要结合诗句准确分析其在全诗的作用,最后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写准关键词,突出关键词。2024/5/279[参考答案]
诗中的“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瘦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累、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苦。[专家支招]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作答时须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①找意象,②析特点,③说作用。2024/5/2801、莲(1)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或抒发离愁别绪、相思怀远。(2)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2、梅(1)象征志士、贞士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如:“穷冬万木惨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2)借梅感慨落寞孤独。如:“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深似我,零落此山中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2024/5/281(3)象征美人、仙子“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诗人将梅花比作美人、爱人。(4)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还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赠远已成为常用的典故。2024/5/2823、竹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谦逊精神,并兼备清高、幽洁、隐逸、坚韧等高风亮节如:“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
4、松是刚毅坚强、不畏艰难的象征。如: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024/5/2835、卓尔不群的菊——归隐、高洁的象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柳、杨柳、折柳——离别惜远。如: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7、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冲《点绛唇》)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8、芳草——离恨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024/5/2849、杜鹃——哀怨、悲苦、乡愁乡思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10、红豆——相思或朋友情谊如:井底点灯深烛伊,共狼长行莫围棋。玲珑骰(tóu)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温庭筠《锦城曲》)11、落花——美丽凋零的哀伤、生命流逝的无奈如: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流水落花成为中国诗歌中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2024/5/28512、红叶——传情之物如: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13、牡丹——富贵、大方14、兰草——表示高洁、友谊15、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16、桃花——象征美人17、杨花——喻飘零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4/5/286二、动物系列1、蟋蟀——怀念征人、思乡。如:昨夜寒蛩(qióng)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岳飞《小重山》)2、蝉——高洁品性寒蝉——凄冷、凄惨萧索之感。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商隐《咏蝉》)3、猿啼——悲伤。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4、乌鸦——衰败荒凉。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5、大雁、青鸟——传书信使、离人思绪。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2024/5/2876、喜鹊——喜讯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7、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如: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短衣)淮水湄(水边)(龚自珍《己亥杂诗》)8、双鲤——书信如: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三、其它1、白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如: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024/5/2882、秋、水——悲愁、离愁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踏莎行》)3、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4、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情5、西风——表示凄清忧愁如: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容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于谦《上太行》)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7、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如: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2024/5/2898、南浦、长亭、灞陵——送别之地如: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范成大《横塘》)9、柳营——军营如: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武元衡《送张六议归朝》)10、羌笛、胡笳——凄切悲怆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1、汗青——指史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13、南山、采薇、采菊——借指隐居生活2024/5/290诗歌意境2024/5/291分析意象、意境或情感的提问方式①只问景物。A、“描写了什么(怎样的)景象(景物、画面、场面、意象、意境)?”B、“所描写的景象(景物、画面、场面、意象、意境)有什么特点(特征)?”②景物+意境(氛围)。“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景色、画面、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③景物(意境)+情感。“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①当题目只问了景物时,就应该在描述、概括景物之后,顺便把景物描写所用的手法以及景物的作用答出来。②当题目把景物与情感分开设问时,景物和情感就分开回答。2024/5/292答题三个步骤:①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词语、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与之相吻合的情调的特点的词语。②再现图景内容。(两法:描绘法、意象组合法)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再现诗句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注意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去理解描绘画面。③分析思想感情。表述切忌空洞,问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怎么)而“感伤”和来修饰感伤的词语。2024/5/293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答案:“凉”字语意双关,最能体现诗人感情。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2024/5/294《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由月亮、乌鸦、寒霜、枫树、渔火、寒山寺和夜半钟声等诸多意象构成一种凄美的幽愁意境。2024/5/29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用富有文采的语言生动描述画面景物)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和谐闲适的春景图。(步骤②——画龙点睛概括景物画面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指出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心境)2024/5/296问题: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依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答前说明:问题(2)属“分析意境型”的题目,这就应从景、情、境界等方面去分析评价。答案:“却原来依家鹦鹉洲边住”,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景、境界)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情、境界)[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2024/5/297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深切思念,试作简要分析。答前说明:此题属“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①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描绘诗句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去理解描绘画面,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②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尽量多用几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述切忌空洞,问答要具体。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24/5/298答案:“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的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显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2024/5/29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题:仔细品味这首诗,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答前说明:是属“分析意境型”题,据题干要求,只要回答出“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就可,此意旨不难。答案:既有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有心头的寂寞之情。2024/5/2100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前说明:属“分析意境型”,回答时要体现“复杂”,即有多种心情。答案: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门;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2024/5/210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问题: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答题说明:属“分析意境型”。是简答题,答题时,只要回答什么心情即可)答案:闲适、轻松、自如。
