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_第1页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_第2页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_第3页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_第4页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一讲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三大基础: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应然的、实然的、理想的、个体的和社会的第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道德教育需要道德哲学的理由(一)道德哲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对道德教育的最终决定意义(决定性影响)。性质范畴方法目的任务道德心理学操作层面科学研究准确、客观的描述求真方法途径道德哲学观念原则层面价值系统理性思考分析求善理想目的理论基础之一:道德哲学第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道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问题的解决需要求助于道德哲学。(三)道德教育研究的现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一、道德教育需要道德哲学的理由第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一)道德哲学的“公设”(达成共识的问题)1、道德=行为+动机(态度、意图、愿望)

涵义:道德至少是指某种与态度、动机和意图有关的行为。意义:

①单纯的“行为中心”和“意图中心”的道德教育计划都是不正确的;②培养正当动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方式是任何道德教育计划的核心任务。第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道德=服从(不自由)+选择(自由)涵义:道德不仅是指服从和适应特定社会所认可的习俗和规则的行为,而且是指个人在面临各种不同原则和行为时所作的选择行为,这些选择的标准往往超出了特定社会的价值系统。(一)道德哲学的“公设”

(达成共识的问题)第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反对那种只关心强制和固定的社会行为的片面的道德观念。

2、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而设,绝不是为了给自己套上枷锁。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人不是为了道德而生存。

3、道德是人类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防范力量。道德不是外部给定的结果,而是人们根据需要选择的产物。

4、任何一个道德主体,不论他来自什么社会传统,都是在自由选择规则和行为中显示自己的道德境界(代表主体的个人意志),单纯服从并不是道德的,道德不只是盲目的接受习俗和传统。意义:第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道德原则在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中居核心地位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性原理和规则。

三大类原则:神授的真理社会的特殊指令普遍的选择方式(一)道德哲学的“公设”

(达成共识的问题)第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①神的旨意或命令;

②体现理性和人类价值;

③特定社会所制定的对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具有约束力的特殊指令;

④约定俗成的,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主体的理解和体认;

⑤普遍的选择方式。对道德原则的不同观点:第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③现代道德教育因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第三类原则,而对宗教道德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有越来越多的批评。

意义:

这种道德教育的特点:不以简单的行为训练为指向,而是为使学生理解道德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应用到人类生存的有关情境中去作准备。①道德教育必须是原则化的教育,即以道德原则为内容、以培养按原则行事的道德主体为目的。②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因人们接受的原则不同而有根本的不同。第1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理性和推理在道德、道德教育中作用的范围和性质:有没有作用?何种范围起作用?作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承认作用且不是唯一因素。)

意义:

任何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必定是以某一种有关推理过程在道德中的作用的观点为基础的。宗教道德教育:否认传统道德教育:承认但蔑视当代道德教育:肯定(二)道德哲学的“共同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第1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关于“道德价值论”的争论:道德与价值观的关系

涵义:

任何道德的概念都与某一价值概念,如好、坏、正确、错误等相联系,也总是反映了人们的某种价值标准和价值水平。任何道德教育计划,也总是以一种价值理论为依托,或总是反映了某一种价值理论。

意义:

如果我们不能选择一种合理的道德价值观,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建立一种有合理基础并在实践中是有效的道德教育。

第1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几种主要道德教育哲学理论

杜威实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

存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

皮尔士开创詹姆士拓展杜威集大成

新托马斯主义道德教育观第1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核心观点

没有绝对的永恒的道德原则,判断道德的标准是对公众的结果。人们是在行为的社会背景和公众的效果中发现正确的道德行为。

道德就是控制人的本性,使人的本性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更为适应,更为理智。控制即改变或疏导,而控制疏导的基本方式就是教育。

道德是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人为”的一种东西,其本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某种固定的观点和习惯,任何道德都随文化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人是道德的主人,而不是道德的奴隶。(一)杜威实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第1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参与学生的活动,领导者+学习者。②途径和方法:

