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相似图形●课时安排14课时第一课时●课题§4.1.1线段的比(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知道线段比的概念.2.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二)能力训练要求会求两条线段的比.(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教学难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的单位要统一.●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一张:例题(记作§4.1.1A)●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见到过形状相同的图形吗?请举出例子来说明.[生]课本P38中两张图片;同一底片洗印出来的大小不同的照片;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等等.[师]对,大家举出的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即为相似图形.本章我们就要研究相似图形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从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来看,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边长的长度不同,因此相似图形与对应线段的长度有关,所以我们首先从线段的比开始学习.Ⅱ.新课讲解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师]大家先回忆什么叫两个数的比?怎样度量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两线段的大小?[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a÷b记作;度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师]由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大家能猜想线段的比吗?[生]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师]对.比如:线段a的长度为3厘米,线段b的长度为6米,所以两线段a,b的比为3∶6=1∶2,对吗?[生]对.[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不同意,因为a、b的长度单位不一致,所以不对.[师]那么,应怎样定义两条线段的比,以及求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则=k或AB=k·CD.注意:在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2.做一做量出数学书的长和宽(精确到0.1cm),并求出长和宽的比.[生]长为21.1cm,宽为14.8cm,长和宽的比为21.1∶14.8=211∶148[师]如把单位改成mm和m,比值还相同吗?[生]改为mm作单位,则长为211mm,宽为148mm,比值为211∶148改用m作单位,则长为0.211m,宽为0.148m,长与宽的比为0.211∶0.148=211∶148[师]从刚才的单位变换到计算比值,大家能得到什么吗?[生]只要是选用同一单位测量线段,不管采用什么单位,它们的比值不变.3.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师]大家能说出几点?试一试.[生](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4.例题投影片(§4.1.1A)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16cm、10cm.(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解:(1)根据题意,得因此,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是16×9000=144000(cm),144000cm=1440m;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是10×9000=90000(cm)90000cm=900m.(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16∶10=8∶5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之比是144000∶90000=8∶5由例2的结果可以发现:Ⅲ.随堂练习1.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cm×2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矩形运动场的图上长度∶矩形运动场的实际长度=1∶8000因此,矩形运动场的长是2×8000=16000(cm)=160(m)矩形运动场的宽是1×8000=8000(cm)=80(m)所以,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长为160m,宽为80m.Ⅳ.课时小节1.相似图形→两条线段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定义: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表示法: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则a∶b=m∶n.求法:先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求出它们的比.注意点:(1)两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2)讨论线段的比时,不指明长度单位.(3)对两条线段的长度一定要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比例尺: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Ⅴ.课后作业习题4.11.解: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5倍,这两条线段的比是5∶1.2.解:早上8点旗杆的高与其影长的比为30∶40=3∶4中午12点旗杆的高与其影长的比为30∶10=3∶13.解: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三角形DEF腰的比为10∶12=5∶6底边的比为10∶8=5∶4Ⅵ.活动与探究为了参加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活动,如果有两边长分别为1,a(其中a>1)的一块矩形绸布,要将它剪裁出三面矩形彩旗(面料没有剩余),使每条彩旗的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画出两种不同裁剪方法的示意图,并写出相应的a的值.解:方案(1):∵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解得:a= 图4-1方案(2):由(*)得∴x=,a=方案(3):由(*)得∴y=且∴z=由=a得a=图4-2方案(4):由(*)得∴b=n=1-m=a2-1∵m+n=1∴1-+a2-1=1∴a=(负值舍去)●板书设计§4.1.1线段的比一、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2.做一做3.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4.例题(有关比例尺问题)二、随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第二课时●课题§4.1.2线段的比(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知道比例线段的概念.2.熟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证明和运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变化的鱼来推导成比例线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变化的鱼,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方法自学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4.1.2A)第二张(记作§4.1.2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小学里已学过了比例的有关知识,那么,什么是比例?怎样表示比例?说出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式子表示就是: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师]上节课学习了两条线段的比,本节课就来研究比例线段.Ⅱ.新课讲解1.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投影片(§4.1.2A)你还记得八年级上册中“变化的鱼”吗?如果将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那么用线段连接这些点所围成的图形的边长如何变化?下图(1)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O,A,B,C,D,B,E,O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2)中的鱼是将(1)中鱼上每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的.