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学A》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儿科学(Pediatrics)
课程编码:ZBW02025适用学生:临床医学
学分:4.5总学时:77学时
预修课程: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
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
实验学时:26学时
二'课程简介
[课程知识要求]:儿科学基础和各系统疾病为知识点,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
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儿科学基础部分涵盖发育儿科学和预
防儿科学内容,包括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绪论阐述儿科学的定
义、研究范围和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生长发育主要包括体格生长、
心理发育、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等;儿童保健突出“预防为主”在小儿时期的重要性;儿科
疾病诊治原则强调儿科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记录的内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
面与成人的差别,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各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临床儿科学内容,己派生出
各种专业分支如心血管学、血液学、神经病学、肾脏病学、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内分泌学
和遗传学等。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对课本中有关内容进行整合,主要介绍儿童营养与喂养、
肥胖与营养不良、Vit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总论、新生儿呼吸相关疾病、新生儿黄疸相
关疾病和新生儿感染相关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其代表、小儿免疫与免疫性疾病、小儿病
毒感染与结核病概述、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肺炎、支气管哮喘及其临床进展、先天性心脏
病、急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营养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等。
[课程能力要求]:按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要求,通过
儿科学的学习:(1)使学生能够对儿科生长发育进行评估、对儿童营养及喂养进行指导;
(2)能够对儿科各系统常见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提出处理原则,以适应从事基层临
床工作的需要。
[课程达到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康复的临
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任务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
课程,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面向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人才的要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
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
力和对危急重症的正确抢救程序。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A.理论
第一章绪论与儿童保健
一、教学目的:
(-)理解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与保健原则。
(二)理解儿童的预防接种。
(三)了解儿科学的特点。
(四)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MCI)的战略。
二、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儿科学的特点、范围、任务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MCI)的战略。
(-)重点讲授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与保健原则。
(三)重点讲授儿童的预防接种。
三、教学方法: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
(-)能够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与体格生长进行评价评价。
(-)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知道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心理行为异常
(四)知道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般讲解生长发育的概念。
(-)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等。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四)重点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五)一般介绍骨骼系统发育。
(六)重点介绍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心理行为异常,一般介绍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操作、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二、三、四节小儿营养和喂养
一、教学目的:
(-)能够对婴儿喂养、添加辅食进行指导。
(-)指导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以及小儿消化功能的发育特点。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通过和牛乳喂养的比较,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介绍有关母
乳喂养的新观点,重点讲解辅食添加的必要性和添加原则。
(二)一般介绍小儿能量代谢的特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一般介绍混合喂
养、人工喂养中牛乳、代乳品的适应征、优缺点与配制方法,一般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操作、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节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
一、教学目的:
(-)知道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能够对小儿单纯性肥胖进行诊断与防治。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四)知道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五)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般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三)重点讲解小儿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四)一般介绍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肥胖症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一、教学目的:
(-)知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二)理解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精神症状,骨
骼畸变体征、实验室和X线改变。分期诊断标准和防治。
(二)一般介绍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维生素D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一般介绍佝偻病的鉴
别诊断,一般介绍手足搐搦症与佝偻病发病机理的比较,临床表现与治疗。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二节新生儿总论
一、教学目的:
(一)理解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知道新生儿生理特点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如早产儿呼吸暂停,中性环境温度等。
(二)知道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三)了解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新生儿分类及足月儿、早产儿(包括极早早产儿、晚期早产儿)、过期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
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
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暂停,中性环境温度等概念。
(三)一般介绍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一般介绍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新生儿窒息
一、教学目的:
(-)知道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
(-)能够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
(三)了解新生儿室息的病因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新生儿室息的定义和病因;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
(三)重点介绍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强调表现为宫内窘迫、Apgar评分和各系统损害三
方面,着重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
遗症;
(四)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和程序,指出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五)一般介绍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三、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操作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教学目的:
(一)能够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识别与治疗。
(二)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三)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辅助检查与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概念和病因:
(~)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三个重要环节;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四)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七项治疗原则;
(五)一般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与预防。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八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
(-)能够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知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防。
(三)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教学内容:
(-)简单讲述新生儿呼吸困难常见原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述;
(二)重点讲解PS缺乏的后果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四)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要点;
