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502/Z

厦门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B3502/ZXXXX-201X

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工程设计················································································3

3.1一般规定···············································································3

3.2系统选择···············································································3

3.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5

3.4管道布置与敷设······································································6

3.5设计流量与水力计算································································7

3.6管材、附件············································································7

3.7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9

3.8化粪池················································································10

4施工与调试···········································································11

4.1一般规定··············································································11

4.2管道系统安装·······································································11

4.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安装························································12

4.4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安装··················································13

5验收与运行维护·····································································14

5.1验收····················································································14

5.2运行维护·············································································15

附录A高压清洗喷头·······························································17

本标准用词说明········································································19

引用标准名录···········································································20

条文说明·················································································21

1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

2Terms

3Design

3.1Generalprovisions

3.2Selectionofdrainagesystems

3.3Householdkitchenfoodwastedisposers

3.4Pipinglayoutandlaying

3.5Hydrauliccalculationofdrainagepipe

3.6Pipeandappurtenances

3.7Solid-liquidseparatingdeviceofkitchenfoodwaste

3.8Septictank

4Installationandoperation

4.1Generalprovisions

4.2Installationofpipesystem

4.3Installationofhouseholdkitchenfoodwastedisposers

4.4Installationofsolid-liquidseparatingdeviceofkitchenfoodwaste

5Checkingandmaintenance

5.1Installationchecking

5.2MaintenanceManagement

AppendixASolid-liquidseparatingdeviceofkitchenwast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

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厦门市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维护管理做到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的设

计、施工、验收与维护管理,其它民用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应满足安全卫生、排放便捷、健康舒适和节能环保的要

求。

1.0.4厨余垃圾排放系统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厨余垃圾kitchenfoodwaste

居民在家庭炊事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

果皮、蛋壳、茶渣和骨头等,不包括海产品贝壳类丢弃物。

2.0.2厨余垃圾排放系统dischargedrainagesystemofresidentialkitchenfoodwaste

将厨余垃圾通过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绞碎,经厨房排水管道系统排放至室

外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2.0.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householdkitchenfoodwastedisposers

安装在洗涤盆排水口下,用于将厨余垃圾处理成细小颗粒并和水一起排入

到排水管的设备。

2.0.4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solid-liquidseparatingdeviceofkitchenfoodwaste

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小区集中处理装置,用于将经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处理

后的废弃物混合液固液分离,固体集中收集处理或回收再利用、液体直接排放进

入市政排水管网。

2

3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应与住宅厨房排水系统同步设计。

3.1.2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设备选型、管材、配件连接和管道布置不应造成泄露、

冒泡、返溢,不应污染室内空气、食物、生活用水等。

3.1.3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水管道应保证良好的水力条件,以最捷径的管线重力

流排放。

3.2系统选择

3.2.1粉碎后的厨余垃圾混合液应接入厨房洗涤盆排水系统,不应排入卫生间的

污水立管。

3.2.2系统形式和立管管径选择应根据最大设计通水能力选取,不宜选择特殊单

立管系统。

3.2.3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末端应设置小区集中处理装置,经处理后的水可直

接排放至市政排水管道。集中处理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优选设置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分离后的固体垃圾可再利用;

2当小区化粪池容积允许时,可用化粪池作为小区集中处理装置。

3.2.4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主要由通气帽、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水横支管、

排水立管、排出管、小区集中处理装置等组成,其系统布置当采用伸顶通气系统

时应符合图3.2.4-1的要求,当采用专用通气系统时应符合图3.2.4-2的要求。

3

图3.2.4-1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伸顶通气系统示意图

注:1-通气帽;2-检查口;3-洗涤盆;4-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5-S型存水弯;6-90°弯头;

7-45°斜三通;8-排水立管;9-排水横支管;10-大曲率变径弯头;11-清扫口;12-排出管。

4

图3.2.4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专用通气系统示意图

注:1-通气帽;2-检查口;3-洗涤盆;4-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5-S型存水弯;6-90°弯头;

7-45°斜三通;8-排水立管;9-通气立管;10-结合管;11-排水横支管;12-大曲率变径弯

头;13-清扫口;14-排出管。

3.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

3.3.1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性能应通过测试确定,测试机构应具备政府部门认

可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公益机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科研院所。