图4-4(1)线段CD与HL,OA与OF,BE与GM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线段CD与HL的比,OA与OF的比,BE与GM的比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3)在图(2)中,你还能找到比相等的其他线段吗?[生](1)CD=2,HL=4,OA=,OF=BE=,GM=(2),.所以,.(3)其他比相等的线段还有.[师]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对照比例的概念,请说出怎样的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生]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proportionalsegments).2.比例的基本性质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如果a,b,c,d四个数满足,那么ad=bc吗?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吗?与同伴交流.[生]若,则有ad=bc.因为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bd,得ad=bc,同理可知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3.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师]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间的关系.若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线段的比有顺序性,四条线段成比例也有顺序性.如是线段a、b、c、d成比例,而不是线段a、c、b、d成比例.4.例题图4-5(1)如图,已知=3,求和;(2)如果=k(k为常数),那么成立吗?为什么?解:(1)由=3,得a=3b,c=3d.因此,=4=4(2)成立.因为有=k,得a=bk,c=dk.所以=k+1,=k+1.因此:.5.想一想(1)如果,那么成立吗?为什么?(2)如果,那么成立吗?为什么?(3)如果,那么成立吗?为什么.(4)如果=…=(b+d+…+n≠0),那么成立吗?为什么.解:(1)如果,那么.∵∴-1∴.(2)如果,那么设=k∴a=bk,c=dk,e=fk∴(3)如果,那么∵∴+1∴由(1)得∴.(4)如果=…=(b+d+…+n≠0)那么设=…==k∴a=bk,c=dk,…,m=nk∴.Ⅲ.课堂练习投影片(§4.1.2B)1.已知=3,求和,=成立吗?2.已知==2,求(b+d+f≠0)解:1.由=3,得a=3b,c=3d.所以==2,=2因此.2.由==2,得a=2b,c=2d,e=2f所以=2.
Ⅳ.课时小结1.熟记成比例线段的定义.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Ⅴ.课后作业习题4.21.解:因为a、b、c、d是成比例线段,所以有即=解得:d=4所以线段d的长为4cm2.解:因为=2所以a=2b因此=33.解:因为BC=BD=CD=2GH=GL=HL=4所以△BCD的周长为BC+BD+CD=2+2△GHL的周长为GH+GL+HL=2(2+2)因此△BCD的周长与△GHL的周长比为1∶2.Ⅵ.活动与探究1.已知:==2(b+d+f≠0)求:(1);(2);(3);(4).解:∵==2∴a=2b,c=2d,e=2f∴(1)=2(2)=2(3)=2(4)==22.已知a∶b∶c=4∶3∶2,且a+3b-3c=14.(1)求a,b,c(2)求4a-3b+c的值.解:(1)设a=4k,b=3k,c=2k∵a+3b-3c=14∴4k+9k-6k=14∴7k=14∴k=2∴a=8,b=6,c=4(2)4a-3b+c=32-18+4=18●板书设计§4.1.2线段的比一、1.成比例线段的定义2.比例的基本性质3.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4.例题5.想一想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1.熟记成比例线段的定义.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四、课后作业第三课时●课题§4.2黄金分割●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3.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教学难点找黄金分割点和画黄金矩形.●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一张:(记作§4.2A)●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图4-6[师]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许多多的图形,形态各异,美观大方.那么这些漂亮的图形你能画出来吗?比如,右图是一个五角星图案,如何找点C把AB分成两段AC和BC,使得画出的图形匀称美观呢?本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Ⅱ.讲授新课[师]在五角星图案中,大家用刻度尺分别度量线段AC、BC的长度,然后计算、,它们的值相等吗?[生]相等.[师]所以.1.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0.618.投影片(§4.2A)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有很多应用,如五角星形的各边是按黄金分割划分的,其中点C就是线段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作圆的内接正十边形也能归结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也被广泛用在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等方面.如在设计工艺品或日用品的宽和长时,常设计成宽与长的比近似为0.618,这样易引起美感;在拍照时,常把主要景物摄在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会显得更加协调、悦目;舞台上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音响效果就比较好,而且显得自然大方,等等.黄金分割在工厂里也有着普遍的应用.如“优选法”中常用的“0.618法”就是黄金分割的一种应用.[师]既然黄金分割的实用价值这么大,我们就必须把它学好,还要用好,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2.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图4-7如图,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方法作图:(1)经过点B作BD⊥AB,使BD=AB.(2)连接AD,在DA上截取DE=DB.(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师]你知道为什么吗?若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点C分线段AB所成的线AC、BC间须满足.下面请大家进行验证.自己有困难时可以互相交流.为了计算方便,可设AB=1.证明:∵AB=1,AC=x,BD=AB=∴AD=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x+)2=12+()2∴x2+x+=1+∴x2=1-x∴x2=1·(1-x)∴AC2=AB·BC即:即点C是线段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在x2=1-x中整理,得x2+x-1=0∴x=∵AC为线段长,只能取正∴AC=≈0.618∴≈0.618∴黄金比约为0.618.3.想一想图4-8古希腊时期的巴台农神庙(ParthenomTemple).把它的正面放在一个矩形ABCD中,以矩形ABCD的宽AD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吗?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师]请大家互相交流.[生]因为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所以AD=BC=AE,又因为,所以,即,因此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矩形ABCD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师]在上面这个矩形中,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这个矩形叫做黄金矩形.你学会作了吗?Ⅲ.随堂练习1.解:设AB=a,根据题意,得AE=,由勾股定理,得EF=EB===a∴AF=AH=BE-AE=aBH=AB-AH=a-∴∴∴点H是AB的黄金分割点.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黄金分割点的定义及黄金比.2.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以及会画黄金矩形.3.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Ⅴ.课后作业习题4.3Ⅵ.活动与探究要配制一种新农药,需要兑水稀释,兑多少才好呢?太浓太稀都不行.什么比例最合适,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如果知道稀释的倍数在1000和2000之间,那么,可以把1000和2000看作线段的两个端点,选择AB的黄金分割点C作为第一个试验点,C点的数值可以算是1000+(2000-1000)×0.618=1618.试验的结果,如果按1618倍,水兑得过多,稀释效果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试验.这次的试验点应该选AC的黄金分割点D,D的位置是1000+(1618-1000)×0.618,约等于1382,如果D点还不理想,可以按黄金分割的方法继续试验下去.如果太浓,可以选DC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如果太稀,可以选AD之间的黄金分割点,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较快地找到合适的浓度数据.