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_第1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_第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_第3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_第4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2、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在文中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文学,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文学革命的发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4、学衡派学衡派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以刊物《学衡》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啸、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5.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等。他们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6、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文化批判》等。创造社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他们追求文学的全和美,但他们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使命。创造社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7、新月派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于1926年正式形成,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针对中国新诗的散文化倾向,他们主张创造新诗格律化,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等主张。在“三美”原则指导下的诗歌称为新格律诗,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8、语丝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以发表散文为主,尤多杂文、小品、随笔,形成了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9、未名社未名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刊物有《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等。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等。未名社以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10、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曾盛极一时的一种小说类型。当时一些持“文学为人生"的作家和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的作家,开始以小说的形式,提出并反映自己感兴趣的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这些小说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零余者“零余者",即“五四”时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已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12、“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些杂感作者被称为《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13、心理分析小说在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三十年代初期曾轰动一时。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主要人物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14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成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緗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鲜明的理性色彩。2、人物带有阶级性。3、故事的情节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矛盾有直接关系。4、内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5.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出生于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的一些作家。有萧军、萧红等。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批以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个为内容的、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问的抗日救亡文学。16、开明派30年代独具特色的一支散文作家队伍,他们大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30年代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叶圣陶等。他们的作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却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17.论语派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18、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19、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文艺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七月派七月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胡风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在小说方面以路翎等人为代表,他们在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优秀传统的感召下成长,实践着胡风“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21、京派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30年代重要的小说流派,强调文艺和政治无关,以表现“乡土中国”为主要内容。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22、海派文学

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30年代中国沿海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产物。上海在当时是首屈指的大都市,得风气之先,但也是西方思潮与中国封建余毒交杂,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对立重的地方。清末才子佳人小说、“五四”后的新才子佳人小说、上海滩的腐朽社会风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对海派小说的形成都有影响。海派没有成立过正式的组织,也未发表过宣言,之所以人们将其视作一派,

由于海派作家在思想倾向、艺术趣味和创作方法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对都市文明既有幻灭,又有欣赏的挖掘。23、“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24、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25、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26、《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26年起改由北京书局出版,收1918。4到1922。10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已》《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其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呐喊》中,鲁迅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对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以及民主革命的出路问题和反对传统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概括和反映。热情地呼唤有别于旧民主革命的新的革命的到来。27、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28、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24年起赴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创作了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发表小说《骆驼祥子》,描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三次买车三次破产的苦斗人生,表现了主人公的奋进、困惑、痛苦、麻木、崩溃的心灵历程。1949年后,创作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语言朴实、幽默,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有《老舍文集》。周作人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笔名遐寿,号知堂,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茅盾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卞之琳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废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文坛著名作家,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并加以实践,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巴金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张恨水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曹禺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钱钟书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张爱玲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有《张爱玲全集》行世。1.“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发生:①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三大主义”。②随后在《新青年》上展开了文学革命的讨论。主要内容: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②反对封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提倡表现世间普通男女悲欢的“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表现个性解放的"人的文学”:③反对”桐城谬种"、“选学妖擎”,反对一切拟古、师古的形式主义,提倡真实地描写人生、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文学"。2.简述张爱玲小说的特点。答:(一)多以婚恋为题材,表现在“食“色"枷锁下的人类心灵世界。(二)作品在情调上体现出一种失落感和没落感,这和作家身世有关,也和其描写对象多为没落贵族有关。