问题解决法。③关于教师:以儿童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的指导价值;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和理想;反对监督者和独裁者角色,但也不是微不足道的,更不是有害人物;

参与社会生活;

专门的道德训练;

通过教材(各科教学);①道德教育目标:

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形成一定的习惯方式,并作为人格和日常生活的部分,通过日常生活表现出来;2、理论体系

第1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批判性道德能力的发展是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3、意义与价值

重新估价了道德教育的作用,确立了儿童的中心地位;

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重要的指导思想。第1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单纯强调具体的道德行为的具体后果来检验和评价道德是肤浅的。4、缺陷与不足

突出强调相对性和易变性,完全否认绝对性和稳定性;

强调具体性和个别性,否认普遍性和一般性;第1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存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关照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1、代表人物:萨特马丁•布贝尔③人与人的关系是I-You,不是I-It。2、核心观点:①人的本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所要成为的那个东西;(自为存在=自由存在)②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第1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理论体系

目标: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负责任的自由选择。

内容(教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是变化的。主要是各门学科;人文学科;专门的道德教育.

方法:自我表现和自由选择。推崇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教师:创造者和激励者,维护自己的主观性,尊重学生的主观性。

学生:只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简单地模仿或服从。

师生关系:I-You,对话和交流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第1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优点

强烈的人学意识和价值关照感;

现实批判性、人学精神、价值意识、道德责任感和对消极现象的揭示与批判;

提倡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道德理论本身的建构.第2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取消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后果。5、缺点

强烈的非道德主义倾向;

无道德的道德教育;

极端个人主义和放任主义;第2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种模式:

内化模式:道德发展是儿童早期经验的内化和早期情感体验的深刻反映。代表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获得模式:道德是习得的,通过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获得行为和动机,并以此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是主要倡导者。

建构模式: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一、道德发展理论理论基础之二:道德心理学第2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特征:关心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而不是外显的行为。理论体系: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教育意义(一)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第2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涵义特点作用责任原则本我欲望冲动本能原始的、天生的、无意识的行为的原动力和源泉快乐原则自我拖延行动,考虑现实从本我中分化把本我需要的满足纳入现实现实原则超我人格象征道德代表最文明的高层次的控制系统控制本我监督自我至善原则(1)道德的产生-人格结构理论:

--------野马的故事第2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是儿童超我人格的发展,是儿童早期经验中成人标准的内化,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家庭情绪反映。超我的两种途径1、2、

良心—因惩罚而内化的经验,抑制作用。

自我理想—因奖励而内化的经验,激励作用。

道德便走向成熟。

第2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教育意义①强调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从不自觉过渡到自觉、从生理的自制过渡到心理的自制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过程反映了个人道德心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②重视非理智因素特别是强调情感在道德行为形成和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对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第2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③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既可促进道德成长,又可妨碍、阻止道德发展。从正面讲,启发人们重视早期经验;从反面讲,提醒人们,对儿童的早期训练必须合理得当。

弗洛伊德的思想业已成为对人类行为进行各种解释的基础,而这些解释已经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影响。第2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发展的。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品德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律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自律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1、道德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2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价值标准规则善恶是非公正他律外在的神圣的、不可变更、来源于成人看结果不看动机服从成人的意志自律内在的大家制定的可修改的自觉利用看结果更看动机多数人的和情境皮亚杰的道德判断理论第2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习俗前水平习俗水平自主的有原则的水平

以后果而不是动机判断行为

不管后果,按照需要行事就是好的。

摆脱权威考虑价值,自愿选择标准。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无条件的服从权威就是道德的。根据结果而不是动机判断行为。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要么满足自己要么满足别人。根据需要判断行为的好坏、正误。

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使自己成为“好孩子”为定向。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尊重权威、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就是道德的行为。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个人价值是相对的,他人的权利是重要的。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作出的道德决定就是正确的。公平原则、人权平等原则、尊重人格原则。柯尔伯格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第3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点

发展的阶段有一定顺序:时间有早迟,顺序不会变;