这种方法叫做“黄金分割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科学试验,可以用最少的试验次数找到最佳的数据,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原材料.●板书设计§4.2黄金分割一、1.黄金分割的定义.2.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及黄金矩形.3.想一想二、随堂练习三、课时小节四、课后作业第四课时●课题§4.3形状相同的图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在诸多图形中能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并能画形状相同的图形.(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形状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画形状相同的图形,训练大家的动手能力.同时,同学间还要互相合作交流,锻炼了大家的合作交流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认识和动手画形状相同的图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点认识和会画形状相同的图形.●教学难点会画形状相同的图形.●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加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3A)第二张(记作§4.3B)第三张(记作§4.3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接触过很多图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形状相同的,也有形状不相同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相同的图形.Ⅱ.新课讲解1.观察图形找特点(投影片§4.3A)[师]请看课本102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改变了吗?(2)如图(2),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吗?它们的大小呢?(3)如图(3),两个正方体物体的形状相同吗?(4)如图(4),复印前后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生](1)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没有改变,只是大小不同;(2)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3)两个正方体物体的形状相同;(4)复印前后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师]大家从刚才看到的四对图形中,发现每一对图形中有什么特点呢?[生]每对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师]对,每对图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从上面的图形中我们大概了解了形状相同的图形的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2.找形状相同的图形投影片(§4.3B)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形状相同的图形,请从下图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生](1)与(3);(2)与(13);(4)与(11);(5)与(10);(6)、(7)、(8)、(9)分别是形状相同的图形.3.画形状相同的图形做一做投影片(§4.3C)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近似地将一个图形放大:1.将2个长短相同的橡皮筋系在一起.2.选取一个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3.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枚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4.拉动铅笔,使2个橡皮筋的结点沿所选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这个新图形与已知图形形状相同.[师]请看课本52页中按上述步骤画出的图形.下面请大家自己确定一个图形,然后按照上述步骤画形状相同的图形.如:图4-9Ⅲ.课堂练习1.解:(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O(0,0),A(1,2),B(2,4),C(3,2),D(4,0),先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D,然后用线段连接A,C两点,得到了字母A的图形,如图4-10.图4-10(2)填表1如下:表1(x,y)O(0,0)A(1,2)B(2,4)C(3,2)D(4,0)(2x,y)O1(0,0)A1(2,2)B1(4,4)C1(6,2)D1(8,0)分别连接O1A1,A1B1,B1C1,C1D1,A1C1得下图.图4-11得到的图形还是字母A.填写表2如下:表2(x,y)O(0,0)A(1,2)B(2,4)C(3,2)D(4,0)(x,2y)O2(0,0)A2(1,4)B2(2,8)C2(3,4)D2(4,0)连接如下图图4-12所得图形还是字母A.填写表3如下: 表3(x,y)O(0,0)A(1,2)B(2,4)C(3,2)D(4,0)(2x,2y)O3(0,0)A3(2,4)B3(4,8)C3(6,4)D3(8,0)连接如下图图4-13得到的图形还是字母A.(3)在上述所得图形中,第1个图形和第4个图形形状相同.Ⅳ.课后作业习题4.4Ⅴ.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形状相同的图形,并能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还学习了如何画形状相同的图形.Ⅵ.活动与探究从上题的第1图和第4图中可知.OB==BDAC=2O3B3==B3D3A3C3=4∴O3B3=2OBA3C3=2ACB3D3=2BD由此可知:形状相同的图形中,对应线段成比例.如△ABC与△A′B′C′形状相同,其AB=2cm,BC=4cm,A′B′=4cm,求B′C′.解:因为形状相同的图形中对应线段成比例,所以即所以B′C′=8cm.●板书设计§4.3形状相同的图形一、1.观察图形找特点.2.找形状相同的图形.3.画形状相同的图形(做一做).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第五课时●课题§4.4相似多边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经历探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相似比,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二)能力训练要求经历探索图形的边、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观察、推断可以获得教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学重点探索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用定义去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教学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的过程.●教学方法指导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4.4A)第二张(记作§4.4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相似”一词的意思.[生]“相似”就是差不多,但也不是完全相同,既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师]很好,那“相似多边形”应怎么理解呢?[生]“相似多边形”即为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并且形状一样、大小可能不同.[师]大家的分析能力非常棒,究竟“两个相似多边形”需满足什么条件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探索.Ⅱ.新课讲解1.探究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投影片(§4.4A)下图中的两个多边形分别是幻灯片上的多边形ABCDEF和银幕上的多边形A1B1C1D1E1F1,它们的形状相同吗?图4-14(1)在上图的两个多边形中,是否有相等的内角?设法验证你的猜测.(2)在上图的两个多边形中,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师]请大家动手验证一下.[生]在上图中,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是形状相同的图形,其中∠A与∠A1,∠B与∠B1,∠C与∠C1,∠D与∠D1,∠E与∠E1,∠F与∠F1分别对应相等,AB与A1B1,BC与B1C1,CD与C1D1,DE与D1E1,EF与E1F1,FA与F1A1的比都相等.[师]从上可知,幻灯片上的六边形与银幕上的六边形形状相同,只是大小不同,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形状相同的多边形是都有这种关系呢,还是只有六边形才有呢?下面我们继续进行探讨.[例题]下列每组图形形状相同,它们的对应角有怎样的关系呢?对应边呢?(1)正三角形ABC与正三角形DEF;(2)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师]请大家互相交流.