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株洲市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_第1页
当前株洲市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_第2页
当前株洲市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_第3页
当前株洲市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_第4页
当前株洲市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势变化、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一、国内外及湖南省经济社会形势变化

1.十八大提出的大政方针和工作要求

中共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八大承上启下,在过去9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继续发展和进步的大政方针和工作要求:(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发展方式。激发市场发展新活力,培育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3)反腐倡廉,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4)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6)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完成机械化信息化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军队的机械化。(7)贯彻一国两制,只要不主张“台独”都愿意合作。对于香港澳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只要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对话合作。(8)不称霸、不扩张,反对一切形式的强权政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9)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弦易帜的邪路。

2.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

2013年世界经济一直延续低速增长态势。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政策仍将趋紧,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我国仍将面临外需不足、贸易摩擦增多、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以及热钱冲击等严峻挑战。

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仍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从当前形势及发展态势看,美国经济好转迹象增多,房地产市场持续回升,就业形势继续有所好转,美联储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总体有利于经济继续复苏。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的难度依然较大,虽然欧债危机趋于缓解、金融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但失业率持续攀升、重债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削减财政赤字和实施结构性改革仍将拖累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复苏虽然仍会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但在扩大公共开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断加码,以及政府诱导日元贬值等因素作用下,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新兴经济体仍将受到外需低迷和内生动力减弱的制约,但主要国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和积极扩大内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态势有望得以扭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5%,略高于2012年的3.2%;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5%。

全球金融形势总体趋向好转,但出现动荡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在世界经济出现回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形势明显好转。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连创历史新高,日经指数刷新4年半高位纪录,欧洲股市亦温和上涨,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金融市场缺乏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欧元区重债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仍存在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动荡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震荡,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世界经济总体趋向复苏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原油、铜、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供求关系总体上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原油等能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个别产品价格甚至可能出现小幅回落。2013年原油价格指数将下降2.6%,金属类产品价格指数上升1.3%,农产品价格指数则下降0.1%。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美元汇率走势以及突发事件等因素引发的市场投机趋向,将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

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走势继续分化,新兴经济体有望企稳回升。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元区经济仍难摆脱负增长,日本经济维持缓慢增长态势,新兴经济体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3.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变化

“弱复苏”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国民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回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这次回落,是在经历连续七个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去年四季度刚刚有所起色后的再度回落,同时消费增速、物价增速、居民收入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均出现回落,意味着经济弱复苏进程在短期内难言乐观。2013年前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平稳,但增长业绩相对平淡。从经济增长和就业看,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缓,但仍处于高位。201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尤其是对CPI走势影响较大的粮食、油脂、鲜菜等食品价格居高不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势见缓,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狠抓落实的关键时期。

需求有所减缓,去库存化过程仍在继续。2013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1亿元,同比增长12.4%,餐饮、服饰、日用品、医药等增幅同比放缓,房地产与汽车两大主要消费市场表现欠佳,家电行业预期转为稳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平稳,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速度,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进出口增速回升,2013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4%,贸易顺差增加。

短期内,需求降温导致相关行业工业品需求和价格下降,工业企业面临去库存压力。从中期看,前期企业为房地产、外需配套与服务的产业体系与生产能力扩张过快,钢铁、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处于去产能化阶段。同时,由于受技术、体制等因素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制造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引擎,仍将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从工业生产看,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出进程加快,但新的产业增长点尚未形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扩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分别增长10.1%和10.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重点省份出口普遍减速,中西部地区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出口增幅较大。

4.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十二五”开局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湖南抢抓发展机遇,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好。展望“十二五”中后期,湖南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少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目前,湖南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条件和动力。一是湖南面临着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促进中部崛起力度加大、“两型社会”建设快速推进等重大发展机遇,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二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湖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技术基础的支撑能力、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产业企业的配套能力、区域发展的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三是湖南经济加快发展将面临一些新动力。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拓宽投资增长空间,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为湖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趋紧,货币信贷调控、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密集出台,组合叠加效应加速显现,湖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十二五”一开局,国家清理整顿投融资平台,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对信贷投放控制,湖南投资需求与融资能力的矛盾将显得较为突出。汽车消费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抑制汽车、住房类消费,消费需求加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外贸出口受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劳动力、原材料、节能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增长不确定性较大。同时,湖南居民持续增收难、产业转型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环境约束紧等长期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将制约经济快速发展。

“十二五”中后期,倘若世界经济总体上平稳,我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预计2015年湖南省GDP将达2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十二五”中后期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年均增长20%以上。湖南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需求平稳增长,但考虑到汽车消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背景,预计“十二五”中后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左右。湖南出口增长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预计“十二五”中后期湖南出口年均增幅20%左右。考虑到湖南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加之国家鼓励对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的进口,预计“十二五”中后期湖南进口年均增长25%左右。鉴于国内流动性过剩,初级产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较快,国际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湖南“十二五”周期CPI年均上涨3.5%左右。

