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表达人们对新年美好愿望的憧憬。如图是某中学生假期自制“柿柿如意”汤圆,请你估测该汤圆的大小(直径)约为()A.1.5mm B.4mm C.1.5cm D.4cm2.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伴着金色朝霞回家,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我们说返回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舱内航天员 B.地面着陆场 C.太空中的空间站 D.地面运动的汽车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0.0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5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4.小明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如图所示,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A.0.9m B.18dm C.18cm D.72mm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以自己乘坐的车为参照物,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6.列车驶离车站并逐渐加速到最大行驶速度的过程中,我们说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 B.座位 C.楼房 D.太阳7.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很多饲养员在照顾熊猫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如图是饲养员谭爷爷和熊猫花花亲切交流的场面。下列对熊猫坐在地面时的身体高度估测最合理的是()A.80cm B.80mm C.80dm D.80m8.《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从物理角度看,如图,其中“舟行”“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人,人 B.岸,人 C.岸,岸 D.人,岸9.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10.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众看到第一名冲过终点时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终点裁判通过记录用时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D.物理学中采用裁判的方法来定义速度的11.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s﹣t图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出发,乙运动3秒后,两车相距1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A.一定等于5.2米 B.可能等于3.4米 C.一定等于1.6米 D.可能等于0.4米12.小明的家和学校在山的两侧脚下,他在上学过程中,有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若他上、下坡速度不变,且v上=v下,则小明上学到校和放学到家的时间之比为()A.1:1 B.7:9 C.11:17 D.9:11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正确的读数方法是(选填“A”或“B”),所测物体的长度为cm。14.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其中一列火车的车厢中向另一列火车的车厢观望,你突然感觉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另一辆火车的车尾你才发现,你所乘坐的火车还停在站台上,在这一过程中,你判断火车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15.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10cm长的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s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AB间实际路程是m,速度为m/s。16.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小琳骑车去学校,借助停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如图所示,此时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s。17.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m/s。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18.如图的松浦跨江大桥是我市的地标性建筑。该桥南起松花江南岸道外区南新街,北至松花江北岸永胜路,全长4027;以江面上行驶的船为参照物,桥的主塔是的。19.小明家住在高层建筑的21层,他坐电梯上楼,电梯从1楼运行到5楼时,用时4s,因上下乘客在5楼停了10s,接着又用了16s运行到21楼,则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设每层楼高为3m);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2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西运动,其运动的s﹣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的速度为m/s;第4s时,甲、乙的(填“运动路程”或“速度”)相同。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小明在家里用一端开口,长约1m的玻璃管、橡皮塞、小木球等器材,研究小木球的运动情况。其实验过程如下:①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上每隔20cm做好长度标记,然后在玻璃管中注满水,将小木球放入管内,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②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从0刻度线开始,每隔20cm记录一次小木球运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表所示。区间s/cm0~2020~4040~6060~80通过各区间的时间/s21.61.20.8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用和测量出玻璃管的长度以及小木球运动的时间。(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木球在玻璃管水中作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小木球的密度水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小木球在0~60cm区间内的小木球的平均速度为m/s。(4)忽略小木球受到水的阻力,小木球在向上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2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图中AB段的距离sAB=(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vBCvAC(填“>”、“<”或“=”);(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如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填选项字母)。四.计算题(共1小题)23.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5万公里,位居全球首位。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如表是上海开往南京的某动车运行时刻表,请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求:站名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达时间09:5110:3311:45发车时间9:1509:5310:35里程/km084165300(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某大桥全长3600m,一列车以60m/s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出列车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s?若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56s,则该列车车身长多少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表达人们对新年美好愿望的憧憬。如图是某中学生假期自制“柿柿如意”汤圆,请你估测该汤圆的大小(直径)约为()A.1.5mm B.4mm C.1.5cm D.4c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假期自制“柿柿如意”汤圆的大小(直径)约为4cm,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要认真观察生活,注意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数据。2.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伴着金色朝霞回家,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我们说返回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舱内航天员 B.地面着陆场 C.太空中的空间站 D.