(五)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要点,包括一般治疗、呼吸治疗和PS替代疗
法等。
三、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操作、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九节第十节新生儿黄疸与溶血病
一、教学目的:
(-)理解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二)知道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黄疸实验室检查与(黄疸)治疗。
(三)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四)知道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五)了解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诊断程序。
二、教学内容:
(―)导入病例,提出问题。
(二)从胆红素代谢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
疸的特点。
(三)从胆红素代谢出发,引导学生指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原因。
(四)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依据。
(五)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强调早期识别。
(六)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程序。
(七)从胆红素代谢出发,引导学生如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黄疸)。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节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
(-)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
(-)知道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与抗生素治疗原则。
(三)知道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先天感染和围生期感染的区别。
(四)了解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五)了解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类及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及易患因素。
(-)重点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强调早期症状不典型。
(三)重点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尤其是抗生素治疗原则。
(四)一般介绍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概述及分类。
(五)重点介绍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指出先天感染和围生期感染的区别。
(六)一般介绍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和治疗。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章遗传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
(-)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分类和预防。
(~)知道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检查特点及诊断。
(三)知道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遗传性疾病概述一一发现法引入定义,用问题法对定义内容进行剖析讲解染色体、DNA、
基因的关系、遗传病的分类。
(二)根据概述引出染色体病的定义、用问题法从定义中延伸出染色体畸病的种类、原因、
临床特征和确定畸病的方法。
(三)染色体病的代表为21-三体综合征,重点讲解21-三体综合征核型的形成(标准型、
易位型、嵌合型),为本章的难点之一。
(四)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特殊面容、发育落后、智能低下、皮纹特点、多发畸形,
重点讲解特殊面容、智能低下、皮纹特点。
(五)21-三体综合征诊断与鉴别诊断,21-三体综合征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六)从基因病定义引伸出遗传代谢病的定义,简介遗传代谢病分类、原因、临床特征。
(七)苯丙酮尿症定义,设置问题一一酶缺陷所导致的后果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发病机
理。
(八)苯丙酮尿症发病机理是掌握本病知识的总干,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必须花时间讲透
彻。
(九)根据苯丙酮尿症发病机理引出临床表现。
(+)苯丙酮尿症诊断依据:应用发现法一一让学生从发病机理图中推测各型PKU蝶吟分析
的可能结果。
(~1-一)苯丙酮尿症治疗。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八节川崎病
一、教学目的: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免疫反应及免疫的本质,小儿免疫反应的发育与特点;
(二)了解免疫缺陷病的概念以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概述;
(三)知道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四)运用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进行识别和检查手段的选择;
(五)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
(六)了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七)了解川崎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A)运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识别与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介绍免疫基本理论,理清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的本质,特别强调免疫
反应总是伴有炎症反应,治疗临床疾病的目的:保证适当的免疫反应,以清除抗原;阻止过
分的炎症反应。
(二)按细胞、体液和非特异性免疫分别讲解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指出出生时免疫细
胞及其生物学功能已发育成熟,新生儿时期暂时性免疫功能低下主要是由于在宫内未接触抗
原之故。
(三)讲解小儿免疫缺陷病的定义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概述。
(四)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基本理论分类和国际分类,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的共同特点及诊断程序,按免疫基本理论讲解T细胞、B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筛试验方法。
(五)一般讲解我国常见的几种PID临床特点。
(六)重点讲解PID的治疗与预防。
(七)一般讲解川崎病的概述、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A)重点讲解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治疗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麻疹、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
一、教学目的:
(-)知道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早期诊断要点、典型的临床经过、常见并发症、防治原则。
(二)能够对麻疹与其他常见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三)知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四)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
(五)了解麻疹发病机制,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治疗。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病原学和发病机理。
(六)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早期诊断要点、典型的临床经过、常见并发症及重症
手足口病的识别、防治原则。
(七)了解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自学)。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麻疹流行病学、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依据及与其他出
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详细介绍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二)一般介绍麻疹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三)一般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原学和发病机理。
(四)重点讲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重点讲解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
(五)要求学生自学脊髓灰质炎有关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一、教学目的:
(-)知道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了解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
二、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
(二)重点介绍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结核病
总论、原发型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
(-)知道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知道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及诊断。
(三)理解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熟悉结核感染的特点。
(四)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教学内容:
(一)从结核病概念入手,要求学生回答结核菌的特征、如何发病以及怎么发现,从而引出
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诊断。从流行病学角度重点讲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
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疗)。从一种细胞免疫过程两种表现出发重点阐明结核病
的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解结核病的诊断,特别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强调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
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三)简要介绍小儿结核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简要介绍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
(四)重点讲授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临床
特点:④诊断要点。
(五)重点讲授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专题腹泻病与液体疗法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八节腹泻病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教学目的:
(-)评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包括脱水的程度和性质、低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等.
