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变化研究分析 音乐学专业_第1页
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变化研究分析 音乐学专业_第2页
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变化研究分析 音乐学专业_第3页
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变化研究分析 音乐学专业_第4页
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变化研究分析 音乐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变化研究摘要: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乐器、神器。芦笙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历史、文化、宗教等,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文化、道德和心理素质。雷山是苗族芦笙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厚重的地区之一,以之为个案进行剖析,可以探寻苗族芦笙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及方法。关键词:苗族;芦笙文化;传承;发展;融水

目录TOC\o"1-3"\h\u引言 2一、苗族芦笙文化 3(一)乐舞文化 3(二)婚恋文化 4(三)祭祀文化 4二、芦笙的传统曲调与演绎方式 4(一)雷山苗族芦笙的传统曲调及其音乐形态 51“语义性”曲调 52“非语义性”曲调 7(二)雷山苗族芦笙的传统演绎方式 7三、贵州雷山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现代性变迁 7(一)形制构造形制构造、种类的改变 7(二)制作材料制作材料、工具的变化 8(三)气息技巧的改革 8(四)演奏姿势的变化 9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0

一、苗族芦笙文化芦笙是苗族,侗族,瑶族、水族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在贵州、广西主要流行,云南和其他省份。苗族人民的生产和使用,芦笙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芦笙文化遗存最北的河南信阳战国楚壁画,在浙江的东边是绍兴306号战国青铜房屋模型的球员,他的一只手吹笙跳舞像雕像,西南是两葫芦笙在云南江川李家山战国24号墓出土的墓葬,这些地区已被古代苗族迁徙的地方。因此,在战国时期的苗人已经学会了制造和使用中流离失所的芦笙迁移,和道路在进行。直到今天,仍有一些领域的“苗芦笙不响,五谷不长”的谚语,已经深深地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可见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占有的苗族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几千年,人们一直没有放弃苗芦笙的乐器,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身体远远超出它与播放功能的普通工具。用芦笙的话,出现芦笙的舞蹈,崇拜芦笙,芦笙的传说,如此形成的部分--苗芦笙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苗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史芦笙文化渗透、文化、宗教等,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素质道德,是苗族文化的象征。苗芦笙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乐舞文化苗族人民在吹奏芦笙时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舞曲舞步。《宋史·蛮夷传四》中有这样的记载,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龙番等到宋廷朝贡,宋太宗先是“询以地理风俗”,然后“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呐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为节,询其曲则名曰水曲”。清朝康熙年间文人陆次云在其所撰的《峒溪纤志》一书中这样记录苗族人民的芦笙乐舞:“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这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芦笙乐舞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在的苗族人民在芦笙踩堂时依然是一边吹、一边不时地做出滚翻、倒背、吊挂、爬竿等动作,节奏紧凑、动作敏捷、技巧娴熟,让人叹为观止。苗族人民这一套高超的芦笙乐舞技艺是中华民族舞蹈大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二)婚恋文化芦笙不仅是苗族人民重要的娱乐工具,它也是表达感情和感情的重要环节。它是苗族男女爱情婚姻不可缺少的媒介。现在苗族地区流行的芦笙坡会事实上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事件。在苗族青年男女坡打扮得一起去芦笙场,一般由年轻人进入旋转吹芦笙领舞几组,其次是年轻女性进入场地,围成一个圈,与芦笙舞跳的节拍。当芦笙舞蹈的高潮,吹芦笙的年轻人会点到芦笙的年轻女性,从爱的歌曲。