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大学试题(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中国人最早撰写的新闻学著作是什么?它们的作者是谁?2.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3.在新闻改革中,探索和研究新闻规律,承认报纸是“新闻纸”,并努力按新闻规律办报,体现在哪些方面?4.《时报》在报刊业务上做过哪些改革?5.《新华日报》是怎样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的?6.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7.《湘江评论》——由()主编。()认为《湘江评论》是当时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一种刊物。8.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办过哪些中文报刊?其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报?9.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如何?怎样评价他的办报活动?10.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新闻法规?11.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对当时的报界有何影响?12.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A、《生活日报》B、《生活》周刊C、《抗战》三日刊D、《全民抗战》13.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了什么机关报刊?14.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的新闻思想并简评。15.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16.《()》——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创中国报刊销售史上的最高纪录。17.中国第一家政论报纸是什么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谁?18.简述“六种作风”。19.“竖三民”——《()》、《()》和《()》。20.《新民丛报》的宗旨是()A、“开民智”、“造新民”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21.陆定一办过哪些报刊?《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2.中共中央最早的政治机关报是什么报?如何看待它的历史功过?23.简述建党初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报。24.《()》——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25.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宣传工作。26.简述新闻策划的策略和技巧。27.应该怎样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28.《万国公报》(广学会)29.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限制新闻出版,而挑起的一系列事件有()A、羊枣事件B、较场口事件C、下关事件D、新生事件E、“诚言”事件30.简述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31.《()》——1945年11月1日创刊。32.近代在中国办报的有哪些著名的外籍报人?他们的办报活动有何特点?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A、《政治周报》B、《热血月报》C、《中国军人》D、《真报》35.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A、《中国女报》B、《中国日报》C、《神州日报》D、《大江报》36.《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37.何谓“癸丑报灾”?袁世凯采取哪些手段来控制和摧残新闻事业?38.简述《癸丑报灾》的前因后果。39.解放战争时期香港出版过哪些进步报刊?40.申报》创刊于()A、1882年4月B、1893年2月C、1868年9月D、1872年4月4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概况是怎样的?42.反对“客里空”以后,解放区新闻界又出现了什么错误倾向?43.简述《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44.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A、《大清印刷物专律》B、《报章应守规则》C、《大清报律》D、《大清律例》E、《报纸条例》45.何谓“新生”事件?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46.十年内战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办过哪些报刊和通讯社?47.革命根据地的党报仅中央革命根据地比较重要的有:(一)《()》(二)《()》。48.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王韬D、严复49.怎样采写现场短新闻?50.子右任是一个怎样的报人?他办过哪些报刊?51.试分析《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52.《()》——中国共产党建党后出版的第一个日报,于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主编瞿秋白。53.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展过哪些活动?54.简述新时期新闻改革的必然性。55.怎样写好深度报道?56.解放区新闻办开展的反对“客里空”运动是怎么一回事?57.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是()58.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是如何扭曲自由新闻体制的?59.对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应该如何评价?60.“五四”运动以后我国诞生了哪些它们有哪此特点?61.邵飘萍、林白水是怎样以身殉报的?62.1947年6月()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A、《文萃》B、《新民报》C、《晋绥日报》D、《译报》63.资产阶级改良派最早创办的是什么报刊?64.为什么说解放区新闻界的整风改革使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得到空前的大发展?65.《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A、邹韬奋B、史量才C、成舍我D、严宝礼66.兴中会时期革命派还在国内外办过哪些有影响的报刊?67.简述深度报道的特色。68.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A、汉B、唐C、宋D、明69.我国早期的广播事业是怎样发端的?70.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A、《大公报》B、《时报》C、《大江报》D、《民报》71.中国古代出现过哪几种不同性质的报纸?7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于1904年在广州创办。73.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A、《觉悟》B、《学灯》C、《晨报》副刊D、《京报》副刊74.简述革命报刊纷纷涌现。75.新闻舆论监督有哪两种形式?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对兴中会时期的革命报刊应如何评价?2.清朝政府在近代出版过哪些公开发行的官报?颁布布过哪些新闻法律?3.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4.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6.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B、《新湖南》C、《湘江评论》D、《少年中国》7.蒋介石为什么要杀害史量才?8.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A、红色中华社B、红色中华通讯社C、中央通讯社D、国闻通讯社9.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A、《红色中华》B、《红星报》C、《斗争》D、《青年实话》10.简述五四时期的报刊。11.怎样搞好版面的设计与美化?12.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A、《劳动界》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13.《共产党》——1920年12月7日出版,由()主编。14.“竖三民”指的是哪三家报纸?它们的创办人和主编人是谁?它们是怎么创办起来的?作用和影响如何,试论述之。15.简述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具体表现。16.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17.共产党成立后办的第一批工人报刊有哪些?它们在工人运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8.《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是怎么一回事?19.简述“打好五个根底”。20.蔡和森、恽伐英、萧楚女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何贡献?21.简述黄远生的新闻业务活动特点和新闻思想。2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A、1919年4月B、1918年10月C、1920年12月D、1919年12月23.简述采访法制新闻。24.瞿秋白对党的新闻事业有何重要贡献?25.1926年9月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A、吴鼎昌B、胡政之C、张友鸾D、张季鸾26.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办人是()27.《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28.《申报》何时创办?29.“五四”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30.