(-)知道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能够对小儿腹泻病进行治疗,重点在于液体疗法,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病例制定液体
疗法的实施方案。
(四)知道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了解本病的婴幼儿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小儿腹泻病的易感因素。
(-)重点讲解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重点讲解小儿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脱水、低钾血症和
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肠炎的临床特点。
(四)一般介绍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表现,一般介绍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因诊断方法。
(五)一般介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一般介
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六)重点讲解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原则,强调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案。
(七)简单介绍小儿急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操作、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六节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
(-)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实质。
(二)知道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
(三)能够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理。
(五)理解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和处理
(六)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七)了解医学课题设计思想,培养临床科研兴趣。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发病机理,从中真正领略到哮喘的本质与特征;
(二)简单介绍哮喘加重的诱因,指出哮喘长期控制必须避免不利因素;
(三)从哮喘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引导学生指出哮喘可能的临床表现,重点介绍支气管哮喘危
重状态的定义;
(四)详细介绍哮喘的诊断过程和标准,结合GINA方案讲解哮喘诊断的有关临床进展,简
单介绍鉴别诊断;
(五)强调哮喘的治疗目标和原则,结合我国哮喘防治指南讲解哮喘急性发作和长期控制的
治疗程序和思想;
(六)解读SCI优秀论文,讨论哮喘治疗的现状和对策,洞悉课题设计创新理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八、九节肺炎
一、教学目的:
(一)理解小儿肺炎的定义。
(二)知道普通支气管肺炎和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
(三)能够对支气管肺炎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知道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金葡菌肺炎、流感嗜血杆
菌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五)知道肺炎的治疗,包括抗微生物药物的选择原则和疗程,心衰和中毒性脑病的处理,
激素的应用。
(六)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熟悉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七)了解小儿肺炎的分类,了解不同年龄肺炎的病原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指出目前分类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然后
导入胸科杂志的共识,直奔支气管肺炎主题。
(-)简单介绍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三)结合支气管肺炎的定义和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临
床特点。
(四)一般展示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诊断学知识描述相应并发症的体
征特点。
(五)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诊断注意事项,尤其要尽量明确病原体;介绍肺炎与支气管炎、
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的鉴别。
(六)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七)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原则及疗程、并发症和并存症
的处理要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二、三、四节先天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
(-)知道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诊断及常见并发症。
(二)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及介入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X线检
查、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二)一般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一般介绍胎儿心脏胚胎发育、
正常胎儿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一般介绍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一般介绍心导管检
查、心血管造影的特点和临床意义。一般介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
(一)知道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和严重病例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症状产生
的机制及处理。
(二)理解急性肾炎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和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产生机理。重点讲解急性肾炎实
验室检查及其变化规律。
(-)一般介绍急性肾炎的鉴别诊断。一般介绍急性肾炎的处理原则。一般介绍急性肾炎的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一般介绍急性肾炎的病程、预后和预防。
三、教学方法: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肾病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
(-)知道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及及激素治疗方案。
