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试语文2024.04(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上。2.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孔子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因此,他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诗经》中记述了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本;提出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修身重在反思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修身的基本精神。儒家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倡导善待他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儒家所提倡的“礼”不只是外在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核“仁”。“仁”是从人的本性发展出来的,是一种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这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学说,包含着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尊重秩序的守礼原则、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主张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最终实现以德治国。在儒家看来,正人先要正己;君子“修己”,近可以“安人”,远可以“安百姓”,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许多儒家学者都先后提出民贵君轻、民本君末等君臣关系理论,虽然目的大都是为了“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但客观上对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

提倡尊师重教,注重学行统一。历史上许多著名儒家学者也是教育家,儒家“六艺”之教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强调“德教为先”,首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并且要求学行一致、知行统一。历代儒家学者总结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代教育的综合创新中,应重视吸收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合理内容。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认识宇宙、社会、人生的许多成果,经过科学辨析和选择,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很多内容可以成为当今时代的文化资源。(摘编自方克立《儒学给人智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崇尚道德,重视弟子的道德修养,看重礼乐中的仁爱精神,把诗和礼乐作为教育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B.孔子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内容潜移默化的教化,才能对人进行道德规劝。C.儒家要求君子要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勇担使命,是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D.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礼”不仅在于外在形式,更重在其内核“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强调诗在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把诗置于道德修养的最高层面。

B.孔子的“诗教”观,奠定了儒家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后来的学者都要认真研究《诗经》,从中汲取思想资源。C.儒家主张君主要实行德政,反对暴力强制,并且指出君主要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完全是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D.儒家学者总结出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在仍有借鉴意义。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大学》中的一句“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B.陈子昂《感遇诗》中的一句“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C.《论语·泰伯》中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D.《论语·宪问》中的一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结构安排上有何异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观古鉴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的哪些儒家智慧值得我们传承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雷雨(节选)曹禺[鲁妈拉着女儿的手,四凤就像个小鸟偎在她身边走进来。后面跟着鲁贵,提着一个旧包袱。他骄傲地笑着,比起来,这母女的单纯的欢欣,他更是粗鄙了。]四

妈,您坐下。(鲁妈坐)您累么?

鲁侍萍

不累。四

(高兴地)妈,您坐一坐。我给您倒一杯冰镇的凉水。鲁侍萍

不,不要走,我不热。鲁

凤儿,你给你妈拿一瓶汽水来(向鲁妈),这公馆什么没有?一到夏天,柠檬水,果子露,西瓜汤,桔子,香蕉,鲜荔枝,你要什么,就有什么。鲁侍萍

不,不,你别听你爸爸的话。这是人家的东西。你在我身旁跟我多坐一回,回头跟我同———同这位周太太谈谈,比喝什么都强。鲁

太太就会下来,你看你,那块白包头,总舍不得拿下来。鲁侍萍

(和蔼地笑着)真的,说了那么半天。(笑望着四凤)连我在火车上搭的白手巾都忘了解啦。(要解它)四

(笑着)妈,您让我替您解开吧。(走过去解。这时,鲁贵走到小茶几旁,又偷偷地把烟放在自己的烟盒里)鲁侍萍

(解下白手巾)你看我的脸脏么?火车上尽是土,你看我的头发,不要叫人家笑。四

不,不,一点都不脏。两年没见您,您还是那个样。[鲁贵下。母女见鲁贵走后,如同犯人望见看守走了一样,舒展地吐出一口气来。母女二人相对默然地笑了一笑,刹那间,她们脸上又浮出欢欣,这次是由衷心升起来愉快的笑。]鲁侍萍

(伸出手来,向四凤)哦,孩子,让我看看你。[四凤走到母亲前,跪下。]四

妈,您不怪我吧?您不怪我这次没听您的话,跑到周公馆做事吧?鲁侍萍

不,不,做了就做了。——不过为什么这两年你一个字也不告诉我,我下车走到家里,才听见张大婶告诉我,说我的女儿在这儿。四

妈,我怕您生气,我怕您难过,我不敢告诉您。——其实,妈,我们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就是像我这样帮人,我想也没有什么关系。

鲁侍萍

不,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不,孩子,妈最知道认命,妈最看得开,不过,孩子,我怕你太年轻,容易一阵子犯糊涂,妈受过苦,妈知道的。你不懂,你不知道这世界太——人的心太——。(叹一口气)好,我们先不提这个。(站起来)这家的太太真怪!她要见我干什么?四