()(1921~2003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其中《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31.《()》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蔡和森。32.《中国日报》的创刊有何意义?它早期的宣传内容和特点是什么?3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办过党的哪些机关报?34.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报纸始于唐朝?35.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办过哪些工农兵报刊?36.什么是《大公报》的“四不”方针?37.简述制作好的新闻照片的标题。38.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新闻事业是什么状况?39.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徐凌霄40.什么是“开元杂报”?41.章太炎是一个怎样的报人?对他的办报活动应该如何评价?42.“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学生刊物。请说明有哪些并简单介绍其意义?43.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在什么情况下创办的?它有什么特色?44.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45.电视的优势在于哪里?4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47.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是怎样同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作斗争的?48.二三十年代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状况如何?49.留日学生办过哪些革命报刊?这些报刊起到过什么作用?50.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5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办过哪些报刊?《中国青年》有什么好的经验?52.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新闻事业是怎样崩溃的?53.报纸产生以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怎样进行的?54.《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55.《大江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它有何显著特色?56.简述写好消息时编辑记者的基本功。57.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和出版社?为什么说他是“人民的喉舌”?5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A、《报章应守法规》B、《报馆暂行条规》C、《大清报律》D、《大清印刷物专律》59.评述“拒检运动”等国统区新闻出版社争取新闻自由斗争的经过与结果。60.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办过哪些外文报刊?它们有何特点?61.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A、北京B、广州C、上海D、浙江62.《大江报》——革命报刊中最具代表性的报刊。是由领导()的两个组织之一的文学社的机关报。63.秋瑾办过什么报刊?64.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创刊人是()A、黄遵宪B、梁启超C、康有为D、唐才常65.1895年11月中,强学会成立后,将《万国公报》改名为()66.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67.邵飘萍的对新闻活动的贡献。68.1948年4月2日()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A、陈毅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69.国民党控制全国政权后颁布了哪些反动法令来扼杀言论出版自由?70.鲁迅对报纸副刊的改革和发展有何贡献?7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72.新闻传播经历的4个阶段()、()、()和()。73.()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74.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坚三民”。75.如何认识《红色中华》在宣传上的成绩和不足?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1894-1930)子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接着赴美国留学,在密西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先在北京《晨报》当编辑,不久回北大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和教授,主讲新闻学课程。1920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自动解解后,相继在北京民国大学任代理校长,在平民大学任新闻系主任,在中国大学、朝阳大学等校任教,并积极筹建北大新闻系,是我国第一位热心于新闻教充的教育家,他在北大新闻研究会担任导师期间,第星期一、三晚上给会员教授新闻学理论课程。他的讲稿即以《新闻学大意》为题,等刊物上发表,后经4次修改,于1919年用《新闻学》的书名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正式出版。全书共14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报纸的性质、职能、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价值、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兼及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发行、广告等各个方面,对我国新闻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是邵飘萍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邵飘萍(1886-1926)名振青,浙江金华人,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因反对袁世凯多次被捕入狱。1914年逃亡日本,与友人组织东京通讯社,对国内发稿。1916年回到上海,主持《时事新报》工作,后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1918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设社和《京报》,自任社长,受聘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主讲新闻采访学。1923年,他将在北大授课的讲稿整理成《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交京报馆出版。全书共14章,论述了记者地位、记者资格、采访准备、采访方法、新闻价值、新闻道德等问题,并写了许多作者实地采访的事例,被当时的新闻界誉为“立论本于国情,举例由于实践”的一本好书。以上两本书,就是中国人最早撰写的新闻学著作。最近已被收入《新闻文存》,即将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2.参考答案: 1903年五、六月间《苏报》推介邹容的《革命军》,发表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等遭到清朝政府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联合镇压。7月7日报馆被查封,相关人员被捕。3.参考答案: 1.真实性为主导,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摒弃“假大空” 2.扩大信息量 3.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4.扩大报道的服务性 5.新闻写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4.参考答案: ①在报纸上首创“时评”专栏。 ②首创报纸周刊。 ③编排“务求醒目”。 ④首创一张报纸分为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两面印刷的这种形式。5.参考答案: 《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公开出版,是国民党政府批准的,是按《出版法》规定办过合法手续的,因此国民党顽固派奈何它不得。于是便设置重重障碍,通过新闻检查、限制采访、捣毁报社殴打报童、恐吓读者、甚至逮捕工作人员等办法,让你办得了报发不了言,印得了报发不出去。《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根据“有理、有得、有节”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采取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的办法,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灵活的斗争。这种斗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的斗争。抗战一开始,国民党当局就宣布实行战时新闻管制,颁布了《战时新闻禁载标准》和《战时新闻检查办法》,同时在各地设立了新闻检查机构,对抗日进步报刊进行检查。他们任意对报纸原稿进行删削、涂改和扣押,并对“违检”者进行处分。针对这种情况,《新华日报》一方面利用国民党法令中表面抗日的词句,进行合法的宣传,另一方面对一些特别重要的稿件,采取“违检”、“混检”和“暴检”的方法进行斗争。所谓“违检”就是不将稿件送检而径直刊出;所谓“混检”就是将重要稿件化整为零,混杂在大堆可以通过的稿件中拿去送审,通过检查后再化零为整刊登出来;所谓“暴检”就是在检查官抽掉稿的版面位置“开天窗”,或者在被删除的地方注明“被删”、“以下奉命删除”等字样,或者采用刊登“更正”、“启事”的方式,将头一在被子删的文字登出来。通过这些办法,把国民党无理删扣稿件、禁止言论自由的丑恶嘴脸暴露在读者面前。 二、反对封锁新闻来源的斗争。国民党当局不仅垄断了新闻发布权,而且对《新会日报》进行种种限制,不准它的记者到重庆以外的地方采访,对该报的撰稿人进行迫害等等,企图封锁《新华日报》的新闻来源。为此,《新华日报》一方面依靠中共驻重庆代表团和地下党组织获得新闻稿件,另一方面将国统区其他报纸上的新闻加以改写发表,同时搞好新闻界的统战工作,从其他报社记者那里获得新闻线索或材料。