(二)理解肾病综合征四大特征的产生机制。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三)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常见的病理改变。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求。重点讲解肾病的治疗原则,
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二)简要介绍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简要介绍肾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介绍肾病综合征
的病因及常见的病理改变。一般介绍预后。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二、三节小儿造血、血象特点与营养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
(-)知道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
(-)理解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熟悉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与分类。
(三)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小儿造血与成人最大的不同是:造血在成人只是维持造血;而在胎儿和儿童则是处于
动态变化中的,导出胚胎期造血与儿童期造血的动态过程,从造血机理上让学生解释髓外造
血。基于动态变化的原因,按血象组成分别讲解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二)一般介绍贫血的定义、小儿不同年龄贫血的标准;在贫血分类中,病因分类是目标,
强调形态分类可协助病因分析;一般介绍贫血的共同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
(三)让学生回顾小儿贫血总论中的定义及分类,引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指出铁缺乏
是疾病的关键,所以铁代谢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实验室结果的解释十分重
要,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四)在铁代谢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发病机理及实验室所见。
(五)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程序,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角度提出鉴别诊断范
围。
(六)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包括祛除病因、一般治疗、铁剂治疗、输血治疗。
强调口服铁剂的用法和注意事项,铁剂治疗后的反应和观测指标,强调铁剂强化食品、正确
的喂养、低体重和早产儿的预防。
(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细胞质形成太少,而大细胞性贫血则是由于细胞核分裂缓
慢所致,从而导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概述,指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均可引起营养
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列表对比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让学生提出预防方案;
(八)用线路图解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病机理,从发病机理图、诊断学知识和贫血
总论内容让学生发现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诊断步骤,教师适当提示和补充。
(九)简单介绍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让学生用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反应谈谈维
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病人可能的反应,教师强调其不同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节小儿白血病
一、教学目的:
(-)知道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三)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化疗方案和化疗的毒副作用。
二、教学内容:
(-)重点阅读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特点、治疗原则。重点阅读各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改变。
(二)一般阅读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教学方法:指导
四、教学时数:自学
专题颅内感染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第三节结核性脑膜炎
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第四节化脓性脑膜炎
第五节病毒性脑膜炎
一、教学目的:
(-)知道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掌握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措施
和并发症的治疗。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掌握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
的治疗原则、。
(-)知道颅内感染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三)理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
(四)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
(五)了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六)了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七)了解病毒性脑炎常见病原学、病理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出示颅内感染典型病例,归纳病史特点,提出临床问题,提出颅内感染概念和三种颅
内感染的病理学异同,通过病理学特征方便学生理解临床表现和诊断的异同。
(二)一般介绍化脑的常见致病菌和入侵途径。一般介绍结脑发病机理,指出血行播散在结
核性脑膜炎发病中的重要性。简单介绍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与发病机理。
(三)在归纳颅内感染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三种颅内感染的病理学特点,重点讲解化脑、
结脑和病脑的临床表现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和化脑常见并发症、后遗症的
诊治要点。强调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损害多见是由于颅底病变所致,临床表现三期的特点和
常见水电解质紊乱。强调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差异很大,取决于脑膜或脑实质受累的相对程度。
(四)关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从是不是颅内感染到是那种颅内感染引导学生临床思维,强调
病史、临床表现和特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重要性。
(五)介绍三种颅内感染的治疗都需要控制炎症、控制颅内压和对症支持处理,但关于肾上