如果年轻的意大利女孩答应的东西挂在他的芦笙,人是满意的出口吹歌。清人田雯所撰的《苗俗记》就详细记述了这一婚恋风俗:“每岁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预择平壤为月场,及期,男女皆更服饰妆。男编竹为声笙,吹之而前,女振铎继于后以为节。并肩舞蹈,回翔婉转,终日不倦。暮则挈所私归,谑浪笑歌,天晓乃散。聘赀以女之妍媸为盈缩。必生子然后归夫家。”(三)祭祀文化在苗族人的丧葬仪式不能没有芦笙和鼓,和不断的吹笙鼓是苗族的丧葬习俗的重要内容。这在丧葬仪式中被使用,表明它是从一种普通的乐器上升为一种宗教的神器,它产生了一种作为葬礼音乐的声音,被赋予了一个神秘的阴阳两个传播圈的文化内涵。在葬礼仪式上,演奏芦笙的音乐人,祭祀芦笙舞蹈来表达,尊重死者的记忆,还说村民的亲戚和朋友的安慰和问候。作为阴阳两界的伪影杨的交往,芦笙在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最开始吹的是《天亮曲》,表示丧葬祭祀开始,此后芦笙曲便不能停止,一直到出棺时吹《送别曲》,葬礼的声音,亲友们都会泪流满面,直到葬礼结束。这首歌的旋律并不复杂,芦笙牺牲,但他们的悲伤和忧郁的声音让葬礼仪式庄严。除了葬礼仪式,苗族人还想在重要的祭祀活动演芦笙。每个村苗璐胜新领域建成使用,当他们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人们崇拜他们,中柱的围芦笙吹芦笙,舞蹈的存在,唱苗族古歌,纪念祖先。当然,芦笙文化远比音乐和舞蹈,内容的婚姻,这三个方面的崇拜,它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的苗族人。二、芦笙的传统曲调与演绎方式作为一种苗家庭浪漫文化载体将雷山的事情,在社会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芦笙曲调和解释。雷山苗芦笙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同的芦笙曲调和不同的情感内容的演绎表达,不同苗家庭的情感表达会给不同的芦笙曲调和演绎的方法,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保持了苗族文化的苗家人的身份。这是一种独特的声音文化创造,也是苗族文化的深层表现。(一)雷山苗族芦笙的传统曲调及其音乐形态雷山苗族芦笙音乐极为丰富,对其可按不同的苗族支系、社会功能、曲调性质等方面进行划分。在此,笔者从芦笙曲调的性质将其划分为“语义性”曲调和“非语义性”曲调两大类,具体如下:1“语义性”曲调“语义性”曲调是指将某种具有特指含义的话语进行“生歌成乐”,形成与雷山苗族语言声调基本吻合的芦笙曲调,这些曲调直接代替语言来表达具体的情感内容,曲调一响,“知音”者便知道其中的具体含义,雷山苗家人称之为“芦笙说话”。一般来说,芦笙词必须是简明短小,便于人们记忆。这种“语义性”曲调由于受芦笙词的影响,曲调结构都是相对短小,基本上是单乐段结构。这种“语义性”曲调类别丰富,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男女恋情类。雷山苗芦笙的音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媒体的苗族青年男女,通常在各种盛大的民间节日,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的苗族女孩玩芦笙,苗族人后保证女孩接受。第二,叙事类。在贵州雷山苗族人生活在苗的人通过不同的故事的芦笙曲调用来告诉他们民族的历史传统的社会,描述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和教育年轻一代的孩子。第三,生活娱乐类。雷山苗芦笙在当地的苗族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场景中的各种生活。苗的家人经常在生活娱乐的芦笙曲调,到生活的活跃气氛。这种生活、娱乐和旋律都是围绕生活和娱乐活动而构建的,音调结构也有很大的波动。这些曲调大都生动活泼,使观众很舒服。第四,祭祀与丧仪类。芦笙的曲调充分体现的工件和具有人性化的乐器苗璐胜神化身份的多重功能,在祭祖的过程中,苗的家人认为他的祖先“对话”的芦笙,能死吗,指引亡灵回到祖先的发祥地,民族居住的“东方”。在祭祀和丧葬仪式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芦笙曲调,缓慢的节奏,来表达他们的祖先的怀念。2“非语义性”曲调“非语义性”曲调虽没有表达确切的情感内容,但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功能,是雷山苗族人民的声音符号,保持了苗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反映了雷山苗家庭固定的生活习惯。这首歌有一个固定的曲调,包括芦笙舞蹈的信号意义和不同的情况。第一,固定尾歌。贵州雷山地区,不同苗分公司相对固定的旋律的结束,旋律是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维护民族认同功能、民族的声音符号意义。其次,芦笙的舞蹈。芦笙舞奏鸣曲雷山发展音乐舞蹈艺术,要求玩家不仅要打击和可以跳,不同的芦笙曲调,芦笙的舞蹈也不一致。(二)雷山苗族芦笙的传统演绎方式雷山苗族芦笙以一种“舞乐相融”、“行乐必舞”的方式演绎了苗家人丰富的生活情感,这种演绎方式来源于苗家人的自然生活,是对苗家人社会生活经验的提炼,是一部“舞化”的史书。雷山苗家人丰富多彩的精神民俗,直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芦笙吹跳演绎方式。三、贵州雷山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现代性变迁目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空间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有不同程度的构造挤压和异化,原有的张力下降的局面,面对现代的“祛魅”。