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3/12/wKhkGGYycMqATGzcAAM6lgSn4nI937.jpg)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3/12/wKhkGGYycMqATGzcAAM6lgSn4nI9372.jpg)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3/12/wKhkGGYycMqATGzcAAM6lgSn4nI9373.jpg)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3/12/wKhkGGYycMqATGzcAAM6lgSn4nI9374.jpg)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3/12/wKhkGGYycMqATGzcAAM6lgSn4nI93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
贺成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梅花针灸学派是传统医学中的针灸流派,传承于周楣声教授家传针灸学术,迄今已传
承300年,八代学术传承人,传人遍布世界各地。1979年随着周楣声教授到安徽中医学院
工作,学术传承活动也由天长市转移到合肥,由合肥传遍世界,因合肥古称庐阳,梅花针灸
学派又称庐阳梅花针灸,2014年庐阳梅花针灸入选合肥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学
术上,在灸具灸法、针法、时间针灸学、脉学、刺血、埋线、火针等方面独具特色,针灸著
作影响深远,见解精辟,立论新颖,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声誉。
关键词: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灸法;学术特色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庐阳梅花针灸”、“梅花派”,源于我国灸法泰斗周楣声家传
针灸技术,具有近300年的历史,迄今已传承八代,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梅花派因梅花
针灸学派第四代传人周树冬素好梅花而得名,“…我今新谱梅花诀,梅花沁心能去疾。”(《金
针梅花诗钞•诗序》)笔者仅就本学派的特色灸法做一论述。
1学术传承
梅花针灸学派的学术传承,1979年以前在天长市以周楣声家传、单传为主,1979年周
楣声来安徽中医学院工作后学术活动自然转到了合肥。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庐阳,
1979年周楣声来到安徽中医学院工作,合肥成为梅花派传承、研究的中心,2010年周楣声
学术继承人蔡圣朝成立梅花针灸学派学术研究团队,因此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庐阳梅花针
灸”。
1.1学术传承人
周树冬(1862-1915年),天长市人,梅花派第四代传人,受业于乃叔又渠公,著《金
针梅花诗钞》。《金针梅花诗钞》是梅花针灸学派主要针法典籍之一,是周楣声于1957年无
意间从姑母家发现,《金针梅花诗钞•前记》云:“1957年夏,余做客于姑母家,为之整曝残
书自遗,无意间得《金针梅花诗钞》一稿于故纸堆中,先人手泽赫然在目,悲喜之情实难名
喻。”由于战乱等原因,“情迭经战乱,手稿已散失殆尽。”(《金针梅花诗钞•诗序》),其内容
又经周楣声1980年增损重订后出版,该书被称为“继《针灸大成》后又一部重视针刺方法,
并有所创见的针灸学专著”(《针刺手法100种•第一节》,陆寿康、胡伯虎、张兆发编著)。
《金针梅花诗钞》不但记载了梅花派特色导气法(通气法、调气法、助气法、运气法)和诱、
敲、压、通气、调气、助气、动气等梅花派特色针刺手法,还记载了不同于子午流注针法的
周氏家传脏气法时时间针法和移光定位时间针法。
周楣声(1917-2007),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自幼随先辈
学习中医。早年曾行医于皖东、苏北。1943年参加新四军卫生组织的“新医班”,学习中西
医理论知识并结业,后在新四军举办的半塔“保健堂”行医。1979年经滁州市卫生局推荐、
并经省卫生厅批准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同年调入安徽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工作;1984年调