地面运动的汽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相当于舱内航天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相当于地面着陆场、太空中的空间站和地面运动的汽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0.0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5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估算综合应用题;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0.003km,故A错误;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5cm,故B错误;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正确;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故D错误。故选:C。【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生活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4.小明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如图所示,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A.0.9m B.18dm C.18cm D.72m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结合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解,对照图中物体的长度情况,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所以祝融号的高度约为1.8m=18d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常识性了解物体的长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以自己乘坐的车为参照物,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的飞行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两者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两者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C、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故C错误;D、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自己或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列车驶离车站并逐渐加速到最大行驶速度的过程中,我们说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 B.座位 C.楼房 D.太阳【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列车驶离车站并逐渐加速到最大行驶速度的过程中,座位上的乘客与座位的相对位置不变,以座位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座位上的乘客与站台、楼房、太阳之间有位置的改变,乘客相对站台、楼房、太阳是运动的。故选:B。【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7.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很多饲养员在照顾熊猫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如图是饲养员谭爷爷和熊猫花花亲切交流的场面。下列对熊猫坐在地面时的身体高度估测最合理的是()A.80cm B.80mm C.80dm D.80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由人蹲着的身高确定熊猫坐在地面时的身体高度。【解答】解:人蹲着的身高约1m,熊猫坐在地面时的身体高度比人蹲着的身高略小,约0.8m=80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长度的估测,难度不大。8.《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从物理角度看,如图,其中“舟行”“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人,人 B.岸,人 C.岸,岸 D.人,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以人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剑是运动的;以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题目。9.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被研究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故A正确、C错误;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0.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众看到第一名冲过终点时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终点裁判通过记录用时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D.物理学中采用裁判的方法来定义速度的【考点】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得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2)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越大;(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答】解:A、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观众看到第一名冲过终点时用,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路程长短,判断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快,即采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B、终点裁判通过记录用时是通过比较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即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B正确;C、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越大,故C正确;D、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即观众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属于常考题目,难度不大。会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1.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s﹣t图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出发,乙运动3秒后,两车相距1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A.一定等于5.2米 B.可能等于3.4米 C.一定等于1.6米 D.可能等于0.4米【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运动图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由题意判断当乙运动6s时,甲运动的时间,由图像可以直接读出甲、乙的路程;(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是两车相对行驶,PQ两点的距离为甲、乙路程之和加上两车最后的距离,二是两车同向行驶,PQ两点的距离为甲、乙路程之差减去两车最后的距离。【解答】解:当乙运动t乙=3s时,甲运动的时间为t甲=t乙+Δt=3s+3s=6s由图可知,此时甲运行的路程为s甲=2.4m,乙运行的路程s乙=1.8m若两车相对行驶,则PQ两点的距离为s=s甲+s乙+d=2.4m+1.8m+1m=5.2m则PQ两点的距离为s=s甲+s乙﹣d=2.4m+1.8m﹣1m=3.2m若两车同向行驶,则PQ两点的距离为s′=s甲﹣s乙+d=2.4m﹣1.8m+1m=0.4m则PQ两点的距离为s′=s甲﹣s乙﹣d=2.4m﹣1.8m﹣1m=﹣0.4m,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两种情况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小明的家和学校在山的两侧脚下,他在上学过程中,有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若他上、下坡速度不变,且v上=v下,则小明上学到校和放学到家的时间之比为()A.1:1 B.7:9 C.11:17 D.9:11【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设家到学校的距离为s,由题得出小明从家到学校上坡的路程及下坡的路程,放学到家可知上坡的路程及下坡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得出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及小明从学校到家所用的总时间,从而得出小明上学到校和放学到家的时间之比。【解答】解:设家到学校的距离为s,由题知,小明从家到学校,上坡的路程是s,下坡的路程为s,放学到家,上坡的路程是s,下坡的路程为s,由速度公式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为:t1=+①小明从学校到家所用的总时间为:t2=+②由①②,则小明上学到校和放学到家的时间之比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在处理速度问题时,搞清数据的对应关系是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选填“A”或“B”),所测物体的长度为1.30cm。