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除法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教科书P1的例题、“试一试”以及P2的“想想做做”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一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让学生通过试商,明白商必须商在个位的原因,归纳、总结出笔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探索、交流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思考方法,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反思计算过程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挂图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提出实际问题引入新的计算,引导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新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获得解决新问题2的灵感,产生学习和探求计算方法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式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例题情景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提出计算问题。然后提问:要求要打几包,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指出:求要打几包,要用60÷20,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1、探究口算方法。问:60÷20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指答:①想乘算除20×3=60,60÷20=3②60里面有3个20④还可以笔算谈话: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3、探究笔算方法。①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②问:商应该写几?写在哪个数位上?③同桌讨论: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④汇报讨论结果1:因为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汇报讨论结果2:十位上的6除以20不够商1,所以用60除以20,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4、尝试计算“试一试”①出示左边一题96÷20,让学生独立笔算,并注意商的书写位置。②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④独立完成另一题150÷30,同桌互相说计算方法,重点是得数写在哪个数位先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然后共同总结: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得数的个位就商几。完成“想想做做”1~6题。①第一题:先独立完成,要求要一组一组地对比着口算。让学生说说第1组和第3组的口算方法。问: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总结:可以利用表内除法口算整十数的除法。②第二题:先独立完成左边两题问:这两题的得数商几,你是怎么想到的?后两题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笔算方法。4第四题:①在书本上独立做题。②提问:解决“180分=()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算式,得数是多少?③把“秒”换算成“分”,把“分”换算成“时”应该怎样计算?第3、5题上A本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60÷20=3(包)3答:可以打3包。20)600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二位数)课本第374页。5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二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是学生继续学习出发时两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比较熟悉,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以迁移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中来。用竖式计算。6分组计算第1、3和第2、3题,同时让三名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注重强调商的书写位置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决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口答算式。教师板书:420÷30(3)引导估计。提问:在算出结果前你能先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可能的估计方法和结果:①每班分到的本数比10本多;②每班分到的本数比20本少;③商的范围在10720之间。在学生估计的基础上小结:看来420÷30的商是二位数,是十几。(4)探索笔算方法420÷30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请同学们联系刚才复习题中的42÷30的计算方法,想一想420÷30可以怎样计算。在学生大部分尝试计算完毕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笔算方法板演:420÷30=14(个)70答:可以分给14个班。然后组织学生明晰笔算方法: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么计算的。①商1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②余下的12表示什么?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后,120又表示120个多少?集体讲评后让尝试计算错误的学生改正,然后同桌再互相指着竖式说说笔算过程,教师再指定几个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学生独立验算,然后集体反馈,交流验算方法。2.教学“试一试”,初步概括方法。如果把420本书,按每班40本分,可以分给几个班?按每班50本分呢?(2)组织比较:观察这二道题,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提问:同样是420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一个商是一位数,而另一个商则是二位数呢?怎样辨别被除数的前二位够除还是不够除呢?这二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一想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怎样计算?先同桌互相讨论,再指名概括,最后师生共同作比较完整的口头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二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二位比除数大或等于被除数,就先在商的十位上写商,然后继续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二位比除数小,就81.做“想想做做”第1、2题。2.做“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要给出相应的合适的评价。3.做“想想做做”第5题。提示:联系上一题中同学们的发现,想一想这道题的第二小题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选取不同的解答方法板演。其中第二题的算法可以是:40×2=80(筐)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做“想想做做”第3题。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二位数)420÷30=14(个)叶 0答:可以分给14个班。9练习一教科书第5页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强正确运用算法进行计算的能力。2、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3、能运用所获得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独立运用所掌握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挂图二、基本练习。(1)练习一(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指名口答,可以说说是怎样想的。(2)练习一(5)做完后并说说上下题目有区别?(3)练习一(6)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再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到商不变。让学生积极探索,交流讨论,初步体会到“商不变的规律”2.笔算练习(1)先说说下面每题的商是几,再计算。(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2)除到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你能判断出商的位数吗?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再逐步整理归纳:(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除到个位不够商1就商0。