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期中模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酣然(hān)

憎恶(zèng)哺育(bǔ)深恶痛绝(wù)B.亘古(gēng)迭起(dié)缠绕(chán)妇孺皆知(rú)C.嗥鸣(háo)

呜咽(yè)校对(jiào)锲而不舍(qiè)D.污秽(huì)

谦逊(xùn)咀嚼(jiáo)气冲斗牛(dǒu)2.下列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谦逊

淳朴

炯乎不同

锋芒必露B.醒悟

烦燥

永垂不朽

慷慨淋漓C.惶恐

镶嵌

奋不顾身

兀兀穷年D.愧怍

哀悼

不可捉摸

警报叠起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历史的星空,因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这里有面对扑朔迷离的沙漠环境,为科研鞠躬尽瘁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这里有为了争取民主,慷慨淋漓发表讲演的革命烈士闻一多;这里有对黑暗深恶痛绝,用笔做武器的文学战士鲁迅……A.扑朔迷离 B.鞠躬尽瘁 C.慷慨淋漓 D.深恶痛绝4.【病句辨析]文段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今天我们读了《杰出人物故事》这本书,里面写了孟子、祖冲之、李四光、陈景润、钱三强……等大约30个左右著名人物的故事。②他们每一个人经历都不同,所研究的领域也不同。③但是他们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祖国各个方面做出了强壮的贡献。④通过这次阅读,使我感到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A.① B.② C.③ D.④5.请仔细研读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我捧起语文书,在静谧的深宵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眼前就展开一幅幅人文山水的画卷。读着《黄河颂》,我好像看到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读着《土地的誓言》,我好像看到端木蕻良伫立在丰饶美丽的关东原野,内心澎湃着对家乡无比挚痛的热爱;。与书为伴,心灵就会变得丰盈。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4分)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2分)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度?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哀而舍之

哀:哀求 B.不可以故意待也

待:看待C.遂往诣蒙

诣:拜访 D.肃于是越席就之

就:接近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A.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B.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C.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D.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蒙南渡后投奔姐夫,姐夫带着吕蒙征讨山贼,吕蒙母亲对姐夫的做法非常生气。B.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还看不起吕蒙,后经部下劝说才改变对吕蒙的态度。C.吕蒙在和鲁肃喝酒之时突然问他对付关羽的办法,鲁肃的回答,让吕蒙很不满意。D.吕蒙为鲁肃想了不少对关羽的办法,鲁肃对吕蒙的不凡的才华谋略感到十分震惊。10.请将本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另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计安可不豫定?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草木争春、万紫千红的画面,将初春的景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B.诗人认为杨花榆荚“无才思”,即不如其他花娇艳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屑和嘲笑之意。C.诗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能斗,使描绘的景致形象而富有奇趣。D.诗人别出心裁,熔写景、抒情、议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12.作者通过本诗,传达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古诗名句填空。吟诵诗文,让心灵旅行。吟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①”,感受隐居生活的闲适:吟《木兰诗》“当窗理云鬓,②”,共享木兰回归女儿装的喜悦;韩愈《晚春》中的“③,”两句,让我们看到花木仿佛也知春将归去,尽情地争芳斗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勾起天涯游子浓浓的故园之思。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9分)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官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4.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在选文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3分)()

A.起稿政治传单B.潜心文学创作C.群众大会演讲D.参加游行示威

15.下列对第①段中加点词“小声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态度和蔼。

B.表明了闻一多先生语气温柔。

C.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D.反映出当时斗争形势严峻,言谈行事只能小心隐秘。

1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深切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牺牲的惋惜之情。