腺皮质激素抗炎在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连续使用地塞米松2-3天、而在结核性脑膜炎一般使用
泼尼松8T2周。重点讲解化脓性脑膜炎抗生素治疗原则。结核性脑膜炎强调早期、彻底抗
痛治疗的重要性,讲清稀释性低钠血症和脑失盐综合征的处理区别。指出抗病毒治疗时应区
分DNA病毒和RNA病毒用药的区别。
(六)简单介绍三种颅内感染的预后。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
第五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一、教学目的:
(-)知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知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的治疗与预防。
(二)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甲状腺素的合成与生理功能。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定义、分类。
(二)用甲状腺素合成过程发现可能病因。
(三)用甲状腺素生理功能发现临床表现:智力落后、生长发育迟缓、生理功能低下。分别
讲述新生儿期典型症状和地方性的特点。
(四)实验室检查:新生儿甲低筛查、甲状腺功能测定、TRH刺激试验、骨龄测定、SPECT
检查等。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尽量避免或减轻智能低下的发生,鉴别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21-三体症、软骨发育不全、佝偻病。
(六)治疗原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展示、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B.实践
【见习一览表】
序号实验名称人数/组实验时数实验项目类型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0-153综合
2小儿生长发育10-153综合
3儿科疾病治疗原则及液体疗法10-153综合
4消化系统疾病10-153综合
5新生儿疾病(病例讨论1)10-153综合
6呼吸系统疾病10-153综合
7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训练)10-153综合
8儿科典型病例讨论210-153综合
9儿科典型病例讨论310-153综合
说明:“实验类型”指:验证/综合/设计
【教学内容、要求和内容】
见习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教学目的
1.学习如何询问小儿完整病史。
2.学习怎样进行系统、完整的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书写规范的病历。
教学内容
1、强调实足年龄在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2、主诉用简要一句话来说明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文句必须要点突
出,时间的顺序由远到近,不超过20字。
3、现病史记录发病情况,如发病的时间、地点、起病缓急、前驱症状、可能的原因或诱
因。记录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
持续时间、程度、缓急或加剧因素,以及演变发展情况。记录伴随症状,描述伴随症状与主
要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记录发病以来诊治经过及结果,记录患者发病后到入院前,在院内、
外接受检查与治疗的详细经过及效果。对患者提供的药名、诊断和手术名称需加引号•(:“”)
已示区别。记录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睡眠、食欲、大小便、体重等情况。与本次疾病虽无紧
密联系、但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可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按症状出现的先后及
发展顺序依次记录,一般不能仅记录年、月、日,而以''入院前义日(X年X月X日)”来
表示。
4、过去史
(1)按系统询问各年龄期常见症状或疾病,尤其是相关或类似疾病史。
(2)由食物、药物或血清等引起过敏史、血型和输血史。
(3)传染病及其接触史
如对过去疾病的叙述不清楚,应询问当时的临床特点,以便确定其病名,未能肯定者可
加引号。
5、个人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询问,新生儿病例可将其记于现病史中,可分5
项:(1)母孕史;(2)生产史;(3)喂养史;(4)生长发育史;(5)预防接种史。
6、家族史父母亲缘关系,家庭成员姓名、年龄、职业和健康状况,传染病的接触程度。
如家人有死亡者,需记录死亡年龄和死因。并了解有否家族、遗传性疾病。有时尚需询问社
会史,如经济情况、居住环境等。
教学方法
每小组由8〜10人组成,挑选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每小组分配1例,由同学进行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教师巡视加以辅导和校正。由教师介绍不同年龄阶段体检程序,重点示教体检
方法如头围、前卤、皮下脂肪的测量、心肺的叩诊、神经系统检查等。选择较有代表性的病
例1份,进行讨论,由该小组见习生汇报病史和体检,教师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教师
根据小儿病史、体检、见习要求,结合同学见习情况加以总结,指出优点及存在问题,并说
明要有完整的病史、细致的体检,辅以正确的实验数据,再经全面、客观和逻辑性的分析综
合,才能得出可靠的正确诊断、制订有效的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1、说明正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儿科诊疗工作的重要性。
2、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应密切结合小儿各年龄的生理解剖特点,运用特殊技能,采取合
适的检查顺序。
3、对待病儿必须态度和蔼、语言温和、动作轻快、使家长感觉到一切都是从病儿的利益出
发,以取得其合作。
4、儿科病史大部分依靠父母或保育人员等提供,其可靠程度与供史者同患儿接触程度和观
察有关。
5、应耐心、仔细地听取病儿和家长的陈述,切勿盲目怀疑其诉述,更不能用暗示的语气去
“启发”其作出你所希望得到的回答。
6、体检时注意隔离保护。
见习2小儿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
一、掌握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和评价。
二、了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过程。
三、了解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的规律认识及测量:
生长指体格的增长和器官形态的增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结构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
善,生长与发育两者关系密切,不能截然分开,故一般统称生长发育。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有:(1)遗传:人类遗传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它如体形、身高、外貌等均与遗传有关,
应重视遗传因素及遗传咨询。(2)环境:包括胎内和出生后各年龄阶段的营养供应、疾病影
响,是否重视保健及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因此家庭、幼儿园、小学教育均会影响小儿的生
长发育,(3)生活条件及经济条件等。(4)个体差异。体格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越
小,增长越快,了解其发育的正常规律便于识别异常情况,从而可及时予以纠正。体格生长
的常用指标有:
1、体重:反映了机体生长发育的综合情况,所以是判断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临床