通过这些办法,粉碎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三、反对国民党阻挠和破坏报纸发行的斗争。国民党当局通过邮局扣留、警特没收和操纵派报公会等办法来阻挠《新华日报》的发行。针对这种情况,该报自己从劳苦群众中招收了一批报丁、报童,将报纸直接送到订户手中,或在街上叫卖。同时通过邮局的进步员工将报纸进行伪装,分散寄到外埠读者手中。6.参考答案: 有四点:一、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二、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奥、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些在中国办报的个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四、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7.参考答案:毛泽东;李大钊8.参考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批外国商人来华经商。为了推销洋货,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他们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办起了一些中文报纸,供中国人阅读。这些报纸主要有: 《中外新报》,1885创刊于香港。它是英文报孖刺报》的中文版,也是第一家中文日报.编务由中国一人黄平甫、伍廷芳等人主持。 《华字日报》,1864年创刊于香港。它是英文报《德臣盥》的中文版,编务由中国人陈蔼亭主持。 《上海新报》,1861年创刊于上海。它是上海出版的第一家中文El报,由字林洋行出资创办,聘请美英传教士伍德、林乐知、傅兰雅等人先后担任主编。 《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伍华德、普莱亚、麦基洛4人合资创办,产权后来归美查一人所有,先后聘请中国人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吴子让等人担任主笔。 《字林沪报》,1882年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聘请中国人蔡尔康等担任主编。 《新闻报》,1893年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丹福士创办,1898年后由美国人福开森接办,以工商界为主要读者对象,聘请中国人汪汉溪为总经理。在汪的悉心经营下.该报成为旧中国经营管理最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时报》,1886年创刊于天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编。 《顺天时报》,1901~创刊于北京.是受13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先后由中岛真雄、龟井陆良等人主持。 此外,法、德、俄、英、美、日等国的商人、文人还在福州、汉口、沈阳、烟台、大连、厦门、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办起了一批中文报纸。 在这些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申报》。该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伊始,即以崭新的姿态同《上海新报》竞争,抢走了《上海新报》的大部分订户。半午后,《上海新报》被迫停刊,《申报》遂独霸上海报坛。10年后《字林沪报》、《新闻报》相继创刊,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申报》所以能够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主要是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第一,它不象《上海新报》那样聘请外国人担任主笔,而是聘请熟中国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的中国人担任主笔,第二,降低售价,每份价格只相当于《上海新报》的1/4;第三,在中国报刊史上第一次把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4个报纸的基本要素筘合起来,把言论激在首位,同时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尤其注意报道那些重大的政治新闻和呵惊、可喜、可愕”的社会新闻;第四,大力做好发行工作,在上海设了20多个代销点在苏州、杭州、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设立代销机构;第五,广泛聘请通讯员和特约记者,扩大报道面,第六,不惜工本首先采用电讯、电话等先进工具传送捎息,并派出记者赴外国采访新闻;第七,附出各种增刊,扩大读者群。这些改革,为发展我国的一新闻事业作出了贡献。 1889年,美查回国,《申报》又吸收了中国股东的美查兄弟公司经营,1913年,完全由中国人史量才接办,变成了中国人的报纸;抗日战争时期受日伪控制,战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变成了一张反动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停刊。 《中摄》出版时间达77年,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它经历了中国近代、现代的多事之秋,对各个时期的重夫事件都有详尽的报道,因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宝贵的资料库。9.参考答案: 胡适(1891-1963)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曾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期间参与《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1922年5月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1月与陈西滢等主办《现代评论》周刊,1930年与徐志摩等人合办《新月》杂志,1931年又与傅斯年等人阳办了《独立评论》。 胡适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作为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贡献应给予肯定。正是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打响了文学革命的第一炮。他提倡写白话文、白话诗、演白话剧,在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关于这一点,毛泽东给予很高评价的:“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鲁迅也曾著文大加赞许说:“要恢复更多年元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首先来尝试这工作的是“五四运动”前一年,胡适之先生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可是,在世界观方面,胡适始终抱住他那实用主义哲学不放。在“五四”时期那班“新人物”里,胡适是作为资产阶级的右翼代表出现的。一有机会,他就会在报纸上宣传杜威实用主义。尢其是在他掌握了《每周评论》的编辑权以后,将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完全改造成为一个贩卖实用主义哲学的阵地,,挑起了“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企图阴绕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所主办的《努力周刊》和《现代评论》,更是公开的、直接地反对马列主义和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起到了阴碍历史前进的作用。10.参考答案: (1)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 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 1908年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它第一次在法律性文件中明确做出赋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规定,具有资产阶级法制的色彩。 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 1906年7月,清廷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处罚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同年稍后又颁布了《报章应守规则》,作为前一法律的补充。 1907年颁布了《报馆暂行条规》; 1908年颁行《大清报律》,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 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 主要体现在《大清报律》中。 4)报刊禁载事项 《大清报律》中有严格规定。11.参考答案: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新闻思想家。他的新闻学论文有30多篇,其中重要的有。《论报馆苞益于国事’、《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敬告我同业诸君》、《国风报叙例》、《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等篇。他在这些文章中,根据自己的办报经验,吸收西方的新闻理论,形成了他的新闻思想。其主要内容是: 一、关于报纸功能的主张。戊戌变法前,他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将报纸的功能归纳为“去塞求通”四个字。他针对当时中国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愚昧无知的状况,尖锐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强与弱,取决于国情的通与塞。“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通上下是为了,“宣德达情”,即把朝廷的政策“喻之民”,把百姓的下情达于上,通中外是为了“知己知彼”,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而“去塞求通”最好的办法,就是办报,因为报纸可以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戊戌改变以后,梁启超到了日本,接受了西方新闻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把报纸的功能归纳为“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这两个大天职。他系统地论述了政府为什么需要监督、由谁来监督、报纸为什么能够监督政府和怎样监督政府等问题;同时论证了国民为什么需要向导、由谁来向导、报纸为什么可以向导国民和怎样向导国民等问题。