B.选文高度称赞了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C.选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D.选文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10月29日,全国人大发布《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87.1%,绝大多数学生校外培训时长较“双减”前减少了50%以上。(节选自“中国人大网”10月29日)【材料二】关于“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材料三】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提升“双减”效果不能只在校园里寻找方案,发挥好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协同力量同样重要。无论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还是完善教师激励制度,解决好课后服务师责、场地、经费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都需要更精准的政策配套。与此同时,如何将“走出去”与“请进来”更好结合,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养分,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家长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比如,家长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落实“双减”工作不是某一方的事,相关各方形成合力、一起推动,政策成效才有可能更好显现。(节选自吕晓勋《人民日报》)17.材料二的图是家长对目前“双减”工作的看法调查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家长们普遍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B.多数家长认为“双减”减轻了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规范了校外培训管理。C.少部分家长认为“双减”增加了学生课余时间,强化了学校教育责任。D.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持有其他意见。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校内的减负提质受到了普遍欢迎,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B.90%左右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而且课后服务也已经完全实现了“5+2”全覆盖。C.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均超过85%。D.落实“双减”工作并不是某一方的事,相关各方只有形成合力、一起推动,政策成效才有可能更好地显现。19.“双减”的有效落实,不能仅从校园寻找方案,你觉得还有哪些是可以做的?请根据材料说说你的建议。(4分)(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深林人不知杨占厂①善南河是苏北平原的一条大河,东流入海时如飘带绕过大半座天齐山。在山河之间,有一片面积六千多亩的弧形森林:月牙林场。②从1984年开始,日常守护林场的是一个姓邵的青年汉子,到了2003年,他就成了邵老汉,周围村子的人都尊称他“邵爷”。除了背部两处碗口大的伤疤,邵爷算得上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住在林边的木屋里,自己种粮栽菜,政府给他的月工资,除了沽酒和吃穿用度,其余的都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③在邵爷看来,平常他也确实不需要花什么钱。森林就是宝藏,啥都有。烧火,废柴随处可见;吃肉,随便养点鸡鸭,放到林子里长得疯快。所以,邵爷常常自语:“哪是我守着林子,是林子养了我哩。”④村子里的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人。逢年过节时,大家也会送点菜肴、衣被到林子去。可去的人每次都会被邵爷用好酒招待,都要一遍一遍地听邵爷讲述月牙林的好、善南河的好,乃至活着的好。但邵爷也不是什么都说,哪怕喝了再多的酒。譬如,他从哪儿来,他为什么不娶妻。⑤直到2003年盛夏的那一天。朝阳刚刚从天齐山露出笑脸来,民政杨助理骑着自行车,就像一名将军驾驭着汗血宝马,向林场边的小木屋疾驰,引得村民们纷纷跟随前往。只见杨助理把一张纸递给邵爷,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⑥到场的村民看清了,那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可是这跟眼前这个50多岁的老汉有什么关系呢?第二天,村民们讶异地发现,那个木屋已经没有炊烟升起,邵爷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⑦过了几天,杨助理把一张皱巴巴的存折交到了村小学校长的手里,郑重地说:“这是邵卫民同志捐赠的,作为村民子弟的奖学金!”大家这才知道,邵爷是有名字的-邵卫民。⑧在杨助理的口中,一个隐藏了19年的秘密渐渐清晰:1984年初,老山,位于中越边境第二段12号国界碑之间中国一侧,中国边防军侦察兵快速穿插,在获得情报返回途中,与大量敌军在密林里狭路相逢。连长邵卫民带着五名战士且战且退,他喝令其他战士立刻突围,自己留下做掩护。但战友们坚决不肯,认为连长更能准确表述情报内容,然后迅速分散,吸引敌军注意力。邵卫民奔至临时营地,将情报传回上级,火力很快覆盖了敌军的老山坑道工事……。⑨夺回老山主峰之后,在医院治疗数月的邵卫民得知,那五名战友-“大壮”“小苏北”“高个”“高原红”“秀才”,全部壮烈牺牲。邵卫民在暗自痛哭之后下定了决心,他一一打听清楚了:“大壮”是山东的,“高个”是河南的;云南的“高原红”、江苏的“小苏北”、浙江的“秀才”不但成了家,还有了孩子,其中“小苏北”的儿子刚满月。“小苏北”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家乡有多美,美得就像那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一次都让来自甘肃沙漠边缘的邵卫民羡慕不已。⑩“我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们的娃也是我的娃。”邵卫民下定了决心。复员时,他向组织提出了请求,去了一个有山、有林、有河、有海的地方。⑪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孩子们在最近几年陆续考上了大学,2003年夏天的这一封录取通知书是“小苏北”家的,也是最后一封。⑫通知书复印件送到林边小屋的那天,邵爷一次次地对杨助理说,更像对着自己,对着河海山林,对着19年前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说,“我,连……连……连长,完成任务了!”(摘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森林就是宝藏,啥都有。烧火,废柴随处可见;吃肉,随便养点鸡鸭。可见,邵爷衣食无忧。B.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事物的描述更加客观、真实,同时更具有说服力。C.邵爷复员时请求去月牙林场,因为“小苏北”的家乡在苏北平原,邵爷对那里充满向往。D.这篇小说以邵爷的话结尾,不仅照应了前文,而且使邵爷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朝阳刚刚从天齐山露出笑脸来,民政杨助理骑着自行车,就像一名将军驾驭着汗血宝马,向林场边的小木屋疾驰,引得村民们纷纷跟随前往。22.结合小说内容,概括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邵卫民在暗自痛哭之后下定了决心”中“下定了决心”的具体内容。(3分)23.文中为“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设置了多处悬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4.邵卫民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三点并简述理由。(3分)四、名著阅读(6分)25.根据《骆驼祥子》一书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有同学用起伏的曲线展现祥子进城后的经历,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同学甲:祥子最后的惨状,确实不是他的过错,都是社会将他驱逐到走兽中的。乙同学:祥子是自己把自己变成走兽的。五、作文(60分)26.操场上,七年级的班级乒乓球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热情高涨,加油声此起彼伏。请对班上一位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选手进行具体描写。(10分)要求:①运用动作描写;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字数150~200字之间。