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①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②,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③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注】①黄庭坚因卷入新旧党争被贬谪。冬天,当时在荆州做官的朋友王充道给作者送来水仙花,于是作者写了四首有关水仙花的诗,这是其中一首。②该句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③山矾,一种春天开的极香的小白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用凌波仙子在月下水上轻盈漫步描绘盆中的水仙花,以动衬动,写出水仙动人姿态。B.颔联把水仙人格化,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让人“愁绝”,引发联想和同情。C.颈联上句以美人喻花,突出其芳韵;而下句则将三种花作比较,山矾是弟,梅花是兄。D.尾联“恼”字,不是“恼怒”,而是爱花太深,由于在此独自赏花太久,感到寂寞难受。15.这首诗尾联“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貌似突兀,实则与全诗协调统一。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4.A15.作者欣赏了水仙花之后走出大门,只见浩浩江水横在眼前,不禁心旷神怡,发出会心的一笑。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也有着海阔天空的豪情逸兴,表明自己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在经历了一段极其复杂的心路历程后,作者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出门一笑大江横”,何其潇洒自适!可见尾联并不突兀,全诗协调统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以动衬动”错误。诗人把水仙花当作洛神,以洛神轻盈的漫步来描绘静态的水仙花,化静为动。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前三联是在描写水仙花,写出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俊逸高雅的神韵,作者面对着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缭乱了情怀。而最后一句写作者欣赏完水仙花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这“笑”应是心旷神怡的会心一笑。这里所描写的“大江”的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花的形象相比,“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这种海阔天空其实也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反映,作者仕途不顺,所以作者在看到横在眼前的大江之后,有了那种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本诗写到作者被水仙花的清新洁白的芳韵所折服、倾倒因为久坐欣赏而感到寂寞难耐,结合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作者赏花的寂寞其实也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惆怅,所以作者走出山门,当看到“横”在眼前的大江时,一个“笑”字其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坎坷和不公的释然,所以这句诗是作者,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的潇洒自适。可见尾联并不突兀,全诗协调统一。四川省遂宁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戴复古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①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②平日,愁叹之声。空余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注】①蹭蹬(cèngdèng):比喻失意、潦倒。②侬:古时吴人自称之辞。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追溯了作者早年为名为利奔走的辛苦和晚年归来的凄清,令人同情和叹惋。B.下阕抒发了一腔峥嵘豪气无处释放的感慨和几经蹉跎后寄意自然的无奈选择。C.词人借司马相如和严君实的经历遭遇自我慰藉,从而表明即使贫穷落魄都不能陷入沉沦之中。D.这首词文字浅显,直抒胸臆,工于典故,它是作者语言风格较有代表性的一篇。15.戴复古曾在《望江南》中说自己的诗词创作“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这首词中哪些地方印证了这一观点?请结合本词,任选两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D15.①诗律变成长庆体: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可怜”“吾何敢怨”等语言浅近直白,都为口语,通俗易懂。②歌词渐有稼轩风: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词人十年苦读,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归来”,除了诗,一无所有。他连求田问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马相如、严君平沦落至此。“空馀豪气”,报国无门,徒能饮酒听莺,看似安闲,却充满了壮志难酬得苦闷。③最会说穷通:手法上采用对比“说穷通”。少年时“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年老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愁叹之声”,两者形成对比,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空余豪气的感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工于典故”错,这首词文字浅显,直抒胸臆,应是“不工于典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律变成长庆体”,指的是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本词中“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可怜”“吾何敢怨”等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歌词渐有稼轩风”指的是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这首词写诗人十年苦读,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归来”,除了诗,一无所有。而诗也唯“愁叹之声”。他连求田问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马相如,严君平一样干些低贱活计以谋生。“空馀豪气”报国无门,徒能饮酒听莺,看似安闲,可充满了苦涩,与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词风一致。“最会说穷通”指的是手法(或内容)上采用对比“说穷通”。本词中少年时“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与年老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愁叹之声”形成对比,凸显诗人报国无门、空余豪气的的感慨。四川省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蓦山溪·梅曹组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写梅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装扮,展现天然去雕饰之美。B.下阕化用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令人抑郁伤感的气氛。C.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D.全词用清丽委婉的笔墨,咏叹梅花的清芳傲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之情,也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5.古人在诗词中常用叠词来表情达意。请比较本词中叠词与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运用上有何不同。(6分)14.(3分)D【解析】“也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错误,应该是期待被人赏识重用。15.(6分)(1)本词以叠词写人的触觉和视觉,绘景描触,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3分)(2)李词叠词写人的动作、感受、心境,直接抒情,写出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怅然若失、孤寂凄惨的精神状态,为全词定下悲伤的基调。(3分)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4~15题。咏雪白朴[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宣晚。冻凝沼沚,寒侵帐暮,冷湿阑干。[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14.下列选项中对于这组套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曲中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着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矛盾。B.“疑在玉壶间”写出了夜雪澄净无瑕的特点,其中“疑”字写出了人物身置美境的恍惚之感。C.风雪肆虐与宴饮欢歌的场景,与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讽刺辛辣。D.本套曲由同一宫调的五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单独押韵,曲调不同,但都围绕“咏雪”展开。15.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白朴这组套曲是怎样“咏雪”的。(6分)14.B(A选项“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矛盾”错误,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描写,选项说法无中生有,过度解读。C选项“讽刺辛辣”错,这组套曲意在咏雪,并无讽刺之意。D选项“每支曲子单独押韵”错,同一套曲中的每个曲日同押一部韵,所以这五支曲子同韵。)15.①正面描写。[青杏子]从视觉、触觉写雪,渲染风大雪猛,寒冷逼人的雪景。②侧面描写。[归塞北]通过屋里的人卷帘赏雪,感叹雪景画图难描,歌诗难咏,来侧面突出雪景之美。③对比(反衬)。【好观音】与【幺篇】两支曲子,通过渲染屋内歌舞宴饮,欢声笑语,画烛红炉,反衬屋外雪景的无声、冷寂。④想象。【结音】通过一缕幽香的想象,虚写屋外梅花映雪画面的冷艳、孤绝。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山居即事①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②,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③。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注:①本词写于庆元三年(1197)村居铅山时。②鸂鶒:水鸟。又名水鸳鸯。③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点破”一词描摹出鸥鸟轻盈的情态;次句“争”字写出了鸟儿戏水的热闹的场景。B.上阙从景物入笔,描写鸥鸟飞翔与鸂鶒争浴的景象,以动衬静,凸显了山居环境的幽静。C.描写飞泉运用了借代和夸张手法,与“一泓澄绿”照应,景物层次丰富,画面显得灵动。D.下阕中的“看”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看”都有引出对后文景物描写的作用。16.前人评述“若要”二句为全篇题旨所在。这一观点在本词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15.C(“借代”手法判断错误,应为“比喻”。)16.①“若要足时今足矣”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3分)②“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痛饮读离骚”也隐约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孤愤。(3分)【白话译文】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五千斛。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果还觉得不满足,那什么时候才满足呢?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四川省内江市2024届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苏轼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注: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此词作于1074年作者离杭州赴密州途中。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开篇直抒其情,华发苍颜而归计未决,以问句出之,更见其感慨之深。B.下片写佳人临别赠歌却泣不成声,一个“咽”字道尽佳人的留恋不舍。C.上片由人及己,下片描写细腻,充分体现了词人与佳人的意绪契合,情感交流。D.“惟有”二句表现了两人的惺惺相惜,与“同是天涯沦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