入针灸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工作。周楣声先生曾经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传承歧黄,周楣声
先生招收弟子,悉心传道授业,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
奖”;周楣声曾任安徽省灸法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
灸法研究会顾问,安徽省针灸及气功学会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周楣声先生自
幼研习祖国医学,博览群书,传承家学,潜心医道,勤耕不辍,博学多才,底蕴深厚,从医
70余年,救人无数。周楣声平时治学严谨,思路活泼,崇尚道学,古典文学基础深厚,能
诗能文。幼年对金石书画,均有涉猎。及从事刀圭以后,乃慨然曰:“虽能撷艺苑之精华,
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莫若入轩岐之堂室,则既可利己,亦可利人。”先后编写成《灸绳》、
《针灸歌赋集锦》、《针灸经典处方别栽》、《针灸穴名释义》、《黄庭经医疏》、《周氏脉学》、
《金针梅花诗钞》、《针锋》、《填海录》等。嗣而在台湾出版了《周楣声全集》,2012年《周
楣声医学全集》出版。
2灸法特点
2.1热症贵灸:经过数十年的灸法实践,周老认为灸法不但能够治疗寒证、虚证,而且能够
治疗热证,因此提出“热症贵灸”,打破了热症忌灸、禁灸的认识。周老认为灸法治疗的特
点主要是“对症治疗”,此“热症”是指全身发热症状和疔方疮疡等所致局部红肿热痛症状。
2.2热证贵灸:周老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灸法不但可以治疗寒症、虚证,而且能
够治疗热症,提出“热证贵灸”的观点。流行性出血热属于中医“瘟疫”、“温病”范畴,以
高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周老将其分为“阳气怫郁,媵理不宣型”、“湿浊内阻,
心阳不振型”、“热毒入营,风动水涸型”、“湿热化燥,阴液受损型”、“湿蓄热蒸,经脉
阻滞型”、“脾肺失调,气化太过型”六个证型,根据症状确定两个选穴原则:舍症求穴和
因症选穴。1985年与1987年周楣声不顾年近七旬的高龄,带领蔡圣朝、唐照亮两人深入流
行性出血热的疫区硕山县,综合了辨病、辩证、病症三种辨治方法,积极开展灸法救治流行
性出血热患者,有效率达97.47%。《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研究》于1992年2月由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这一成果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2.3灸针说与针灸并重:“灸重于针”,周氏有感于针道兴,灸道衰,大家只知有针而不知有
灸,灸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不被人重视,在《灸绳》中多次提出“灸针学”与“灸针疗法”,
但并不意味着要“存灸废针”或“重灸轻针”,目的在于将“重针轻灸”的偏向得到补救和
矫正,重在互相补充,《灸绳•灸赋》云:“灸不忘针,彼此互为肱股;法因病异,取舍贵在
权衡」
2.4“灸感三相”灸法感传规律:艾热治疗位置稳定、作用集中、热力均衡、时间持久、始
终作用于一点,当局部力量蓄积到一定程度时,感应离开灸处,开始向病处及远方流行,称
为灸法感传。灸感三相是在采用特定的灸疗作用方式和作用量的影响下,人体在不同治疗时
间所发生的三个主要反应过程。所谓“相”是指相关、相连、相承、相接相感的意思,在灸
法感传的全过程中,既有各不相同的阶段特征,又有一脉相承的彼此联系,所以把感传的三
个主要过程称为“时相”,而把各个时相中的主要治疗作用称为“期二
第一相(定向传导期):周老认为,灸的感传作用即是“气至病所”,灸法诊断和治疗的
依据。采用改良灸具和连续施灸时,其作用就可大大提高,使灸感易于发生,和感传线离开灸
处向患处移行。
第二相(作用发挥期):当灸感定向传导到达患处后,可对患处发生极其明显的治疗作用。
患处可出现发热、发凉、盘旋、蚁行、芒刺及压重等感觉。感应的轻重强弱及时间的长短,
与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可成正比。随病情的减轻与痊愈,而感应亦逐步减弱与消失。
第三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感传过程的第三相有以下两种差别,其一为下降中
止期,当作用发挥期到达顶峰时,感应即逐渐开始下降;其二为循经再传期,当感传到达病处,
第二相的作用已经完成后,若并不以此为终点,则可有以下几种表现:先后再传、往返再传、
轮流再传、全身再传。
2.5灸法感传与灸效:周楣声认为,灸法感传、灸效与灸材、灸法、取穴、灸时四者有密切
关系.