④不用使用真实姓名。2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幸福有声音,需要用心聆听:也许是一串银铃般的鸟鸣,也许是一阵整齐的鼓点,也许是一片和谐的笑声……生活中有很多幸福的声音,你听到了吗?请以“幸福有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示和要求】(1)明确“幸福”所指,写出“声音”的具体内容。(2)可以从自然、家庭、国家、社会等角度切入,重点描摹那些令人幸福的声音。(3)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感悟、思考等。(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自己的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憎恶zèng——zēng;B.亘古gēng——gèn;D.咀嚼jiáo——jué;故选C。2.C【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炯乎不同——迥乎不同,锋芒必露——锋芒毕露;B.烦燥——烦躁;D.警报叠起——警报迭起。故选C。3.A【详解】本题考查成与运用。A.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能用来形容沙漠环境。使用语境不对;B.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句中用来描写邓稼先对待科研的态度,符合语境;C.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句中用来描写闻一多发表演说时的意气昂扬,符合语境;D.深恶痛绝:指厌恶、痛恨到极点。句中用来描写对黑暗的态度,符合语境;故选A。4.B【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语义重复,省略号与“等”重复,删掉其中一个,删去“大约”或“左右”;C.搭配不当,“强壮”用词不当,应该改为“巨大”;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通过”或“使”;故选B。5.读着《老山界》,我好像看到红军战士行走在悬崖峭壁,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在山岩;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好像看到志愿军浴血奋战在朝鲜战场,胸中奔涌着保家卫国的激情【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画线句格式为:读着+文章名,我好像看到……(画面),……(情感)。可据此拟写。示例:读着《木兰诗》,我好像看到木兰驰骋疆场的英姿,澎湃的爱国之情令人肃然起敬;读着《观沧海》,我好像看到曹操伫立碣石山的身影,一统中原的豪情壮志令人赞叹不已。6.(1)示例:一个人和一头鹿分别位于高耸云端的支架的两端,那个人正举枪瞄准鹿,准备射击。(字数合适,言之有理即可)(2)示例:人类和野生动物要友好相处,如滥杀野生动物,受害的还是人类。(字数合适,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题干,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答案要求;然后找出图中所含的信息;最后依据题干要求,把漫画内容转化为语言,规范作答。根据漫画内容可知,图中一座高而尖的山峰,顶上横放一块木板。木板的一端蹲坐着一个猎人,手拿长枪,瞄准了战立在木板另一端的一头鹿。(2)本题考查漫画寓意赏析。看图可知,图中一座高而尖的山峰,顶上横放一块木板。木板的一端坐着一个猎人,手拿长枪,瞄准了立在木板另一端的一头鹿。可以推知,如果猎人开枪,鹿会掉下去,木板失去平衡,猎人也会掉下去。由此可知寓意为:为了利益而肆意猎取野生动物,也会伤害到人类自身。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和野生动物要友好相处,如滥杀野生动物,受害的还是人类。此外,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人。它提醒我们要学会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这幅漫画也警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严重的后果。7.A8.B9.A10.①计策怎么能不提前定下来呢?②(木兰)远行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A.句意为:母亲十分悲伤,放弃了劝阻儿子的念头。哀:悲伤。B.句意为: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待:看待。C.句意为: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诣:拜访。D.句意为:鲁肃于是离开席子,坐在吕蒙旁边。就:接近。故选A。8.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当时吕蒙十五六岁,偷偷跟随邓当前去讨贼,邓当回头看到后很是吃惊,大声呵斥也不能阻止他。其中,“蒙年十五六”是交代吕蒙的年纪,“窃随当击贼”是叙述吕蒙的表现,“当顾见大惊”是写出邓当的神情;“呵叱不能禁止”试写出邓当的做法。所以,断句为: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故选B。9.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A.依据“蒙年十五六窃随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句意可知,姐夫邓当阻止吕蒙跟着讨伐山贼,吕蒙母亲对吕蒙的做法很生气,要罚吕蒙。故选A。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①计:计策;安:怎么;可:能;豫:提前;②赴:奔赴;戎机:战场;关山:关塞山岭;度:越过;若:像。【点睛】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当时吕蒙十五六岁,偷偷跟随邓当前去讨贼,邓当回头看到后很是吃惊,大声呵斥也不能阻止他。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探寻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得到老虎的儿子)。母亲十分悲伤,放弃了劝阻儿子的念头。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经过吕蒙所在的驻地。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于是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出乎意料的事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走近吕蒙拍他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11.D12.诗人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景象,连乏色少香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示弱,表达出作者积极乐观、乘时而进的人生态度。【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结合题目“晚春”以及诗歌内容可知,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并非“初春的景致”;B.作者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认为杨花和榆荚也不甘示弱,并非“流露出不屑和嘲笑之意”;C.“草树知春不久归”将草树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并非夸张;故选D。1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结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结合“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可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作者积极乐观,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13.弹琴复长啸对镜帖花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琴、啸、镜、帖、紫、芳菲”等字词的书写。14.B。根据题干可知,要求筛选选文中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根据第⑤段“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可概括“起稿政治传单”;根据第⑥段“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可概括“群众大会演讲”;根据第⑨段“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可概括“参加游行示威”。故选文中没有出现的是“潜心文学创作”。