嗯,嗯,是啊(她的恐惧来了,但是她愿意向好的一面想)不,妈,这边太太没有多少朋友,她听说妈也会写字,念书,也许觉着很相近,所以想请妈来谈谈。鲁侍萍

(不信地)哦?(慢慢看这屋子的摆设,指着有镜台的柜)这屋子倒是很雅致的。就是家具太旧了点。这是——?四

这是老爷用的红木书桌,现在做摆饰用了。听说这是三十年前的老东西,老爷偏偏喜欢用,到哪儿带到哪儿。鲁侍萍

那个(指着有镜台的柜)是什么?四

那也是件老东西,从前的第一个太太,就是大少爷的母亲,顶爱的东西。您看,从前的家具多笨哪。鲁侍萍

咦,奇怪。——为什么窗户还关上呢?四

您也觉得奇怪不是?这是我们老爷的怪脾气,夏天反而要关窗户。鲁侍萍

(回想)凤儿,这屋子我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四

(笑)真的?您大概是想我想的梦里到过这儿。鲁侍萍

对了,梦似的。——奇怪,这地方怪得很,这地方忽然叫我想起了许多许多事情。(低下头坐下)四

(慌)妈,您怎么脸上发白?您别是受了暑,我给您拿一杯冷水吧。鲁侍萍

不,不是,你别去,——我怕得很,这屋子有鬼怪!四

妈,您怎么啦?鲁侍萍

我怕得很,忽然我把三十年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地都想起来了,已经忘了许多年的人又在我心里转。四凤,你摸摸我的手。

(摸鲁妈的手)冰凉,妈,您可别吓坏我。我胆子小,妈,妈,——这屋子从前可闹过鬼的!鲁侍萍

孩子,你别怕,妈不怎么样。不过,四凤,我好像我的魂来过这儿似的。四

妈,您别瞎说啦,您怎么来过?他们二十年前才搬到这儿北方来,那时候,您不是还在南方么?鲁侍萍

不,不,我来过。这些家具,我想不起来——我在哪见过。四

妈,您的眼不要直瞪瞪地望着,我怕。鲁侍萍

别怕,孩子,别怕,孩子。(声音愈低,她用力地想,她整个的人,缩缩到记忆的最下层深处)四

妈,您看那个柜干什么?那就是从前死了的第一个太太的东西。鲁侍萍

(突然低声颤颤地向四凤)凤儿,你去看,你去看,那柜子靠右第三个抽屉里,有没有一只小孩穿的绣花虎头鞋。四

妈,您怎么啦?不要这样疑神疑鬼的。鲁侍萍

凤儿,你去,你去看一看。我心里有点怯,我有点走不动,你去!四

好,我去看。[她走到柜前,拉开抽斗,看。]鲁侍萍

(急问)有没有?四

没有,妈。鲁侍萍

你看清楚了?四

没有,里面空空地就是些茶碗。鲁侍萍

哦,那大概是我在做梦了。四

(怜惜她的母亲)别多说话了,妈,静一静吧。妈,您在外受了委屈了,(落泪)从前,您不是这样神魂颠倒的。可怜的妈呀。(抱着她)好一点了么?

鲁侍萍

不要紧的。——刚才我在门房听见这家里还有两位少爷?四

嗯!妈,都很好,都很和气的。鲁侍萍

(自言自语地)不,我的女儿说什么也不能在这儿多呆。不成。不成。四

妈,您说什么?这儿上上下下都待我很好。妈,这里老爷太太向来不骂底下人,两位少爷都很和气的。这周家不但是活着的人心好,就是死了的人样子也是挺厚道的。鲁侍萍

周?这家里姓周?四

妈,您看您,您刚才不是问着周家的门进来的么?怎么会忘了?(笑)妈,我明白了,您还是路上受热了。我先跟你拿着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相片,给您看。我再跟你拿点水来喝。[四凤在镜台上拿了相片过来,站在鲁妈背后,给她看。]鲁侍萍