3.3.2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性能,应满足表3.3.2的要求。

表3.3.2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性能

试验负载类型研磨率研磨速度

猪肋骨≥60%≥0.8g/s

5

混合负载100%≥8g/s

3.3.3经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处理后,80%残渣的细度应小于3.4mm。

3.3.4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在空载运行时的声功率级噪音值应小于72dB(A计

权)。

3.3.5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在空载运行时机身表面的振动加速度应小于4m/s2。

3.3.6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应设置开停启闭和运行工况时防止电弧产生的技术措

施。

3.3.7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现行《家庭厨余垃圾处

理器》GB/T2280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

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废弃食物处理器的特殊要求》GB4706.49的

规定。

3.4管道布置与敷设

3.4.1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布置与敷设、通气管的设置除应符合本规范特殊要求

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

3.4.2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水立管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3.4.3系统首层排水支管应单独排出室外。

3.4.4应采用带检查口的S型存水弯连接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与排水配管系统,

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3.4.5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水管与排水横支管垂直连接,宜采用90°斜三通。

3.4.6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的横支管管径不宜小于DN75,宜优先选用直线

敷设、就近排入排水立管;当需要转弯时,横支管的最小坡度应按照表3.4.6的

要求确定。

表3.4.6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横支管的最小坡度

排水管材拐弯个数

0次1次2次

塑料管0.0150.0200.026

铸铁管0.0250.0350.035

3.4.7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宜采用45°斜三通。

3.4.8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选用90°大曲率扩径弯头。

3.4.9排出管应比排水立管扩大一级或两级。

3.4.10排出管的坡度不应小于0.015。

3.4.11排水管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墙壁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6

3.5设计流量与水力计算

3.5.1卫生器具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管径应按表3.5.1确定。

表3.5.1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

序号卫生器具名称排水流量(L/s)当量排水管管径(mm)

1单格洗涤盆(池)0.672.0050

2双格洗涤盆(池)1.003.0050

3.5.2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管道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p0.12Npqmax(3.5.2)

式中:qp——计算管道排水设计秒流量(L/s);

Np——计算管道的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数;

α——根据建筑为用途而定的系统,住宅取α=1.5;

qmax——计算管道上最大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

注:当计算所得流量值大于该管段上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应按卫

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计。

3.5.3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应根据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确

定。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所连接的横支管管径。

3.5.4多层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立管管径不应小于75mm。

3.5.6小区室外排水管道的最小流速不得小于0.6m/s。

3.5.7小区室外厨余垃圾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

宜按表3.5.7确定。

表3.5.7小区室外厨余垃圾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别管材最小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

塑料管dn1600.0050.5

接户管

铸铁管DE1600.010.5

塑料管dn1600.0050.5

支管

铸铁管DE1600.010.5

埋地塑料管dn3000.0030.5

干管

铸铁管dn3000.0050.5

3.6管材、附件

3.6.1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排水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排水管材宜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建筑

7

排水塑料管材及相应管件,通气管管材宜与排水管管材相一致;

2连续排水温度大于40℃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或耐热塑料排水管。

3.6.2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应按下列规定设置检查口:

1排水立管上连接排水横支管的楼层每层应设检查口;建筑物底层排水立管

和设置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最高层排水立管必须设置检查口;

2当立管水平拐弯或设有乙字管时,在该层立管拐弯处和乙字管的上部应设

检查口;

3检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宜为1.0m,并应高于该层洗涤盆上边缘0.15m;

排水立管设有H管时,检查口应设置在H管件的上边;

4地下室立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置在立管底部之上;

5立管上检查口的检查盖应面向便于检查清扫的方位。

3.6.3排水管道上应按规定设置清扫口:

1排出管上应设置清扫口,第一个清扫口的设置位置应不大于表3.6.3-1的要

求;

表3.6.3-1排出管上的第一个清扫口距排水立管的距离

管径(mm)100100以上

与排水立管的水平

23

距离(m)

2当排水立管底部或排出管上的清扫口至室外检查井中心的长度大于表

3.6.3-2的规定时,应在排出管上加设清扫口;

表3.6.3-2排水立管底部或排出管上的清扫口至室外检查井中心的长度

管径(mm)100100以上

长度(m)1015

3排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3.6.3的规定。

表3.6.3-3排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管径(mm)100100以上

距离(m)1015

3.6.4排水管上设置清扫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排水横管上设清扫口,宜将清扫口设置在楼板或地坪上,且与地面相平,