【考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B;1.30。【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解答】解: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A错误、B正确;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3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1.30cm。故答案为:B;1.30。【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基本技能的考查。14.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其中一列火车的车厢中向另一列火车的车厢观望,你突然感觉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另一辆火车的车尾你才发现,你所乘坐的火车还停在站台上,在这一过程中,你判断火车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另一列火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另一列火车。【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判断火车是运动的,说明火车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参照物是另一列火车。故答案为:另一列火车。【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题目。15.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10cm长的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s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变速(匀速/变速)直线运动,AB间实际路程是1.5m,速度为0.75m/s。【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变速;1.5;0.75。【分析】(1)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的运动为变速运动;(2)根据吸管的长度和图中AB与吸管的长度关系得到AB的长度,由频闪照片的个数得到AB间隔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到气球的速度。【解答】解:由图知,在相同时间间隔,由A到B的路程逐渐增大,故气球在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图中吸管和AB的长度,发现AB长度约为吸管长度的15倍,吸管长10cm=0.1m,故AB段的路程约为0.1m×15=1.5m;AB间有4个时间间隔,已知频闪照片的拍摄间隔为0.5s,则气球从A到B共用时0.5s×4=2s故气球的平均速度v==0.75m/s。故答案为:变速;1.5;0.75。【点评】注意:实际路程由于是利用AB与吸管的长度比得到的,不同的学生测量时会有误差,所以最后一空的数值合理即可。16.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乙(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2.70cm;小琳骑车去学校,借助停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如图所示,此时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307.5s。【考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应用能力.【答案】乙;2.70;307.5。【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体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70cm;(2)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5min一侧,读数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7.5s=307.5s。故答案为:乙;2.70;307.5。【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17.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67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定量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答案】5;6.67。【分析】(1)根据图象分析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的速度;(2)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据此求出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子前进的距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从灯变红开始到车停下来为止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象知,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2)由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子前进的距离s总=×(0.5+1.5)×10m=10m;从灯变红开始到车停下来为止,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v′==≈6.67m/s。故答案为:5;6.67。【点评】本题考查距离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会分析图象,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数据,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安全驾驶。18.如图的松浦跨江大桥是我市的地标性建筑。该桥南起松花江南岸道外区南新街,北至松花江北岸永胜路,全长4027米;以江面上行驶的船为参照物,桥的主塔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米;运动。【分析】(1)根据对长度单位的了解填写答案;(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松浦跨江大桥全长约4027m;以江面上行驶的船为参照物,桥的主塔与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主塔是运动的。故答案为:米;运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估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9.小明家住在高层建筑的21层,他坐电梯上楼,电梯从1楼运行到5楼时,用时4s,因上下乘客在5楼停了10s,接着又用了16s运行到21楼,则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2km/h,(设每层楼高为3m);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9:4。【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7.2;9:4。【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电梯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电梯的平均速度。(3)已知路程和时间之比,根据v=求出速度之比。【解答】解:电梯从1层到达21层,实际上升了20层,电梯的路程s=3m×20=60m小明从1层到达21层所用的时间t=4s+10s+16s=30s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v===2m/s=7.2km/h;因为s甲:s乙=3:2,t甲:t乙=2:3;所以v甲:v乙=:=×=×=9:4。故答案为:7.2;9:4。【点评】求电梯的路程是本题的难点,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西运动,其运动的s﹣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的速度为2m/s;第4s时,甲、乙的运动路程(填“运动路程”或“速度”)相同。【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运动图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2;运动路程。【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甲的速度;(2)第4s时,比较两图线的s轴位置。【解答】解:根据s﹣t图像可知,甲图像是倾斜的最小,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根据s﹣t图像可知,第4s时,甲乙图像相交,说明它们的运动路程相同。故答案为:2;运动路程。【点评】本题通过s﹣t图像考查对运动状态的判断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像中找到相关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小明在家里用一端开口,长约1m的玻璃管、橡皮塞、小木球等器材,研究小木球的运动情况。其实验过程如下:①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上每隔20cm做好长度标记,然后在玻璃管中注满水,将小木球放入管内,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②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从0刻度线开始,每隔20cm记录一次小木球运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表所示。