他指出,报纸“当如父兄之视子弟”那样去监督政府,“当如孝子之事两亲,那样去向导国民。他的这一思想,具有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色彩,对当时报界有很大影响。 二、关于办报原则的主张。他在《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中,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也就是办好报纸的四项原则。它们是:1.宗旨定而高。就是说,报纸应当“以国民最多数之益”为宗旨,不应该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2.思想新而正。就是说,报纸应该宣传新思想、而这种新思想一定要适合中国国情,看看这种思想是否对中国有利,再决定是鼓吹之还是抛弃之。3.材料富而当。就是说,报纸内容要丰富,而且要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4.报事确而速。指出新闻报道准确无误是取信于读者的前提;迅速及时是赢得读者的重要因素。 三、关于健全舆论的主张。梁启超在1906年以后,对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舆论的力量、舆论的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和报纸怎样才能造成健全的舆论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他指出,舆论是“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舆论是一,“天地间最大之势力”,报馆是造成舆论“之机关之最有力者”,报纸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即报人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出以真诚,以国家利益为目的;要坚持“直道”,“不侮鳏寡”,“不畏强御”,要出以“公心”,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有节制,对读者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拨之以感情”。 四、关于宣传方法的主张。粱启超总结他的办报经验,提出了两种相反相成的宣传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所谓浸润的方法,就是“旦旦丙聒之,月月而浸润之”的潜移默化的方法;所谓煽动的方法,就是“故作惊人之语,造极端之词”以使读者猛省的方法。梁启超的这些主张,对当时和以后很长一个时期的新闻界有很大的影响,尤其他的报纸两大天职说和办报四条原则,为许多报纸所奉行,对改变报界的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他提出的“暗中为舆论之主,表面居舆论之仆”的观点和故意造极端之词的宣传方法,则对以后的报界起了消极作用。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关报刊是《群众》周刊《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种机关刊物。一年后迁至重庆出版。1946年6月又迁往上海,出至第14卷第9期被迫停刊。1947年1月党派人到香港出版香港版周刊(运回内地国统区发行),直至1949年10月出至第143期后终刊。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底迁至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亲自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潘梓牟、傅钟、张友渔先后担任社长,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瑾玎等先后担任总编辑。 《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首先,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党的国统区没有公开出版的机关报的状况,从此,党可以更直接、更讯速地向国统区人民宣传自己的主张了;其次,它们在抗日“大后方”高举起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发展。毛泽东曾赞扬《新华日报》是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它的作用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第三,它们坚持在国统区出版,积累了套同国民党进行合法斗争的经验和城市办报的经验,同时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第四,它们在国统区既是党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喉舌,做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14.参考答案: (一)历史背景:戊戌变法失败后,历史进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斗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民族资产阶级越来越迅速地发生分化,逐步形成了两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君主立宪”制度。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后,他们极力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逐渐由维新派、改良派堕落成保皇派。另一股政治力量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推翻满清政府。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两股力量创办了大量报刊,宣扬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二)各派代表刊物列举: 改良派:国外:《清议报》、《新民丛报》; 国内:《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东方杂志》 革命派:国外:《民报》 国内:《神州日报》、“竖三民”、《大江报》 (三)改良派:(梁启超)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各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他们比革命派进行了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 (1)在报刊任务方面,提出“两大天职”说,即“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2)在报纸的功能方面,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3)在办报原则上,提出办好报纸的四个条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4)在舆论方面,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认为报馆是最能体现舆论的机关,健全舆论必须有五个条件: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 (5)在宣传方面,指出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 评价:a、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代表舆论”、“制造舆论”等,提法新颖洗练,引起报界和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b、局限性:上述主张总体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的,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其最大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这对革命是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氓,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四)革命派:他们对报刊的一些基本认识,与改良派基本一致。他们的办报主报不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具体表述方面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开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其主要有: (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革命派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办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 (3)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4)认为报纸应该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5)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和舆论的代表。 (6)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评价:a、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的同时,作了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b、局限性: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上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对西方新闻学的吸性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15.参考答案: 以准确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引导舆论为主要职责,这是一个政治性强、社会影响广泛因而社会责任重大的职业。16.参考答案:时务报17.参考答案: 中国第一家政论报纸是《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王韬(1828-1897)原名利宾,字紫铃,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秀才出身,从22岁起在上海麦都思办的墨海书局任编辑,并曾参加上海第一家中文刊物《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1862年他回家探亲期间,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驻苏州民政长官。