(拿着相片,看)哦!(惊愕地说不出话来,手发颤)四

(站在鲁妈背后)您看她多好看,这就是大少爷的母亲,笑得多美,他们说还有点像我呢。可惜,她死了,要不然,——(觉得鲁妈头向前倒)哦,妈,您怎么啦?您怎么?鲁侍萍

不,不,我头晕,我想喝水。四

(慌,掐着鲁妈的手指,搓着她的头)妈,您到这边来!(扶鲁妈到一个大的沙发前,鲁妈手里还紧紧地拿着相片)妈,您在这儿躺一躺。我跟您拿水去。[四凤由饭厅门忙跑下。]鲁侍萍

哦,天哪。我是死了的人!这是真的么?这张相片?这些家具?怎么会?——哦,天底下地方大得很,怎么?熬过这几十年偏偏又把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里?哦,好不公平的天哪!(哭泣)(节选自《雷雨》第二幕,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幕剧以鲁侍萍与四凤母女亲昵的方式开场,表现母女俩的欢欣愉悦心情,也为本幕剧奠定了欢快的感情基调。

B.四凤让母亲坐下,给母亲去倒冰水,而鲁侍萍在见到女儿后,“和蔼地笑着”“笑望着四凤”等,表现母女相见时的快乐。C.鲁侍萍本来是打听着周公馆找来的,但后来又反问这家是否姓周,这一矛盾表明她一路上受热了,脑子有些混沌。D.鲁侍萍开始拒绝四凤倒冰水,最后又主动找四凤要水喝,表现了鲁侍萍进入周家后由拘束不安到逐渐放松的心理过程。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本对白手巾的细节描写及鲁侍萍怕自己头发脏了被人家笑话的语言描写,充分展现了鲁侍萍作为下人的自卑羞怯心理。B.“鲁贵走到小茶几旁,又偷偷地把烟放在自己的烟盒里”一句采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鲁贵贪财好利的性格特点。C.剧本中绣花虎头鞋没有直接出现,但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减缓了人物的紧张情绪,让情节具有了一定的波澜。D.“又把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里”与课本节选“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形成呼应。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9.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材料二: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智伯军救水A而乱B韩魏C翼D而击之E襄子F将卒G犯其前H大败智伯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且贰于楚也”中的“贰”是数量词作动词用法,意为“重属二主”。B.“是寡人之过也”与“智伯之为人也”两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均相同。C.“唯君图之”与“君其图之”两句中的“图”意思相同,都是仔细考虑之义。D.“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与“且同情相成”中的“同情”均是古今异义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C.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D.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两人都以纾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4分)

14.烛之武和张孟谈均成功劝服君王,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们成功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一开始就描写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B.诗人采用疑问句式向新安江发出问询,表现出对新安江水色如此清澈的疑惑,无理而有趣。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屏风”比喻群山,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D.本诗音节和谐流畅,语言生动,真正达到了诗人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16.后人曾评价李白此诗所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窦巩在《南游感兴》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有人认为读书类短视频,形式灵活、趣味性强、节省了冗长的阅读时间,满足了自身的阅读需求,因而对读书类短视频①,坚持打卡,成为“忠粉”。批评者则认为这类短视频以“读书”之名行的是“娱乐”之实,算不上阅读。不论人们喜欢与否、是不是乐意接受,眼下短视频正②,已经成为数以亿计网民的网络文化消费新宠。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短视频占据公众的闲暇时间之多,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的人群之广,都超过传统的报刊书籍。与特殊年代书籍等文化资源的紧缺不同,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书籍③的时代,读书类短视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肯定读书类短视频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体验,一本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好书,其思想性、文学性、哲理性、思辨性等等,不是短短十多分钟,乃至一两分钟的视频所能浓缩得了的,况且短视频创作者本身的阅读理解也未必完全科学准确,我们只要真正认真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感悟、理解和收获,才算得上是有效阅读。有效阅读是一座灯塔,是一缕阳光,是一个阶梯,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照亮我们人生的旅途,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18.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趋之若鹜

方兴未艾

汗牛充栋B.争先恐后

方兴未艾

凤毛麟角C.趋之若鹜

死灰复燃

凤毛麟角D.争先恐后

死灰复燃

汗牛充栋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太空长时间飞行的宇航员,大脑中的脑养液分布发生了改变。在他们的头颅当中,大脑下部区域比上部区域有着更多的脑补液。

?可能是由于方向感应系统失灵。我们知道,人类主要依靠耳石感应方向。耳石位于内耳深处,耳石周围有着复杂的感觉器官,可以依靠重力、惯性来帮助人们判断方向,保持平衡。然而,

