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文地质调查_第1页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_第2页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_第3页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_第4页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第一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一〕浇灌定额与浇灌系数〔浇灌系数不全〕浇灌定额浇灌定额确实定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即丰产灌水阅历法、浇灌试验法和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法。水量平衡原理分析法的计算可参考农田水利学的有关文献。水文地质计算中,常承受阅历法。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农作物的浇灌定额是不同的,应结合当地状况分析使用。我国北方地区几种农作物的浇灌制度如表7-1-1、7-1-2。表7-1-1 湖北省水稻泡田定额及生育期浇灌定额调查成果表〔中等干旱年〕项项目旱田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泡田定额〔m3/亩〕浇灌定额〔m3/亩〕70~80200~25080~100250~35070~80350~50030~60240~300总浇灌定额〔m3/亩〕270~330330~450420~580270~360表7-1-2 我国北方几种旱作物的浇灌制度〔调查〕作物灌水次数生育期浇灌制度灌水定额1〔m3/亩〕浇灌定额2〔m3/亩〕备注小麦3~640~80200~300棉花2~430~4080~150干旱年份玉米3~440~60150~250注:1.一次灌水单位浇灌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之和。2.浇灌入滲补给系数:浇灌水入滲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浇灌水量之比。影响因素:土层质地,土层含水量,地下水埋深,浇灌定额,作物状况和气候条件等。计算方法:一般承受田间试验法。〔二〕根本任务合理开采地下水的意见,作为制订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规划与设计的依据。农业水文地质勘查,一般划分为普查〔1:10万、详查〔1:5万、勘探〔1:1万、开采试验〔1:2500~1000〕等阶段。〔三〕主要调查内容资料收集〔l〕气象:气温、多年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等。水文:区内主要河流、湖泊等水系统形态,多年平均径流量等。地质-地貌:区域地质资料、相应比例尺的地质〔以第四系为主地貌图、地质构造图等。水文地质:已有的钻孔与机井资料,抽水试验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报告和图件等。农业:耕地面积、作物种类及产量、土壤特征等。农田水利建设:水利设施类型、数量、输水〔排水〕力量;水井类型、数量、提水设备、开采量;浇灌量、浇灌比例、浇灌定额及浇灌方式等。遥感解译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之前,应先进展遥感水文地质解译。解译内容主要包括:地貌、地层岩性、水点、地表水体、土壤、植被、地面蒸发量、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等。遥感图像室内水文地质解译成果的野外验证工作,可与水文地质调查同时进展。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应依据工作阶段逐村或逐乡地进展农业与农田水利建设现状调查。①农业现状:土地类型、可耕地数量、种植构造、产量、需水量等。②农田水利建设现状:水利工程类型、规模、蓄水与排水力量、实际引水量、浇灌面积、浇灌力量;水井类型、数量、提水设备及采水量、浇灌面积、浇灌定额及节水浇灌方法等。地质-地貌调查以路线调查为主,应在已有的地质一地貌图件和遥感水文地质解译成果根底上进展,主要内容有:岩性剖面。②以地层层序为根底,以岩性综合体为单元,填制地质图。③验证和追索构造〔重点是断层,确定其性质。④在第四系广泛分布的地区,应查明不同成因类型积存物的分布特征、物质组成、结实程度、含水层状况以及接触类系。特征;在山前平原地区应留意查明冲洪积扇分期与分布特征;在冲积平原地区应查明扇前凹地、湖泊及古〔故〕河道分布状况;在滨海平原地区应重点了解海岸地貌和海岸带变迁特征。水点调查水点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点。①通过搜集资料和实测,把握调查区内不同类型与深度地下水集水建筑物〔如管井、水井、坎儿井等〕的水井地层岩性剖面、井构造、水位、提水设备、水量、水质、用途等状况。②观测泉水的出露条件、岩层产状、流量、水温、水质,了解泉的动态变化与用途,争论泉的成因类型,收集地表水体的水位、水量〔估算、水质及水的用途。排泄关系。④应在枯水期与丰水期进展统一的地下水水位测量。野外水文地质试验。