(2)根据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和除数的大小来判断商的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三、解决问题(补充)1、3号船一次捕鱼30筐,共960千克,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如果每筐可卖70元,总收入多少元?2、把480米的绳子剪成40段,每段再做成6根跳绳,这条绳子一共可以做成多少根跳绳?(1)直接用40×6=240根(2)480÷40=12(米)12÷6=2(米)480÷2=240(根)3.教学思考题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20-1=19次。如果转换恰好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四、布置作业:第5页第3、4题板书设计:练习一(1)直接用40×6=240根(2)480÷40=12(米)12÷6=2(米)480÷2=240(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教科书第6页例题及第1~2题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法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内容的教学知识目标是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三位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了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引1、最大能填几2、说一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出示第6页的插图(挂图),指名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提问:求小明几天可以看完这本书,就是求什么?(192里面最多有几个32)提问:商大约是多少呢?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2接近30,6个30是180,商大约是6。)2.讨论192÷32的计算。(1)提问:可以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2)指导列竖式计算。列竖式时,让学生讨论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试着试商,想:192里面最多有6个30,试商6,6和32相乘。(3)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提问:怎样验算?(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追问:刚才是把32看作多少试商的?为什么可以看作30试商?得出的商要和哪一个数相乘?为什么?(4)小结计算方法。出示题:192÷39。提问:你想把39看作几十来试商?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练习,再集体订正。4.比较小结。提问:这里两道题的除数都是几位数?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把除数看作怎样的数来试商?(总结计算方法。)1.第6页第1题前两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析校对。2.第6页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练习二第地1~2题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四舍五入试商(练习二)教科书第7页练习二(3—8)1、在加强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试商的方法,增强计算能力。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得计算由正确向熟练推进。3、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4、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1、第7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校对。2.口算比赛。3、估算:第7页第4题先独立连线,再交流是怎样想的?提问:昨天学习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我们把除数看作什么数来试商?2.第7页第5题:先说出下面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3、第7页第6题: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想的?4、第7页第7题:读题分析:怎样求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除以14,而不是除以2?如果除以2表示什么意思?集体计算,得出平均每天生产水泥11吨。再独立完成第2小题,将结果填写在表中。提问: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呢?得到: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1、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2、一个修路队要修路726米。已经修了285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63米,还要用多少天?第7页第6、8题板书设计:四舍五入试商(练习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教科书第8-9的想想做做。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2、让学生在不断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3、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计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4、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感受到计算的作用。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初商大了需要调小的调商方法。在笔算除法中,试商以后需要对初商加以调整,这是除法中最难的地方。如果学生对此掌握不好,就会影响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所以着重要教给学生调整商的方法。一、出示对比题,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1)三(1)班新买了43本书,学校图书馆新买了262本书。图书馆买的新书是三(1)班的多少倍?(2)四(1)有34人,到图书馆共借书272本,四(1)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答。学生做完后,可以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1)提问:把除数34看作几十来试商?为什么看作30?看作30可以试商几?(2)商9后,9与34相乘的积超过了被除数,也就是说,如果商9说明每人分9本,这样就要分掉306本,而一共借了272本,够分吗?该怎么办?(3)说明:306比272天不够减,说明306比272大,不够减,说明不够商9,要减小,所以改商8。现在用8乘34,看一看商8是不是合适。(合适)(4)提问:大家想一想,把34看作30,先试商几?为什么要改商8?(5)指名完整叙述试商、调商的过程。比较:262÷43和272÷34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相同:都把除数四舍看作整数来试商。不同点:第一题试商下来能够减。第二题试商下来比被除数大,要重新调商。都可以用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1、想想做做(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这4题是用什么办法试商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2、想想做做(2)。想想做做(3)(4)。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0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教科书第9-10页1、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探索在“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3、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4、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饿作用。能学会用五入法的方法试商后进行调商。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初商大了需要调小的调商方法后继续学习初商小了需要调大的方法。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1、指名板演192÷32272÷34,其他学生同时计算。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相机板书:初商太大,需要调小。2、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课题)1、呈现情境图,提问:怎样求四2班平均每人借书的本数?2、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4、让学生在黑板上边写边说说你在试商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教师相机强调: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了初商太小了。