(1)灸法以艾为灸材施行化脓灸或温和灸,其它如光、电所致发热灸法难于比美艾灸,''夫
灸者艾之用也,艾者灸之法也。灸不离艾,热由艾生,为光为电,难于同论……夫灸者灼之
用也,灼者灸之法也。灸不离灼,效由灼生为熏为熨,法用有分。"(《灸绳•灸赋•灸不离宗
赋》)
(2)取穴施灸、长时足量施灸二者与灸效息息相关,“夫灸者穴之用也,穴者灸之法也。灸
不离穴,效由穴生,为烘为烤,尽失本真……夫灸者久之用也,灸者灸之法也。灸必须久,
效由久生,从火从久,灸义可征。”(《灸绳•灸赋•灸不离宗赋》)
2.6压痛穴取穴法与阳光普照区
周楣声认为,压痛穴不同于阿是穴,阿是穴是患病部位所出现的压痛点,是局部的病理
体征,也就是直取病处的取穴法;而压痛穴可出现在远离病处的他经他穴与非经非穴的许多
部位,是全身的病理反应,是远离病处的取穴法。压痛穴取穴法具有调节整体的作用,更易
出现灸法感传,治疗效果优异。临床上局部阿是穴与远部压痛穴常相互配合应用。
中医认为,背为阳,心为阳中之阳,全身许多疾病在第3-8胸椎及其两侧的区域都可出
现反应,在这一区域采取灸法治疗,疗效显著而迅速。因而称这一区域为“阳光普照区”,
而在此所采用的多种治疗方法,称为“阳光普照法”。疾病在这一区域反应形式多种多样,
如红点、黑点、结节、气泡、自觉痛与压痛等,而以压痛穴最多见。压痛穴的出现有一定规
律,大多以病侧为多见,即病在身之左,而压痛穴出现在背之左,病在右侧压痛穴出现在背
之右。在压痛穴,挑刺、拔罐、埋线、贴药、艾灸、针刺均可取用。
2.7重视“改革灸具,创新灸法”,周楣声教授认为灸效之不彰,主要在于灸法之原始,因
此改进灸具与灸法,乃是发扬与振兴灸法的一项必要措施,先后研制了喷灸仪、灸架、点灸
笔等10余项灸具。
2.8梅花二十四灸
2.8.1组合灸法
使用一种艾灸器械或在一个固定部位施灸,为达艾灸补泻操作的目的,治疗某种疾病而
使用的单一灸法,称单式灸法。十四种单式灸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两种、三种或数种灸法组
合应用,称组合灸法,又称数联组合灸法。
2.8.2十四种单式灸法
吹灸疗法:又称喷灸,是周楣声教授首次提出的一种具有温泻作用的温灸器灸法。周老
所研制喷灸仪的特点,通过特制的喷头,既可作常规部位治疗,又可作特殊部位施治,如耳灸、
肛灸、阴道灸。灸法的补泻作用早在《灵枢•背腌》即有论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
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火也”。喷灸仪用于灸法治疗实现了灸法“温
泻”的治疗作用。
灸架熏灸:是使用灸架熏灸的一种用于温和灸的温灸器灸法。灸架的使用解放了手持艾
条熏灸之苦,艾热作用集中和时间持久,通过调节艾条燃烧端与施灸穴位的距离,可随意控
制艾热的温度,热度均衡,灸架灸持续施灸是出现灸法感传、保证灸法治疗作用的重要条件。
点灸笔灸:是一种使用点灸笔治疗的无烟灸法,以治疗急性病和新病见长,取穴数个至
儿十个不等,每穴隔药纸点按5-7下。点灸笔既是灸材,又是施灸工具,是由十儿味名贵中
药精制而成,是周楣声教授在研究和使用古代内府雷火针、观音救苦针、阴症败毒针、阳燧
锭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万应点灸笔点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性技术已成为中
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
蔡氏通脉温阳灸:是蔡圣朝在长期铺灸临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温灸器灸法。具有如
下特点:通脉温阳灸是一种温灸器灸法;通脉温阳灸治疗,既可放置姜末或蒜泥进行隔物灸,
又可不放置生姜末等隔衬物的温和灸,温和灸时既可灸盒内整个施灸,也可一条或数条经脉
同时灸治;患者可以在不同体位施灸,使用各种通脉温阳灸灸盒可以在患者俯卧位时灸治,
使用通脉温阳灸治疗床可以在患者仰卧位时施灸;与艾烟净化器和艾烟净化车配合应用达到
无烟治疗的目的。
按摩灸:是将按摩手法中的点、按、压、滚、推等手法运用到艾灸操作中,是艾灸和按
摩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按摩灸是伴随着艾条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兴起,如《寿域神方•卷
三》云:“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压
灸器、滚筒灸盒、艾灸滚筒、推灸盒等按摩灸器械是将灸法和滚法、按压、推法三种按摩手
法结合在一起的温灸器。
温灸器温针灸: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将艾灸和针刺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治