后为此事遭清政府通缉,改名王韬避居香港。在港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多种中国古代经典译成英文。1867年至1870年,他随回国的理雅各游历了英法等国,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现代科学成就,对处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感性认识。这对他改变封建观念,确立变法自强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回香港后,担任了《华字日报》主笔,又集资购买了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与黄平甫等合办中华印书总局,并于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鼓吹变法自强。报名“循环”,取义于《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王韬解释说:“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也。”表示了他对变法自强的信心。《循环日报》仿效《华字日报》,版面分为“京报选录”、“羊城新闻”和“中外新闻”三栏,其中的论说文引人瞩目。王韬以《循环日报》为讲坛,用“弢园老民”、“天南遁叟”、“欧西窝公”、“遁窟废民”等笔名,在该报发表了数百篇评议时政、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文章,主张“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在中国实行“君民共治”的君主立宪政体。《循环日报》开我国政论报刊的先河,王韬成为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他的政府文章,直抒胸臆,立论鲜明,文不华丽,通俗易懂,突破了“桐城派”古人的束缚,开“报章文体”的先河,多为后人效法。 王韬主持《循环日报》10年,于1884年因身体欠佳回到上海。晚年创办过弢园书局,出任上海格致书院掌院,并为《申报》和《万国公报》撰文。1897年病逝。王韬遗著甚丰,主要的有《弢园文录》、《遁叟谰言》、《弢园文录外编》等。其中《弢园文录外编》收入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堪称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文集。18.参考答案: 1.敬业的作风 2.实事求是的作风 3.艰苦奋斗的作风 4.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严谨细致的作风 6.勇于创新的作风19.参考答案: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 陆定一(1906~)江苏无锡人,192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时入党,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并兼任过《中国青年》、《青年实话》主编。红军长征时接替邓小平主编《红星报》。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8月任《解放日报》总编辑,领导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并撰写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等著名文章,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报史上有深远影响。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现在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论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中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其中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关于新闻的本源问题。他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样,就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二、关于新闻的定义问题。他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的这篇文章,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篇系统地阐述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文章,至今依然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代表作。22.参考答案: 在上海创刊的《向导》周报。这是党在二次代表大会后决定出版的。开始由蔡和森任主编,先后负责编辑的还有陈独秀、瞿秋白、彭述之等。该报共出版了201期,1927年7月18日因国民党叛变革命而被迫停刊。它是党成立初期所创办的报刊中出版最正常坚持最久的一份报刊。 《向导》周报的历史功绩有: 一、全力宣传了党在“二大”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党的其它各项主张。 二、帮助中国人民认清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嘴脸,号召中国人民奋起反对帝国主义的宰割。 三、揭露了封建军阀祸殃民、丧权辰国的罪恶活动,激发人民对封建军阀的仇恨。 四、大力宣传了党的统一战线的主张,对推动国共合作的革命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同当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国民党右派的反动宣传进行了斗争,帮助中国人民认清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健康发展。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刊,发行量由开始的几千份增至四五万份,最高达10万份。不仅遍布国内,而且远销越南、德国和法国等地。读者称赞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明灯”。 《高导》周报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缺乏应有的宣传,对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反映,对武装斗争认识不足。《向导》周报存在的问题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所导致的。23.参考答案: (一)《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将《新青年》改组为机关刊物,1920年12月7日,又出版了《共产组》月刊。 (二)《向导》与《先驱》 《向导》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24.参考答案:红色中华25.参考答案: 延安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广播工作者克服技术上的很多困难,该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等,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26.参考答案: 选好题目、标新立异、协同作战、共同受益。27.参考答案: 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有这样几条基本要求:第一,掌握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脉络,注意总结其内在规律;第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等)和重大的宣传战役的历史概况;第三,熟悉新闻界著名人物的新闻活动、新闻思想和他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第四,熟悉有关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运用这些书籍和资料进行检索。 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防止简单地堆砌史料和空洞地发表议论两种偏向。50年代史学界提出过“以论带史”的口号,这是对的;但后来在“左”的思想冲击下,搞成了“以论代史”,这就错了。同时,对新闻事业史的研究,不能“以人划线”。就是说,不能简单地不加区别地把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说成一切都坏,把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说成一切都好;也不能因为某人成了革命领袖就无限夸大他所办的报刊的作用,或者因为某人后来犯了错误就否定他所办的报刊和他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总之,无论对待新闻史上的人、物、事,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因为中国新闻事业源远流长,报刊、报人数不胜数,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必然坠入烟海,不得要领。因此,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对于那些在历史上数第一的、带“最”字的和起过重大作用的新闻界人物、新闻单位和新闻界重大事件,要特别注意,既要掌握面的一般知识,又要有点的着重研究。28.参考答案: 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07年5月30日林月知在上海病逝后,《万国公报》也在7月终刊。29.参考答案:A,B,C30.参考答案: 决策、加工、把关、发言、组织。31.参考答案:东北日报32.参考答案: 从1815年至1919年,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的外国人数以百计。在他们当中,对中国新闻事业影响比较大的,有马礼逊、米怜、郭士立、麦都思、裨治文、林乐知、美查、李提摩太和福开森。 马礼逊是英国传教士.是第一个创办近代中文报刊的外国人.1807年他受伦敦布道会的派遣来到中国传教9由于当时清政府禁止传教活动,他不得不隐蹒身份,躲在广州美国商馆学习中文,从事翻译工作。曾将《圣经》翻译成中文,又根据《康熙字典》编纂了《英华字典》。1815年,他在助手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926年以后,他在广州主编过英文《广州纪录报》和《中国丛报》。1934年,他被英国政府任命为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的秘书,不久病逝干广州。他在《中国丛报》上发表的《京报分析》一文,是最早研究中国报刊史的文章。 米怜作为马礼逊的助手,1813年偕新婚的妻子来到广州。