[生]解:(1)由于正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所以∠A=∠D=60°,∠B=∠E=60°,∠C=∠F=60°由于正三角形三边相等,所以.(2)由于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所以∠A=∠E=90°,∠B=∠F=90°,∠C=∠G=90°,∠D=∠H=90°.由于正方形四边相等,所以[师]从上面的讨论结果来看,大家能否猜测出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呢?[生]可以.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similarpolygons).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similarityratio).[师]相似应该怎样表示呢?请认真看书.[生]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相似.记作六边形ABCDEF∽六边形A1B1C1D1E1F1,其中AB∶A1B1等于相似比.[师]在记两个多边形相似时,要注意什么?[生]要注意把表示对应角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2.想一想(1)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若两个多边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3.议一议投影片(§4.4B)1.观察下面两组图形,(1)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吗?为什么?(2)中的两个图形呢?与同伴交流.图4-152.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那么它们的各角可能对应相等吗?它们的各边可能对应成比例吗?[生]1.(1)中的两个图形不相似.因为相似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应角相等,一个是对应边成比例,虽然(1)中的两个图形对应边成比例,但对应角不相等,所以两个图形不相似.(2)中的两个图形也不相似.因为它们的对应边不成比例,所以两个图形不相似.2.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也可能都相等,如(2)中的两个图形;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边也可能成比例,如(1)中的两个图形对应边成比例,但对应角不相等.4.做一做一块长3m,宽1.5m的矩形黑板如图所示,镶在其外围的木质边框宽7.5cm.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请大家交流后回答.图4-16[生]答:不相似.内边缘的矩形长为300cm,宽为150cm,外边缘的矩形长为315cm,宽为165cm,因为≠,所以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不相似.5.想一想(2)所有的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都相似吗?[师]正多边形是指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请大家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生]相似,因为各角都相等,各边都相等,所以在两个图形中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因此这两个正多边形肯定相似.比如:两个正三角形相似.Ⅲ.课堂练习判断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多边形吗?并说明理由.(1)两个大小不等的矩形;(2)两个大小不等的正五边形;(3)一个正方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4)两个大小不等的菱形.解:(1)两个大小不等的矩形不一定相似,虽然它们的对应角相等,都是直角,但它们的对应边不一定成比例.(2)两个大小不等的正五边形是相似多边形,因为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3)一个正方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似,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相等,四条边也不相等,所以对应角不相等,对应边也不成比例.(4)两个大小不等的菱形不一定相似.因为菱形的边长相等,两个菱形满足对应边成比例,但对应角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相似.Ⅳ.课时小结本节课通过探究相似多边形满足的条件,从而推导出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些图形是否为相似多边形.Ⅴ.课后作业习题4.51.解:对应边的比为2∶3.2.解:两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这两个正六边形相似.因为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等于120°,所以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所以它们相似.3.解:小路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不相似,虽然它们的对应角相等,但对应边,即对应边不成比例,所以不相似.Ⅵ.活动与探究纸张的大小图4-17如图,将一张长、宽之比为的矩形纸ABCD依次不断对折,可以得到矩形纸BCFE,AEML,GMFH,LGPN.(1)矩形ABCD、BCFE、AEML、GMFH、LGPN长与宽的比改变了吗?(2)在这些矩形中,有成比例的线段吗?(3)你认为这些大小不同的矩形相似吗?解:(1)矩形ABCD、BCFE、AEML、GMFH、LGPN长与宽的比不改变.设纸的宽为a,长为a,则BC=a,BE=aAE=a,ME=MF=,HF=aLG=a,LN=∴=a∶a==a∶=∶a∶=所以五个矩形的长与宽的比不改变.(2)在这些矩形中有成比例的线段.(3)这些大小不同的矩形都相似.●板书设计§4.4相似多边形一、1.探究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例题2.想一想(1)3.议一议(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4.做一做5.想一想(2)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第六课时●课题§4.5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教学难点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教学方法类比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5A)第二张(记作§4.5B)第三张(记作§4.5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师]很好.请问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Ⅱ.新课讲解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师]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大家可以吗?[生]可以.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triangles).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师]知道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下面我们根据定义来做一些判断.2.想一想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生]由前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角应相等,对应边应成比例.所以∠A=∠D、∠B=∠E、∠C=∠F..3.议一议投影片(§4.5A)(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师]请大家互相讨论.[生]解:(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因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对应边相等可知对应边一定成比例,且相似比为1,因此满足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条件,所以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因为虽然都是直角三角形,但也只能确定有一对角即直角相等,其他的两对角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对应边也不一定成比例,所以它们不一定相似.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因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Rt△ABC和Rt△DEF中,∠C=∠F=90°,则∠A=∠B=∠D=∠E=45°,所以有∠A=∠D,∠B=∠E,∠C=∠F.再设△ABC中AC=b,△DEF中DF=a,则AC=BC=b,AB=bDF=EF=a,DE=a∴所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因为等腰只能说明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相等,但另一边不固定,因此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两底边的比不一定等于对应腰的比,因此不用再去讨论对应角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等于60度,因此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所以它们一定相似.