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的缺陷:1)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2)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3)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网上另一种: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的计算:按支出法核算:GDP=C+I+G+(X-M)按收入法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I=S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I+G=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由于E=y,E=c+i,y=c+s,则i=s】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C=α+β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MPC=△C/△Y【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APC=C/Y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C0+bY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0为自主消费,b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诠释:c=α+βy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β—MPC,直线斜率;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APC与MPC:APC=c/y=(α+βy)/y=α/y+β=α/y+MPC(1)APC>MPC(2)α/y→0,所以APC→MPC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1;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1。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0<MPC<1储蓄函数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C+S,S=Y-C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MPS=△S/△Y从消费函数C=C0+b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0+sY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均衡收入: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乘数的定义:是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投资函数:i=e-drIS曲线的图解法:四方图法1)IS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2)IS曲线线外任何一点均表示市场的失衡:IS右上方的点:S>I;IS左下方的点:S<IIS曲线的斜率【公式:】β↑(MPS越小,S曲线较平坦)→斜率绝对值↓→IS曲线越平坦d↑(I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小,I越平坦)→斜率绝对值↓→IS曲线越平坦【β↑:意味支出乘数较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大幅度变动】【d↑:投资对利率的影响比较敏感】IS曲线的移动自发消费(α):α↑→截距↑→IS右移自发储蓄(-α):(-α)↑→截距↓→IS左移自发投资(I0):I0↑→截距↑→IS右移政府行为对IS曲线的影响:政府支出(g)增加或者减少△g时,IS曲线右移或左移△g/(1-β);税收(t)增加或减少△t时,IS曲线左移或右移β△t/(1-β)。从而,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IS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和增税→IS曲线左移。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2.凯恩斯的观点: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利率↑货币供给(货币的数量)↑→利率↓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1)交易动机目的:为了日常的交易活动原因:收入和支出时间上的不同步注:货币交易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2)货币的谨慎动机目的:预防意外支出原因: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注:货币谨慎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以上两种需求之和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并以L1表示;L1=kY货币的投机动机目的:获得收益原因: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L2=L2(r)=-hr分析:假设财富以两种形式保存:货币和债券债券:有收益,有风险货币:无收益,风险低债券价格=利息/市场利率(无限期债券)利率高→债券价格↓→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利率低→债券价格↑→抛售债券→货币持有量↑利率极高→债券价格极低→全部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0利率极低→债券价格极高→债券全部抛售→货币持有量→∞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都会认为这时的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值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公式:L=L1(y)+L2(r)=ky-hr注:1)这里的货币总需求,是实际的货币需求;用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m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即:m=M/P或M=pm名义货币需求函数:L=(ky-hr)p准备金:为了应付客户取款而保留的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金率提取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2.简单货币乘数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公众把现金全部存入银行。中央银行发行100元货币→公众手中增加100元→将100元存入银行存款:D原始存款:R法定准备金率:rd3.复杂货币乘数1)存在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率:re=Re/D注:市场利率↑→re↓→k↑再贴现率↑→re↑→k↓2)存在现金漏出非银行持有现金公众:Cu现金存款比率:rc=Cu/D注: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4.完整货币乘数高能货币(H)=Cu+Rd+Re货币供给(M)=Cu+D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息率降低,从而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削减货币供给,利息率随之提高,以之来降低总需求水平。(一)宏观货币政策的三个工具:1.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M↑再贴现率↑→M↓2.公开市场业务购买债券→M↑抛售债券→M↓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M↑法定准备金率↑→M↓(二)宏观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1.调整贴现率:被动2.公开市场业务:最常用优点:主动、灵活3.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剧烈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凯恩斯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新古典综合派: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思想;货币学派:强调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呼吁减少国家干预;供给学派:强调“供给创造需求”,主张通过降低税率来刺激供给;理性预期学派: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节失业的描述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二、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失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1.自然失业率: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同伙紧缩的状态。表达式:其中,N代表劳动力,U代表失业者人数,E代表就业者人数,从而U/N为失业率;l代表离职率,f代表就职率,则找到工作的人数是fU,失去工作的人数是lE。2.自然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量处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与自然失业率关系:一个经济的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之和为100%。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一、竞争性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一般情况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一、失业的影响社会影响: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经济影响:以“机会成本”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二、奥肯定律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公式:【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α为大于零的参数。】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要把握: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是一种非稳定状态。是以较高的幅度上涨。在美国,规定每年≥2.5%。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描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率:定义: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三、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第二,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在10%以上和100%以内。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第一,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第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有关通货膨胀原因的三个方面:货币数量论的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总需求与总供给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的解释;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源于货币数量论基本思想: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通货膨胀的来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产量增长结论: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总需求曲线不同区域的影响凯恩斯区域内,总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价格上涨,此时资源充足。中间区域,总需求增加后,价格逐渐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的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古典区域,已经充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收入不变。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定义: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分类:工资推动型:最主要。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强大的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造成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了工资提高。利润推动型:由于垄断或寡头控制,牟取高额利润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四、结构性通货膨胀定义: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以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来说明】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所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五、通货膨胀的持续1.预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公众产生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例如要求涨工资并且将通货膨胀率写进合同)来对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它强调现在对未来的影响。2.惯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出现以后,由于惯性而不易制止,从而使通货膨胀持续。它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又称“通货膨胀螺旋”。过程:总需求上升的冲击→总需求曲线右移→超额需求、价格上升→工人要求涨工资→工资提高、总供给曲线左移、消费扩大→价格上升、需求进一步增加→价格继续上升、另一轮工资上涨→噩梦持续通货膨胀螺旋第六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收入固定且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使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会降低;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二战以来,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从居民户手中把大量再分配的财富带到公共经济部门。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由通货膨胀引起产出和就业的下降。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预期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减少储蓄和投资,从而经济增长率下降;工资提高使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通胀前期企业存货的增加使得后来被迫减少,生产收缩;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使经济情况更为糟糕。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ª¡ª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2.新古典综合派对曲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预拌混凝土订购条款
- 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 2024年高端墙纸施工质量保证协议版B版
- 2024年餐馆后厨员工合同范本
- 2024年版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委托合同版B版
- 2024完整办公楼转让居间业务合同(带装修)3篇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说课稿
- 2025年度码头集装箱清洗消毒服务合同范本2篇
- 医院年会主持词
- 2025年度体育设施场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范本3篇
- 注塑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 肝癌治疗情况总结汇报
- 医院后勤6S管理培训总结
- 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策略
- 岗位资质管理流程培训方案
- 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护理及健康宣教
- 腹膜透析建立课件
- 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 装修工程施工方案(20篇)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ppt
- 水工隧道钢管内衬施工技术小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