1815年他遵照马礼逊的意图,赴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和印刷所,出版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担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他提出的写作三原则:一文章要短,二要通俗易懂,三要流畅生动,为以后传教士所办报刊所奉行。 郭士立是普鲁士传教士,1827年受荷兰传教会派遣到远东传教,先后在爪哇(今属印尼)、暹罗(泰国)活动。1831年来中国,曾三次乘船走遍中国南部沿海各省。1833年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4年与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等人在广州创立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计划出版大量书刊,用“智力的炮弹”征服中国人。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曾充当英国侵略军的向导和翻译,并出任英国占领后的舟山、宁波等地的民政长官,参与《南京条约》的谈判活动。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他担任港督的秘书。1851年死于香港。著有《中国沿海三次航行记》、《中国史略》、《道光皇帝》和《开放的中国——中华帝国概述》等书。 麦都思是英国传教士,1817年航海东来,先在马六甲协助米怜从事英华书院的教学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编辑活动。1823年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创办《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34年第一次来华,曾乘船到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活动。1843年第二次来华,在上海创办墨海书局。1853年在香港创办《遐迩贯珍》,1858年回国,上岸后病逝。著有《中国的现状和展望》一书,编有中、朝、日、英字汇和闽音字汇。 裨治文是美国传教士,1830年来广州,成为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1832年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中国丛报》,向西方广泛提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并与郭士立等创立“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鸦片战争后任美国侵华海军司令译员,参与《望厦条约》的签订。 林乐知是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卜海,1867年任《上海新报》主笔,1868年办《中国教会新报》,以后长期担任改名后的《万国公报》主编。1891年创办《中西教会报》,被称为外国传教士最能干的编辑。除办报外,他还在上海创立中西书院,在苏州创办东吴大学,并编辑学校教科书。他在中国活动47年,曾获清廷“钦加四品衔”。1907年死于上海,被美国政府誉为“播种中国的人”。他一生著作繁多,最著名的是记录和评论中日甲午战争的《中东战纪本末》。 美查是英国商人,与其兄一同来华做茶叶生意。1872年因生意亏本与另外3个英国商人合资创办《申报》于上海,亲自主持报务,对报纸业务作了多方面的改革。1876年创办点石斋石印局和申昌书局。1884年创办《点石斋画报》,铅印《古今图书集成》1628册。1889年回国,1908年病逝。 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华,在山东、山西、北京、天津传教。1890年由李鸿章推荐任天津《时报》主笔,每日发表论说一篇,评论时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务等方面提出系统的改革主张,各报广为转载,后辑为《时事新论》一书出版。1890年另创《直报》于天津。1891年去上海,任广学会总千事,不断在《万国公报》上鼓吹变法,并一度代理该报主编。戊戌变法期闯受聘为光绪皇帝顾问(未就职)。以后反对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执政。1916年回国,3年后病死。他在华活动45年,自称是“中国之老友”“无异于华人”。他一生编著过70部书,其中著名的除《时事新论》外,还有《新政策》、《七国新学备要》、《留华四十五年纪》等。 福开森是美国传教士,1888年来华,先在南京创办汇文书院,后任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第一任总监、淞沪铁路局会办等职。1899年从美商丹福士手中购得《新闻报》,苦心经营30年,使该报成为旧中国经营管理最好的报纸。他与中国统治集团关系甚密,曾获清廷授予的“二品顶戴”衔,又曾任北洋政府顾问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1942年返美,1945年病死。他曾盗走我国大量文物,著有《中国绘画》、《中国美术大纲》、《中国艺术巡礼》等书以上这些外籍报人及其所办的报纸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他们都是“中国通”。不但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风土人情十分熟悉,而且精通汉语,有的还会讲粤、闽、沪方言,有的能用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有的能够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第二,他们都直接或闻接地参与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和干涉中国内政的活动。第三,他们所办的报刊都尽量迎合中国读者口味,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使报刊中国化。正因为这样,他们办的报刊才得以在中国长期存在。33.参考答案: 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类同《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1838年停刊。34.参考答案:B35.参考答案:B36.参考答案: (1)革命还是改良 (2)建立民国还是实现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37.参考答案: 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载统治,派人刺杀了当时国民党的实际领导人宋教仁,宣布解散国会。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的扫荡和对进步报人的迫害。近代新闻史上称这次浩劫为癸丑报灾“。著名的《中国日报》、《民产报》和复刊后的《大江报》,就是在“癸丑报灾”中被查封或被迫停刊的。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130多家,比繁荣时期的500多家减少了2/3。 “癸丑报灾”之后,袁世凯为了实现他称帝的野心,采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和摧残。 第一、颁布布新闻法律。1914年4月,袁世凯政府颁布了《报纸条例》。其中规定:禁止报纸刊载“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其他官署禁止刊登的文字,禁止军人、行政司法官吏和学生办报;对报纸的发行人、编辑人、印刷人等,亦作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同年12月,又颁布布了《出版法》,进一步规定所有报纸和出版物在发行前必须送一份给警察机关备案。此外,袁世凯政府还颁布布了《戒严法》和《治安警察法》,授予警察机关以随意查封报纸、逮捕报人的权力。 第二、,创办御用报纸来充当自己的喉舌。在北京,先后办起了《金刚报》和《亚细亚报》;在上上海接办了《神州日报》;在广州接受了《时敏报》;在长少办了《国民新报》。在这些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坏的确《亚细亚报》。该报聘请臭名昭著的帝制分子薛大可任主编,在袁世凯称帝期间改用“洪宪”年号,刊登署名文章称“臣记者:,是袁世凯手中最反动的舆论工具。 第三、收买一些报纸、报人为已所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被袁世凯政权直接和间接间收买利用的报纸在120家以上,对于一些有影响的报人,则用赠送宣传费、著书费、发干薪和宴请等手段进行拉拢,要嫠他们按照袁世凯的腔调来撰写新闻和评论。 第四、对反袁报纸和报人进行迫害。据统计,在袁世凯统治中国的4年多时间里(从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有71家报纸被封,49家被传记过,9家被捣毁,24人被杀害,60人被捕入狱,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38.参考答案: “二次革命”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也被沉寂剿灭。一些原本拥袁的报纸也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在上海租借内出版的的《民立报》,《民权报》等,袁世凯政府无权直接查封,但由内务部明令各地“禁止售卖”。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有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因而成“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打扫荡称为“癸丑报灾”。39.参考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在这里出版了许多进步报刊。它们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和全国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报刊主要有: 一、《华商报》。1941年创刊,1942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停刊。1946年1月4日在香港复刊。复刊后的《华商报》,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报纸。董事长是香港爱国人士邓文钊,总编辑是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刘思慕,总经理是民盟负责人萨空了,共产党的负责人是章汉夫。先后参加社论委员会的还有许涤新、陈此生、廖沫少、夏衍、乔冠华、张铁生、彭彰风、杨奇、高天等人。该报群英会萃,阵容强大,是当时在香港和华南地区影响最大的一家进步报刊。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停刊,工作人员撤到广州筹办《南方日报》。 二、《解众》周刊。它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刊物,1937年12月创刊汉口,1947年1月在香港复刊。此利用各种伪装封面出版后运到国统区发行,1949年10月停刊。 三、《正报》。