①简易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要求一次降深〔不得小于1m〕及测定流量,稳定后连续时间不少于2h。非稳定流抽水,至少有一个深度一样或相近、取水层位相当的观测井,1m2~4h,抽水完毕后应恢复水位。②渗水试验:一般挖潜坑揭露试验目的层,承受单环法或双环法做渗水试验〔以双环法为主2~4h方可完毕试验。③水文地质参数试验ⅰ.利用抽水试验法,特别是带观测孔的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潜水水位变动带给水度、承压水贮水〔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ⅱ.在不同灌区、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不同包气带岩性区,选择代表性地段布置浇灌水回渗试验。依据当地浇灌方式和浇灌定额确定试验灌水量,通过不同浇灌水量灌水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升幅,承受水位升值法〔体积法〕或包气带水量均衡法等,求取灌水入渗系数。ⅲ.选择典型地段布置降水入渗试验。试验区应不小于1km23~4眼分布较为均匀的潜水井,通过降水过程的地下水位升幅法或包气带水量均衡法,求取年降水入渗系数及一次降水入渗系数。ⅳ.通过对降水前后、抽水前后、灌水前后包气带土层含水率的测定,求取地下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ⅴ.在不同区段选择代表性〔如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埋深等〕井孔和大体垂直于地表水体的排孔〔单侧具有3个以上的观测井,观测地下水位变幅。依据水位变幅和引起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相关分析或承受有限差分法等,推求含水层给水度、降水入渗系ⅵ.每种参数应通过多种试验方法求得,以相互印证、比照,综合确定。在重要的农业区,可在勘探与开采试验阶段,选择典型地段开展“四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转化试验,求取有作物与无作物条件下的转化量,为综合利用水资源供给依据。〔四〕水文地质调查重点在以冲积作用为主形成的积存平原地区,应重点查明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分带。在有咸水分布地区,应着重调查咸水与深层淡水的分布与埋藏条件。在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关系亲热的地区,应查明它们之间的补排关系。在以冲积洪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山间盆地、山间河谷、山前冲洪积扇等地区,应在调查不同成因类型积存物地质特征的根底上,着重查明地下水补给条件与富水性。在黄土分布的黄土塬、河谷平原及丘间盆地等主要农业区,应以地貌、地层岩性及水点调查为主要内容,查明地下水赋存条件与水量分布特征。在滨海地区,应重点查明沉积物构造、海岸性质以及咸、淡水分布与埋藏条件。二、缺水区人畜饮用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一〕目的任务和调查类型划分目的任务凡现有水量不满足人畜饮用需求或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农业区,均为缺水地区。规划与设计供给依据。其根本任务是:以村庄为单位,调查缺水地区的根本经济状况、需水量、供水现状、缺水缘由等。在充分搜集与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根底上,重点查明缺水村庄及其四周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其中主要是可供开采利用含水层〔含水带〕的分布与埋藏条件,以及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对缺水村庄拟开采地下水的井点布局、井深、推测水位、水质、水量,以及成井工艺设计或规划等提出意见。调查类型可分为丘陵山区基岩缺水区调查、平原与盆〔谷〕地边缘缺水区调查、黄土缺水区调查、沙漠缺水区调查;红层缺水区调查;滨海平原和沿海岛屿缺乏淡水区调查;地方病水质恶化区调查;其他缺水区调查。人畜饮用供水水文地段勘查工作,一般不分阶段进展。〔二〕主要调查内容积性水文地质调查,并应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宜的综合物探方法,以取得最正确调查效果。具体调查掌握面积内全部的水点,实测井深、水位,选择代表性水点进展抽水试验与采集水样。查明蓄水构造,包括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储存条件,以及其它的控水边界。在难以利用地下水源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的村庄,应调查提出引取地表水或蓄存降水等其它供水方案。对于地下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质标准的地区,应提出可行的改善水质措施和建议。水文地质调查重点黄土地区:黄土塬区应重点调查有供水意义的上层滞水及第四纪黄土下部的含水层;黄土梁、峁区应重点调查支沟沟头掌形地汇水范围与蓄水条件;地方病分布水质不良区应留意调查争论地方病与水土和地貌的关系,并重点查找淡水透镜体;当黄土层中的地下水水量贫乏时,应着重查明下伏基岩含水层的富水条件。