[师]由上可知,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4.例题投影片(§4.5B)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图4-20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则x=3.5×400=1400(cm)=14(m)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m.投影片(§4.5C)2.如图,已知△ABC∽△ADE,AE=50cm,EC=30cm,BC=70cm,∠BAC=45°,∠ACB=40°,求图4-21(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解:(1)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AED=∠ACB=40°在△ADE中,∠AED+∠ADE+∠A=180°即40°+∠ADE+45°=180°,所以∠ADE=180°-40°-45°=95°.(2)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即所以DE==43.75(cm).5.想一想在例2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师]请大家试一试.[生]成比例线段有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即DE∥BC.因为△ABC∽△ADE,所以∠ADE=∠B.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知DE∥BC.Ⅲ.课堂练习1.在下面的两组图形中,各有两个相似三角形,试确定x,y,m,n的值.图4-22解:在(1)中因为=所以x=32在(2)中,由两三角形相似可知: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所以,n=55,m=80,得y=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相似,相似比为3∶1,已知斜边AB=5cm,求△A′B′C′斜边A′B′上的高.图4-23解:如图所示:CD、C′D′分别是△ABC与△A′B′C′斜边AB与A′B′边上的高.因为在Rt△ABC中,∠A=45°,CD⊥AB.所以CD=AD=AB=(cm)同理可知:C′D′=A′D′=A′B′.又因为△ABC∽△A′B′C′,且相似比为3∶1.所以.即,得A′B′=所以C′D′=A′B′=(cm)Ⅳ.课时小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法.Ⅴ.课后作业习题4.61.解:因为△ABC∽△DEF所以,有.而AB=3cm,BC=4cm,CA=2cm,EF=6cm.得.解,得DE=(cm)DF=3(cm)2.解:因为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它们的对应角相等,若两内角为50°、60°,则另一内角为180°-50°-60°=70°,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和最小内角就是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和最小内角.因此,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70°,最小内角为50°.Ⅵ.活动与探究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如图图4-24已知:DE∥BC,交AB于D、AC于E.则有: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如果DE∥BC,DE交AB、AC于D、E图4-25求证:△ADE∽△ABC.证明:∵DE∥BC.由引理得.且∠ADE=∠B,∠AED=∠C.又∵∠A=∠A.∴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ADE∽△ABC.●板书设计§4.5相似三角形一、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2.想一想3.议一议(特殊三角形是否相似)4.例题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DEF∽△MNH,∠D=50°,∠E=105°,则∠H=____________;图4-262.如图4-26,△ADB∽△ABC,若∠A=75°,∠D=45°,则∠CBD=____________.3.△ABC∽△A1B1C1,相似比为,△A1B1C1∽△A2B2C2,相似比为,则△ABC∽△A2B2C2,其相似比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5°2.15°3.第七课时●课题§4.6.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来证明及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亲身体会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进行有关计算及证明,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经历对图形的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通过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类比得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进一步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推导过程,并会用判定方法来证明和计算.●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探索——总结——运用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6.1A)第二张(记作§4.6.1B)第三张(记作§4.6.1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同时这也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即定义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Ⅱ.新课[师]在三角形中有六个元素,即三个角和三条边,要进行相似的判断,就是要看在这两个三角形中角或边需满足什么条件,两个三角形就相似,而在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也是讨论边、角关系的.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然后进行类比,好吗?[生]好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师]那么,相似三角形应该如何判断呢?1.做一做.投影片(§4.6.1A)(1)画一个△ABC,使得∠BAC=60°,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2)与同伴合作,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得∠A和∠A′都等于给定的∠α,∠B和∠B′都等于给定的∠β,比较你们画的两个三角形,∠C与∠C′相等吗?对应边的比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改变∠α、∠β的大小,再试一试.[师]请大家按照要求动手画图,然后进行交流.[生]在(1)中,只有一对角相等,其他角和边没有确定,因此所画的三角形不相似.根据(2)中的要求画出的三角形中,∠C与∠C′相等,对应边有,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改变∠α、∠β的大小,这个结论还不变.[师]大家的结论都是如此吗?[生]是.[师]从这两个小题中,大家能得出什么?[生](1)题告诉我们,只满足一对角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从(2)中我们可知,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其他同学同意吗?[生]同意.[师]经过大家的探索,我们得出了判定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下面我们进行运用.2.例题.投影片(§4.6.1B)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图4-27(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生]解:(1)(3)△ADE∽△ABC.3.想一想在上面例题的条件下,吗?解:成立.由DE∥BC,得根据比例基本性质得,即两边同时减去1,得-1即Ⅲ.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2)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解:(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因为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所以有一对直角相等,再加上一对锐角相等,根据判定方法1,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因为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所以它们的四个底角都相等.因此有三对角对应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补充练习投影片(§4.6.1C)(1)已知△ABC与△A′B′C′中,∠B=∠B′=75°,∠C=50°,∠A′=55°,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70°和65°,你能画一个和这个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吗?