清扫口中心与其端部相垂直的墙面的净距离不得小于0.2m;楼板下排水横管起

点的清扫口与其端部相垂直的墙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4m;

注:当排水横管悬吊在转换层或地下室顶板下设置清扫口有困难时,可用检查口替代清

扫口;替代的检查口应设置在便于清掏的位置。

2排水横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堵头与墙面应有不小于0.4m的距

8

离。

注:可利用带清扫口弯头配件代替清扫口。

3在管径小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其管径应与管道同径;管

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应采用100mm直径清扫口。

4铸铁排水管道设置的清扫口,其材质应为铜质;塑料排水管道上设置的清

扫口宜与管道相同材质。

5排水横管连接清扫口的连接管及管件应与清扫口同径,并采用45°斜三通

和45°弯头或由两个45°弯头组合的管件。

3.7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

3.7.1住宅厨房的厨余垃圾混合液,厨余垃圾混合液应经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

处理后方可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

3.7.2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固液分离装置宜设置在接户管的下游端,便于机动车清掏的位置;

2固液分离装置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并不得影响建筑物基础;

3固液分离装置应设通气管,通气管出口设置位置应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3.7.3当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设置在住宅地下室时,应有专用设备间。

3.7.4设置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房间或地下室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每小时

换气次数不宜小于6次。

3.7.5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应具有防腐蚀、易清掏的功能特性。

3.7.6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容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有效容积应按3.7.6-1计算。

()

WW1W23.7.6-1

式中:W——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有效容积,m3;

3

W1——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液体部分容积,m;

3

W2——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固体部分容积,m。

2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液体部分的容积应按式3.7.6-2计算。

Nqt

WZ(3.7.6-2)

1241000

式中:Nz——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设计总户数,户;

α——实际使用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器与设计总户数的百分

比,%,有条件时按实际值进行计算,当无条件时可取α=70%;

q——每户每天厨房废水定额,取q=35L/(户·d)。

9

t——液体在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内的停留时间,按12h、24h计

算。

3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固体部分的容积应按式3.6.6-3计算。

NT1aK

W1.2Z(3.7.6-3)

21b1000

式中:a——固体部分含水率,a=90%;

b——浓缩后固液部分含水率,b=80%;

K——腐化期间固液部分缩减系数,K=0.8;

T——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清掏周期,按90d、180d、360d计;

1.2——清掏后考虑留20%固体物质的容积系数。

3.7.7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水管应与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排出管同径,出

水管的管径不得小于其进水管管径。

3.8化粪池

3.8.1当小区内不宜单独设置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时,可将厨余垃圾混合液排

放至小区化粪池与生活污水一同处理后,方可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

3.8.2化粪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粪池宜设置在接户管的下游端,便于机动车清掏的位置;

2化粪池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并不得影响建筑物基础。

注:当受条件限制化粪池设置与建筑物内时,应采取通气、防臭和防爆措施。

3.8.3化粪池的容积,应能同时容纳厨余垃圾混合液和生活污水;其中厨余垃圾

混合液的有效容积可参考3.7.6计算;生活污水的有效容积可参考《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相关要求进行计算。

3.8.4化粪池的设计与选用,还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塑

料化粪池》CJ/T489-2016等的要求。

10

4施工与调试

4.1一般规定

4.1.1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水配管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

规格、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满足节水、节能要求。严

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

4.1.2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水配管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水配管系统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应具有相应的施工技

术标准。

4.1.4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

产等管理体系,制订各项施工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4.1.5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4.1.6工程所用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

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

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

告及证书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1.7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洗

涤盆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4.2管道系统安装

4.2.1管道的安装宜在外墙饰面完工后,施工脚手架未拆除之前进行。

4.2.2在管道系统安装前,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按设计图纸和现场预留洞位置等实际情况,做出配管简图,确定各种管径