二、“十二五”中后期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十二五”前期,株洲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显著改善、“两型”建设实现突破,民生事业也得到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纵观“十二五”中后期,株洲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将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壮大。

经济增速放缓,GDP年均增长10%左右。受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传统支柱产业如冶炼、化工、建材等在经济总量贡献中的比例逐年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作用还不突出,处于培育阶段;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倚重工业,对服务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尚未形成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氛围。预计2015年株洲市GDP达到2400亿元存在一定难度,“十二五”中后期GDP年均增长10%左右。

财政增长动力较为强劲,政府公共财政年均增长20%以上。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省较发达地区,良好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对完善的财政政策和分配制度是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宏观经济下行、GDP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株洲市公共财政收入仍能保持稳定并达到预期增长目标。

投资增长动力依旧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十二五”期间,株洲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产业项目建设的投入,开工建设杭长客运铁路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衡茶吉铁路、岳汝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城区“整治水环境生态”、“公共停车场”等一百多项市政基础设施;加速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特色园区的建设步伐;南车物流、普洛斯物流等一批物流企业相继落户,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国际酒店品牌先后加盟等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城市提质工程、民生改造工程等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对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具有重大贡献。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消费需求略有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株洲是传统的工业大市,商贸业发展相对受限,且多以传统商贸服务为主,缺乏高端商贸业和品牌商贸业。在传统的汽车类、原材料类、批发零售类消费走低的情况下,预计“十二五”中后期株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工业增长逐渐下滑,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近几年,株洲规模工业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依靠轨道交通产业的强力拉动和老企业的自然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不多。2010年新建新投产规模工业企业12家、2011年5家、2012年31家,这些企业规模非常小,对当年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有限,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新建新投产规模工业企业31家,规模最大的产值为3.39亿元,31家新增企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此预计“十二五”中后期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总量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涨25%左右。从现有结构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工业占比依然达到九成以上;从工业内部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冶金和建材等行业仍占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不平衡也影响了整体产业的增速。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依旧会扩大,但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无法达到预期增速,预计年均增长25%左右。

出口增长不确定性较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左右。近两年,随着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中国在未来5-10年中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自然是紧缩的。预计“十二五”中后期株洲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左右。

三、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建议

针对《纲要》中期评估所反映问题,“十二五”中后期,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步伐,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型工业强市

继续大力实施“5115工程”

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新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服饰和陶瓷工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航空城,南部芦淞服饰市场群,东部部分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区。进一步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引导企业按产业类别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化和节约化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推进湘江风光带、云龙职教城、城市主干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对尚未开工的大项目,要全力做好前期工作,尽早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要抓住国家加快能源、交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机遇,抓紧在农林水利、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领域,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建设项目。

做大做强重点企业

加快对清水塘地区的战略改造,通过企业搬迁和产业升级,动态调整百户重点企业,加快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支持产品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的企业和百户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尽快培育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其成为今后时期工业强市建设的引擎。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政府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开发核心技术,加强原始创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重大产业自主创新研发平台。

切实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围绕实现精深加工、节能环保、规模经济的发展目标,推动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建材、食品、纺织、医药、轻工等行业向品牌化、基地化发展,引导企业逐步实现工艺先进化、装备大型化、环保节能化、产业基地化发展格局,提高高加工度产品和终端产品比重,进一步巩固我市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服饰、陶瓷等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推进企业战略合作

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自愿互利、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对内联合、对外开放,互为市场、供需衔接,形成互为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发展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城乡统筹

继续巩固和强化支农政策

加大国家粮食、农机、畜牧等直补政策和我市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开发,调动社会资金投向“三农”。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规划建设好全市粮食核心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完善政策,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

建设各类特色农业园区,增加瓜果、菌类、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农业面积。重点扶持株洲县和茶陵县的特色农业发展。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走工农结合、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路子,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税收、信贷、用地等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抓好各项惠民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3.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

积极发展旅游业

加大旅游投入,整合景区资源,拉动客源市场,改善旅游交通,加强境外促销;强力打造“炎帝、神农、红色文化”三大品牌,将炎陵县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通过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城市”,加速我市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创新管理机制,促使旅游集团发展,改变我市旅游企业小、弱、散、差的现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粮食、农资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支持企业系统内物流向社会化物流转变,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抓好城际铁路东广场、武广新城、湘江六桥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金融业,改善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快建立引导和激励机制,主动为银企合作创造条件。加强银企沟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城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和发展会计、法律、咨询、企业策划、会展等中介服务业。

4.加快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神农文化城、株洲体育中心等建设,尽快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高品位、高起点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和布局合理、便捷有效、开放性好、实用性强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各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以炎帝、神农、红色文化三个品牌为主的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文化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积极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品牌。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