1945年11月13日创刊,中共广东省委主办,是战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公开出版的第一家小型报纸,杨奇任社长兼总编辑。 四、《人民报》。1946年3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社长李伯球,总编黄药眠。同年4月迁至广州出版,成为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的机关报,同年8月停刊。 五、《光明报》(半月刊)。1947年1月在香港出版。它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刊物。此外,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创办的进步报刊还有《大众报》、《文汇报》、《世界展望》、《远东通讯》等。40.参考答案:D41.参考答案: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家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至1821年在马来亚半岛的马六甲出版,创办人是马礼逊,主编是米怜。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广州传教,受到清政府的严格限制,无法开展活动。他的助手米怜到南洋考察后,便选择离中国较近、华侨居住集中的马六甲作为活动基地。1815年5月,米怜夫妇偕同中国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办起了印刷所。同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以“灌输知识”和“砥砺道德”为阐发教久之辅。因此,该刊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的基本厦理,讲解《圣绎》警句和故事;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各国概况和科学常识(只刊登过一条关于月食的消息)。为了便于中国人接受,该刊常常引用孔孟语录,以儒家经典中的用语来阐释基督教教义,并且采用比较通俗的诗歌、对话,章回小说等形式进行宣传。该刊每期发行2000份左右。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连续出版达7年之久。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刊,l833年倒刊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后由传教士、外国商人和官员组织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接办,1837年迁至新加坡出版。该刊明确宣布“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实际上就是为外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鸣锣开道。随着办报宗旨的变化,该刊的内容、宣传策略和报刊业务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内容上,仍然以宗教、道德、科学为基本内容,但宗教性的内容减少了,科学和时事政治性的内容增加了。新闻报道有外国消息和广州消息,还有京报消息摘录,同时,每期必有言论。在宣传策略上,该刊不直接抨击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落后,“不必谈论政治,也不要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在报刊业务上,除刊登评论和时事政治新闻外,还首次刊登社冬新闻、具有广告性质的行情物价表和文化作品。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报刊新闻文体的演变发展是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开始此外,该刊还发表过《报纸论略》一文,介绍了西方报纸的起源和当时西方国家重要报纸的情况。这是中文报刊上发表最早的新闻学专文。42.参考答案: 反对“客里空”以后,解放区的新闻工作有显著的改进,在反映和指导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整党和支前等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宣传中又出现了“左”的错误倾向。 主要是:一、对党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阶级路线的宣传有片面性,孤立宣传贫雇农路线,宣传所谓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对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起到了破坏作用; 二、宣传了唯成分论,这是在整党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唯心主义倾向; 三、在土地改革的宣传上强调“群众要怎样办就怎样办”的尾巴主义,否定了党的领导等等。 1948年2月,毛泽东以党中央的名义发出了《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的指示。指示在列举了以上错误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新闻工作者认真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对照检查工作,纠正“左”的错误倾向。党中央采取了有效措施,使这一错误很快就被纠正了。这就是1947年6月至1948年2月间,解放区新闻界先后经历的反对右倾和反对“左”倾的两次思想战线上的斗争。43.参考答案: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内容十分丰富,有社论、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战绩、捷报和国内外时事。并设有17个专栏,图文并茂、通俗生动。被称为“战士的良友”。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44.参考答案:A,B,C45.参考答案: 1933年12月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不久,他的挚友杜重远在上海创办了《新生》周刊。该刊继承《生活》的传统,坚持《生活》宣传抗日、进步和为民众服务台的正确方向。《新生》周刊工作人员还是《生活》的原班,发行对象也是《生活》的老订户。取名“新生”,即意味着《生活》的复活。 1935年5月《新生》第2卷第15期上,发表了署名“易水”(即艾寒松)的随笔《闲话皇帝》。此文泛论古今中外君主制度的沿落,指出君主立宪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权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文中举例说,日本的天皇“其实早就作不得主”,日本真正的统治者是日本军部和大资产阶级。文章发表后,日本驻沪总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借口,要求国民党当局禁止《新生》发行,惩办主编和作者。为了故意扩大事态,日本军舰不断开进吴淞口,日文报纸大肆进行威胁性的宣传,日本军人和侨民在上海游行、闹事。软弱腐败的国民党当局竟然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开庭审讯此案。杜重远在法庭上大义凛然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借机制造事端的阴谋。法官们迫于日方压力,宣布判处杜重远14个月徒刑,查封《新生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国民党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充分暴露了它亲日媚外、虚弱腐朽的反动本质。《新生》虽然停刊了,但它的影响是消除不了的。事后,一批读者成立了“新生读者后援会”,印传单散发海内外披露事件的真相。上海律师公会呈请司法部纠正这一错案。著名律师沈钧儒亲自去南京提出抗议。国民党不得不宣布解散设在上海的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撤了该会7名官员的职。46.参考答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薄弱五一节建立了若干革命根据地,同时创建了人民的新闻事业。 1931年11月7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一些人民报刊和通讯社相继诞生。其中主要的是: 一、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成立。以CSR为呼号,对外播发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以后每天播发五六条新闻,向各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报刊发稿。红色电波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传到各地,使外界知道了苏区和红军的情况。“红中社”是中共最早的通讯社之一。 二、《红色中华》。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长征前停刊,1935年11月在陕北复刊,1937年1月《新中华报》。先后负责该报编辑工作的有周以栗、王观澜、沙可夫、李一氓、瞿秋白、任质斌等人。 三、《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邓小平主编。长征中继续出版,由陆定一主编。这是工农红军出版的第一张铅印报纸。 四、《青年实话》。1931年7月创刊,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在红军青年战士中有较大影响。 五、《斗争》周刊。1933年创刊,是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毛泽东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两篇文章曾在该刊发表。除以上几家报刊外,当时中央根据地的各种报刊还有近30种。这些报刊对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反击国民党的军事围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由于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程度不同地作过一些错误宣传。47.参考答案:红色中华;红星报48.参考答案:C49.参考答案: 第一,选材要特别注意新闻价值高这一点。 第二,作者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第三,作品的现场感强。 第四,作者要有较高的观察力和应变力。50.参考答案: 千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笔名骚心、大风、神州旧主等,陕西三原人,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报刊活动家。青年中举,1904年因所著诗集中有革命词句而被陕督通缉,逃到上海。