的实际安装位置。

2选择合格的管材和管件,进行配管。

4.2.3建筑内管道的安装宜自下而上进行,先安装立管后安装横管,连续施工。

4.2.4排水立管的安装,先将管道吊正并做临时固定。

4.2.5对粘接连接的管道系统,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伸缩节。

1在管道与伸缩节连接时,应先将管道插到伸缩节的底部,并在管道表面做

出标记,在立管固定时,根据安装时环境温度,拉动伸缩节,使伸缩节与管道标

志线之间预留一定的伸缩量。

11

2安装时预留的伸缩量夏季宜为15mm,冬季时宜为25mm。

3伸缩节安装结束后,应及时固定管道系统,并与土建配合用C20细石混凝

土分层将孔洞缝隙填实。

4.2.6横支管的安装,先将管道或预制好的管件组合按规定的管径、管位就位,

并临时吊挂,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系统连接。

4.2.7对粘接连接的管道,管道或管道组合件粘接连接后应迅速摆正位置,按设

计规定校正管道坡度,然后宜用铁丝临时固定,待粘接固化后再紧固支承件。非

固定支承件或管卡,不宜卡得过紧。

4.2.8使用胶粘剂连接时应保证人身安全及防火要求。

4.2.9在横管与立管相连接的汇合管件处,应按规定在立管位置设固定支架和伸

缩节。

4.2.10当采用排水塑料管时,管道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表4.2.10的规定。

表4.2.10排水塑料管管道支吊架最大距离(单位:m)

管径(mm)5075110125160

立管1.21.52.02.02.0

横管0.50.751.101.301.6

4.2.11室内管道安装完毕后,随即进行伸顶通气管和通气帽的安装。

4.2.12埋地管道的敷设应满足:

1埋地管道的敷设宜分两段进行施工。第一段先做±0.00以下的室内埋地管道

敷设,至墙体外250~350mm处,对管口进行封堵;待室外管道施工时在敷设第

二段,将管道连接到检查井。

2排出管室外管段的管顶覆土深度,应不高于当地最大冰冻深度以上500mm,

且不宜小于300mm。

4.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安装

4.3.1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安装应与橱柜尺寸协调。

4.3.2安装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安装尺寸、准备安装工具等。

4.3.3厨房洗涤盆应满足如下条件:

1洗涤盆宜选用不锈钢洗涤池,洗涤盆底部应能够承受不小于100kg的集中载

荷。当载荷达到100kg时洗涤盆底部变形量应小于3mm,且洗涤盆不应有开裂、

脱胶、脱落等现象。其他相关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家用厨房设备》GB/T

18884和《家用不锈钢水槽》QBT4013的相关规定;

2洗涤盆下水孔内径应大于90mm;

12

3安装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及其附属配件时,不得采取开孔等方式破坏水槽的

物理结构。

4.3.4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宜参考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并满足4.3.5和4.3.6的

要求。

4.3.5对于新建住宅,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安装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准备好家用食物垃圾处理器法兰安装组件后将其连接到洗涤盆;

2将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到法兰组件;

3将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出管与S型存水弯、排水横支管相连。

4.3.6对于既有住宅,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安装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首先断开洗涤盆与排水管的连接,并清除洗涤盆排水口区域内的污垢或其他

碎屑;

2准备好家用食物垃圾处理器法兰安装组件后将其连接到洗涤盆;

3清洁洗涤盆排水管和存水弯,特别是排水管上的硬化废物;

4将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到法兰组件;

5将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出管与S型存水弯、排水横支管相连。

4.3.7当厨房内设有洗碗机时,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安装,应按照下列顺序进

行:

1将家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侧放,并将处理器的洗碗机进水口打开,并确保

无碎片残留在处理器内;

2将洗碗机的排水管接入处理器进水口;

3拔出通排水管的塞子,将防溢尾管连接到防溢进水口中;

4.3.8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空气开关的安装,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在操作台或洗涤盆边缘开一个直径为33mm的孔;

2将空气开关PVC连接管的一端插入空气开关的管口,并固定,另一端穿过

操作台上的孔;

3将空气开关安装在孔中并固定;

4安装时应保证复位按钮及空气开关处于易触及的位置。

4.3.9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应设置2个以上防潮、防溅型单相三极/两极插座,电

源插座均应由有资质的电工进行安装并正确接地。

4.3.10电源插座宜安装在避免儿童触及的位置,并使用附指示灯的开关。

4.4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安装

4.4.1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安装时,应先将装置本体安装完毕后,再将其与配

管系统相连。

13

4.4.2本体安装完毕后,按设计图纸和现场位置等实际情况,做出配管简图,确

定各种管径的实际安装位置。

4.4.3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水管应与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排出管相连,出水