沙漠地区:应重点调查风沙区可能集水地段的地下水赋存条件,查明沙丘中的淡水透镜体,以及沙丘下部冲湖积层地下水的分布。丘陵山区:丘陵山区缺水地段,多处于地下水补给区。在以裂隙水为主的地区,分析地形、地貌对地下水的掌握作用;在花岗岩区,应重视风化壳厚度与构造裂隙带的分布的调查。岩溶水分布区:应以查明岩溶含水层埋藏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为调查重点。红层分布区:应以调查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构造、岩脉、水系等控水因素,查找最正确蓄水构造为重点。三、土壤改进水文地质调查〔一〕沼泽地类型及盐碱土的判别沼泽地类型沼泽地按植物类型可划分为:木本沼泽,草本沼泽和苔藓沼泽〔高位沼泽。我国的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沼泽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大类。沼泽地按土壤中水的来源可以分为:低位沼泽,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含有矿物质,又称富养分沼泽;高位沼泽,由雨水补给而养分贫乏,又称寡养分沼泽;中位沼泽,由雨水与地表水混合补给,又称中养分沼泽。盐渍土类型由于不同区域土壤含盐量差异很大,因此在盐渍土的判别上,依据区域特点的不同,对于干旱地区和非干旱地区的盐土规定了不同的含盐要求。具体要求是:盐积层:为在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溶性盐类富集的土层。它具有以下条件:15cm;②含盐量。201EC〕≥30Ω/m;ⅱ.其它地区盐土中,每千克土的含盐量>10g1:1土水比浸提液的电导率〔EC〕≥15Ω/m;ⅲ.含盐量〔g/kg〕与厚度(cm)乘积≥600,或电导率〔Ω/m〕与厚度〔cm〕的乘积≥900。碱土的判别碱土是一类特别的盐土,其本质特征是土壤吸附的钠离子比例超过肯定的阈值。碱化过程可以发生在土壤的积盐过程,也可以发生在土壤脱盐过程,或土壤的积盐和脱盐反复过程中。表示交换性钠比例的钠吸附比〔SAR〕是判别碱土的重要指标,表示为土壤饱和浸提液中钠离子与钙、镁离子的相比照例:SAR=[Na]/{[Ca]+[Mg]}0.5[Na、[Ca[M]分别表示土壤中NCaMg的摩尔浓度〔升。①一般认为,当SAR大于13时,土壤具有“钠质特性的标准不同。②其他指标,如交换性钠饱和度EPS、电导率E〕和p标准,并且它们与SAR浇灌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人为活动从一开头就影响着这些自然过程,导致了大量盐渍土的产生和严峻的土地退化,即所谓的次生盐渍化作用。不合理的浇灌、排水不良、农业技术的落后和盐分可以有净积浇灌水无论来自地表还是地下,都有肯定的矿化度,或多或少的含有可溶盐。土壤盐渍化包括盐化和碱化。土壤盐化是指可溶盐类在土壤中的累积,特别是在土壤表层累积的过程。碱化是指土壤胶体被钠离子饱和的过程,也常称为钠质化过程。盐渍土盐分积存的主要特征见表7-1-3。7-1-3 盐渍土盐分积存的主要特性引起盐化和碱化的电解质/离引起盐化和碱化的电解质/离子类型硝酸钠盐渍土的类型形成环境盐土干旱和半干旱引起退化的主要负面性质作用〕改进方法引起碱性水解的钠离子碱土半干旱、半潮湿、潮湿高pH,影响土壤物理性质镁离子钙离子〔如硫酸钙〕亚铁和铝离子〔酸性硫酸盐〕镁质盐、镁质碱土石膏盐土半干旱、半潮湿毒害效果、高渗透压移去多余盐分〔洗盐〕化学改进降低pH化学改进、洗盐化学改进酸性硫酸盐土半干旱、干旱沉积物pH较高,毒害效果强酸性毒害作用施用石灰土壤的盐化和碱化是全球农业生产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严峻问题。浇灌地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碱化引起的土壤退化则更加突出。〔二〕根本任务在查明包气带与潜水水文地质条件的根底上,提出防治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及土地沙化的意见,作为制订土壤改进规划与设计的水文地质依据。〔三〕主要调查内容在已经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要重点进展盐渍化土壤调查。应在收集已有土壤分~潜水位深度内土体的岩性和土盐分布特征:0~20cm、20~40〔或50〕cm、50~100cm、100cm~地下水水位土壤的性质及盐分特征;潜水位埋深和潜水水化学特征;盐渍化土壤分布区的作物生长状况;典型地区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调查盐渍化区地表盐渍化程度〔分出轻、中、重,各取样点的距离一般为100m~200,盐渍化轻的地区为500m左右,盐渍化程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可缩短取样距离;取土样重量一般为0.5~1.0kg。已形成沼泽和产生土壤沼泽化的地区,及依据地貌与地下水位埋藏条件可能发生沼泽化的地区:进一步调查争论地质—地貌条件,论证沼泽与沼泽化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查明浅层地层岩性构造,尤其是淤泥与泥炭层分布状况。