,耳石也“飘”了起来,这么一来,大脑就会找不到方向,自然也无法判断环境产生了哪些改变。于是,脑脊液分布就产生了错乱,进而导致大脑位置的变化以及大脑脑脊液代谢的混乱。在太空待久了,在大脑深处产生脑脊液结构——脑室会产生扩张。

。脑白质帮助人类处理视觉与空间、平衡感、垂直感知,以及运动控制信息。科学家认为,脑脊液增加带来的压力导致脑中的水分被“压”进了脑白质,从而造成了脑白质的膨大,进而影响了宇航员的平衡感等。脑脊液和脑白质的扩张挤占空间,需要有其他结构进行缩小。缩小的就是宇航员的脑垂体,这是一种分泌各种重要激素的结构。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B.呃──我记不清了。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D.“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中国一位导演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3分)B项错误。“只有,才”话语绝对,范围缩小,还可以宣讲“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2.(3分)D项。(A项,强加因果,且“最高层面”错误;B项,“后来的学者都要认真研究《诗经》”话语绝对;C项,“完全是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错。由原文“客观上对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可知,儒家德政主观上并不一定为改善民生,发展生产,选项表述太绝对。)3.(3分)C(A项,符合“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的儒家政治主张,选项正确。B项,符合“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的儒家政治主张,选项正确。C项,“认为民为‘下愚’,‘不可使知’”不符合“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的儒家政治主张,选项错误。D项,符合“倡导善待他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儒家政治主张,选项正确。)4.(4分)①相同点: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全文。②不同点:材料一主体部分论述孔子把《诗经》作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的原因、孔子“诗教”观成为中国后世重要的思想资源,两者之间形成顺承关系;材料二从四个方面谈儒学给人的智慧和启迪,四个方面构成并列关系。(每点2分,共4分)5.(4分)①以经世济民为志向,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②谦逊礼让,仁爱宽容,营造和谐社会。③重视礼乐教化,富国安民。④德教为先,因材施教。(每点2分,答出3点即为满分6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请酌情赋分。)6.B项.A.“奠定了欢快的感情基调”错误。C.“表明她一路上受热了,脑子有些混沌”分析错误。D.“由拘束不安到逐渐放松的心理过程”错误。7.A项.“展现了鲁侍萍作为下人的自卑羞怯心理”错误,应是鲁侍萍在维护自己的自尊心。7.①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四凤听到母亲问她为什么太太要见自己,她怕是因为自己和大少爷的私情被发觉了,此时的舞台说明“她的恐惧来了,但是她愿意向好的一面想”表明了当时她的复杂矛盾心情,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四凤从好的一面分析繁漪找母亲来的原因:听说母亲会写字,念书,觉着很相近。由此引出鲁侍萍以怀疑的目光审视屋子摆设,逐步发现这就是周公馆的真相,推动情节发展。(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请酌情赋分。)9.①突转,节选部分四凤让鲁侍萍看大少爷母亲的相片,鲁侍萍认出那是当初的自己,情节突转,鲁侍萍惊愕地说不出话来。②发现,鲁侍萍认出这一家所谓的周公馆正是自己当年受骗的周朴园家,从家具到关窗户的细节,再到相片,是逐步发现的。③正是因为有了突转与发现,使读者对鲁侍萍被侮辱被损害的悲剧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请酌情赋分。)10.BEH

11.B项。前一句是结构助词“的”,后一句是取独,无实际意义。12.C项。“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错。13.(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每个分句1分,共4分)(2)于是韩、魏两国的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阴谋1分,期1分,语义通顺2分,共4分)14.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②陈述厉害,以利益打动对方;③提出正确的解决之法,帮助对方选择。(每点1分,共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请酌情赋分。)参考译文:材料二: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些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两国的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国的君王,游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赵国如果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来,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于是韩、魏两国的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边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了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于是奖赏有功之人,但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我的国家社稷危难灭亡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功劳,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志在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5.B项。诗人借问新安江,是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16.①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表现诗人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②入晚时猩猩的啼叫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乡内心的孤寂之情。③被赐金放还,政治仕途破灭,表达了空怀济世之才的落寞悲伤的情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请酌情赋分。)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每句1分,共6分。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18.A项.①语境形容人们对读书类短视频的追捧,可用“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②语境形容短视频的蓬勃兴盛,可用“方兴未艾”。③语境形容书籍丰富,可用“汗牛充栋”。19.我们只有真正认真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获,才算得上是有效阅读。(关联词语错误,只有,才,2分;语序不当,理解、感悟和收获,2分,共4分)20.①“一座灯塔”“一缕阳光”“一个阶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有效阅读的巨大作用以及意义价值。②“指明方向”“照亮旅途”“引领成功”,运用排比,与前面的比喻相呼应,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21.C项.C项和文中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A项表示意思递进,B项表示声音的延长,D项表示话题转移。22.①这是什么原因呢②在太空的失重条件下③另一个产生变化的便是脑白质(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23.略。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语文2024.04(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上。2.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有改动)材料二:

2020年贺岁电影引发的争议,一直横亘在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之间,那就是:文学是“真实”的吗?在文学理论批评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那些饱蕴着深沉的现实情愫和生活哲理的文学作品总会引起读者强烈的精神共鸣。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们能够体会到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吟诵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们感慨作者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阅读《巴黎圣母院》,我们仿佛听到加西莫多敲的那声孤独又深沉的钟声;品味舒婷的《致橡树》,我们也期待找到我们生命中的那株木棉或橡树……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真实性是文学深厚的底蕴,但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文学唯一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只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那部分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我们也希望,我们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其想象和虚构都是无法脱离现实的。B.文学想象需要真正的现实关怀,而现实关怀一般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是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C.文学理论批评认为,“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其内里蕴含着现实情愫和生活哲理。D.生活逻辑需要高度遵循生活的真实性,而艺术逻辑可以摆脱此束缚,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经验更多是指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因人民大众有更切身、更深刻的体验,故其更容易引起社会共鸣。B.文学想象必须遵循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等现实逻辑,不能超越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采用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来反映社会生活,有时不需要体现充分的历史依据。D.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既要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还要追求丰富、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逻辑。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3分)(

)A.窦娥被张驴儿设计陷害下狱,为护婆婆而屈认,临刑时向天发出三个愿望以示冤屈。B.秦王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写下《谏逐客书》,为秦王采纳。C.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求卜得虫又被儿子弄死,儿子投井自杀化作蟋蟀。D.老人圣地亚哥连着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后经过三天两夜搏斗捕获一条巨大的马林鱼。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学的真实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边城(节选)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鸭子,祖父还不见来。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因此带了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踪迹。后来看看天快要黑了,军人扛了长凳出城看热闹的,皆已陆续扛了那凳子回家。潭中的鸭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鸭人也渐渐的少了。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故一时不能脱身。正因为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断黑以前,同黄狗赶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再过一会,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那人才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是谁人?”“我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这里又没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一面晃着一面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诉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告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这是二老告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文本二:《边城》(话剧)第一幕湖畔初会[五月端阳,翠翠和祖父一同进城,到大河边去看划船。人很多,很拥挤,祖父却挤得不见了。]翠翠(焦急地):爷爷怎么还不回来啊?他在哪里呢?(张望一阵,无奈地走到码头边,凝视着水中的白鸭)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水中的傩送敏捷地捉住了白鸭,湿淋淋地爬上岸,注意到岸上的翠翠]傩送:你是谁?翠翠:我叫翠翠!傩送:翠翠又是谁?翠翠: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傩送:你在这儿做什么?翠翠: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傩送(一笑):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醉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翠翠: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傩送(皱眉思忖了一阵):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手指远方)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了傩送的好意,头一甩,生气地):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傩送(笑道);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不要叫喊!翠翠: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散漫的灯光下,翠翠和傩送四目相对,害羞地低下了头,含笑地走开了][不一会儿,有人打着火把走来]傩送家伙计(晃着火把,大叫着):翠翠,翠翠!翠翠(娇憨地嚷着):爷爷,爷爷,我在这里!你怎么现在才来,我等了你好久!(当看到举火把的人不是爷爷,不大高兴地)是我爷爷——碧溪岨撑渡船的让你来接我的?