管可直接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

4.4.4安装时应注意排出管的坡度,严禁倒坡。

4.4.5当采用承插接口安装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

5验收与运行维护

5.1验收

5.1.1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等的规定进行灌水和通球试

验,并清除管道外壁沾粘的污物、污渍。

5.1.2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5.1.3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5.1.4检查无误后,再分层进行通水试验。排水系统按给水系统1/3配水点同时开

放,检查排水是否通畅,有无渗漏。

5.1.5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为排水管管径的2/3,

通球率应达到100%。

5.1.6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坡度、伸缩节和检查口的设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

通过观察和尺量检查。

5.1.7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7的相关规定。

表5.1.7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

项目检验方法

(mm)

坐标15

标高±15

每1m1.5用水准仪

横管纵塑料管

全长(25mm以上)≯38(水平

横方向

每1m≯1尺)、直尺、

弯曲铸铁管

全长(25mm以上)≯25拉线和尺

每1m3量检查

立管垂塑料管

全长(5m以上)≯15

直度

铸铁管每1m3

14

全长(5m以上)≯15

5.2运行维护

5.2.1投入使用的系统应进行维护管理,维护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

5.2.2使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时,应该根据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粉碎可处理的

食物垃圾,其余垃圾不可放入处理器中。

5.2.3应定期清洁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清洗周期宜半年一次。

5.2.4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使用时,应先打开水龙头放水5s再打开电源处理需要

处理的厨余垃圾;在关闭电源前,应持续放水15s。

5.2.5应定期采用高压清洗机对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管道系统进行清洗,清洗周

期宜为一年一次。

5.2.6高压清洗喷头可选用I型或II型喷头,具体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

5.2.7高压清洗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高压清洗方式宜选用固定位置清洗或移动位置清洗。

2当选用固定位置清洗时,喷头放置位置与横支管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5m;

每个固定位置的清洗时间为1min;固定清洗时的最大清洗压力不应大于表

5.2.7-1中的规定值。

4当选用移动位置清洗时,最大清洗压力不应大于表5.2.7-2中的规定值。

5当选用其他类型的喷头或清洗装置时,应先通过足尺试验研究确定其对厨

余垃圾排放系统的影响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表5.2.7-1固定位置清洗时最大清洗压力选用表

喷头类型住宅建筑高度(m)立管管径(mm)最大冲洗压力(MPa)

I型≤507525

I型≤10010030

II型≤507513

II型≤10010021

表5.2.7-2移动位置清洗时最大清洗压力选用表

喷头类型住宅建筑高度(m)立管管径(mm)最大冲洗压力(MPa)

I型≤507510

I型≤10010025(20)

II型≤507510

II型≤10010015(10)

15

注:表中括弧内的数值系当厨余垃圾排放系统选用特殊单立管系统时的最大清洗压力。

5.2.8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应定期清掏,清洗周期宜为一年一次。

16

附录A高压清洗喷头

A.0.1I型喷头的构造应满足A.0.1的要求,有4个出水孔,其中喷头底部1个出

口孔,侧面均匀布置3个。

图A.0.1I型喷头构造图

和II型喷头应有4个出水孔,其中喷头底部1个出口孔,侧面均匀布置3个。

A.0.2II型喷头的构造应满足A.0.2的要求,有4个出水孔,其中喷头底部1个出

口孔,侧面均匀布置3个。

17

图A.0.2II型喷头构造图

A.0.3喷头出水孔的直径不宜大于1mm。

A.0.4I型和II型喷头的最小喷射流量不得小于0.35L/s。

A.0.4I型和II型喷头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应不小于35MPa,最高温度不小于150℃。

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

行”。

19

引用标准名录

《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GB/T2280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废弃食物处理器的特殊要求》GB4706.4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塑料化粪池》CJ/T489

《家用厨房设备》GB/T18884

《家用不锈钢水槽》QB/T401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018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96S406

20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厨房是住宅的重要功能空间。厨余垃圾堆放容易孳生蚊蝇、污染空气,影响

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其含水量大,也会影响生活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处理。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设管理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