具体调查沼泽与沼泽化土壤分布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埋藏深度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调查沼泽与沼泽化土壤分布区的植被及作物生长状况。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地区调查争论地形地貌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查明表层土壤的岩性与构造特征。了解土地沙〔漠〕化的进展过程。调查土地沙〔漠〕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调查土地沙〔漠〕化对农田水利设施、农田、牧场等的影响,调查损失、破坏程度、进展历史及进展趋势。〔四〕调查重点在半干旱-半潮湿低平原区,应以土壤盐渍化调查为主。在严寒而潮湿的地区,应以调查土壤沼泽化为重点。在温和而潮湿的地区,应着重查明潮泊、河网密集区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地湿度过大而产生的湿地〔冷浸田〕分布状况,及其排水条件。在土壤普遍盐碱化的滨海平原地区,应加强包气带盐份的分带调查。其次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根本技术要求一、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程度分级〔编表〕〔组〕层次少,分布稳定、水化学类型单一,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简洁,含水层边界条件清楚,土壤无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少。中等地区:含水层〔组〕层次较少,分布较稳定,水化学类型较单一,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简洁,含水层边界条件较清楚,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沙化较轻,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少。排泄条件与边界条件简单,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或沙化严峻,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多。二、主要技术指标不同简单程度的各类勘查区,在不同勘查阶段的掌握工作量,可按表7-2-1执行。勘查类型简单程度普观看点勘查类型简单程度普观看点查阶 段〔1:10万〕抽水试验点采样点钻孔数详观看点查阶 段〔1:5万〕抽水试验采样点钻孔数〔个〕〔个〕〔个〕〔个〕〔个〕点〔个〕〔个〕〔个〕简洁15~203~46~103~430~406~812~160~8扇形积存平原中等20~254~510~124~640~508~1016~208~10简单25~305~612~156~750~6010~1220~2410~12简洁10~152~35~82~320~304~68~125~6山间平原中等15~203~48~103~430~406~812~167~8简单20~254~510~124~540~508~1016~208~10简洁17~223~48~103~435~457~914~187~9冲积平原中等22~274~510~124~545~559~1118~229~11简单27~325~612~145~655~6511~1322~2611~14简洁20~254~510~125~640~508~1016~209~10滨海平原中等25~305~612~146~750~6010~1220~2412~14简单30~356~714~168~960~7012~1424~2813~15简洁22~274~510~124~545~559~1118~229~11黄土高原中等27~325~612~145~655~6511~1322~2611~13简单32~376~714~166~765~7513~1526~3013~15简洁10~152~35~73~420~304~67~105~6岩溶谷地-平原中等15~203~47~94~530~406~810~138~10简单20~254~59~115~640~608~1013~1610~12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其中符合质量要求者,可计入有关掌握工作量指标。1:201:1050%~55%。1:2.51:545%~55%。勘探阶段与开采试验阶段,原则上结合开采利用与试验需要部署工作量。观看点总量中应有60%~70%用于水点调查,其余用于地质地貌调查。但对于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严峻或较严峻的地区,应增加20%~30%观看点。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严峻10%~28%观看点。80%以上的钻孔进展抽水试验。采样点以水质测试为主,其中应有30%以上进展水质全分析。在地下水遭到污10%的采样点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要求。钻孔数应以解决供水主要目的层为主,后备含水层〔组〕或与目的合水层〔组〕水力联系亲热的含水层段,可考虑占10%~20%的比例。