15.C。根据第①段“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可知这里的“小声说”不是指声音的高低,因为再高的声音也不可能让整个昆明的青年听到。结合第①段“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可知这里的“小声说”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16.A。根据第⑤段“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第⑥段“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第⑨段“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以及第①段“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可知,文章更多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并非表达惋惜之情。

17.D18.B19.①要发挥好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协同力量;②要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③要“走出去”与“请进来”更好结合;④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解析】1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D.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只有16.10%的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持有其他意见,这个比例显然没有达到“超过三分之一”。因此,这个表述是不正确的。故选D。18.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B.有误。根据材料一中的描述,“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这里的“基本实现”意味着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学校已经实现了课后服务的“5+2”全覆盖,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学校都已经完全实现了。因此,选项中将“基本实现”误解为“已经完全实现”,这是一个过度推断的错误。故选B。19.本题考查建议。首先,根据材料三所述,“发挥好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协同力量同样重要”。这意味着政府应出台更精准的政策配套,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确保它们规范运营;同时,政府还需完善教师激励制度,解决课后服务中的师责、场地、经费不足等问题。社会则应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资源,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其次,材料三指出,“如何将‘走出去’与‘请进来’更好结合,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养分,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这强调了学校和社会资源的结合,以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性。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文化机构等合作,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拓宽视野。此外,家庭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材料三提到,“家长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比如,家长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综上所述,有效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政策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A本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朝阳拟人化,把自行车比作汗血宝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杨助理给邵爷送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激动的心情。打听清楚烈士们的家庭住址、具体情况等,决定担起帮助烈士孩子的责任。(意思对即可)悬念一:邵爷算得上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悬念二:政府给他的月工资,除了沽酒和吃穿用度,其余的都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悬念三: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表达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展开;使邵卫民的好人形象更加丰满,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①勤劳,热忱。他自己种粮栽菜,养点鸡鸭,把工资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每次都会用好酒招待去他那里的村子里的人。②知恩图报,有担当。他深知自己的命是战友们给的,他把战友们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主动担起了帮助烈士孩子的责任。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在老山战役中,他喝令其他战士立刻突围,自己留下做掩护;复员后深居山林,默默地守护着山林,捐献存款作为村民子弟的奖学金。【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力。A.依据③段“在邵爷看来,平常他也确实不需要花什么钱。森林就是宝藏,啥都有。烧火,废柴随处可见;吃肉,随便养点鸡鸭,放到林子里长得疯快。所以,邵爷常常自语:‘哪是我守着林子,是林子养了我哩’”可知,邵爷是一个知足常乐,勤劳乐观的人。故选A。2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依据“朝阳刚刚从天齐山露出笑脸来”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依据“就像一名将军驾驭着汗血宝马”可知,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朝阳拟人化,把自行车比作汗血宝马,依据⑤段“只见杨助理把一张纸递给邵爷,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⑥段“到场的村民看清了,那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可知,这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杨助理给邵爷送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激动的心情。2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依据⑨段“他一一打听清楚了:‘大壮’是山东的,‘高个’是河南的;云南的‘高原红’、江苏的‘小苏北’、浙江的‘秀才’不但成了家,还有了孩子,其中‘小苏北’的儿子刚满月。