[生]解:(1)在△ABC中,∵∠B=75°,∠C=50°∴∠A=55°∴∠B=∠B′,∠A=∠A′∴△ABC∽△A′B′C′(2)先任作一条线段BC.分别以BC为角的顶点,作∠MBC=70°,∠NCB=65°.图4-28BM与CN相交于点A.则△ABC为与原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探索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且利用这个判定方法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Ⅴ.课后作业习题4.71.解:在△ABC中,∠A=70°,∠B=60°∴∠C=50°∴∠A=∠D,∠C=∠E.∴△ABC∽△DFE.2.解:∵DC∥AB∴∠CDB=∠DBA,∠DCA=∠CAB.∴△CDO∽△ABO.3.解:∵AB⊥AO,DB⊥AB∴∠A=∠B=90°∵∠ACO=∠BCD∴△ACO∽△BCD∴即∴AO=100(m)所以峡谷的宽AO为100m.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图4-29AD⊥BC于D,BE⊥AC于E,AD、BE相交于F,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几对?它们分别是哪些?为什么?解: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六对,它们分别是①△ADC∽△BEC,②△ADC∽△AEF,③△BEC∽△BDF,④△BDF∽△AEF,⑤△BDF∽△ADC,⑥△AEF∽△BEC.∵AD⊥BC,BE⊥AC∴∠ADB=∠ADC=∠AEB=∠CEB=90°(1)在△ADC与△BEC中∵∠ADC=∠BEC=90°∠C=∠C∴△ADC∽△BEC(2)在△ADC与△AEF中∵∠ADC=∠AEF=90°∠DAC=∠EAF∴△ADC∽△AEF(3)在△BEC与△BDF中∵∠BEC=∠BDF=90°∠EBC=∠DBF∴△BEC∽△BDF.(4)在△BDF和△AEF中∵∠BDF=∠AEF=90°,∠BFD=∠AFE∴△BDF∽△AEF.(5)由△BEC∽△ADC得∠DBF=∠DAC∵∠BDF=∠ADC=90°∴△BDF∽△ADC(6)由△BEC∽△ADC,得∠EBC=∠EAF∵∠AEF=∠BEC∴△AEF∽△BEC●板书设计§4.6.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1.做一做(通过自己画图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2.例题3.想一想二、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2.补充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已知:△ABC∽△A1B1C1,△A1B1C1∽△A2B2C2,求证:△ABC∽△A2B2C2.2.已知:△ABC和△A′B′C′中,∠A=40°,∠B=70°,∠A′=40°,∠C′=70°.求证:△ABC∽△A′C′B′.3.已知:△ABC和△A′B′C′中,∠B=25°,∠C=50°,∠B′=105°,∠C′=25°.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参考答案1.证明:∵△ABC∽△A1B1C1.∴∠A=∠A1,∠B=∠B1,∠C=∠C1设=k1则AB=k1A1B1,BC=k1B1C1,AC=k1A1C1.同理可知∠A1=∠A2,∠B1=∠B2,∠C1=∠C2.A1B1=k2A2B2,B1C1=k2B2C2,A1C1=k2A2C2∴∠A=∠A2,∠B=∠B2,∠C=∠C2.=k1k2,=k1k2=k1k2∴∴△ABC∽△A2B2C22.证明:在△ABC和△A′B′C′中,∵∠A=∠A′=40°,∠B=∠C′=70°∴△ABC∽△A′C′B′.3.解:在△ABC中∠B=25°,∠C=50°∴∠A=105°∴∠A=∠B′=105°,∠B=∠C′=25°∴△ABC∽△C′B′A′.第八课时●课题§4.6.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3.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来判断、证明及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自己动手并总结推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进行判断,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体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2.通过对判定方法的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领会分类思想.●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2、3的推导过程,掌握判定方法2、3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推导及运用●教学方法探索——总结——运用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6.2A)第二张(记作§4.6.2B)第三张(记作§4.6.2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投影片(§4.6.2A)如图,AF∥CD,∠1=∠2,∠B=∠D,你能找出图中几对相似三角形?并逐一说明相似的理由.图4-30[师]请大家观察图形,运用我们学过的判定方法,讨论得出结果.[生]有四对相似三角形,它们是△AEF∽△DEC,△AFB∽△ACD,△AEB∽△CED,△AEF∽△EBA.他们相似的理由都是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一种是定义,一种是判定方法1,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问题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Ⅱ.讲授新课[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是只从角的方面考虑的,下面我们只从边的方面去考虑.我们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也有只用边来进行判断的,即SSS公理.大家能不能用类比的方法,猜想只用边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呢?[生]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投影片(§4.6.2B)画△ABC与△A′B′C′,使、和都等于给定的值k.(1)设法比较∠A与∠A′的大小、∠B与∠B′的大小、∠C与∠C′的大小.(2)△ABC与△A′B′C′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师]大家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这里的k由自己定,为了节约时间,请大家一个组取一个相同的k值,不同的组取不同的k值,好吗?[生]好.[师]经过大家的亲身参与体会,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生]结论为∠A=∠A′,∠B=∠B′,∠C=∠C′△ABC∽△A′B′C′,理由是:∠A=∠A′,∠B=∠B′,∠C=∠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ABC∽△A′B′C′.[师]其他组的同学的结论相同吗?[生]相同.[师]经过大家的探讨,我们又掌握了一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师]前面两种判定方法我们都是只从角或只从边的方面去考虑的,下面我们要从两方面来考虑.还是要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全等的判定方法中有ASA,SAS,AAS,其中ASA、AAS我们就不用考虑了,因为我们已经有判定方法1、3,下面来验证SAS,大家还是先猜想,然后再验证.[生]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好,下面我们还是由大家自己推导吧.请看投影片(§4.6.2C)画△ABC与△A′B′C′,使∠A=∠A′,和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法比较∠B与∠B′的大小(或∠C与∠C′的大小)、△ABC与△A′B′C′相似吗?(2)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师]请大家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同时还要采取不同的组取不同的k值法.[生]按照要求作出的△ABC与△A′B′C′中,有∠B=∠B′,∠C=∠C′,因此根据判定方法1可知,△ABC∽△A′B′C′.[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好,我们又探索出一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想一想[师]下面验证SSA,即两边对应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SSA就不成立.大家还可以仿照上面的验证过程来进行推导,下面是小明和小颖分别画出的一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图4-31[生]从上面的图中可以得出结论: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三角形不相似.4.做一做[师]在这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学完了一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下面请大家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生]一共有四种方法.第一种: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定义法.