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4页
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0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

,人口出生率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

国家的行列。(2)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进

工作。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③2001年,颁布《

》。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1整理课件(3)前景①人口特点:

,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

。②目标: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以内;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

)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耕地减少,

量增加。(2)

被大量消耗。(3)

加剧。人口基数大持续增长13.6亿15亿粮食需求自然资源环境污染2整理课件3.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1)继续

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

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

的污染。(4)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

。控制资源和环境海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3整理课件练一练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整理课件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B5整理课件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

、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

等。造成不同污染的原因不同,如温室效应——过多释放CO2造成的;酸雨——燃烧煤、石油等过程中释放的SO2造成的;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为破坏栖息地环境及过度捕猎造成的。提醒样性锐减

破坏臭氧层生物多6整理课件三、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1.概念:

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层次:分为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生物圈微生物基因生态基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系统7整理课件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价值、

价值和

价值。4.保护措施:最有效的措施,

保护(最常用的方式是建立

),其它措施有保护(在人工繁育培训中心);利用生物技术对

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直接间接潜在就地易地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8整理课件练一练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建立自然保护区D.严格控制污染解析由于大坝建成后,原有物种无法在原地生存,为保护这些物种应将它们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或其他专门地区进行易地保护。

易选A,因为保护措施中最有效的为就地保护,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原地生存环境不被破坏。B易错分析9整理课件四、可持续发展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施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2)保护

。(3)建立人口、环境、

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科技和资源消费10整理课件构建知识网络11整理课件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12整理课件2.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13整理课件3.水污染及其净化

14整理课件提醒

①淡水湖泊和江河中由于氮、磷元素污染导致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叫做水华。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情况,叫做赤潮。这样的水体污染会使渔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使邻近地域人们的饮水受到直接威胁。②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通常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15整理课件对位训练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A.②④B.⑥⑦C.⑤⑦D.②⑤⑦B16整理课件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农作物增产A17整理课件考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8整理课件(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19整理课件(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20整理课件(3)多样性成因分析①从分子水平看: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DNA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21整理课件(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生物多样性中强调物种多样性,不是种群多样性。提醒22整理课件(5)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①占据空的生态位。②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如松树线虫等。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④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⑤缺少天敌的控制。23整理课件对位训练3.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快速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24整理课件4.(2008·广东生物,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行无废物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25整理课件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重点提示人口增长与其他物种种群增长率辨析模糊(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性别比例间接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决定人口密度预测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决定迁入率、迁出率26整理课件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27整理课件纠正训练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28整理课件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急增影响不大

答案

C29整理课件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通过“环境污染方面热点问题”的考查,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典例分析

(2009·北京理综,30)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30整理课件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31整理课件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氮元素以N2、NO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32整理课件(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33整理课件解析固氮有三种途径:生物固氮、闪电固氮和工业固氮,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是大气中N2进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生物分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只能利用含氮有机物。因为植物细胞的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中,蛋白质和核酸一定含N元素,所以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在细胞中主要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有的脂类中也含氮。不同季节环境温度有变化,1号山谷中的植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生长发育的快34整理课件慢不同,利用的硝酸盐的量就不同。1965年5月前,2号山谷中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5月后,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分解者生命活动旺盛,动植物遗传分解快,又由于树木砍光不能利用硝酸盐,所以产生的硝酸盐大量进入小溪。NO可使DNA发生基因突变,其作用机理如下:35整理课件由上图我们可推出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U—A和T—A。氮元素不但能被固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在氮循环中,反硝化细菌还能将含氮的化合物分解成N2返回大气。同时雨水冲刷也输出部分氮元素。2号山谷砍伐树木后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和小溪中硝酸盐含量增多,说明森林群落能涵养水源和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36整理课件答案(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2)NH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37整理课件随堂过关检测题组一: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概念考查1.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①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③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④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A38整理课件2.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是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而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39整理课件题组二: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态平衡的维持3.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你认为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易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40整理课件解析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虎的生存范围日益减小,食物逐渐缺乏,以前不会袭击人的老虎开始主动伤人,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存环境才是重中之重。答案

A41整理课件题组三:有关水污染及其治理4.(2008·全国理综Ⅱ,30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

组,理由是

。42整理课件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于乙组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人。

解析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43整理课件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的藻类等生物利用。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CO2,导致水体pH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答案(1)无机盐光氧(2)乙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

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大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

量上升(3)蓝藻浮游动物鱼44整理课件定时检测组题说明

特别推荐信息推断分析题——1、4、5、7、14、15;实验探究题——17。考点题号全球环境问题1、4、5、6、11、15、16、17生物多样性2、3、7、8、9、10、12、13、1445整理课件1.(2009·上海卷,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牧童经济”模式是人为因素造成对环境的破坏。A、C、D三项都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B46整理课件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47整理课件3.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生物实验的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B48整理课件4.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A.A国B.B国C.C国D.D国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B49整理课件5.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

N、P等矿质元素有关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③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50整理课件6.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51整理课件解析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答案A52整理课件7.据下图回答问题: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毒爆发,哪种植物的生存几率最大()A.栽培小麦B.栽培玉米C.野生小麦D.野生玉米解析遗传多样性越大,适应环境的类型越多,生存几率越大。C53整理课件8.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解析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与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属于直接价值;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属于间接价值。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C54整理课件9.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解析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是其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D55整理课件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例如草食动物的增多导致草消耗过多,反馈调节引起草食动物减少,利于恢复草的生长。D56整理课件11.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D.引入外来的物种时,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解析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好氧型生物多,故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B57整理课件12.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如图)。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主要是()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58整理课件解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藏羚羊的保护主要属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层次。答案C59整理课件13.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B60整理课件14.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价值C61整理课件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62整理课件A.3、1、4、2B.3、1、2、4C.4、2、1、3D.2、4、3、1解析池塘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答案B63整理课件16.(2008·山东理综,27)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64整理课件(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65整理课件解析(1)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剧增,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短缺,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限制人口的增长,如果环境持续恶化下去,人口甚至会减少。(2)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生物种群,符合种群的变化规律,如果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其增长应呈J型曲线,如果在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应呈S型曲线,若S型曲线的最大值为K,种群的最适生存数量应为K/2。66整理课件(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按照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会越少,种群数量的多少与获得的能量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定地球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平均每人需要的能量为X。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情况下,当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1时,则每人生存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55X,当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4时,则每人生存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28X,养活的人口≈1.96(按要求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67整理课件(4)晚婚是指在法定的结婚年龄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迟于法定年龄三年以上结婚者为晚婚。晚婚对于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一是缩短妇女的生育期,有利于减少生育量,二是拉长两代人的间隔,相对减少同一时间生存的人口数量。晚婚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初育年龄是指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各同时加上三年零九个月以上。晚育有利于青年妇女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控制出生人数和人口增长速度。晚育会使生育年龄推迟,拉长两代人的间隔,使人口增长速度减慢。68整理课件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2)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3)1.96(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69整理课件17.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①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工业污水(2#)、混合污水(3#)、人工池塘水(4#);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和总氮含量;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