2024/5/2102问题:“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题说明:属“炼句型分析”题。答题步骤:②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去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描述该字所在句子的景象。③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何表达效果。答案:穿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步骤②即句解)反映了作者不避风雨(包括自然的和政治上的)、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步骤③)2024/5/2103修辞手法赏析训练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资料链接诗歌技巧硬核知识双图概览必备知识返回题型知识106艺术技巧汇总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为描写、抒情2、表达技巧诗歌:对比用联想,征托染铺扬,虚实动静哀乐上,以景结情融正直,借物忙。散文小说:总引点倒悬首呼,戛然卒章亨利来。铺垫抑扬巧对比,线索照应又伏埋。层进总分点面在(散文),蒙太奇,镜头接,以小见大波摇摆。3、修辞方法起兴、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借代、对偶、反语、互文、叠词、婉辞等。4、篇章结构首段:开篇点题、不点题、景物起句;点明统领,铺垫衬托对比引,倒悬伏应景生情。中段:短则承上启下,长则扩路丰容,深化主题照应前后文;次则铺垫衬托对比分。结尾:总结深化应显志,戛然突转思含情。意象组合、以景结情2024/5/2107人物描写和形象分析方法:五正二侧一矛评1)五正:外貌(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与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境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绘。细节描写的作用:准确传神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2)二侧:景物描写、次要人物衬托,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3)矛盾:(性格、情节)矛盾冲突,联系社会历史背景。4)评价:体悟创作意图,抓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从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2024/5/2108五正人物形象分析法二侧矛盾冲突评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心理活动次要人物景物描写作者或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评价矛盾冲突凸显人物性格形象性格特征?!2024/5/2109景物描写(侧面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场景)与“意象”一)描写角度:五觉(听、视、味、嗅、触)、动静、色彩二)描写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高低、远近)三)描写方法:七法(动静、哀乐、虚实、明暗、点面、正侧、细节)+修辞四)涉及技巧: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烘托、铺垫、联想、想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五)描写作用:交情推托铺染,对象示主题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活动环境或时代背景;2、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在开头);3、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更为自然、生动、真实;4、衬托人物心情、性格;5、渲染烘托气氛或氛围,为下文作铺垫或形成对比;6、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7、表现文章主题。2024/5/2110景物感情角度顺序方法作用五觉——听、视、味、嗅、触空间(高低、远近、大小)、时间(先后)七法+修辞交情推托铺,对象示主题描写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动静、哀乐、虚实、明暗渲染烘托象征暗示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交待时地环境感情基调铺垫对比2024/5/2111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句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或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2024/5/2112答题注意:作答时,切忌只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就草率结束了。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答题步骤: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用了这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的什么情感)。2024/5/2113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真题解题示范2024/5/2114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024/5/2115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姜夔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2024/5/2116(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024/5/21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杜牧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②。死绥③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④。【注】①党项:西北少数民族。②金仆姑:箭名。③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④殳:兵器。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考场答卷诊断2024/5/2118考生答案1颈联通过叙写赵纵留名青史和朱门歌舞,表达了对达官贵人的不满和对赵纵战死的惋惜。问题诊断考生答案2运用联想,对比等手法,联想赵纵必定名垂千古,与权贵们作对比,表达了对赵纵的崇敬与对权贵的不满。问题诊断剖析矫正满分答案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将青史文案对赵纵争相赞扬与朱门歌舞笑对赵纵的牺牲的态度作对比,鲜明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和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忽略了对表现手法的判断、分析,而且情感把握也不全面。对比分析上不准确。考生答案1不能针对题干中的“如何”展开分析,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不到位。考生答案2表现手法分析准确,在分析该手法如何运用上有所欠缺。分析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需要理解“青史文章”“朱门歌舞”的指代意义,然后对二者的态度“争点笔”和“笑捐躯”进行分析比较。2024/5/2119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自我形象)
例①: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2024/5/2120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他人形象)
例②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2024/5/2121
例③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练习2024/5/2122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hè):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明确: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了这手法)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的什么情感)2024/5/212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试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歌表达技巧(重点分析一个方面即可)。答前说明:此题属于“分析技巧型”,可从抒情手法(抒情表达方式)、描写(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方式)上去琢磨评析;/另外,作答时要结合语句去有的放矢地评析,/还要说出运用此法的表达作用。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既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同时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2024/5/2124
问题: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前说明:问题(2)是属于“分析技巧型”,则可从抒情手法(抒情表达方式)、描写(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方式)去琢磨确定,并结合具体诗句去评析了。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或托物抒情或借物喻人)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流过)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2024/5/212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问题:这首诗描写了失群孤雁呜叫、追赶雁群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以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答题说明:此题属“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为: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用了这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的什么情感)。答案: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遥远,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实际上,这孤零零的雁儿正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其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可理解为诗人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和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教师提示:作答时要扣住或体现评论语“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呜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来赏析)2024/5/212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销售合同: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房产购置细节
- 二零二四年家具销售垫资付款合同
- 二零二四年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定制与实施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详细条款解读
- 2024年度机器设备采购与维护服务合同2篇
- 吊车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大安农场学校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合同
- 2024版软件购买与许可协议
- 合同法60条之规定
- 2024版专利许可及技术转让合同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DB35T 2163-2023 茶庄园建设评价
- 市场或营销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2024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试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附答案】(共10篇)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作文题目
- 《热带钢轧制》习题
- 介入导管室护士进修汇报课件
- GB/T 44463-2024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
- 针灸学课件 腰痛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