区间s/cm0~2020~4040~6060~80通过各区间的时间/s21.61.20.8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出玻璃管的长度以及小木球运动的时间。(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木球在玻璃管水中作加速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小木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小木球在0~60cm区间内的小木球的平均速度为0.125m/s。(4)忽略小木球受到水的阻力,小木球在向上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C。【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应用能力.【答案】(1)刻度尺;秒表;(2)加速;小于;(3)0.125;(4)C。【分析】(1)测量玻璃管的长度用刻度尺,测量小木球运动的时间用秒表;(2)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根据沉浮条件确定水的密度;(3)由表知,小木球在0~60cm区间内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它的平均速度;(4)忽略小木球受到水的阻力,对小木球在向上运动时进行受力分析。【解答】解(1)分别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出玻璃管的长度以及小木球运动的时间;(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等的区间内,时间越来越短,所以,小木球在玻璃管水中做加速运动;小木球在水中漂浮,所以小木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3)由表知,小木球在0~60cm区间内的路程s=60cm=0.6m,时间t=2s+1.6s+1.2s=4.8s,小木球的平均速度为:v==0.125m/s;(4)忽略小木球受到水的阻力,小木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两个力的作用,小木球在玻璃管水中做加速运动,所以竖直向上的浮力大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故C图正确。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加速;小于;(3)0.125;(4)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工具、加速运动、物体沉浮条件、平均速度计算、受力分析等。2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图中AB段的距离sAB=40.0(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vBC>vAC(填“>”、“<”或“=”);(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如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C(填选项字母)。【考点】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专题】定量思想;测量型实验综合题.【答案】(1)40.0;25.0;(2)小;(3)同一;>;(4)C。【分析】(1)根据图中读出AB段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小车做加速运动,可得上半段、下半段路程的速度大小关系;(4)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v=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4)小车在从顶端到底端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即小车做加速运动,A选项表示越来越慢,B选项表示速度不变;C选项表示越来越快,D选项表示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故答案为:(1)40.0;25.0;(2)小;(3)同一;>;(4)C。【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四.计算题(共1小题)23.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5万公里,位居全球首位。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如表是上海开往南京的某动车运行时刻表,请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求:站名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达时间09:5110:3311:45发车时间9:1509:5310:35里程/km084165300(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某大桥全长3600m,一列车以60m/s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出列车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s?若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56s,则该列车车身长多少m?【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2)出列车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60s;该列车车身长240m。【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v=可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2)根据v=的变形式可求出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列车完全在桥上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减列车长。【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s=300km列车由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t=11:45﹣9:15in=2h30min=2.5h上海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v===120km/h;(2)由v=得列车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为t'===60s;列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距离为s''=vt''=60m/s×56s=3360m,所以列车的长度为s车=s'﹣s''=3600m﹣3360m=240m。答:(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2)出列车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60s;该列车车身长240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此类题目需要注意的是: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是大桥长与车身长之和,列车完全在桥上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减列车长,很多学生在此容易出错。

考点卡片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知识点的认识】1.国际单位:米(m)2.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03mm)=106μm=109nm【命题方向】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1:一张纸的厚度是:70μm=7×10﹣2mm=7×10﹣3cm=7×10﹣5m.0.025米=2.5厘米=25毫米。6.7×106米=6.7×103千米。分析: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m=100cm,1m=1000mm,1m=106μm,1km=1000m,来解答此题。解:∵1m=100cm,1m=1000mm,1mm=1000μm,1m=106μm∴那么70μm=7×10﹣2mm=7×10﹣2×10﹣1cm=7×10﹣3cm=7×10﹣3×10﹣2m=7×10﹣5m0.025m=2.5cm=25mm。6.7×106米=6.7×103千米。故答案为:7×10﹣2;7×10﹣3;7×10﹣5;2.5;25;6.7×103。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常见的考题。【解题方法点拨】1.确定已知条件和目标单位;2.查找换算关系3.进行换算计算;4.检查结果。2.长度的估测【知识点的认识】(1)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2)常见的物体长度有:①手臂长74cm②某同学身高160cm③手指宽1.5cm④教室课桌高78cm⑤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mm⑥教室门的宽度是95cm⑦一本物理书长26.7cm⑧一元硬币的直径18.0mm【命题方向】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例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例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cmB.8mmC.8dmD.8μm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解:A、对于12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左右,符合题意;B、8mm等于0.8cm不到1厘米,是不明显的,不符合题意;C、8dm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D、8μm等于0.008mm,还不到1mm,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题方法点拨】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识点的认识】(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①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命题方向】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长度选择什么合适的工具,一般物体及特殊物体长度的测量都是命题方向.