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14]11号)的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以招拍挂、协议

出让等方式新获得建设用地的商品住宅项目全部推行一次装修到位,并配备餐厨垃圾处

理系统”。为保障住宅厨房的使用功能,提高室内环境卫生水平,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

公司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本标准。

1.0.2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仍处于大规模住宅建设阶段,

既有住宅改造呈增长趋势。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二次装修的现象也

越来越普遍。因此,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

统工程。

2.术语

2.0.1根据《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4月26日印

发)中的规定,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

中厨余垃圾专指居民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食物垃圾,不包括公共食堂、饭店产生的餐厨

垃圾。

2.0.2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是一套全新的住宅排水系统,其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21

a.采用化粪池作为小区集中处理装置

b.采用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作为小区集中处理装置

图1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处理流程图

2.0.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

国家标准《家用废弃食物处理器》GB/T22802-2008中将其命名为“家用废弃食物

处理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第四条第二

款中将其命名为“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且根据垃圾分类中对“厨余垃圾”的定义,

将处理器命名为“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

3.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为了防止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在住宅主体施工后进行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给水

系统不合理需改水路,排水系统布局不合理等现象,本标准特别强调厨余垃圾排放系统

专项设计并与住宅设计同步进行的重要性。

3.1.2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出现,未来厨余垃圾

排放系统的改造和设备更新是必然趋势。厨余垃圾排放系统应满足功能有效、运行安全

和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

3.2系统选择

22

3.2.1根据《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4月26日印

发)中规定:“厨余垃圾作为一类垃圾单独收集,并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因此住宅厨余

垃圾排放系统应与厨房洗涤盆排水共同设置,并通过统一处理后排放至市政排水系统。

同时,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由于有厨余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为了保证其排放的快

速和安全性,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122.9m的足尺试验塔对厨余垃

圾排放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比对试验研究,对系统所采用的管道、配件等均进行了考察,

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限制。因此,为了保证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安全性能,

要求其单独设置。

3.2.2由于特殊单立管系统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产品性能的差异性,本规范不推荐在

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中使用特殊单立管系统。如有特殊需求需使用特殊单立管系统,应请

具备政府部门认可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公益机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科研院所进行足尺

测试验证,当测试结果满足预期要求时方可使用。

对卫生品质、排放性能要求较高的住宅,当建筑高度超过50m时建议采用专用通气

系统。

3.2.3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中存在经粉碎后的厨余垃圾固体物质,经过小区集中处理

后,固体物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水解、酸化,水化物质进入管道流走,固体物质定期清

理,可防止管道堵塞。

经小区集中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需满足表1要求。

表1小区集中处理后的出流水质标准

BODSSn-已烷提取物质

小于600mg/L小于400mg/L小于或等于70mg/L

3.3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

3.3.1编制组抽样调查了市面上常见的3种不同品牌的家庭废弃食物处理器,由于

产品构造和功率等的不同,具有一定的产品差异性(如噪声、粒径分布等),因此,住

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中使用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应通过测试机构的性能测试后方可

使用。

3.3.3为了减小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中堵塞的可能,要求经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其中

80%的细度需小于3.4mm。

3.3.7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满足本规范和相关国家标准的同时,建议配备阻水塞,

以便住户在使用洗涤槽时可以将洗涤槽密封。对阻水塞的性能,需经过试验验证:将阻

水塞塞入垃圾处理器入口处,盛入2L的水,静置10分钟,测试容器里面的水流失量应

≤10%。

3.4管道布置与敷设

4.3.4系统首层排水横支管单独排出时,排出管管径应不小于DN75。

23

3.4.4存水弯的水封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排水管道中的恶臭气体进入室内,鉴于厨余

垃圾处理器出流中包含大量的固体杂质,极大增加了存水弯固体淤积的可能。编制组对

3种不同的S型存水弯和2种不同的P型存水弯(如图2),通过改变厨余垃圾处理器出

水口管底与存水弯水封液位之间的高度差,采用相同的厨余垃圾配比研究了存水弯处的

残留情况(如表2所示),发现S型存水弯的残留量普遍小于P型存水弯,故要求在厨

余垃圾排放系统中选用S型存水弯。

图2试验采用的5种不同的存水弯

注:存水弯的公称外径均为50mm,平均外径的极限偏差为±0.3mm,壁厚为2.0mm。

表2各存水弯在不同安装条件下的残渣湿重(单位:g)