对于土壤改进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可适当增加10%~20%的钻孔数。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需要动用钻探工10%~20%的钻孔数。遥感水文地质解译效果较好时,可削减30%~40%观看点,但其中水点削减的数量,不宜越过10%~15%。在需要投入水文地质物探工作的地区,应按有关物探方法标准执行。人畜饮用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掌握工作量按表7-2-2执行。7-2-2人畜饮用水水文地质调查每平方千米掌握工作量缺水区类型调查点〔个〕 抽水试验点〔个〕采水样点〔个〕丘陵山区6~8 0.2~0.30.2~0.3平原与盆〔谷〕地边缘4~6 0.2~0.30.2~0.3黄土5~7 0.2~0.30.2~0.3沙漠4~60.1~0.20.1~0.2红层4~60.1~0.20.1~0.2滨海平原与沿海岛屿3~50.2~0.30.3~0.4地方病区7~90.2~0.30.3~0.51:250001:50000比例尺,45%~50%。以缺水村庄为中心,掌握调查面积5~7km2。对于面积小于5km2的地区,掌握工作量可适当增加。当相邻的缺水村庄成片分布时,可统一部署调查工作。综合物探应依据工作需要进展部署,以能最好地解决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为原则。三、综合勘查技术要求地下水动态监测、采样与测试等,其工作布置及技术要求见第三篇有关章节。采样与测试有其特别性应留意如下:水样采集与水质分析为了查明地下水化学特征,为农田浇灌水质评价和居民生活饮用水源评价供给7-2-170%~80%采集水样,对于调查区内全部的水文地质钻孔及代表性地表水体,均应采集水样。所采水样的60%~70%用于水质简分析。对于在水文地质调查重点地段的掌握性水点和重要的水文地质钻孔中采集的水样,应按《农田浇灌水质标准(GB5084—2023)要求,进展水质全分析。在城镇四周利用污水浇灌的地区和工业污水排放点四周,地下水已经或马上遭(GB5084—2023)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所规定的工程,进展特地性水质分析。应在地方病区和居民集中的饮用水井中采集水样,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3〕进展水质分析。在打算开展大型井灌的地区,或者已经大量开采地下水的井灌区,进展详查与勘探工作时,可对代表性地段和主要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进展同位素测定,以分析判定地下水的年龄和补给、径流条件。土样采集与测试7-2-l20%~30%采集土样,结合评价要求进展土的可溶盐和颗粒分析,以及土的含水量分析。在盐渍化土壤分布地区,应依据土壤盐渍化程度及作物受危害的状况,采集土盐分析样品。在典型的自然与人工地质剖面上,应采集岩石鉴定和土的粒度分析样品。在代表性钻孔中,可分层采集扰动土样,进展土的颗粒分析。在土壤改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和简单的地区,应对钻孔内的相应层段增加采集土样,进展土的可溶盐和含水量等分析。在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以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的地区,为了满足初步评价与推测地面沉降之需,应在钻孔内对主要开采段及上覆地层中的弱透水层和隔水层,采集典型原状土样,进展有关物理性质和力学指标的测试。在以地下水水源为主要缘由引起地方病的地区,为了查明致病元素或离子的赋存条件,可在典型地段的水文地质钻孔中,采集原状土样,进展土体压出液的化学分析。四、特地水文地质试验〔一〕特地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和任务为了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可在农业水文地质详查或勘探的根底上,结合农业需要,针对影响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关键水文地质问题,选定典型试验阶段,开展增大出水量、咸水利用改造、土壤改进、地下水人工调蓄等特地水文地质试验工作,以指导或作为示范引导类似地区的工作。试验地段、试验工程和目标确实定,必需经过充分论证,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开重复试验。试验工程设施的布置,应满足试验的要求。试验完毕后,应依据所取得的资料,提出专题报告。〔二〕增大出水量试验l.困难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开展增大出水量、提高地下水开采力量的试验工作。在以粘性土为主,浅层〔一般深度28~30m〕的含水层厚度较小的地区,可进展改革井型试验,如构筑管井、大口井与辐射井相结合的地下水集水建筑物等。在山间河谷地带含水层较薄而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的地区,可开展截取潜流的试验工作。在缺水的黄土区和沙漠地区,可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开展构筑垂直与水平相结合集水建筑物的试验。2.