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表示技巧1/791.(·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6分)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选自《清诗选》)【注】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高考真题试做2/79(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表示技巧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9解析:(1)本题考查对情感分析归纳,要注意题目当中“丰富”一词提醒。可结合详细诗句来分析诗人情感,如“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稍见初日开”“安得学野凫”等句,清凉晨雾,清淡远山,清澈湖水,清灵野凫,组成一幅清新宜人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情怀。4/79(2)本题考查诗歌表示技巧。解答此题,应从诗歌修辞手法(对比、对偶)及描写角度、感觉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重点是第5、6句,有对比,有对偶。当然,也能够从景和情之间关系进行鉴赏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79答案:(1)①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如“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如“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惆怅,如“安得”。(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远近和景致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6/792.(·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注]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公元761年)。7/79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这首诗作简明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79解析:本诗可看为山水田园诗,注意从诗歌意象入手,从景与情关系来把握作者情感。全诗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是描写燕子动作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很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9/79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喜爱,以及对诗人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喜悦和悠闲之情。(也能够了解为诗人经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10/79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感叹,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很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神情。)(言之成理即可)11/79表示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示思想感情时所采取表现手法。它含义非常广泛,既能够包含各种修辞手法、表示方式使用,也包含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巧妙使用。高考命题揭秘考纲解读12/79对表示技巧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修辞手法、表示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作用。13/79对于本考点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全方面了解古代诗歌惯用表示技巧和详细手法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区分轻易混同表现手法,尤其是其中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对比与衬托、比喻和比拟等。2.答题思绪应全方面、明确。表示技巧是服务于思想感情表示,因而,在答题时,不但要考虑该手法对句意展现作用,还要尤其关注其对表示诗歌感情、意趣等效果。14/79诗歌表示技巧,又叫诗歌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概念界定较为含糊。普通包含表示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其它方面常见手法。一、表示方式诗歌表示方式包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考点梳理15/791.记叙。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改变过程。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这两句诗用叙述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往事。16/792.描写。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详细描绘和刻画。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响声,一动一静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美景。17/793.议论。对人和事物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两句诗点出喜爱菊花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坚贞品格赞美。18/794.抒情。表示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辛劳,对句直抒诗人感叹,“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19/79二、抒情方式诗歌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人生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雄气概。20/79间接抒情常见有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也可称为象征)、怀古抒情等。1.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就是要表示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比如:《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江花”和“绿如蓝”“江水”表示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久久不21/79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景象来抒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身影越来越远,最终完全消失,江水滚滚东流,诗人把离别怅惘和对友人思念寄寓在眼前景象中。22/792.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基础上融入作者感情,寄托作者心志。例:“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作者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托物言志,抒发人才被埋没感叹。23/793.怀古抒情(也叫咏史抒情)。怀古抒情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还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在这里,杜甫借王昭君身世经从来抒发自己不幸遭遇。24/79三、修辞手法诗歌中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通感、比拟、借代、夸大、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叠词、互文、双关、顶真等。1.比喻。用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还包含通感。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作用。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25/79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山比作银盘里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通感。通感也是一个特殊比喻,也称移觉,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例:“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人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意境格外地凄凉。26/793.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把物看成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看成物来描写叫拟物。其中,拟人较为常见。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作用,使描写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取拟人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27/79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致销魂,把粉蝶对梅喜爱之情写到了极点。4.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示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利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茂盛和花凋零。28/795.夸大。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示事物作用。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大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深重。29/79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示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意境显得辽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以为30/79气象万千。更主要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苦痛。7.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同、语气一致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能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诗句纯用名词组合,组成经典环境。31/798.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英雄业绩。32/799.反问。用疑问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示强烈感情。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定。33/7910.叠词。即重复使用同一个词,点染气氛,渲染环境,衬托情感。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诗中叠字从不一样角度共同完成了严寒气氛营造工作。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感情基调。34/7911.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一个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中“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东西”、“左右”兼及“植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35/7912.双关。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含有语音或语意条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取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示出一个委婉含蓄情感,往往采取谐音双关修辞手法。如:“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这首诗写出了在秦地思妇内心独白。诗人语义双36/79关,用抒自然之情,比喻男女之间喜爱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思念情怀。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这首诗中,“晴”与“情”同音,是谐音双关。从前两句诗意看,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含蓄,使女方取得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37/7913.顶真。也叫顶针。即用前句最末词语作为后句开头词语,上递下接,环环相扣。顶真能使句子联络紧密,反应事物间紧密关系,又能表示回环复沓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38/79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四、其它方面常见手法1.动静结合。指在诗中人、事、景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一个手法。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尾句与第三句动态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9/79相近还有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瀑布在遥看中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大赞颂。而化静为动是在诗中将静景化为动景来写。40/79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虚实结合是指现实景、事与想象或过去、未来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示同一样情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人不忍41/79分别又不得不别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构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依依不舍。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正面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衬托性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能够使作品结构愈加紧凑,形象愈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42/79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伤凄凉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感叹,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无限同情。43/793.对比。把两种不一样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相互比较。利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终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尤其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历史思索。又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44/79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4.衬托、衬托。衬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一个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是以乙托甲,使甲特点或特质愈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并序》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衬托了琵琶声美妙动听、引人45/79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多少豪杰”,最终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地位。衬托是衬托一个,指是为了使事物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个是正衬(陪衬),一个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46/79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回首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哀等。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动衬静。47/795.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一个,表面上写是一个欢乐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示一个悲伤、凄楚情绪。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青草与和暖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凄凉。48/796.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这首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首先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首先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担心状态突现出来。49/797.化抽象为具象(化虚为实)。把抽象情感转化为详细可感形象。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富有感染力比喻,将愁思写得形象化。8.联想。由一事物联络到与之相关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特点联络起来造成一个经典。“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50/79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丝带,利用巧妙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新奇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象征义。51/799.想象。人们在已经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观念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角度,经过极富想象力描写,将洞庭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2/7910.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所谓兴,就是在诗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正文。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就是利用了兴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终双双徇情故事。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53/79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加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效果。54/791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立场和态度、个人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标是加深诗词中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55/79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感叹。56/7912.白描。白描和工笔相对,原是国画一个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笔墨,不加衬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一个描写手法。如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示,融情于景,造成了一个别有情趣美感。57/7913.抑扬。对人褒贬,常对要褒先写其不足,对要贬先写其优点,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先扬后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58/79《闺怨》)这首诗采取先扬后抑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经过对少妇情绪微妙改变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感伤和哀怨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14.以小见大。指写是小题材反应是大问题一个写法。如司空曙《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59/79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经过“不系船”这么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情调。我们透过诗画面和形象感受到是一个单纯朴实社会生活。60/7915.曲笔。有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笔法,叫做曲笔。用曲笔能够使诗歌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倍增哀乐。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怎样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个角度,落笔对方,把自己思念转化成对61/79方思念,极写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从而使自己思念家人之情加倍托出。这种写法也叫主客移位。再如刘皂《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故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十年客居异乡,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回乡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反而离故乡越来越远,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看成自己故乡,诗62/79人乡思之情在这种移情别恋曲笔手法中得到了超强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而这绝非正面实写所能到达。又如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人正话反说,表面上写得很63/79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其中蕴涵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郁结感情,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64/79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波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5分)失分躲避例65/79【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波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79【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景象,与昔日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主旨。67/79【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68/79(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9/79【解析】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个哀伤之情。【答案】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70/79解答鉴赏古代诗歌表示技巧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晰答题思绪。回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示技巧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什么表示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