原因是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用五入法看大了,商就小了。所以需要把商调大。(板书:初商太小,需要调大)5、比较:今天学习的例题和复习的题目,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对试商这个词有什么新的认识?教师说明:试商,顾名思义是用试验的方法找商,我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的办法找商,这样找到的商有时正好,一次试验成功,有时不合适(太大或太小),就需要对找到的商进行调整,一般一次可以完成,有时还需要调整两次。像这种试验、调整的办法也是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常采用的办法。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先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交流,然后订正,校对。3、笔算并且演算2727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怎样试商?试商后会出现哪些情况?你怎样解决?第10页想想做做第3后四题、第4题。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64Z4Z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三)教科书第11页练习三第1-5题教学要求:1、通过对比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激素那。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饿学习习惯,提高在激素那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作用。正确地解答。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1、练习三第1题对比练习。第一组: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1)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边做边分析对比,有什么感受。(2)同桌互相说说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3)全般交流,教师板书过程。并在板书过程中对学生追问。为什么都把24(4)在对比中学生会发现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计算的时候,被除数很重要,要能通过口算迅速判断商是小了还是大了,然后马上调商)第二组:被除数不变,除数变了。(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提高计算的速度。(2)学生对所做的题独立分析,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了,试商的除数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发生了变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用演算来保2、练习三第3题。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3、练习三第4题。(2)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同桌讨论。1.练习三第5题。四、作业:第2题、第5题板书设计:练习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三)教科书第11-12页6-9题(1)在练习中能熟练而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在计算过程克服困难的意(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饿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计算。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1、完成口算本上口算一条。2、第11页第6题(口算1分半钟)学生做完,交互校对,查看错误情况,帮助纠错。一、笔算(有时间和正确性的要求)1、练习三第7题。(1)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最高位可能是几?(2)让学生独立计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集体订正,看过程和结果。把错误的题目写到黑板上进行评价,分析错误的原因。2、练习三第8题。(1)出示第一行的三题:(2)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3)出示第二行的三题:请同学们快速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练习三的第9题(1)学生读题,自己分析,列式解答。(1)提问:有哪几种交通工具?速度分别是多少?要求“用上面的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各需要多少要时间”就是求什么?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板书:路程÷速度=时间。(2)可以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公共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几倍?小汽车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几倍?第11页第8题。能当堂完成就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板书设计:练习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三)教科书第12页10-14题。1、在练习中能用较快的速度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计算。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在计算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激素那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用较快的速度正确而熟练地解答。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口算2、第12页第10题。一分半钟完成,校对后了解口算的正确情况。练习三第11前四题。1、第12页第12题说说题中的信息。提问: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宽?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的宽=面积÷长方形的长。让学生独立完成。2、堆一个正方体用了64块小方木。现在有302块小方木,可以对成几个这样的正方体?还剩几块小方木?3、工人把同样的680半书打包,每92本一包,最多能打几包?再添上同样的书几本,就可以再打一包了?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全班交流。2、第12页第13题,说说题中的信息。3、第12页第14题。读题,说两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再说说每步求出的各是什么问题。可以有几种方法来解答。第12页第11题后四题和第13、14题。板书设计:练习三除法(复习一)教科书第13页1—6题1、通过复习,学生能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打好基础。熟练进行计算。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1、完成第13页第1题,时间一分半钟。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什么?二、笔算1、复习题第2题。(4)集体交流订正,想一想:有什么异同?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商”?2.复习题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汇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进行验算,保证计算的正确(1)第13题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对题目进行分析比较,烁烁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虽然算式不一样,但是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因为上面一组算式的除数和下面一组连续除以两个其实是一样的,但是第2组这样的计算方法比上面更加简便。所以,在激素那的时候要能够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得计算更加简便。)(2)分析第13页第4题,哪几道题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思考?学生交流,找出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来。不能用简便方法的采用列竖式复习题第5题。复习第4题。板书设计:复习一除法(复习二)教科书第13—14页第7—10题1、能运用学会的计算解决实际外呢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完成口算本上口算一条,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计算正确二、笔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题,并进行评比,看谁能做计算小能手。完成第13页第7题。(1)出示第7题,指名读要求。1.复习的第8题。2.复习第10题。(2)出示第1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每千克什锦糖的售价,就是三种糖售价的平学生解答第1,2个问。指名读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右边一题答案不惟一。