安装高度

S1型S2型S3型P1型P2型

H1

8cm2.40.000.0011.430.00

13cm7.310.1321.9623.138.13

23cm14.6715.724.2330.5417.89

3.4.5编制组对采用S2型、S3型和P2型三种不同存水弯在不同坡度下的横支管输

送性能进行了比对试验研究,其结果如表3~表5所示。

由表3~表5可知,对于S2型和S3型存水弯,当坡度为2.00%时,排水横支管有2

次拐弯,其输送性能也能达到至少6m。而对于P型存水弯,当坡度为2.60%时,其输

送性能也能达到至少6m。结合实测结果给出了厨余垃圾排放系统横支管的最小坡度。

表3S2型存水弯下的横支管输送距离

管道坡度i拐弯次数n

2次1次0次

1.20%0.77m0.83m1.88m

1.50%1.30m>6.00m>6.00m

24

2.00%>6.00m>6.00m>6.00m

表4S3型存水弯下的横支管输送距离

拐弯次数n

管道坡度i

2次1次0次

1.20%0.83m0.82m1.87m

1.50%1.48m>6.00m>6.00m

2.00%>6.00m————

表5P2型存水弯下的横支管输送距离

拐弯次数n

管道坡度i

2次1次0次

1.20%0.10m0.10m0.13m

1.50%0.10m0.13m>6.00m

2.00%0.18m>6.00m——

2.60%>6.00m————

3.4.6根据《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家庭厨余垃圾粉碎处理相关设计的指导意见》(厦建

勘设[2017]19号)第二条第七款,“厨房排水横支管管径不宜小于DN75,且排水横支管

的坡度应不小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通用坡度”,规定排水横支管管径不宜小

于DN75。

编制组在相同条件下,对采用顺水三通和45°斜三通在不同坡度下的输送距离进行

了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如表6、表7所示,发现45°斜三通的输送距离均大于等于顺水

三通的输送距离,因此,要求在厨余垃圾排放系统中横支管与立管之间的连接采用45°

斜三通。

表6厨余垃圾在DN75排水横管内的输送距离(单位:m)

坡度H=0.45mH=0.75mH=1.20mH=3.30m

i顺水三通斜三通顺水三通斜三通顺水三通斜三通顺水三通斜三通

0.7%1.121.130.901.071.141.151.221.24

1.0%4.525.064.474.935.025.038.008.00

1.5%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注:坡度为2.0%和2.6%时,无论底层排水高度和三通形式如何,厨余垃圾的输送距离均大于

8.00m。

25

表7厨余垃圾在DN100排水横管内的输送距离(单位:m)

坡度H=0.45mH=0.75mH=1.20mH=3.30m

i顺水三通斜三通顺水三通斜三通顺水三通斜三通顺水三通斜三通

0.7%0.831.51.982.92.043.243.043.04

1.0%7.147.318.008.008.008.008.008.00

1.5%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注:坡度为2.0%和2.6%时,无论底层排水高度和三通形式如何,厨余垃圾的输送距离均大于

8.00m。

3.4.8~3.4.9根据编制组在122.9m的足尺试验塔上开展的系统高度分别为16层、25

层和33层、立管管径分别为DN75和DN100等6套伸顶通气系统的比对试验研究发现:

厨余垃圾经家庭废弃食物处理器处理后与水一起排入配管系统中,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

会在立管根部形成堆积,严重时将会堵住立管底部弯头,截断立管中的空气芯,瞬间造

成极大的正压,如图6、图7所示。影响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的安全性能。

图316层高的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立管底部固体物质堆积

图425层高的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立管底部固体物质堆积

26

图533层高的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立管底部固体物质堆积

a.高层住宅(33层)厨余垃圾排放系统1层压力分布曲线

b.小高层住宅(25层)厨余垃圾排放系统1层压力分布曲线

c.多层住宅(16层)厨余垃圾排放系统1层压力分布曲线

图6DN75厨余垃圾排放系统1层压力分布曲线(排出管管径为DN75)

27

a.高层住宅(33层)厨余垃圾排放系统1层压力分布曲线

b.小高层住宅(25层)厨余垃圾排放系统1层压力分布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