加强秋瑾故居、毛泽东主持连队建党旧址的保护、开发工作,加强古遗址、古建筑重点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积极启动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珍品、精品的征集和收藏。

5.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科学搞好城市规划

在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和完善各专项规划,并做好各项与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的衔接,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响浅路、西站南路、东环北路、栗塘路、响合路、铁东路、天池路、炎帝大道、公租房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枫溪生态城路网建设。加快市中心汽车站、市长途汽车站等城乡公路客运场站建设。

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计划,坚持统一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尽快改变城市面貌,努力把株洲建设成城市功能趋向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特色突出的秀美宜居城市。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市区主要干道建设步伐,抓好“三江四港”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防涝处理系统,抓好污水、中水、供热配套管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依托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游园绿地建设。

6.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发展活力。深化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规范价格秩序,发挥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完善引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优质高效工作机制,强化外商投资后服务和保障职能。全面推进我市大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的合资合作,更多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及城市公共设施等领域,鼓励外资参与传统产业改造和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发展的贡献率。

7.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清水塘地区污染企业的战略改造,通过运用产业政策、环境容量、差别电价等措施,着力抓好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小火电、小水泥、小钢铁等企业,确保关停到位。全面推进建筑、交通及公共设施、商业、民用等领域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建立节约型机关。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长株潭绿心的环境保护工作,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抓好清水塘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确保冶金、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关停落后产能目标顺利完成。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力推进环境优美小城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资技术保障。

8.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通过支持云龙职教城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抓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大型公立医院为依托,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加大《劳动合同法》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和平等就业制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认真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认真搞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继续强化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工作。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将农村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继续改善住房条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财税、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加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让更多老百姓安居乐业。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大力推进创名牌产品工程。

有效控制物价上涨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市场物价监管机制,畅通价格信息渠道。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垄断经营、趁机搭车涨价、扰乱流通秩序的各种行为。

加强安全监管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加强救援能力和队伍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和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四、对规划《纲要》指标调整的建议

由于制定规划初期,对宏观经济的估计过于乐观,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家宏观调控背景下,我们面临很大的增长困难,到“十二五”末期,部分规划指标难以完成目标。鉴于当前发展实际,建议考虑对“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进行调整。

建议调高的指标:

1.关于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指标。建议将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调整为68%。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完成情况较好。“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市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逐步增强。2011年、2012年,我市财政民生支出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2%、69.8%。今年1-7月,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3%。假设未来三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财政民生支出均保持2009至2012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5.0%和25.3%),预计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为70.3%。二是只能适当提高。我市民生支出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中央为了民生支出的可持续发展,将严控民生项目提高标准与新增项目,同时因当前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预计未来三年民生方面的中央转移支付增速将放缓。

2.关于财政总收入指标。建议将目标调整为到201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0亿元,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完成情况看,前两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75.36亿元、213.8亿元,增速为33.9%、21.9%。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市的财政收入呈下降趋势,今年1-7月,我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6.3亿元,增长8.6%。由于基数影响,未来三年,我市财政总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能实现总量达到280亿元的目标。从收入来源看,我市税收增长持续乏力,2007年至2012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从的54.3%下降到38.9%,地税新增税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等形成的、靠投资拉动形成的一次性税收,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新增财源看,我市一产业增长平稳,二产业受结构调整、清水塘搬迁和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减弱等影响,三产业因未来两年竣工投产项目不多的影响,三次产业新增点均较少,造成新增财源较少。要实现增幅15%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建议调整。

3.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截止2012年末,全市共完成8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量,预计2013-2015年,将以每年1.5万套递增,到2015年末,建设总量为12.5万套。根据株洲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依法按程序上报审批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2年修改)》(以下简称总规2012修编),预测到2020年,市域(含县市区)城镇总人口将达到450万人。总规2012修编中确定的城镇化率为73%,而市统计局提出应修整为70%,因此2020年城镇化率取为70%,则城镇人口总数为315万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湖南省户均人口数(3.32人)计算,市域城镇总户数将达到94.88万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1]11号)文件中提出,到“十二五”末,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即通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20%以上。因此,按保障覆盖率20%计算,到2020年末,全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量应达到18.98万套。

建议调低的指标:

4.关于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建议将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为2400亿元不变,年均增速调整为11%。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9亿元,2011-2012年年均增长13%,达到规划目标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低于年均增长13%的规划目标2.8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是在“十一五”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制定的,全市“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4.1%,属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11-2012年受国际经济深度转型、国内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影响,全市经济中速运行特征明显,“十二五”前两年年均增幅低于“十一五”1.1个百分点。后阶段,国家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未来三年要实现年均增长13%的规划增幅困难较大。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速度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