现在,无论是贵州雷山地区、县或各种苗族民间社会,反映现代的外观,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交通、信息、建筑、教育、娱乐和文化消费逐渐充满现代气息。然而,这种工业文明之“祛魅”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现代性语境中,作为“地方性音乐知识”的贵州雷山苗族芦笙音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基于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中国芦笙制作簧片技术生产,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苗系统系列型的特点,在苗族文化的形态结构、表征的重要价值芦笙类、制造方法、用途和生产理念等。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生产工艺有芦笙突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制构造形制构造、种类的改变现代改良芦笙为了便于新曲目的演奏,一般会通过增加笙管数量去扩充音域,且在笙管数量增加的同时,共鸣筒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芦笙变得大而沉重;此外,现代改良芦笙还在气斗中间增加了一个“支撑杆”,增设了簧式“按键”;为了便于携带,传统的气箱被分为气斗、送气管两部分;为了美观、卫生,增加了扁形吹嘴和包装盒;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在气斗下方增加了排水阀。相关的芦笙研究表明:贵州芦笙的改革,在民间约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出现了7至9管的改良芦笙,而专业音乐工作者对民间芦笙的改革约在1956年至1959年期间,现今已有从7管至21管形制的改良芦笙;此外还有人将民间的芒筒芦笙研制成适合专业乐队的编管式芒筒芦笙。经过长期的芦笙改革实践,苗族芦笙已由传统的六管芦笙演变为如今的多管芦笙,如18管18音、18管21音、21管24音等。当前,这些多管改良芦笙在雷山地区苗家人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且较为常见。(二)制作材料制作材料、工具的变化材料的改进是更现代的芦笙合成材料与现代技术。例如:在追求美,用塑料、红木制作笙斗;芦笙是直接在仪器制造厂和定制;喉舌是不锈钢做的,和其他有一个扁平的塑料吹嘴;笙管、谐振管由不锈钢制成的部分或全部;等。这些资料表明现代的“工具理性”的特点,导致外观形状趋向于芦笙的“同质化”和“标准化”,声音的质量也反映了现代的“刚性”的特点,突出苗璐胜的“柔性”的声音不存在传统文化。生产工具是利用修正的芦笙现代电子技术产品。例如:当油箱直接由芦笙,钻开了电子调谐直接使用;卢胜屯耳;等。虽然这些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本质芦笙生产能力下降,这或许直接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单线进化”与“文化殖民”意涵。(三)气息技巧的改革相对于传统苗族芦笙,吹奏现代改良芦笙时,气息的运用有更多的讲究。在保持胸部、肩部及其他身体部位放松的状态下,还要结合不同的吹奏技巧、演奏效果去运用气息。例如,演奏者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吹奏气息改变气斗与送气管内部的空气流速,从而改变簧片的振动方式,进而改变芦笙的音色。此外,现代改良芦笙的气息技巧还包括“气颤音”、“喉颤音”和“呼舌”,这些技巧比较难,能奏出特殊的现代芦笙音效。口内技巧的变革现代改良芦笙的口内技巧主要包括吐音与花舌音两大类,这两大技巧也是现代的高难度技巧,相当“专业”: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花舌音分为爆花舌、大花舌、小花舌、舌颤音四种。吐音与花舌音技巧可以作为辨别一个人吹奏现代改良芦笙水平的标准。(四)演奏姿势的变化现代多管改良芦笙多用于现代的舞台音乐表演,在这种环境下,芦笙的演奏姿势变得“多姿多彩”,大体可分为“坐式”与“立式”,且不论是坐式还是立式,为了足够“好看”以吸引观众,都要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现代舞蹈语汇,由此与传统民间“舞乐相融,舞奏一体”的演奏姿势相去甚远。四、结语通过对雷山传统苗族芦笙的曲调与演绎方式的民族志调查,反观当下苗族芦笙音乐创作与现代舞台苗族芦笙表演境况,我们可以发现,雷山苗族芦笙曲调及其演绎方式已发生了变迁,这种变迁折射出雷山苗族芦笙音乐的主体性已消失在现代社会的主流话语体系之中,并且依附于现代主流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1]董佳艳.全域旅游视角下苗族原生态音乐保护与发展——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OL].黄河之声,2017,(16):102-103(2017-10-24)./kcms/detail/14.1039.J.20171024.0941.348.html.DOI:10.19340/ki.hhzs.2017.16.077.[2]王振,李振艳,刘文燕.黔东南雷山县苗族铜鼓舞文化保护与反思——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J/OL].体育科技,2017,(03):52-53+58(2017-09-03)./kcms/detail/45.1171.G8.20170903.2047.044.html.DOI:10.14038/ki.tykj.2017.03.022.[3]欧阳平方.从贵州雷山苗族芦笙音乐文化变迁看“附魅”到“祛魅”[J].音乐传播,2016,(01):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