傩送家伙计:不是,是我家二老。翠翠:二老是谁?傩送家伙计(吃惊地):二老你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翠翠: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傩送家伙计(笑着):他从河边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看到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翠翠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不作声地随着火把走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渐黄昏,翠翠等不到爷爷,想到“假若爷爷死了”,表现出少女微妙的心理变化,希望有人能给自己依靠,又有点害怕成长。B.傩送捉到鸭子准备上岸时水手说“二老,二老,你真能干”,可以看出傩送因是船总的二少爷而深受当地水手的欢迎。C.翠翠与傩送见面时,傩送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既表现了少年之间的调侃玩笑,也隐喻了傩送对翠翠的爱慕。D.话剧《湖畔初会》与小说文本相比,总体上忠实于原著内容,但为有利于舞台表演而通过舞台说明简略地交代背景。7.下列对本文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城》作者不看重紧张激烈的情节冲突,而是在看似散漫的叙述和描写中,自然而然地塑造人物形象。B.在《边城》中,作者较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主要是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C.翠翠骂傩送“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时是用“轻轻”的语气骂出,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翠翠内心的羞涩与胆怯害怕。D.话剧“湖畔初会”重视矛盾冲突的设置,聚焦主要人物之间的相见与冲突,而对于如“黄狗”等细节内容则简化处理甚至删除。8.“误会”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手法。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其体现及作用。(4分)

9.有人说,话剧“湖畔初会”里的画线句改编得不佳,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①、反坫②,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三归: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②反坫(diàn):周代诸侯宴会时,在正堂两旁设有放空酒杯的土筑平台叫坫,诸侯互相敬酒后,将酒杯反置在坫上。③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驩兜(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四维不张A国B乃灭C亡D下令E如流F水之原G令H顺民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管仲,世所谓贤臣”与材料二“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两句句式相同。B.材料一“俗之所欲”与材料二“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两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不同。C.材料一“然孔子小之”一句中的“小”与材料二“管仲相桓公”一句中的“相”用法相同。D.材料二“顾其用之者”与“《项脊轩志》“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顾”意思和用法均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重视积聚财富,达到国富兵强,是因为他认识到只有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百姓才会懂得礼节和荣辱。B.管仲对齐国影响颇大。即使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家财富得可以跟国君相比,齐国人也不认为奢侈。C.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直到管仲去世,齐国国富民强,诸侯不敢叛乱。但管仲去世后齐国逐渐开始动乱不安。D.竖刁、易牙、开方是祸乱齐国之人。表面看是因为齐桓公重用他们,而根源在于管仲没有真正起到劝谏齐桓公的作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4分)

(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4分)

14.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不同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月下笛【南宋】张炎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天寒,犹倚梅花那树。【注释】①连昌:唐行官名,这里代指南宋故官。②张绪:南齐才子,丰姿清雅。作者借张绪自比。③杜曲:唐代都城长安的名胜,此处代指南宋故都杭州的高门望族聚居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首词起笔突兀,凌空而起,以孤云自况,格调高雅而又凄怆渺茫,定下全篇基调。B.上片结句“拥衾谁语”极言词人的处境之孤寂,与前面的词句“故人何处”相呼应。C.“张绪,归何暮?”写故家难归之苦。“半零落”两句直接点明故人已过世大半。D.下片结句化用杜甫《佳人》诗句“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回应开头“故人何处”。

16.词前小序言明“因动黍离之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黍离之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书愤》中

。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2)《离骚》一文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熏陶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甚至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她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丈夫借了一笔钱;同时想给生命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伪造了父亲的签字。正是由于这件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

)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

,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

)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但是,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易卜生不能给他的主人公开辟出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

)。娜拉觉醒之前之所以受制于海尔茂,

。因此,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请在文中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桩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辣辣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21.下列各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B.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D.这个男孩学习很好——人却不怎么样。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赢了一堆洋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6分)

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ChatGPT横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接踵而至,很多文字从业者受到冲击,但是那些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无法取代;Sora即便威胁影视工作者,但是无法淘汰那些有无限创意的人。所以与一般人和智能机器人相比,未来你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如果你是编剧,要能写出构思更为巧妙的剧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医术精湛还要更有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AI时代,我们当何去何从,值得每一位新青年的思考。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给你的好友小明写一封书信,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项。“现实关怀一般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错误,原文是“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2、D项。A.“更多”“更容易”错误,原文无此意思。B.遵循的是“一般生活情理”,“不能超越现实逻辑”错误,C.“有时不需要体现充分的历史依据”。3、B项。李斯写《谏逐客书》的例子属于历史真实,不属于“文学的真实性”。4、①材料一主要是从文学想象和虚构的角度,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来谈论现实即文学的真实性问题;②材料二主要是通过分析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区别来探讨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请酌情赋分。)5、①《孔雀东南飞》的结尾运用了浪漫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