第二种:即判定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第三种:即判定方法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第四种:即判定方法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从这四种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判定方法比较麻烦,需要研究三对角、三对边,而后面的几种方法最多只需要研究三对边或角,因此定义法一般不利用.如果已知条件只涉及角,就用第二种判定方法;如果已知条件只涉及边,就用第三种判定方法;如果既有角又有边,则可考虑用第四种方法判断.5.议一议如图4-32,△ABC与△A′B′C′相似吗?你有哪些判断方法?图4-32[生]解:△ABC∽△A′B′C′.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Ⅲ.课堂练习下面每组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图4-33[生]解:(1)△ABC∽△DEF∵=2∴△ABC∽△DEF(2)在△ABC中AB=2,AC=6∵∴∵∠A=∠A∴△ABC∽△AEF补充练习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与△A′B′C′是不是相似,并说明为什么.(1)∠A=120°,AB=7cm,AC=14cm,∠A′=120°,A′B′=3cm,A′C′=6cm,(2)AB=4cm,BC=6cm,AC=8cm,A′B′=12cm,B′C′=18cm,A′C′=24cm.解:(1)∵=∴又∵∠A=∠A′∴△ABC∽△A′B′C′(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ABC∽△A′B′C′(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探讨了相似三角形的另两种判定方法,即三边对应成比例与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培养了大家的探索精神,同时让学生懂得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学习的目的是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里就是能利用判定方法进行有关证明.Ⅴ.课后作业习题4.8Ⅵ.活动与探究要做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的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怎样选料可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你选的木料唯一吗?解:选法不唯一.因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2究竟对应哪一条边,在已知条件中并没有规定,因此2有可能对应每一条边,即2对应4,2对应5,2对应6,所以有三种情况.设另一个三角形中两边长为x、y.当2对应4时,有2∶4=x∶5=y∶6解,得x=,y=3当2对应5时,有2∶5=x∶4=y∶6解,得x=,y=当2对应6时,有2∶6=x∶4=y∶5解,得x=,y=.所以框的另两边长可选、3或、,或、.●板书设计§4.6.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一、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2.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3.想一想4.做一做5.议一议二、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2.补充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第九课时●课题§4.7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依据.2.有序安排测量活动,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测量.●教学难点1.方法2中如何调节标杆,使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部三点成一线.2.方法3中镜子的适当调节.●教学方法1.分组活动.2.交流研讨作报告.●工具准备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各3套.●教具准备投影片一:(记作§4.7A)投影片二:(记作§4.7B)投影片三:(记作§4.7C)投影片四:调查数据表.(记作§4.7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有关条件.[生]对应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其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Ⅱ.新课讲解[师]好,外边阳光明媚,天公做美,助我们顺利完成我们今天的活动课目——测量旗杆的高度.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测量原理.请同学们根据预习与讨论情况分组说明三种测量方法的数学原理.甲组: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出示投影片§4.7A)图4-3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如图4-36),即△EAD∽△ABC,因为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测量得出,根据可得BC=,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的高度.[师]有理有据.你们讨论得很成功.请乙组出代表说明方法2.乙组:利用标杆.(出示投影片§4.7B)图4-35如图4-35,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因为人所在直线AD与标杆、旗杆都平行,过眼睛所在点D作旗杆BC的垂线交旗杆BC于G,交标杆EF于H,于是得△DHF∽△DGC.因为可以量得AE、AB,观测者身高AD、标杆长EF,且DH=AEDG=AB由得GC=∴旗杆高度BC=GC+GB=GC+AD.[同学A]我认为还可以这样做.过D、F分别作EF、BC的垂线交EF于H,交BC于M,因标杆与旗杆平行,容易证明△DHF∽△FMC∴由可求得MC的长.于是旗杆的长BC=MC+MB=MC+EF.乙组代表:如果这样的话,我认为测量观测者的脚到标杆底部距离与标杆底部到旗杆底部距离适合同学A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量.[师]你想得很周到,大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老师感到骄傲,请丙组同学出代表讲解.图4-36[丙组]利用镜子的反射.(出示投影片§4.7C)这里涉及到物理上的反射镜原理,观测者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是虚像,是倒立旗杆的顶端C′,∵△EAD∽△EBC′且△EBC′≌△EBC∴△EAD∽△EBC,测出AE、EB与观测者身高AD,根据,可求得BC=.[师]同学们清楚原理后,请按我们事先分好的三大组进行活动,为节省时间,每组分出三个小组分别实施三种方法,要求每小组中有观测员,测量员,记录员,运算员,复查员.活动内容是:测量我校操场上地旗杆高度.[同学们紧张有序的进行测量][师]通过大家的精诚合作与共同努力,现在各组都得到了要求数据和最后结果,请各组出示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1.你还有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2.今天所用的三种测量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下表对照说明测量数据的误差情况,以及测量方法的优劣性.(出示投影片§4.7D)对照上表,结合各组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综合大家讨论情况做出如下结论.1.测量中允许有正常的误差.我校旗杆高度为20m,同学们本次测量获得成功.2.方法一与方法三误差范围较小,方法二误差范围较大,因为肉眼观测带有技术性,不如直接测量、仪器操作得到数据准确.3.大家一致认为方法一简单易行,是个好办法.4.方法三用到了物理知识,可以考查我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同学们提出“通过测量角度能否求得旗杆的高度呢”.有大胆的设想,老师很佩服,在大家学习了三角函数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测量方法呢.Ⅲ.课堂练习高4m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m,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图4-37分析:画出上述示意图,即可发现:△ABC∽△A′B′C′所以=于是得,BC==16(m).即该建筑物的高度是16m.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分组活动,交流研讨,学会了测量旗杆高度的几种常用方法,并且明白了它的数学原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初步积累了一些数学建模的经验.Ⅴ.课后作业习题4.91.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实践报告.附:习题答案与提示:2.小树高4m.3.参考方案:选取罪犯直立时的影像并量取长度,再选当时室内一参照物并量取参照物实际高度和它影像的高度,由罪犯实际身高∶罪犯影像长=参照物实际高度∶参照物影像高度.可得罪犯实际身高.Ⅵ.活动与探究雨后初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可看到积水中的影子,你能否利用积水测量旗杆的高度?其中原理是什么?