疗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伤寒论》。我们对传统的温针灸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设计制作
了温针灸盒、温针灸架、帽式温针灸器用于温针灸的治疗。温针灸盒的使用特点是在针刺后
直接覆盖治疗部位,盒内艾条段对毫针和局部皮肤温和地熏灸。温针灸架可以多个穴位同时
施灸。
温灸器化脓灸,特点是,灸时疼痛较甚,灸后施灸部位起泡、化脓、结痂、留下瘢痕,
形成永久性刺激,以达持续治疗的目的。化脓灸是自古一直流传至今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损伤
性灸法,使用温灸器达到化脓灸的目的,突破了现有的对灸法的认识。根据引起化脓、形成
瘢痕的灸法不同,命名也不同,使用艾炷直接灸治,灸后化脓,称艾炷直接化脓灸;使用吹
灸疗法后起泡化脓,称吹灸疗法化脓灸;使用艾炷隔姜灸后皮肤起泡化脓,称隔姜化脓灸0
温灸器隔物灸:隔物灸是一种传统灸法,由于艾炷大小和隔衬物厚度不成比例,艾热不恒定,
忽高忽低,需不断调整艾热大小。艾热高低与隔衬物厚度、艾炷大小和松紧度密切相关。为
此,我们设计制作了生姜切片锄刀用于切割标准厚度的姜片或蒜片,艾炷制作器用于制作不
同规格的艾炷,解决了隔物灸艾热不均衡的难题。由于艾炷放置在隔衬物上容易滑落,而且
更换不方便,我们设计制作了隔物灸治疗器,使之操作更方便。以温灸器操作的隔物灸是•
种温灸器灸法。
管灸:亦称温管灸、苇管灸,使用台式管灸器熏灸耳道或用吹灸仪吹灸外耳道,用于治
疗耳道疾病或频下颌关节炎、周围性面瘫等耳道周围疾病的一种温灸器灸法。管灸疗法首载
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
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
脐腹灸:是指使用脐腹灸灸盒灸治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用以治疗胃肠道以及泌尿生殖
系统疾病的一种温灸器灸法。周楣声教授认为,在以阴交穴为中心腹部进行灸治具有从阴引
阳治疗阳证、肢体疾病以及脏腑疾病的作用,《灸绳•灸赋》云:“肾为阴,腹为阴,阴中之
阴,在阴交之周围。”“百川归海,前后相通”。使用脐腹灸灸盒可以单灸一个腌穴或整个腹
部熏灸或放置药豆、生姜末进行隔物灸,可以温和灸或化脓灸,治疗先天肾脏下焦疾病和后
天脾胃中焦疾病。
胸阳灸:是使用胸阳灸灸盒在前胸和后背部施灸的•种温灸器灸,具有振奋胸中阳气,
祛除阴寒邪气的作用,是一种前后配穴法的具体应用,用于治疗心肺、中上焦以及胸背头面
上肢疾病。在胸背部施灸能够振奋胸中阳气,祛除阴寒邪气,激发和增强宗气、心肺功能的
作用.胸阳灸灸盒呈“T”字形,与胸背部经脉循行特点相适应,灸盒内燃艾网山纵向和横
向的“川”字形栅栏隔断,固定艾条段在盒内位置,实现了定点施灸:灸盒内可以放置特制
药饼或铺放鲜姜末,进行隔物灸;盒盖设置排烟管与艾烟净化器合用,以达无烟治疗的目的。
头颈灸:使用头颈灸灸盒在头顶、两颍、后头以及颈项部施灸,用于治疗局部及全身疾病的
一种温灸器灸法。中医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脑为髓海”,多条经脉循行经过头颈部,因
此,在头部施灸可以温阳益气,调节脑神,治疗头颈局部和全身疾病。头颈灸灸盒盒底设置
不锈钢纱网将头发隔开,避免了在头部施灸烧坏头发的危险。头颈灸治疗有两个特点:一是
固定的温和灸;二是配合肢体活动的头颈灸运动疗法。
肢体灸:在四肢部使用肢体灸灸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部门政策研究主任岗位职责
- 二手小型货车买卖合同范本
- 人参药厂采购合同范本
- 农副特产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初中生涯规划教育计划
- 买地转让合同范本
- 公共澡堂投标合同范本
- 中外采购合同范本
- 出租农房合同范本
- 代工生产原料合同范本
- 护理三基三严习题+参考答案
- 椎间孔镜的手术配合
- 2025门诊护理工作计划
- 员工互评表(含指标)
- 电气领域知识培训课件
-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选科指导联合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 focus-pdca改善案例-提高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正确轮换执行率
-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课练【全册每课齐全】
- 美国电话区号一览表
- 针对老年人的交通安全宣传
- 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