工作中计算药物剂量、输液量和热卡供应等的主要根据,因此十分重要。
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一岁内体重增长规律,前半年每月增长约700克,后半年平均每
月增长250克,因此,3~4月小儿的体重为初生的2倍约6.6公斤。1岁体重为出生的3倍
约10公斤。
半岁内体重等于初生体重(公斤)+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等于初生体重(公斤)+6X0.7+(月龄-6)X0.3
1~2岁体重每月增长0.2公斤,故为10+2=12公斤
2~10岁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年龄-2)X2+12=年龄X2+8
10~12以后进入青春期,体重增加极快,不能按公式计算。
2、身长:足月初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身长增长的规律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第一年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因此一岁时身长约为75厘米,一岁后增长减慢,全
年增长10-12厘米,因此2岁小儿身长约87厘米,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6~7厘
米,故2~10岁小儿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年龄X7+75
3、身体各部的生长:
(1)头颅:以头围的增长代表头颅的发育,其测量法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头
围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特别是前半年增长最快,六个月头围约为42厘米,1
岁为46cm,2岁为48cm,以后更慢,10岁约为50厘米。头围过小及过大均为病理情况,
应查明原因及时防治。
囱门:在新生儿,组成头颅的各骨彼此分离,在枕骨和顶骨之间有小因门或后卤门;在
额骨与顶骨之间是大卤门即前卤门,随着头颅的增长和颅骨的骨化,卤门渐闭合,有的小儿
后囱门出生时已闭后或微开,最迟于生后2~4个月闭合,前囱门最迟24个月闭合,过早闭
合或超过24个月未闭合均为异常。
图1-2前向测供法
(2)胸围:胸围的测量法为沿乳头下缘测全胸围的量度,新生儿胸围比头围约小1.5
厘米,1~2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3)上臂围:上臂围的测量法,使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头肌最突出处进行测量,测
量时软尺只须紧挨皮肤即可,勿压迫皮下组织。上臂围是骨骼、肌肉和皮肤,皮下组织的综
合指标,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及营养状况。营养良好及营养不良二者相比差别很大,主
要用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
(4)上、下部量:身长可分为上部量及下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为上部量。新
生儿的上部量占身长的60%,下部量占身长的40%,12岁以前各年龄期有一定的比例。对
矮小症患者,除测量身长外,尚需测量上下部量,如下部量过短表示长骨发育障碍,见于克
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软骨营养障碍。
(5)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测量方法:使患儿坐于高计的坐盘或一定高度的
短凳上,先使身躯前倾,舐部紧靠坐高计立柱或墙壁,然后坐直,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
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凳面完全接触。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腿平放在地面上,然
后测量,一般3岁以上小儿测坐高。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
岁时坐高占身长的60%,6-7岁后坐高小于身长的60%o
(6)牙齿的发育:小儿乳牙一般多于6~7月开始萌出,也可早于4个月出牙,最迟不
超过13个月。若13个月后未出牙,多系异常,应查明原因。乳牙共20颗,最晚于3岁出
齐,若3岁乳牙仍未出齐也属异常。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乳牙数=
月龄-6;恒牙于6岁时开始长出。
(7)骨龄: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箭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
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是X线片所显示的骨化中心的数目及大小。手及腕X线平片最多于
儿童期,婴儿早期也摄膝及髅关节平片。
体格生长的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即是以一种生长的“标准”为依据,判断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生长状况的
过程。
评价儿童体格上涨状况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及早发现儿童在生
长发育过程中的偏离,如身材矮小、肥胖、体重过轻或增长缓慢等,探索病因,给予恰当的
指导与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
二、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过程的观察
1、运动的发育:小儿运动发育正常发生时间是:二、三个月会抬头,四、五个月伸手
抓物,六、七个月能独坐,七、八个月会爬,十个月左右扶站,一岁左右扶走,十二至十五
个月会独走。至两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
2、语言的发育: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二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
语音而后会应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先名词而后动作、形容词、介词等。一般生
后二个月即“咿啊”,6~7个月发“爸、妈”音,8~10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
渐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并学会短句,二、三岁时思维、语言发育迅速,模仿性强,语言发育
较完善,己能朗诵及唱歌,这时应重视语言训练及正确发音。以下几个神经精神发育的正常
标志,临床上常作判断婴幼儿智能是否异常的参考指标,应予记住:
抬头2~3个月,会笑2~3个月;独坐6~7个月,初语8~10个月,独走12~15个月。
三、小儿神经精神发育及评价
神经精神发育的评价包括神经系统、感知、运动、语言及心理等情况的测验,用于了解
小儿智能发育情况是否合乎正常发育规律,有无发育迟缓或异常障碍,以便及早发现,追查
原因,加以恰当的处理。要对发育作出评价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资料•,有时还需多次随访复
查才能确定,发育检查或心理测试的结果只能反映检测者当时情况,而不能预测将来智能水
平。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心理测验方法种类很多,有适用于婴幼儿的,也有适用于学龄前或学
龄期小儿的,有全面测试的,也有偏于某一方面单项测试的。按测试图的可分为两大类,即
筛查性测试和诊断性测试。
1、筛查性测试:方法简单、快速,可于短时间内粗筛出正常者或异常者。异常者尚需
作进一步的诊断测试,常用的筛查测试有:(1)丹佛发育筛查测试:主要用于6岁以下小儿
智能筛查,其内容可分为大运动、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个人一社会等四方面的功能测
试。共105个项目,每项测3次,将其结果注明完成为“P”、失败为“F”、不合作为“R”。