第7题和第9题。板书设计:复习二第二单元角第一课时射线、直线和角第16、17页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并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3、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理解三线、角的概念,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距离。认识射线,体会射线的一边可以无限延长的特征光盘学生初步感知线段与直角,为学生学习本堂课提供了基础。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将一堆混乱的材料(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射线、线段),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分类思想的培养。通过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师根据概念的特点组织感知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由射线发展成角,由特殊角引申出各类角的过程,是这堂课的突破口。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师:这是一张夜景图,夜景美在哪里?(灯光)用手势表示其中的一束灯光,感受它有什么特点?(从一点出发,直直地向一个方向,无限地延长)板书:无限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光线吗?你能不能借助尺子在纸上画一束这样的灯光?先在自己本子上画,然后请一个学生实物投影演示自己是怎么画的。2、认识射线、直线师:这样的线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的一种线——射线。(板书)师:我们以前学过一种什么线?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条线段,再量一下长度。你能不能把这条线段画成我们刚才所认识的射线。你是怎样画的?(一生实物投影交流)把画的线段的一端不动,把另一端无限地延长,就成了一条射线。那我把两端都延长呢?这样的线你认识吗?(直线)(板书)3、小组交流三线异同师:现在我们认识了三种线,我们来找找看这三种线有什么异同点?小组内交流讨论据学生回答适当整理板书。线段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直的{射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4、辨认三线,加深印象(1)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说一下判断的理由)(2)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三种不同的线。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刚才老师请你自由的画线,现在同学们要按要求进行画线。A、经过一个点画直线B、经过两个点画直线线,再交流。(实物投影)师:再画两个点,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先理解“经过这两个点”?再自己画线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据生回答归纳: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经过两个点却只能画一条直线,这就是说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板)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你能举例说明吗?2、两点间的距离(1)认识两点间的距离。演示:我家住在人民北路,到新华书店我只要沿着一条人民路一直走就到了新华书店。可是呢,我有时要先到我家边上的小公园散一会儿步,然后再去新华书店,有时也走这样的一条路去。师:这三条路哪条路最近?我们把这三条路用数学上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从具体情境抽象成的数学上的简洁的图示)量一量验证一下。(打开书本量一下P17的想一想。那条曲线怎么量?)通过测量来验证刚才想的是有道理的。说明: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2)看图说出距离幻灯出示每条路的长度。让学生说出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再回答书上想一想图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使生再次明确两点间的距离是指哪一段)(3)自己在本子上画两个点,然后给你的同桌量一量你画的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再交换过来检验一下同桌量得是否正确?角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一种图形,请大家一起自学书上的内容。学后交流。师:用今天学得的知识说说怎样就得到了一个角?师:你认为角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角是由一点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指着学生画的角的边,问:这两条是什么线?我还可以画下去吗?为什么?通过自学,你还了解了角的哪些知识?(写法、读法、表示方法等)联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里有角?3、想想做做3请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先是直角,再是锐角,最后是钝角)。结合演示,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角的度量(1)教学内容:第18、19页1、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正确读懂内圈和外圈的数据量角器、三角板这部分知识虽然不难,但四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更细致的指导。首先观察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着重讲清内圈和外圈刻度。其次要让学生产生量角的欲望。最后指导学生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能昨天的课上我们又认识了角,知道角按大小分,可以分成哪几类?(直角、锐角、钝角)结合画角,再提醒:角的边是射线(先画一条边,在把尺放上去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向不同的方向画,可以分别得到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画另一条边,成一个钝角)这个钝角有多大?谁能说一说。(估计学生会说到它比直角大,或者说成它是一个直角加一个锐角………)指出:这种说法只能是大概地说出了这个角的大小,那我要比较精确地知道它的大小,应该怎么做呢?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1、它是一个半圆2、有很多的数。数一数:0、10、20、30……180有几个0~180?再指着数一数。指出:有2个0~180,一个在外面,叫外圈,还有一个在里面,叫内圈3、下面有一条平的线指出:这条平的线,它分别都指着0,叫0刻度线最中间的是一条竖的线与0刻度线相交,那个点叫中心点4、在这个半圆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刻度指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因为数据太多了,不能全部标出来,所以只标了整十数,每一小格就表示其中的1小份,即15、看书,了解1度的角是怎么量出来的,有多大。6、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1、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注意看懂量的方法:中心点对准顶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要看清楚0在内还是在外,然后顺着看下去,看另一条边对准的刻度是多少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量完之后再转个角度试一试两种方法测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条边。所不同的是,一个看的是外圈另一个看的是内圈。)如果有学生内外圈看错了,导致结果是100多度的话,可以问:谁有办法证明他的测量有问题?(图上画的是一个锐角,应该小于90度。)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巡视,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把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以防止内外圈看错的现象。也可以量还之后,再换一个角度再量,以数量测量的方法2、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可以引导学生先量一量其中直角的度数,记住直角是90再依次量剩下的角。在量第二块三角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另两个角大小一样吗?再量得以验证。全部数据出来之后,,让学生算一算:每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加起来,和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3、(习题3)下面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一下,再用量角器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只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说说你这课的收获,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角的度量(2)1.