增大出水量试验的技术要求〔l〕应具体查明试验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应对所试验的不同集水建筑物,进展水量与水位测定或小规模开采性抽水试验。应计算评价试验地段的允许开采量。〔三〕咸水利用改造试验在水资源紧缺而有大面积浅层咸水分布的地区,可开展咸水利用与改造的试验争论,提出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一般在咸水矿化度3~5g/L的地区,应利用咸水直接对主要种植物进展生长期全过程与主要用水期的浇灌试验。对矿化度大于5g/L的咸水分布区,在有肯定地表水水源或其它淡水水源的条件下,应开展以抽咸补淡为主要形式的咸水改造试验工作。对埋藏较深的咸水,可开展与下伏深层淡水混合开采利用的试验工作。咸水利用改造试验技术要求应具体查明试验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并着重查明地下水水化学和地层土化学特征。在进展咸水利用浇灌试验时,应依据试验地段的条件,对不同矿化度、作物、土壤、灌量、浇灌时间等设置试验比照工作。应定期对试验地段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土壤盐份与含水量,以及作物生产状况等进展监测。在以抽咸补淡为主要形式的咸水改造试验工作中,应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淡水相结合。应按试验规模,对排咸补淡前后及其运行过程中的排水量、排咸量、补淡量进展定期监测。还应在试验地段设置肯定数量的观测孔,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等进展监测。在咸水与深层淡水混合开采利用试验工作中,应在先完成室内多方案配比试验的根底上,进展野外的地面与地下混合开来利用试验。在地下混合开采时,应依据地层、含水层与水力特征。设计合理的水井构造,并且,应做到不使淡水含水层水质受到污染。咸水利用改造试验工作,一般应连续进展3年以上。咸水利用改造试验完毕后,应依据所取得的资料,提出专题报告。〔四〕盐渍化土壤改进试验l.在盐渍化土壤大面积分布的平原地区,可依据其成因类型与水文地质类型,选择典型地段进展盐渍化土壤改进试验工作,以供给可行的改进措施。2.盐渍化土壤改进试验的技术要求〔l〕应具体查明试验地段的潜水水文地质条件、土壤与包气带土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临界深度。应依据地区条件,以调控地下水水位为中心,以使土壤加速脱盐为目标,选定合理的盐渍化土壤改进试验方案。一般对于滨海型盐渍化土壤,宜承受冲洗盐份、水利工程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试验方案;对于内陆型盐渍化土壤,宜承受以水文地质与水利工程为主要措施的试验方案;对于内陆盐渍化土壤与浅层咸水分布全都的地区,宜承受同咸水利用改造相结合的试验方案。在试验地段应布置土壤水份、盐份、养份、物理性质及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并应对农作物生长状况与产量进展监测与记录。土壤盐渍化改进试验工作,一般应连续进展3年以上。〔五〕沼泽化土壤改进试验l.在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化土壤,并且防治难度较大的地区,可选择典型地段,开展沼泽化土壤改进试验工作,提出可行的措施和方法。2.沼泽化土壤改进试验技术要求〔l〕应具体查明地表下第一隔水层以上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表积水状况。应依据沼泽化土壤的类型、地表积水状况、地下水水位埋藏深度、排水出路等,选定合理的试验方案,以到达排解或疏干沼泽地积水、降低和掌握地下水水位的目的。在试验过程中,应对地下水动态,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盐份、养份等进展定期监测。〔六〕地下水人工调蓄试验l.在水资源紧缺并具有人工补给地下水条件的地区,可选择典型地段,开展地下水人工调蓄试验工作,提出可行的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方法与措施。2.地下水人工补给试验技术要求应具体查明试验地段回灌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入渗层透水性、地下库容及回灌水源条件。并优选出回灌层调蓄力量大、入渗层透水性强、进入地下库容的水不致向下游流失、回灌水源充分的地段。地下水人工补给试验类型与试验方法,应遵循投入少、能取得最正确补给效果,以及技术可行的原则,合理地选定。在地下水人工调蓄试验中,应对回灌水源的水量、回灌范围、渗入量、渗入速度,以及相应的地下水水位、水质等变化,进展定期监测与测试。在承受管井回灌时,应依据淤积与淤塞状况,建立定期回扬制度。对于承受坑塘、渠道、河道、凹地等地面回灌的试验地段,每次回灌前,应将底部的淤积物及固体污染物去除掉,使砂砾石层直接出露。回灌水源的水质,必需符合《农田浇灌水质标准》的要求。通过地下水人工补给试验,应取得入渗系数、补给水集中范围与净补给量,以及回灌周期等数据。地下水人工补给试验,一般应不少于3次。