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2.概况(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较低,但经济实力越来越强。(3)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才开始转变。3.影响: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表现(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2.表现(1)明代:①地区: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②劳动力: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③实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2)清代:①规模: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②行业:除纺织业外,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3.影响: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4.特点(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5.缓慢原因(1)政策: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经济: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3)根本: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名师点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易错提醒]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消极的。封建社会初期,这一政策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的日益活跃,这一政策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动,妨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轻巧识记]资本主义萌芽[易错提醒]明代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瓦解自然经济。明代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是稀疏弱小的,长期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易错提醒]“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目的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只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目的是防外。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其后重农抑商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与生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海禁”政策的推行,进一步阻碍了经济进步。在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日益保守落后。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教你读史]抓住关键词“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分析“抑商”的政策。[提示]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教你读史]从关键词“农为最贵”“工贾皆其末”以及雍正帝对工商业与农业关系的认识中进行分析。[提示]经济主张: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影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1)作用:①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②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③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与影响[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教你读史]抓关键语句:“争夺政权的……余部,入海为盗”“诱岛倭入掠”“得其地不足以……得其民不足以……”。[提示]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材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2)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教你读史]注意省略号在研读材料中的作用:省略号前内容,“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后内容,“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提示]不仅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目的和影响(1)原因:①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②中国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③通过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稳定专制统治。④中国自身市场分配结构的影响。⑤税收政策的影响。(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这是古代中国很多政策、措施的根本目的。(3)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比较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实施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从区域和行业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2.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从程度看: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十分微弱的。三、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题组一重农抑商政策1.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 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解析:选C材料“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体现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即重农抑商政策。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解析:选D从材料商人“假二千石舆服”得到官方默认,然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商人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A、C两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从禁止“衣丝乘车”到默认“假二千石舆服”可知原先对商业的限制受到挑战,D项正确。3.(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选D材料中“城中东西市”体现出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反映“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次求百公卿”反映商人结交权贵,因此A、B、C三项均从材料中得以体现。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并未得到提高,D项材料中无从体现。题组二“海禁”政策4.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解析:选A朝贡贸易主要是处于政治目的,展示了天朝威仪,故A项正确;朝贡国需要得到明朝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故B项错误;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因此政府不以获利为目的,外国获利甚多,故D项错误。5.(2016年10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选D“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体现黄遵宪不赞成海禁政策。结合所学,海禁政策阻断国家与外界联系,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D项与作者思想基本一致。题组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6.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ù,求取之意)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先“购机一张……后增至二十余”,反映了织机规模扩大;从碑刻资料记载分析机户、机匠属于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C项。7.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选D材料中的规定,其目的在于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这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其实质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一、选择题1.晁错《论贵粟疏》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选D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轻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反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项。2.“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选D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3.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解析:选C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项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D两项表述正确;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选D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海禁”政策C.重农抑商D.保护生态资源解析:选B材料中“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说明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故选B项。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③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④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B④说法可以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解析:选C“近代的前夜”是指当时中国已出现近代经济的部分因素。C项表达的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不同的,是中国经济新的因素。8.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深远影响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选D乾隆时期富商大多将钱财用来买田置地,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项更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2016·江苏高考)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