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指出:当发现这个角不是正好几十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误差,像这个角,可以说成35或是34、36,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都能算对。但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比如明显觉得在30~40之间,却说成是四十几或是二十几度都是错误还有一种错误是看成了140~150之间,写成了145。这种错误在于看错了内圈和外圈,可以用锐角或钝角来很快地判断2、把刚才画的角改成一个三角形指出:正如刚才所说,在测量的时候是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那像这个三角形,如果每个角都有一两度的误差,在最后算三个角的总度数的时候就回有更大的形三个角加起来应该是180的,这就不对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仔细再找一找,怎么会多出来了5,然后再调整,最后算得的结果只能是180。1、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并量出各角的度数(p.20第6题)分别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第4、5题)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第7题)适当补充:滑滑梯的角度是40度,这个角度更适合一个小朋友从上面滑下来。我们后面会带大家做实验,研究不同的度数对物体下滑各有什么影响跷跷板上有两个角,这两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为什么会这样的呢?4、先估计队旗上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量一量指出: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的,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化3条(画一画);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呢?(学生动手试)5个点呢?(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比如:每个点都会有4次机会,5个点就会有5个4次机会,但都重复了一次,抽象:点子数(点子数-1)2=线数用这个规律,算一算6个点的情况。自己补充一题,算一算能画几条线。6、介绍放风筝,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简单介绍自己这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到的放风筝情况1、观察第21页第8题的四张图,你有什么发现?(边都一样长,角越来越大,角也一样大……)动手量一量,说说每个图形的角各是多少度?交流: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问: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三角形三个角的总度数是180,1803=60)正方形每个角是90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110,六边形每个角是120说明通过计算,同样能得到每个角是90度考考大家,用分割成三角形,再算一算的方法,我们会检查出后面的图形中有的角是有误差的。看谁爱动脑,课后可以试一试。第四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量角器三角尺。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角,并能正确得辨认锐角、直角、钝角。但是,那时是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用三角板比较得到的,这些主要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本节的内容是建立在上面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用角的度数来判断各是什么角,这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一、活动角,认识各种角和学生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感受活动角是可以活动的1、出示两条边完全重合的原始状态指出:这也是一个角,想想这是为什么?(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果我要你用度数来说它,你怎么说?(0)2、慢慢展开,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指出:直角只能是正好的90,多一度就變成了钝角,少一度又變成了锐角。所(用量角器或是三角板上的直角)检查,并调整4、继续展开,再问:现在得到的是什么角?(钝角)把三种角依次重合,比一比,感受:直角比锐角大、钝角比直角大5、再展开,想一想,我要得到一个很特殊的角,会是怎么样的呢?(展开得平角。)想一想,把它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一直线中间加一个点)画一画,追问:它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谁能有好办法,把刚才的展开的过程画出来?(在图上标上半圆的弧线)这个角,你能用一个字来表示它的特点么?(平)它的名字就叫平角量一量,得到它是1805、再展开,指出:再接下去,角的度数就超过了180,在我们小学阶段,大于180的角一般是不研究的,但有一个特殊情况例外(边说边继续展开)猜猜是什么情况?(又回到了重合状态)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注意引导学生与0的区别,画上箭头)指板书问:这个角是怎么得到的?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个名字?(周角)(黑板上画了4个特殊的角,0、90、180、360)分别请学生手手势来表示这些特殊的角,再次感受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6、根据它们的度数,你能否照这样子说一说:1、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你能否来画一个规定度数的角呢?比如说60结合学生的说,规范画角的步骤:先较随意地画一条边,画好其中的一个顶点;把量角器放上去,点和点对齐、边和边对齐,再找到60的刻度点,点上一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道理,连要注意的地方:第2条边在画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画出来,一般只要画和第一条边差不多长就可以了。2、画好的角,还要检查一下,可以还是用量角器,也可以用三角板上60现成的那个角。动手再检查一下。继续画30的角、45的角、90的角,画好之后分别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检查一1、试一试: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135的注意:这题的顶点是固定的,画完之后,请同桌帮忙检查。让学生分别把名称写在角的边上。再从小到大排一排3、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引导学生回答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组成各种角)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几个特殊的角?注意区别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4、分一分、填一填填完后,交流结果,并追问:这里有几个光杆司令,是什么?指出: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只有一种情况,比如89度就变成了一个锐角,而91度又变成了一个钝角。所以它们三种情况都只有一个。第五课时练习四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种线之间的关系;角的分类。更熟练地掌握有关画角和量角的方法。在一些具体动手操作活动中,灵活掌握有关角的1、出示书上的这张图,问:你能在下图中分别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吗?在指的过程中,感受: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是有方向的补充:有端点的是什么?无限长的是什么?可度量的是什么?角的边是什么?2、先在纸上画4个点,再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最多能画多少条?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画的条数的?(可以用数的方法,画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可以先外再内也可以用算的方法,每个点都有同样的机会,比点子少1次自己不能和自己连线,但都重复了一遍,所以还要除以2。)自己给同桌出个类似的题,互相检查方法有没有掌握。完成第25页第3题三、钟面上有关角的知识1、出示一个钟面,想:分针转一圈,该角是一个什么角?多少度?观察整个钟面,上面的12个数字其实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12份,那每一大格对应的角都是30度。下面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多少分?形成的角各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注意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要和上面一题有所区别1、完成p.26第7题,量出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2、完成p.27第8题,先把方位图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再量出北和西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问:如果不量,你能算出该角的度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任意找两个方向,说说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3、复习并熟悉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注意示范:把两块三角板上各一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拼成的角。