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时、分、秒》

课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理解常见的量

(2)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

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

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

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

的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中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儿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

分。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

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

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

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评价任务

1.会提出问题,理解1秒的长短。

2.会估测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活动一

ppt课件展示春晚情景

师生一起倒计时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直观认识生

活中“秒”的存在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二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自主质疑(评价目标一)

活动一

1观.察秒针

2.认识1秒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相

环节二当有价值,应珍惜时间

观察探究(完成目标一)(评价目标一)

建立秒的概念

活动二

通过观察钟表探究秒与分的关系观察秒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抽

(完成目标一)象出1分=60秒

(评价目标一)

活动一

环节三1.感受1分钟

活动体验2估.测时间在活动中掌握估测短时间的方法

(完成目标二)(评价目标二)

活动一知道1分=60秒

环节四借助习题,总结提升(评价目标二)

巩固新知学生板演,巩固新知

(完成目标二)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时、分、秒》

课时:共三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理解常见的量

(2)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

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

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

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

的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中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

分。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

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

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

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评价任务

1.知道时间的单位,有时间观念

2.会计算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活动一

ppt课件展示小导游情景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活动一

1.以游览动物园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

时间的单位让学生感受到时间虽短暂,但相

环节二当有价值,应珍惜时间

探窕新知(完成目标一)(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情景练习,知道时间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得出时间的计算

(完成目标二)(评价目标二)

活动一

环节三1填.空

练习巩固2估.测时间在活动中掌握估测短时间的方法

(完成目标二)(评价目标二)

活动一

环节四借助习题,总结提升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

总结提升学生板演,巩固新知(评价目标二)

(完成目标二)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1时=60分1分=60秒

2时=()分1时50分=()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时、分、秒》

课时:共三课时第三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理解常见的量

(2)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

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

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

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

的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中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儿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

分。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

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

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

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

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

的习惯。

评价任务

1.能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活动一

ppt课件展示本章知识点,学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回忆,激发学

环节一生回顾旧知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

活动一

L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能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时、分、

环节二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秒的实际意义(评价目标一)

借助习题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巩固提局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

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

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环节三补充题目。

练习巩固1分=()秒4时=()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

9分09秒36分02时算

5分=()秒150秒02分(评价目标二)

400分04时10分O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

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

长时间?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一

环节四借助习题,总结提升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

总结提升学生板演,巩固新知(评价目标二)

(完成目标二)

板书设计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1.1分=()秒4时=()分9分09秒36分02时

5分=()秒150秒02分400分04时10分O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时:共五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

正确进行运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万以内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

法,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

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用估算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学习了100以

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

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着铺垫作用;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进行解

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

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进位、

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能够熟练地

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的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1.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

环节一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十或一位数。

新课导入232835632.会将一个数分解成整十和

一个一位数。

203()()0()()()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

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环节二(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

探究新知(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行简单的计算。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评价目标一)

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完成目标一)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

环节三53+36=37+54=15+65=18+26=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

巩固练习41+56=13+29=决实际问题。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评价目标二)

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

在小组内互检。

(完成目标二)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

环节四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

课堂小结算。会说出存在的问题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54+21=15+55=61+39=35+6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时:共五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

正确进行运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万以内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

法,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

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用估算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学习了100以

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

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着铺垫作用;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进行解

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

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进位、

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能够熟练地

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的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1.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口算。

新课导入26+41=19+41=56+28=

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二

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35-20=35-2=36-8=(评价目标一)

(完成目标一)

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2)两位数的退位减。

比较算式。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

环节二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会算法的多样化,掌握百以内的口

探窕新知和不同点?算。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评价目标二)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

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

能直接减。

(完成目标二)

完成“练习二”第6题。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熟练掌握百以内的口算

准。(评价目标二)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环节三(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

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

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

第•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

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完成目标二)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总结规律,掌握方法

环节四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

课堂小结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68-54=1496-28=6832-18=14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时:共五课时第三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

正确进行运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万以内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

法,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

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用估算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学习了100以

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

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着铺垫作用;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进行解

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

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进位、

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能够熟练地

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的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L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任务

1.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

环节一210学生会把几百几十拆成整百和

新课导入(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整十。

720270450840

910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列式计算:380+550

环节二(2)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儿百几十的

探究新知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笔算方法。

(1)列式:550-380(评价目标一)

(2)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完成目标一)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环节三2.完成“练习三”第2题。会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笔算方法应用在实际生活当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中O

3完成“绚习二”第R顾(评价目标二)

小组内以服火茶的方式说会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完成口标二)

环节四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当堂小结,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80550

+5150-380

930170

满十进一退一加十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估算》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时:共五课时第四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

正确进行运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万以内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

法,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

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用估算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学习了100以

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

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着铺垫作用;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进行解

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

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进位、

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能够熟练地

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的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

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

学的意识。

评价任务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会应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估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算的意义。

环节一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新课导入(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

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

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

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

生?

2、分析与解答。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二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

探究新知得下的问题呢?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评价目标一)

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

下。

3、回顾与反思。

(1)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

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完成目标一)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

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环节三2、完成“练习三”第8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巩固练习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评价目标二)

(完成目标二)

环节四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总结知识,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估算

278+235~520

280+240=520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时:共五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

正确进行运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万以内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

法,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

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用估算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学习了100以

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

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着铺垫作用;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进行解

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

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进位、

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能够熟练地

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的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

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

合适的估算策略。

评价任务

1.熟练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

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

环节一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复习导入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复习万以内的加减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1、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法计算方法。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

(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

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

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

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完成目

标一)

1、口算。

52+35=86-

34=47+33=36+20=

23+69=62-18=70-通过计算熟练掌握

26二65-15=口算和笔算的方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法,并会进行估

环节二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算。

基本练习2、计算。(评价目标一)

650+340=370+480=390+250=

520+300=

840-560=750-540=440-

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

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完成目标一)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

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

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完成目

标二)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通过练习加强巩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固。

环节三评。(评价目标二)

巩固练习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

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

答。

环节四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

课堂小结方?

学学生生发发言言,,教教师师点点评评,,解解疑疑答答惑惑。。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课题《测量》

课时:共六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理解常见的量

(2)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5)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6)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

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基础上教学的。

3.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

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

础,也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

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

2.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评价任务

1.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

创设情境多长。学生会用手势表示1米和

揭示课题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1厘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己经知道

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环节二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

自主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