例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B.1.75mC.1.85mD.1.95m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和计算,属于基础知识.例2: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分析: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去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进行测量.测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线长度以后,用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解:找一段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长度,所以选项A、B、C不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长度的测量分精确测量和估测等两大类,在测量时遵循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测量原则.【解题方法点拨】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熟记刻度尺的使用,在刻度尺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实际.4.时间的测量【知识点的认识】(1)时间的单位是秒,毫秒,微秒,主要在科学技术上应用.此外还有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年、星期.生活中常见时间单位及其进率关系为:(2)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3)停表的读数: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在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格是1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还是在0.5﹣﹣1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命题方向】中考时时间的测量一般出现在单位的直接换算,换算过程,计算题中单位的换算.例1: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A.光年B.岁月C.旭日D.小时分析:时间的单位有很多:年、月、周、日、时、分、秒、毫秒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B、C、岁月与旭日不是单位;岁月指一段时间,旭日是指刚出来的太阳;D、小时是时间的单位.故选D.点评:考查时间的单位,注意区分:光年是长度单位.例2: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38.3s.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故答案为:3;38.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解题方法点拨】要明确时间的单位,换算进率的关系.掌握测量时间工具的使用与读数.5.参照物及其选择【知识点的认识】(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3)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4)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命题方向】参照物的选取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例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故答案为:船;山.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解题方法点拨】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的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命题方向】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方法点拨】(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则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7.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知识点的认识】运动快慢的比较我们一般采取:(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命题方向】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采取的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命题重点.例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例2:《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1)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2)在兔子睡觉之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乌龟跑的快;(3)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故选D.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解题方法点拨】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要善于观察、思考和讨论.8.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3)应用: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②出租车问题: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命题方向】计算类型:一、列车过桥问题(注意列车通过路程要加上列车的长),二、爆破安全逃离问题,三、测距离问题,四、追赶问题,五、赶时间问题,六、顺、逆水行船问题,七、比例问题例1: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质量为30t,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桥的长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的是大型运输车30s内走的路程是40m+260m,同理.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走的路程车长,所以求出的距离要减去车长才是桥的长度.已知:s1=40m,s2=260m,t1=30s,t2=24s求:s3解:v===10m/ss3=vt2﹣s1=10m/s×24s﹣40m=240m﹣40m=200m.答:桥的长度是200m.点评:解题时要注意此题中有个多余条件(质量为30t),解答此题的关键一定要注意这辆大型运输车自身的长度.例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分析: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v=即变形式t=,结合图象反映的路程信息可以求解答案.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30min=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s=120﹣70=50km,故速度v===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南宁所用时间t===0.7h;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km/h;(3)从B地到南宁需要0.7h.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结合速度公式及变形式求解答案.例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B.4:9C.1:1D.3:2分析: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解: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故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甲乙速度之比为:,即9:4.故选A.点评: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解题方法点拨】注意事项:(1)应用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2)v=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9.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知识点的认识】(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命题方向】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12.00cm,平均速度是0.15m/s.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通过读刻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