根据项目失败的多少评出异常、可疑、不能测试及正常、可疑或异常者。可疑或异常者应进
一步作诊断性测试.(2)图片词汇测试:用150张图片,每张有黑白线条画四幅,讲一个词
汇,要求指出其中的相应一幅画,答对1张计1分;测到连续8张中有6张答错时测试止,
得分为总分减去答错的分数,查表得智商。此法供2.5~18岁小儿用,尤适用于语言或运动
障碍者。(3)绘人测试:要求小儿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绘一全身人像。然后进行评分,方法
简便,10~15分钟可完成,不需语言交流,适用于5~9.5岁儿童。(4)入学合格测试(50项
测试):订50个问题,要求被试者回答,答对1题给1分,项目简单,评分易掌握,结果可
作为小儿入学前参考。
2、诊断性测试范围广,内容多而详细,测试时间长,评定也复杂,但较精确,可得出
发育商或智商。(1)Bayley婴儿发育量表:包括精神发育量表(163项)、运动量表(51项)
和婴儿行为记录(24项),适用于2~30个月婴儿。(2)Gesell发育量表:适用于4周~3岁
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
适用于2.5-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测试内容包括具体知识加感知,辨别和记忆,以及抽象
知识如思维、逻辑、数量和词汇,用于评价小儿学习能力和对智能迟滞者作诊断及程度分类。
(4)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适用于4~6.5岁小儿。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类及操
作类两大部分,测试结果可得出词语和操作的智商。年龄增长后,Wechster儿童智能量表修
订版(WISC-R)可衔接应用至16岁。
问题:
教学方法
示范操作、讨论:各年龄组体重增长的适用公式?各年龄组身长增长的适用公式?前卤的正
确测量方法?婴幼儿智能发育是否异常的参考指标?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方法的种类和
适用性?
主要仪器
一、婴儿磅秤
二、婴儿量床
三、软皮尺
四、身长测量器,坐高测量器。
五、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挂图。
六、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见习3(1)小儿营养和喂养
教学目的
1.通过见习,说明人乳喂养优点及喂奶方法。
2.计算人工喂养乳儿牛奶的需要量,奶粉调配及配奶消毒的方法。
3.配奶与脱脂奶的制作。
4.了解辅助食品烹制方法及强化食品使用价值。
教学内容
一、人乳喂养
(一)喂奶方法:挑选乳儿一人,先测体重,然后由母亲当同学面喂奶,注意喂奶前
的准备、喂奶的姿势、喂奶时间和小儿之吸吮动作。哺乳新生儿,勿在入睡时吸吮,应以各
种方法加以刺激,未成熟儿无力吸吮者,需用吸奶器,将奶汁吸出再行喂饲。
(二)奶量计算
1、母亲奶汁量计算,是以母亲每次奶量(乳儿喂奶后体重一喂奶前体重)X24+时间
间隔。
2、乳儿所需奶量:
每千克体重每天需热量为100千卡: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水分为150ml;每千克体重每
天需要人奶蛋白质为2.5克;每100ml人奶含热量67千卡;每100ml人奶含蛋白质1.5克
计算。
例如:四个月小儿体重为6公斤,每天需蛋白质量=6*2.5克=15克;每天需要热量=6
X100千卡,每天需要水分=6*150ml=900ml。
每天所需人奶量(以蛋白质计)=15—100zg7=1000位
L5g
可以根据供奶量与需奶量是否平衡,以判断是否足够;临床上常常利用婴儿的生长情
况判断奶量是否足够,如生长不良应找寻原因予以纠正,或另想其他方法以保证乳儿所需的
营养。
二、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儿的牛奶需要量及奶粉量的计算(以该儿为例)为:
1.配方奶粉量的估计: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热量为100千卡,每天需要总能量600千卡,
每100ml配方奶含热量67千卡,每天需要奶量=(600+67)X100g900ml;每千克每天需水
分为150ml,每天总需水量900ml;因此,进食900Ml奶量即满足了能量的需要又满足了液
体量的需要。
2.全牛乳的摄入量估计: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热量为100千卡;每千克每天需水分为150ml;
每100ml牛奶含热量66千卡:每100ml牛奶+8%糖含热量99千卡(1g糖含热量4卡)。
该例小儿每天需水量900ml;需要热量600千卡,相当于8%糖牛奶600ml每天分五次
喂哺,每次约牛奶120ml8.5%糖,尚不足水分300ml,可平均加于每次喂哺中,或两次喂奶
间。
3.配方奶的冲配方法:按容积计奶粉与水之比为1:4,按重量计奶粉与水之比为1:7.5。
装配牛奶常用的计度1两为30ml(相等于奶瓶上一大格);1汤匙约为15ml;1茶匙约
为4ml;1磅牛奶约为450ml。
(二)各式奶瓶奶头示教:说明其优缺点。
(三)配奶器消毒:将大头针在火上烧红后,在奶头上刺2~3小孔。洗净后等待消毒,将配
奶器(玻璃杯,打奶器,奶瓶,茶匙)洗净,奶瓶用纱布包好,放入(冷)水锅内(水要浸
没器械)煮沸,放入竹筷一双,使其一头露出水面,待煮沸后,放入已洗净的奶头片刻,即
用筷子将锅内各物一一钳出。
(四)配奶操作玻璃杯冷却后,置冷开水少许加入打奶器,再加进奶粉二汤匙,打成浆液
状,按1:4比例加开水,摇匀套上奶头,滴奶于前臂内侧,如温度适宜,即可开喂。
(五)酸牛奶的制作牛奶200ml消毒五分钟,加糖汁10ml冷却,边滴柠檬酸边搅,共滴
10%柠檬酸5ml即可。
(六)脱脂奶的制作牛奶一磅,置冰箱内4~6小时,开启瓶盖,用针筒吸去上层脂肪约
120ml(4两)后即得到含现脱脂奶。
三、示教辅食品的制作
(-)菜泥粥1、范菜、菠菜或其他含纤维少的菜20克,水200ml。2、将水煮沸后,投
入洗净的菜叶,煮软(煮的时间越短越好);3、将菜入筛中用匙擦以去除纤维;4、加一碗
粥及少许食盐调匀煮沸即成。
(二)菜汤1、绿叶蔬菜150克,加水150mlo2、将水煮沸,投入洗净摘碎的菜,煮沸10
分钟后加盐少许;3、将锅自火上移下带盖放置,候凉后倒出菜汁即成。
(三)蛋黄1,鸡蛋洗净放入冷水内煮沸10分钟后取出,置冷水中待冷;2、用匙去蛋壳,
将蛋分成二半,取出蛋黄:3、用匙压烂蛋黄,加少许开水及盐即可。
(四)5完米汤:5克米汤粉用冷水调匀,加水到100ml,糖适量边搅边加热煮沸而成。
(五)番茄汁1、将新鲜番茄用水洗净,装入布袋内;2、投入沸水中一分钟拿出放入碗中;
3、用匙加压挤汁,挤时左手拿住袋口,但不得高于碗口,以免水自手上流入碗内;4、稍加
糖汁即成。
(六)肝泥粥1、猪肝30克,洗净切碎放入筛中用匙压去结缔组织;2、将肝泥加入一碗
粥中,加盐或酱油少许煮沸即成。
(八)胡萝卜泥1、胡萝卜60克,洗净去皮,切去中间的心(即纤维多的部分);2、煮烂
捣碎加盐少许即成。
(九)土豆泥1、土豆一只连皮洗净,蒸或煮烂去皮;2、用匙压烂,加糖加水煮沸。
(十)苹果泥洗净,用开水烫后切成二半,用匙刮食。
重要知识点
一、强调生后一年内,尤其头四个月最好母奶喂养。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
二、正确掌握人奶喂养原则开奶时间以早为好,二次哺乳时间间隔不必硬加规定,以吃饱
为度,能睡三小时以上表明奶量足。
三、了解影响母乳质量的因素,如母亲食欲,口服避孕药、开奶时间、母子同床、饮酒、文
化程度、工作性质等,应积极指导以增加乳量。
四、通过对早产儿及小样儿喂养,纠正在制定喂养时,单纯以营养观点出发,而不考虑婴儿
食欲及消化功能等具体情况。
五、小儿胃肠道不适应过频的变化,补充食物时,不能经常调换。
六、强调食具消毒对预防消化道内感染的重要性。
七、认识婴儿仪器制作过程中清洁无菌的重要性。
八、所用各种食物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应按各地饮食习惯而定。
九、强调辅食添加蛋白质互补作用,尤其豆类制品所起作用及目前强化食品的应用问题。
教学方法
示范操作、讨论:何谓人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人乳喂养有什么优越性?如何了解小儿奶量不
足需补授食物?奶粉配制的配方,奶头开孔注意点。影响小儿食欲的因素是什么?添加辅食
的程序如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见习用具和直观教材
一、小儿各年龄量表
二、母乳、牛奶、羊奶成分表
三、喂奶图
四、各种奶类食品配法挂图
五、婴儿磅秤
六、各种吸奶器、鼻饲导管、20ml空针筒、初奶、成熟奶、显微镜玻片、奶瓶、滴管、杯
子、锅子等.