‘小苏北’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家乡有多美,美得就像那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一次都让来自甘肃沙漠边缘的邵卫民羡慕不已”可以概括为:打听清楚烈士们的家庭住址、具体情况;依据⑩段“‘我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们的娃也是我的娃’”邵卫民下定了决心”,⑪段“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可知,我决定担起帮助烈士孩子的责任。23.本题考查分析悬念及其作用的能力。应根据“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这句话分析即可。悬念一:依据②段“除了背部两处碗口大的伤疤,邵爷算得上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住在林边的木屋里,自己种粮栽菜”可知,他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必定有原因。这是一个悬念。悬念二:依据②段“政府给他的月工资,除了沽酒和吃穿用度,其余的都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可知,他的钱为什么要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悬念三:依据⑤段“只见杨助理把一张纸递给邵爷,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可知,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作用:运用悬念的写法,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一处悬念都能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使文章前后照应,丰富了故事情节,结构严谨;还有,通过一个个悬念,能使邵卫民的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②段“住在林边的木屋里,自己种粮栽菜”可以概括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依据④段“子里的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人。逢年过节时,大家也会送点菜肴、衣被到林子去。可去的人每次都会被邵爷用好酒招待”可知,他是一个热忱的人;依据⑧段“在获得情报返回途中,与大量敌军在密林里狭路相逢。连长邵卫民带着五名战士且战且退,他喝令其他战士立刻突围,自己留下做掩护”可知,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依据⑩段“‘我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们的娃也是我的娃’”邵卫民下定了决心”,⑪段“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可知,他深知自己的命是战友们给的,他把战友们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主动担起了帮助烈士孩子的责任。所以,他是一个知恩图报,有担当的人;依据②段“从1984年开始,日常守护林场的是一个姓邵的青年汉子,到了2003年,他就成了邵老汉,周围村子的人都尊称他‘邵爷’”,⑦段“过了几天,杨助理把一张皱巴巴的存折交到了村小学校长的手里,郑重地说:‘这是邵卫民同志捐赠的,作为村民子弟的奖学金!’”可知,他复员后深居山林,默默地守护着山林,捐献存款作为村民子弟的奖学金。可见,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25.(1)努力拉车攒钱买车(2)造成祥子悲剧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因素。祥子生活的北平,是动荡且混乱的。祥子是北平城里最底层的人,被人任意盘剥。欺侮祥子的大兵,敲诈的孙侦探,小福子被逼为娼,都一次一次把祥子推到绝境。而祥子自己,虽然质朴要强,但出生农村的他眼界狭隘,愚昧古板。会因为“大个子”的赞美忽视风险,会在虎妞难产时请来神婆。祥子最后沦为“走兽”,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导致的悲剧。【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曲线图理解,这是用曲线表示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其中①处应该是表示祥子第二次“起”。祥子经历了一起一落,如同经历了一次死亡,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定买第二辆车,他把自己30块大洋存在刘四爷那里,开始继续拉车做生意,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平时连一包小茶叶都舍不得买,就是为了早点攒够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当钱攒够的时候,他的钱却被孙侦探给诈骗走了。示例: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2)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旨的能力。需要理解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首先,小说从多方面提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被迫来到城里后,仍逃脱不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这一切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它们都是黑暗的旧社会制度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拼命挣扎,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旧制度、旧社会吞噬了像祥子这样的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意志。其次,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思想根源,祥子的悲剧正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作为一个尚未觉醒个体劳动者,祥子有着改变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但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更不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他认为“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的个体劳动者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个人奋斗却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从作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祥子的拼命奋斗中,他所抵御的决不是孤立的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26.开始比赛了,由小明来发球,他犹如一只兔子上蹦下跳。他学着电视机里的运动员那样弓下身子,把球往上一抛,再用球拍一击,把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分轻而易举地夺来了。他再发了一个飞球,乒乓球像小孩似的在桌面上蹦蹦跳跳,那声音像闹钟声一样“滴滴滴”的,真好听。可对方左一个吊球,右一个吊球,把小明打得难以招架,小明也不甘示弱,猛地来了个抽球。对方抵不住抽球的威力,失利了,小明高兴地蹦了起来。【详解】本题考查片段作文。可按乒乓球比赛的发生发展顺序来描写,其中安排一个特定镜头,描写这次比赛中最精彩的一个瞬间和场景,可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