指出:这样的角拼不困难,但要有顺序地找,找全不是太容易,所以请大家多动动脑,想出自己的好办法。(可单独,也可合作)全班的交流,注意好方法的介绍4、思考(p.27的思考题)下面每个图中的两个角相等吗?为什么?(允许学生在量的基础上思考,再引导到用推理的方法。)5、简单介绍丹顶鹤的飞行五、折纸认识角取一张任意的纸,先随意一折,第二折的时候要注意折痕的对齐。这样得到了一个角,观察这个角,它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验证继续折,得到一个新角,你知道这个角是多少度吗?能不能还是用这个直角折出30度的角,想一想是怎么操作的?完成书上的第26页第5、6题六、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学习材料第六课时怎样滚得远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教材以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体会结论的可靠性,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对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开阔的地方。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书上2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科书第30—31页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书写格式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结合情景列出算式,而且有部分学生能够有序地解决。但在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上,学生的困难比较突出,而且这与新旧知识都有关,这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尝试计算,提供一些很典型、很普遍的问题,师生共同搭建交流平台,点明知识要点,明确新的(一)创设情境1、谈话:出示情境图2、谁来介绍一下柜台里的商品和价格?(1)分步列式,交流解题思路(2)尝试列综合算式,同桌交流(3)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题中先求什么?所以我们计算时要先算什么?(4)讲解脱式计算的格式2、小结:在一个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我们称提问: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乘减1、出示问题: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1)你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吗?(2)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你的想法(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小结:这两题是什么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乘法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2、指导:读综合算式(五)练习巩固1、出示第31第1页读一读,说说先算什么?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同桌交流,独立改正全班交流,说说错在哪里?全班交流,说说:先算什么?为什么?突出: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谁在前谁先算针对信息,提出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答的问题指名提问,全班列综合算式(六)布置作业第31页第3、5题。教科书第32-33页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经历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那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考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1、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3、创设情境1、谈话:出示情境图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1、提问(1)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学生独立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2)你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划出先算部分,独立计算。交流计算过程,书写格式。表述算式2、提问(1)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2)你是怎样列式的?表示什么意思?(3)解答时先算什么?划出先算部分,独立计算。交流计算过程,书写格式。表述算式(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四)练习巩固同桌交流,尝试表述指名交流独立计算,3生板演,全班评改。2、出示第33页想想做作第2题同桌交流,尝试表述指名交流3、出示第33页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交流,突出对比“同级运算”与“不同级运算”4、出示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判断,提问:你是怎样估计的?突出:运算顺序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独立计算,2生板演6、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解答第(1)(2)题,指名板演;交流评改指名提问,全班列式(五)布置作业第33页第2题。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科书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二、新授文1、提问(1)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2)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3)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1)括号的作用是什么?(2)是否需要加括号?3、学生独立计算,表述算式巩固运算顺序(1)提问:先算什么?为什么?(2)指出:算式里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3)独立计算,2生板演(4)交流评改,读出两个综合算式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2、6题。p.35第6~10题,思考题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想:怎么会都是100的呢?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2)观察第2组,159-(59+37)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钟的单价是18元,台灯的单价是25元,小华付出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裤子36元)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36)×5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第.35页:第6题练习五练习五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题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种混合运算的不同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熟练多种混合运算的不同运算顺序。1、说说下面这些题目先算哪一步?用线划出来在交流的时候,可有选择地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算一算,比一比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数一样,符号一样,括号不一样。)猜:得数会一样吗?算一算,交流。指出:由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3、算一算、比一比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猜:结果会一样吗?算一算,交流。指出:得数是一样的想:这题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一题?(p.35第7题)说一说:前面的第7题是连减可以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这一题是连除题可以和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得数是一样的分别比一比两个组,哪个题你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容易?