1906年赴日本筹款办报,得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于1907年4月在上海与杨毓麟、邵力子等创办了《神州日报》,于右任为社长。这是一份日出三大张的现代化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饿办的第一份大型报纸。它在“有闻必录”口号的掩饰下,详细报道了各地举行武装起义的消息,抨击清政府黑腐败和鱼肉百姓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活动,很受读者欢迎。创刊180天后,报馆失火,于右任无力恢复,报纸由别人接办。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又在浙江资本家沈漫云等人的资助下创办了《民呼日报》,于右任仍当社长。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不遗余力地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大造“官逼民反”的舆论,向读者灌输清朝气数已尽、应该改朝换代的思想,因此遭到清政府的忌恨,便指使陕甘总督向上海租界当局诬告该报侵吞救灾公款。租界当局将于右任拘留审讯一个多月,虽然“查无实据”,仍然无理判决将于右任驱逐出租界。《民呼日报》被迫停刊,前后仅出版了92天。 但是,于右任并未屈服。就在《民呼日报》停刊两个月以后,即1909年10月3日,他又在租界里办了《民吁日报》。于右任不便出面,便由范鸿仙任社长,景耀月任总编辑。报名定为“民吁”,有多层含义:一是不让“呼",“吁”(长吁短叹)总可以吧;二是“呼”字去掉两点,表示被挖掉两只眼睛,是对清政府黑暗统治的抗议;三是“吁”字由“于”、“口”组成,表示于右任虽然被逐出租界,但他的口仍在说话。该报创刊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趁着日俄战争的胜利占领我国的辽东半岛,加紧对东三省的侵略。该报便以反日救亡为重点,大力宣传抵制日货,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并且着重报道了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日本前首相伊滕博文的事件,称颂安是名垂千古的“血性男儿”。日本政府恼羞成怒,命令其驻沪领事馆勾结租界当局以“有碍中日邦交”的罪名查封《民吁日报》。该报从创刊到11月19日被封,只存在了48天。于右任并不气馁,又于1901年10月11日创办了《民立报》。报名仍用“民”字打头,表示与“民呼刀、“民吁”两报的血缘关系。人们遂称这三个连续出版的报纸为“竖三民报”。《民立报》实力雄厚,由于右任任社长,范鸿仙、景耀月、宋教仁、邵力子、章士钊、叶楚伧、张季鸾、陈其美等革命派的著名宣传家任编辑记者。该报在辛亥革命前集中火力揭穿清政府的立宪骗局,报道各地武装起义的斗争,并且设立“民贼小传”专栏,专门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因而深受读者欢迎。1913年停刊。 辛亥革命后,于右任相继担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陕西讨袁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长等职,以直声闻名于世。1949年被蒋介石武装胁迫去台湾,1964年病逝。死前有诗日: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表达了他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51.参考答案: ①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②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用科学态度对待一切问题。 ③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等。52.参考答案:热血日报53.参考答案: 举办新闻班,聘请徐宝璜为教授主讲新闻学,聘请邵飘萍讲采访学,开始了大学新闻学教育,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54.参考答案: 第一,任何改革首先都必须从变革观念开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左”的思想的禁锢和束缚。 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各条战线都在积极推进改革,作为党的事业一部分的新闻事业,建立怎样的机制,达到什么样新的业务水平,才能承担起宣传改革、服务改革的历史责任?这也使新闻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迫切问题。 第三,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后,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看待西方新闻事业的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55.参考答案: 第一,写作深度报道,要求记者有较高的学养。 第二,写深度报道要有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来观察新闻事件、新闻事实,从而能够选择和把握重大题材和主题,抓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写作。 第三,在熟悉各种新闻文体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表现能力,能够把问题挖掘得深,有理论认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也包括布局谋篇、驾驭新闻事实加以表现的能力。56.参考答案: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即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新闻机构承担了指导和反映这一群众斗争的宣传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党中央也发现,一些报刊在大力宣传党的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时,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右的错误和其他错误。《晋绥日报》由于发表了一些不真实的新闻而引起农民的反感,有人甚至表示对党报不信任。为了挽救党报的威信,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晋绥日报》自觉地进行了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斗争。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选载了苏联话剧《前线》的片断(“客里空”是这个剧本中一个专门的捕风捉影,制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并在编辑部的文章里号召:“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的揭‘客空里’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接着,又连续发表了《不真实的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关于“客里空”之检查》等文,公开揭露了本报一些不真实的新闻及其恶劣影响。如有的记者采写新闻捕风捉影,有的编辑随心所欲地删改稿件,有的报道为地主富农辩解等等。《晋绥日报》勇于自我批评的做法引起广泛的反应,新华社向各解放区转发了《晋绥日报》反“客里空”的意义,号召各解放区的新闻界学习《晋绥日报》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于是,这场由《晋绥日报》引发的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便迅速扩展到党的整个新闻事业。这就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反对“客里空”运动。“客里空”一词后来成了假新闻的代名词。 这场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教育运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一、促成了解放区新闻界的自我改造,从思想上纯洁了党的新闻工作队伍,使之战斗力大大加强;二、挽救了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之更有力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三、维护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为党的新闻理论宝库增添了财富;四、反“客里空”运动导致了新闻业务的改革;五、由于反“客里空”斗争的引发,使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一些错误政策得到及时纠正,从面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57.参考答案:《新华日报》58.参考答案: (一) 历史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袁世凯利用革命形势给清王朝强大的压力和手中的军政大权,以逼迫清帝退位为筹码,为自己谋得了临时大总统的职权,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袁世凯上台后,表面上赞成共和,暗地里却用极其狡猾的手段实行专制。他一上台就对孙中山确立和自由新闻体制进行大肆的扭曲与破坏,使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局面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院ct诊断合作协议书(2篇)
- 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离职协议保证
- 二零二四年度精密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
- 软装货品选购合同格式
- 房屋买卖合同的权益保护
- 建筑工程钢结构部分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 好运石材料采购协议
- 纸张购销合同范例
- 铜墙铁壁防盗门购销合同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预防-护理团标
- 《中国移动渠道》课件
- (完整版)彩钢瓦屋面施工方案
- (中职)ZZ029养老照护赛项规程(8月18日更新)
- 《指环王电影介绍》课件
-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技术基础培训试题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3-1《我们关心天气》课件
- 犹太律法613条具体条款
- 提升内驱力-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 供应商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