(借鉴课本中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法2).●板书设计§4.7测量旗杆的高度一、测量原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二、三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三、课堂练习(学生画示意图)四、小结第十课时●课题§4.8.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与相似比的关系的过程,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2.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的推导.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4.8.1A)第二张:(记作§4.8.1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因此三对对应角相等,三对对应边成比例.那么,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Ⅱ.新课讲解1.做一做投影片(§4.8.1A)钳工小王准备按照比例尺为3∶4的图纸制作三角形零件,如图4-38,图纸上的△ABC表示该零件的横断面△A′B′C′,CD和C′D′分别是它们的高.(1),,各等于多少?(2)△ABC与△A′B′C′相似吗?如果相似,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它们的相似比.(3)请你在图4-38中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图4-38[生]解:(1)===(2)△ABC∽△A′B′C′∵==∴△ABC∽△A′B′C′,且相似比为3∶4.(3)△BCD∽△B′C′D′.(△ADC∽△A′D′C′)∵由△ABC∽△A′B′C′得∠B=∠B′∵∠BCD=∠B′C′D′∴△BCD∽△B′C′D′(同理△ADC∽△A′D′C′)(4)=∵△BDC∽△B′D′C′∴==2.议一议已知△ABC∽△A′B′C′,△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1)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高,那么等于多少?(2)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那么等于多少?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呢?[师]请大家互相交流后写出过程.[生甲]从刚才的做一做中可知,若△ABC∽△A′B′C′,CD、C′D′是它们的对应高,那么==k.[生乙]如4-39图,△ABC∽△A′B′C′,CD、C′D′分别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那么==k.图4-39∵△ABC∽△A′B′C′∴∠A=∠A′,∠ACB=∠A′C′B′∵CD、C′D′分别是∠ACB、∠A′C′B′的角平分线.∴∠ACD=∠A′C′D′∴△ACD∽△A′C′D′∴==k.[生丙]如图4-40中,CD、C′D′分别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则==k.图4-40∵△ABC∽△A′B′C′∴∠A=∠A′,==k.∵CD、C′D′分别是中线∴===k.∴△ACD∽△A′C′D′∴==k.由此可知相似三角形还有以下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例题讲解投影片(§4.8.1B)图4-41如图4-41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60cm,高AD=40cm,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1)△ASR与△ABC相似吗?为什么?(2)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解:(1)△ASR∽△ABC,理由是: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SR∥BC(2)由(1)可知△ASR∽△ABC.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设正方形PQRS的边长为xcm,则AE=(40-x)cm,所以解得:x=24所以,正方形PQRS的边长为24cm.Ⅲ.课堂练习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4∶5,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呢?(都是4∶5).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推导出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Ⅴ.课后作业习题4.10.1.解:∵△ABC∽△A′B′C′,BD和B′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且=.∴==∴∴BD=62.解:∵△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且AD=8cm,A′D′=3cm.∴=,设△ABC与△A′B′C′对应高为h1,h2.∴=∴==.Ⅵ.活动与探索图4-42如图4-42,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角平分线,且==你认为△ABC∽△A′B′C′吗?解:△ABC∽△A′B′C′成立.∵==∴△ABD∽△A′B′D′∴∠B=∠B′,∠BAD=∠B′A′D′∵∠BAC=2∠BAD,∠B′A′C′=2∠B′A′D′∴∠BAC=∠B′A′C′∴△ABC∽△A′B′C′●板书设计§4.8.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一)一、1.做一做2.议一议3.例题讲解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节四、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如图4-43,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图4-43(1)则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2)若AD=9cm,CD=6cm,求BD.(3)若AB=25cm,BC=15cm,求BD.解:(1)∵CD⊥AB∴∠ADC=∠BDC=∠ACB=90°在△ADC和△ACB中∠ADC=∠ACB=90°∠A=∠A∴△ADC∽△ACB同理可知,△CDB∽△ACB∴△ADC∽△CDB所以图中有三对相似三角形.(2)∵△ACD∽△CBD∴即∴BD=4(cm)(3)∵△CBD∽△ABC∴.∴∴BD==9(cm).第十一课时●课题§4.8.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2.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体会知识迁移、温故知新的好处.2.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关系的推导.2.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推导及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通过温故知新,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的知识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记作§4.8.2A)第二张:(记作§4.8.2B)第三张:(记作§4.8.2C)第四张:(记作§4.8.2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拿大小不同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我手中拿着两名同学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板.请同学们观察其形状,并请两位同学来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分别是多少.然后告诉大家数据.(让学生把数据写在黑板上)[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回答下列问题.1.两三角形是否相似.2.两三角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分别是多少?它们与相似比的关系如何?与同伴交流.[生]因为两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对应角分别相等,所以它们是相似三角形.周长比与相似比相等,而面积比与相似比却不相等.[师]能不能找到面积比与相似比的量化关系呢?[生]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平方相等.[师]老师为你的重大发现感到骄傲.但这是特殊三角形,对一般三角形、多边形,我们发现的结论成立吗?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Ⅱ.新课讲解1.做一做投影片(§4.8.2A)图4-44在图4-44中,△ABC∽△A′B′C′,相似比为.(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成比例的线段.(2)△ABC与△A′B′C′的周长比是多少?你是怎么做的?(3)△ABC的面积如何表示?△A′B′C′的面积呢?△ABC与△A′B′C′的面积比是多少?与同伴交流.[生](1)∵△ABC∽△A′B′C′∴======.(2).∵===.∴==.(3)S△ABC=AB·CD.S△A′B′C′=A′B′·C′D′.∴.2.想一想如果△ABC∽△A′B′C′,相似比为k,那么△ABC与△A′B′C′的周长比和面积比分别是多少?[生]由上可知若△ABC∽△A′B′C′,相似比为k,那么△ABC与△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