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源于个体和社会道德情境的相互作用;

发展过程充满矛盾,是一个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

道德思维的阶段和道德推理的阶段是平行的。每一个道德阶段的获得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理智发展阶段;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不同。第3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道德教育观目的原则方法途径(课程)促进儿童道德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①道德哲学家+道德心理学②激起内在矛盾和冲突③跳起来摘桃子利用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法主要不是正式课程而是隐蔽性课程第3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反对灌输;

重视隐蔽性课程。

过分强调认知,忽视情感和行为;

讨论法的局限性;

研究所用的道德问题大多是假设的。3、教育意义与不足:第3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他试图用学习理论解释儿童道德和社会行为的获得、改变和维持等问题。在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中,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模式的模仿起决定作用。社会学习理论不仅可以为儿童、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矫正提供帮助,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也有较深刻的启示。1、代表人物:班杜拉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AlbertBandura,1925_)第3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主要观点

①观察学习的特点及与传统学习的区别观察学习:班杜拉传统学习:斯金纳通过示范和学习者的注视而进行的学习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适用于新行为的获得只适用于对已得行为的调节观察、模仿活动、操作依靠表象、认知依靠刺激、强化无需尝试错误尝试错误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直接强化社会的学习第3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③班杜拉的实验④影响儿童学习的示范信息:行为示范、语言示范、象征性示范(媒体)。示范的形式不同,影响不同。

②观察学习对人格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改变的重大作用:

★通过观察模仿可以获得新的反应方式;★可以抑制已习得的反应,也可以解脱对这一行为的抑制。即当学习者观察到某一行为受到惩罚时,就会降低他对这一反应的模仿,反之,当学习者观察到某一行为受到奖赏时,就会消除对模仿这一反应的抑制;★观察和模仿可以激励或强化原有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第3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道德教育意义:123强调了榜样示范在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改变和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了榜样教育的重要性,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强调自我强化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对学校道德教育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区分了观察学习过程中新行为的习得和新行为的表现,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3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概论(一)道德教育的社会学

把道德、道德教育放在实实在在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社会构成中去考察它们与其它社会现象的互动,考察其实质、变化的机理以及存在的意义。

含义:把道德、道德发展、道德教育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这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独特性、产生与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揭示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社会存在、社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论基础之三:道德社会学第3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研究概况:★研究相对不足,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涂尔干系统阐述了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首开道德教育社会学研究先河。★20世纪60年代以后,伯格和克拉曼又对功能主义的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一、概论第3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一)地位及背景是20世纪第一个独创性地运用社会学理论系统地、完整地关注道德教育的理论家。其理论对整个20世纪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当代道德教育之父”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的经典作家爱弥尔·涂尔干第4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目的:化解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为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寻找出路。救治社会危机的良方:以社会取代宗教,通过教育和道德教育来树立社会的权威,并借此来进行社会秩序的改造和重建,从而给人确立新的信仰,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涂尔干关注的道德教育第4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1858-1917)1、目的:重新建立与工业社会的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和道德秩序。2、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②在新的社会和道德秩序中,社会取代上帝成为权威,凝聚着人心、规范人们行为。①道德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充要条件;①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是造成观念的社会事实或集体性现象;②研究方法:实证主义方法论——将社会事实当作客观事物看待。第4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理论体系(二)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1858-1917)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①道德的本质②道德的作用或功能③道德的构成要素个体对社会的敬畏、服从和依赖社会功能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稳定、运转正常个人功能规范和约束个人的生活、行为,使个人的能力、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必要的限度纪律精神牺牲精神个体为集体利益或社会利益而行动自律精神自觉服从、遵守道德规范使行为符合规范,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行为,包括常规性和权威性。他律的真正的道德第4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三)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观点5、具体建议:奖励惩罚、学校环境与教学的作用1、实质:向个体传递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秩序,使之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能履行社会职责,按统一的规范行事。2、目的:在个体身上形成一种社会存在,这种社会存在不是个体的人格,而是集体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