(前面的是有括号的容易,后面的是没括号的容易)指出:正是因为算式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方便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补充:240÷3÷8根据上面的关系,你能写出和这个算式结果一样的别的算式吗?小结:除以两个数的积是24,那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4、刚才我们发现算式之间是存在一些联系的,现在我们用联系来判断,注意不能计算,说说下面的算式结果哪个大哪个小注意要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比如第1题,可以想后面的算式表示的是8个40,而前面的算式只是5个40稍微多一点……)欢欢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她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再交流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倒推法”,最后得出口里的数应该是80,最后的结果是420练习五第3、9题练习五上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练习五上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综合算式来解答问题。熟练运用综合算式解答问题。1、(第4题)看清楚门口的告示后,算:(1)买3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应付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数量关系式:3张成人票的钱加1张儿童票的钱,等于应付的钱)(2)用100元钱买12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一共付出的钱减12张儿童票的钱,等于2、(第5题)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平均每班借书的本数吗?注意检查括号加了没有?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可以问:你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可以把这些数都看成150,155多5,161多11,149缺1,那就是在平均数150的基础上总的多了15,15除以3等于5,150+5=155)指出:在具体算的时候,仔细观察,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巧妙的好办法3、比较:(1)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0页,第二天看了3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2)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0页,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还有多少页没有看?(3)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3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读题后,你发现这3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求还有多少页没看?)你想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一共要看的150页减去已经看的页数)分别解答这3题,体会它们之间的不同:(1)可以用连减或是减去两天看的和,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2)可以用连减或减去两天看的和或减去两天看的“积”(3)也可以连减,但太麻烦了,应该减去积比较合适指出:这3题的基本关系式都是一样的,但根据看的页数不同方式的表达,可以具体用不同的方法4、5个乒乓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800个乒乓球能装多少盒?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说说你在列式时想到了哪种类型的混合运算?(p.37页第7题)交流两种解答方法补充问:800÷4÷5可以吗?为什么?5、(1)包装480瓶墨水,一共装了8箱,每箱装10盒,每盒装多少瓶?(2)包装480瓶墨水,每6瓶装一盒,10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比较两题,分别列式。把算式的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说给同桌听再次体会:连除和除以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的6、每个书架每层大约放20本书(1)3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2)图书馆又新买了550本书,增加几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再获取一个重要信息:每个书架分4层分别解答着个问题在交流第2题的时候注意两种结果:(1)=6(个)……70(本)(2)≈7(个)7、全课总结(略)8、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中练习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一课时认识平行线教学内容:第39—41页。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正确画平行线教学准备:图片、直尺、三角板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而且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一、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让学生选两支最长的铅笔,摆一摆,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老师注意观察,并画出各种情况(图略)设疑:有一种情况,我实在是画不出来,知道是哪种吗?找一个这种情况的演示(两个平面)指出: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情况都是在同一个平面的,而这种情况是在不同平面内的。我们小学里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2、看画的各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一分说说你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了几类?(相交和不相交)我们把这些线都看成直线,想象一下,它们可以继续延长后的情况。发现,它其实还是相交的。而另外一种情况,再怎么延长,都是不相交的。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还是利用2支铅笔,摆出不同位置的平行线注意阅读书上的图片,找到其中或是平行或是相交的关系,说一说。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平行线吗?也来指一指,说一说。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重点说一说第4组的判断方法可能会有学生说到:延长后,上面会相交,所以它不是平行线也有可能会有学生说:平行线在不同的位置宽窄应该是一样的,它看上去上面6、结合上面的话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7、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画在自备本上,交流(1)利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2)利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指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现成的平行线在画(3)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可能会有学生指出:在平移的过程中,只要有抖动,那平行线画出来就不准了讨论:那怎样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抖呢?引导学生发现书上p.40中间的画法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画线,另一条紧贴着直尺,沿直尺移动,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2、学生练习画(1)完成试一试(2)经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学生在自备本上互相出题画平行线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指出:其实平行线也就是通过平移后得到的直线。所以这张图里对应的边之间都是平行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垂直(1)教学内容:第42—43页,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垂直的概念。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画垂线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画出不同位置的垂线教学准备:图片,三角板、量角器设计意图:认识垂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怎样画垂线。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引出两种相交,自然地使学生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垂直这种特殊的相交。在教学垂直这部分概念时,通过学生自学,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有关平行线的知识出示一组关于平行线的判断题,让学生去判断(题略)通过判断,使学生认识到判断是否是平行线的三个基本要素:同一平面、直线、不相交1、我们昨天学习的平行线有个“不相交”的前提,那相交的情况又有哪些呢?