(三)将传统文学与新文学汇与一身,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汇于一身,将中外文学传统汇于一身,形成一种亦洋亦古,非中非西的特色。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1)张爱玲小说创作主要是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其中的代表作如《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主要以旧上海和旧香港的殖民地都市生活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人生的苍凉和人性的荒诞。(2)多以婚恋为题材,表现在“食”、“色”枷锁下的人类心灵世界。(3)作品在情调上体现出一种失落感和没落感,这和作家身世有关,也和其描写对象多为没落贵族有关。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1)在艺术上她把传统与现代、通俗与经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小说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取得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她熔古今于一炉,将传统文学与新文学汇与一身,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各自的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雅大俗的境界。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等方面的现代内涵。叙述的曲折有致,写人的传神入微,以及生动的意象和苍凉的情调,都表明张爱玲在创造性地融汇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和现代艺术风格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她的散文集《流言》上承周作人性灵小品的传统,但在作风上由雅返俗,而又俗而不媚,呈现出清峻通脱的风格。(2)小说还运用了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巧刻画人物心理,具有现代派特征。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自己熟悉的生沪港洋场社会中的畸型人生为题材,用参差对照的笔法,描绘了时髦的洋风气与顽固的旧传统错综交织的光怪陆离景观,尤其在挖掘人物的病态心理和文化情结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中篇小说《金锁记》是其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作者借鉴精神分析学,深刻揭示了主人公曹七巧因自已不幸便不容女儿幸福的变态心理。(3)张爱玲小说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而且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境界。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等方面的现代内涵。叙述的曲折有致,写人的传神入微,以及生动的意象和苍凉的情调,都表明张爱玲在创造性地融汇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和现代艺术风格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她的散文集《流言》上承周作人性灵小品的传统,但在作风上由雅返俗,而又俗而不媚,呈现出清峻通脱的风格。(4)张爱玲的语言风格是她另一个最具特点的艺术成就,张爱玲的作品语言以及由此生成的文体风格,也基本上是介乎新旧雅俗之间。就小说而言,他的作品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3.简析《雷雨》中侍萍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一一人物形象对刻画周朴园有什么意义?侍萍是旧社会下层女性,淳朴善良,但有坚强的性格,有女性的自尊。而且,她还具有很强的命运观,认为自己的悲惨命运是“命”决定的。同时,她还是一个慈爱的母亲,作者将这一下层女性形象塑造得沉重感人。侍萍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使剧中各人物形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尖锐,而且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周朴园虚伪冷酷的性格,将他的伪善暴露无遗。4、分析《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吴荪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他是一个有才能,有魄力的人物,同时又心狠手辣,残酷地对待下层民众,在家庭生活中专制粗暴,这一性格充分暴露了民族资本家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封建阶级不满,同时又和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悲剧命运概括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处境,说明实业救国的路是走不通的,他的失败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一个阶级的失败,造成失败的也不全是性格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原因。5、举例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一)对民族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国民性的反思、批判;(二)以北京市民社会和底层人民为描写中心;(三)浓郁的“京味",主要体现在:写北京人、北京事、北京的风土人情;语言由北京口语提炼而成,简练生动:富于幽默感。6、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一)郁达夫塑造的大多数抒情主人公都是零余者的形象,即五四时期一部分彷徨的知识青年。(二)他们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是被压迫的受害者。(三)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势不两立,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黑暗,或以变态行为表示自己的反抗。(四)这些形象实际上是作家对自己精神困境的描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7、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作者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触、把一个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的灵魂勾勒出来,进行辛辣的嘲讽,同时对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首先,《围城》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的进行艺术的开掘。其次,他还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挑开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面纱,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讽刺对象人物的丑陋,戳穿并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最后,作者还善于把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围城》第三章写一次青年知识分子聚会,便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心理战,作者把讽刺形象的丑陋心灵,由隐到显,由暗到明,通过心理战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显示出钱钟书讽刺幽默的高超、犀利。8、论述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艺术,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之作。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曹禺的作品,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并使职业剧团得以存在,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1、在第五和第十一章中例: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答:成就或贡献: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向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历史局限:受当时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统治影响等原因,左联也存在一些重要缺点和错误。在政治上,不适当地强调“反左倾”“反资产阶级”,不注意利用公开的、佥的斗争方式,以致暴露革命力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理论上,存在教条主义倾向。在组织上则有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没以尽可能团结争取更多的进步作家、中间作家共同战斗。在创作中,不少作品缺少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有些作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例: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答: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1930提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1936年由于发生两个口号论争,左翼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和思潮转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以上是就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的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提倡革命文学,其主要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的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要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要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北方的“京派”作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