见习3(2)营养不良
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悉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掌握临床症状、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一、病史重点
(-)生产及发育史:应了解母亲在妊娠前后的健康情况、生活制度,分娩经过是否正常,
是否早产、急产或双胎多产,分娩时有何并发症等。
小儿出生时情况,有无窒息,出生时体重及其体格、智能发育过程。
(二)喂养史:了解喂养种类、方法、乳量充足及辅食品添加的时间、种类及断奶经过。
(三)既往史:了解各系统的疾病史,特别是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如婴儿腹泻。此外,尚应
注意询问先天畸形(如唇、腭裂、幽门狭窄等),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肝炎、结核或寄
生虫病等。
(四)家庭史及生活条件。
二、体检重点
测量体重、身长,与正常儿作比较。注意一般情况及行为改变如不哭,烦躁,及皮肤
弹性、颜色,有无伴发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唇和口腔粘膜颜色或溃疡靡烂。皮下脂肪分布情
况及其充实度,骨骼肌肉的发育情况及其紧张度,并观察肌萎缩现象等。
注意心肺功能,如脉搏强弱、心脏大小、心音性质及心动过缓、呼吸节律、快慢,有
无慢性肺炎及肺结核症状。
注意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实验室检查注意血象(贫血)、大便性质及镜检情况。
三、重要知识点
(一)营养不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重度营养不良的新陈代谢、各组织器官和免疫状态
的变化。
(-)各度营养不良的判断不仅要根据体重、皮下脂肪充实度,而且从系统的生理功能、
免疫状态加以全面判断。
(三)结合病儿,熟悉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伴发营养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特别是
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常见的并发症。
(四)了解营养不良在小儿疾病发生上的意义,发病特点及预后情况。
(五)治疗原则是去病因、调整饮食、改善消化功能、中医辩证施治。去除病因是当务之急,
主要是饮食疗法,婴儿母乳为最理想的食物,根据热量的需要和营养成分的正确比例关系,
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儿安排具体饮食,特别是II-III度营养不良,饮食疗法不能操之过急、
要分二个步骤。第一阶段要小心确立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性、由少增多,逐渐增加食量。第二
阶段营养量应超过患儿每日需要量,并结合病儿,说明在重度营养不良时,除饮食疗法外,
支持辅助治疗亦甚重要,如少量多次输血、血浆或复方氨基酸等,并合理地安排生活制度,
包括护理、适当户外活动、按摩、体操、睡眠等。
(六)预防强调及时的添加辅食,正确喂养、良好的护理及合理的生活制度等科学育儿法,
对预防本病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先由中心发言小组报告病史、体检,并作出小结。教师带领观察病儿,可指定一同学
复查体征,有错误处加以纠正;由教师率领,巡看各种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病例;讨论各种
营养不良的病因、诊断、预防、预后及治疗问题。
见习4营养性贫血
教学目的
通过典型病例见习,使学生掌握小儿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熟悉各项实验室
检查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病史重点:详细询问妊娠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及既往史,喂养史中了解母乳或
人工喂养(米粉、奶粉喂养方法),有否添加含铁、VitBn、叶酸的食物,生长发育史注意何
时抬头、翻身、坐、爬、笑及说话、语言发育时间,有否智力发育落后甚至倒退现象。既往
史中有否患过各种急慢性疾病及生活条件,年长儿饮食史有无异食癖,学习成绩减退,注意
力不集中现象。
二、体检重点:
(-)一般测量
(二)皮肤粘膜苍白(脸色、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皮肤出血点、口角糜烂、舌炎。
(三)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
(四)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体征。
(五)实验室检查了解血常规,血球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游离原吓咻测定的临床意义,VitBp和叶酸含量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 2024连锁餐饮企业与食材供应商的供货合同
-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第2版习题答案习题答案
- 2024物流与智慧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4版精装修房屋合同模板:权益保障与细节解析
- 2025年度数据中心设备采购及运维服务合同3篇
- 沈阳城市学院《飞机载重与平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轮机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庭院房屋产权转让合同书样本3篇
-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区域经济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易错题
-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滴滴出行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探析18000字(论文)】
- 2024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智慧站房建设技术指南
- 会计事务所合伙人撤资协议书
- GB/T 43674-2024加氢站通用要求
-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概述(施工组织)
- 初中九年级美术期末艺术测评指标试卷及答案
- 新生入职纪委培训课件
- 违停抓拍方案
- 《生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 检验科质控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