第四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微咸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我国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在微咸水浇灌和生产实践中,都取得了丰富的阅历并获得高产,关键是把握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与掌握盐分危害的关系。农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抗旱浇麦。在小麦拔节后,用矿化度3-5g/L的微咸水浇灌浇一、二次,每次浇水600-1050m310%-30%。抗旱夏播。在小麦灌浆期浇12夏玉米、高粱的需要。10mm利用微咸水冲洗盐碱土。微咸水及淡水混合使用进展浇灌,可增加水资源量。二、土壤水的利用技术提高土壤水系统调整力量技术施肥状况影响土壤水的调整力量。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及合理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系统储存和调整土壤水的力量。长期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团聚度和透水性,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储水力量和调整库容。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深部土壤水技术小麦根系快速生长,蒸腾耗水强度大,可吸取利用中、下部土壤水。因此,该技术的原理促使小麦根深扎,促进小麦利用深部土壤水,提高土壤水利用率。优化土壤水流淌模式技术主要包括小麦沟播掩盖技术、小麦盖膜穴播膜上灌技术、玉米起沟陪垄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水分分布状况,而且可以改善土壤中养分、盐分、微生物及温度等要素的时空分布,使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三、节水技术的推广节水技术是指从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取等各个环节实行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浇灌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浇灌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治理技术。其中节水浇灌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争论开发和推广应用。浇灌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雨洪利用技术。节水浇灌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等。改进地面浇灌技术地面浇灌并非“大水漫灌”,只要在土地平坦的根底上,承受合理的浇灌技术并加强治理70%以上。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根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节水浇灌治理技术包括浇灌用水治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浇灌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承受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准时准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计算机处理,实现科学配水,削减弃水。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采〔TDR〕等先进的土壤墒情监测仪器监测土壤墒情,以科学制定浇灌打算、实施适时适量的精细浇灌。“3S”技术应用、生物节水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低耗能大型自动喷灌机等。治理旱、涝、盐、碱四大灾难进展土壤改进可按以下4个根本方法: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合理掌握地下水位;进展井灌为主,拦蓄各类地表水;以渠灌为主,井渠结合、以渠养井、井灌井排,调控地下水水位;以排为主,建立排灌两套系统。四、与农业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用污水浇灌缓解水资源紧急,利用农药、化肥、地膜等现代农业生产资料提高产量等,不行避开地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一〕污水浇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污灌区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Zn、Cd、As、石油类和有机物明显高于背景值甚至严峻超过国家标准,且有随着时间的增长呈渐渐加重的趋势。〔2〕进入含水层,对浅层地下水水质造成肯定的影响。污灌区浅层地下水中NO-3、氯离子、总硬度、T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