请你利用手中最长的两支铅笔,摆出你最常见的相交情况指名回答:说说你摆的是什么?或是在哪里看到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横一竖的相交,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比如说:广告牌、窗、红十字、加号……)还有哪种相交也很普遍呢?(老师搭出一个直角)说说你在哪里可以看到这种相交?(门角、窗角、书角……)2、分别把这两种相交的情况画在黑板上。请你观察一下,这两张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相交都组成了直角)老师隨机画上直角标记指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的关系叫“互相垂直”,用手遮去其中一条直线,问:这是垂线吗?指出: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关于垂线,还有一个知识点。板书:垂足猜一猜,垂足指的是什么呢?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相交,就会有交点。垂足就是指这两直线的交点再读垂直的定义,问:你有问有发现,这个定义和昨天平行线的定义比,少了点什么?(同一平面内)为什么会少了这个条件呢?摆一摆,体会相交只能是在同一平面内1、下面我们要来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想,你准备怎么画?需要什么工具吗?在方格纸上,利用它横和竖的线条直接画(2)用三角板画注意区别有已知点和没已知点的画,以及点在外、点在线的不同(3)用量角器画也要注意是否有已知点的问题2、学生练习,分别在自己的本子上用不同的方法画一画3、完成书上的试一试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观察照书上方法折后的折痕有什么关系?2、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提醒学生要分别画上直角标记;一个直角标记就说明有一组互相垂直的线要注意第2个图形,学生很可能画得不够规范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认识垂直(2)教学内容:第44页的例题,完成第45页的想想做做1、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2、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尺、三角板等点到直线的距离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从直线外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然后擦去点外的线,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到垂足之间是一条垂线段。并让学生再画出一些相互不垂直的线段,通过亲身实践量得垂线段是最短的,从而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1、以黑板为例,说说长方形的相对的边是什么关系?相邻的边是什么关系?指出:平行和垂直是两种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检查画法及结果1、画:请大家在自备本上沿本子的线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大约5格的地方从A点出发,向直线画线段。先老师比画,让学生想象: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其中有一条最特殊,想一想,是哪条?(垂直的线)学生画:从A点出发,先画一条垂线,再分别在垂线的两边各画另外的两条线段(共5条)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老师也可请画得比较好的同学分组给大2、量:依次量出这5条线段的长度比较量得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说给同桌听再分别请几个学生报一报自己的测量的结果,其他学生根据发现判断他的测量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3、教学“距离”继续读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把书翻到第17页)回忆什么是点到点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再看第44页,这个距离指的是点到线的距离,比一比,两个距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最短的)练习第45页的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先指名交流:你可以画几条?怎么画?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线段的长度都是2厘米,是相等的。)继续摆动手中的尺,试一试,有没有用别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条平行线之间指出:连接这两条平行线,只有这些垂直的线的长度是最短的。那谁能来试着说一说:这垂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什么?(距离)回忆:在开始认识平行线的时候,有同学指出一种画法,可以先任意地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这条直线之外分别量两个2cm,再把这两个点连起来,这样得到的另一条线就和刚才的那条是平行的关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1、量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问:量的是距离,也就是要量什么?动手画一画,量一量。交流结果。2、看一看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要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的交流。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3、右图(略)是人行横道线。如果从A点穿过马路,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六教学内容:第46—47页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清楚两条线之间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2、能正确熟练地画平行线和垂线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等1、下面每组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写一写,注意不能写错别字指出: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其中垂直的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不相交就是平行仔细观察这三张图,你发现第3张与前两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垂直要有直角标记)继续问:这张图上能找到几个直角?画了几个直角标记呢?为什么4个直角只画了一个直角标记?把竖线下面出头的部分遮起来,问:这张图上能找到几个直角呢?2、用一张正方形纸照样子折一折再打开,看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折的时候要学生对折得很整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两条斜线相交,是否垂直,要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确认后做好直角标记3、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以字母“E”为例,分别用不同的记号表示垂直和平行用该方法,再完成其他字母的练习4、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再画出它的垂线指导学生读清楚题目的意思,以前只要画平行线或是垂线,是一条;这题的要求是都要,要两条同桌互相监督,用规范的方法来分别画一画,发现问题,互相纠正。5、你能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吗?事先让学生尽可能地准备好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物品。摸一摸,简单认识“棱”。数一数,有几条棱?同桌互相指一指,拿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指一指,哪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把视图画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用画垂线或是画平行线的方法依次画出长方形(长方体的正面)(带出第8题)、侧面和上面指导学生在视图上找出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指名说说你的发现是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角1和角2相等吗?先猜一猜,再量一量。建议:这个知识到中学里会有更清楚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的两个角大小会是一样的?7、要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怎样接比较合适?要求学生观察图后,能用数学语言及方法来说说,以及理由比如:把大街看成一条直线,小明家看成一个点,过点画出直线的垂线,这条垂线的距离就是自来水管的长度。在点与线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8、介绍“你知道吗?”第8题,分别用两种方法都画一画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探寻现实生活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