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2024届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2024届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2024届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2024届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2024届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2024届中考五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的是A.B.C.D.2.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其中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3.《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D.冷战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美苏两极对峙B.殖民体系瓦解C.欧洲国家联合D.世界格局多极化5.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6.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引发印度民族大起义B.玻利瓦尔领导——赢得了美国独立战争C.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获人身自由D.卡尔·本茨研究——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7.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8.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 B.当家做主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9.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井冈山会师C.会宁会师D.懋功会师10.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一张有关历史发展因果关系的卡片。结合所学,①处的历史事件是原因过程结果北方民族大交融局面的出现①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孝文帝改革11.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的倡议,促使沿线国家美美与共,大道同行。“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是()A.孙中山 B.邓小平 C.毛泽东 D.12.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对于“全球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B.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C.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D.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13.法国社会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中国在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书中描述了我国古代社会哪一个治世局面?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14.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5.毛泽东认为,经过口口口口,和平的可能性增加了。通过一段直接的接触,他说:“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口口口口”应是A.西安事变 B.北伐战争 C.重庆谈判 D.遵义会议16.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的人物是A.炎帝B.禹C.尧D.舜17.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同志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1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仗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19.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下图文物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A.直立行走B.打制石器C.洞穴定居D.使用天然火20.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A.民主共和B.自强求富C.民主科学D.维新变法21.1853年,被美国强行打开大门后,日本总结了中国的教训,认为应在未败前学习到西洋之法。这表明日本A.吸取了洋务运动失败教训B.对外殖民扩张的决心C.已成功跻身亚洲工业强国D.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22.1941年月12月7日对美国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正在驾车旅行的迈克听到一个惊人的新闻,它是()A.二战爆发 B.斯大林格勒战役C.法国投降 D.日本偷袭珍珠港23.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24.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A.建立经济特区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放沿海城市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陆路交通工具的发明者。26.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27.治世可鉴,复兴必成。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辨析作答。(1)根据材料,指出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有人认为,相较于新航路开辟带给世界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9.(6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30.(7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前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话来说:“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如同一切战争一样,一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主导一战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分析本题各选项,A是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不符合题意;B是轴心国集团,不符合题意;C是美国对立的两极格局,1991年已经终结,不符合题意;D是“一超多强”,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故选D。2、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坚持中央的领导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由此可知,三者相同点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进行比较,得出三者的相同点3、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新全球史》“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实行冷战。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其表现主要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柏林墙、北约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片都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的产物和史实,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典型表现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判断题干的图片所描述的事件,根据事件的背景分析三个图片描述的主题,三幅图产生的时期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由此得出主题是美苏两极对峙。5、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C。6、A【解析】

英国殖民侵略者在印度不但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1857——1859年印度爆发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A正确;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美国独立战争,B排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农奴获人身自由,C排除;美国的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D排除。故选A。7、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8、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D正确;1921年中共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A排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B排除;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排除。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长征途中的会师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汉化措施,这一方面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故D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使东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是对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描述。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类可以普遍感知的现实,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3、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18世纪”可知,此时间段处于清代。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清朝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盛世局面,故B符合题意;汉初出现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故A不合题意;1世纪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故C不合题意;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世纪”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14、A【解析】

依据题干“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A项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是汉字以后的演变形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5、C【解析】

据“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据所学知识可知,“口口口口”指的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生活着黄帝和炎帝部落,他们为了争夺中原已开发地区,以炎帝为首的部落和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在“阪泉之野”大战,炎帝战败,归附黄帝,两个部落不断繁衍,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故A符合题意;禹、尧、舜是原始社会禅让制时期的人物,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7、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属于儒家思想的主张。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8、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全仗”是指英国单独侵略中国;“半仗”是指英国同其他列强合伙侵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选项A符合题意;《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与法国联合);《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天然火,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图片信息“烧骨”是解题的关键,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天然火。20、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维新变法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主张。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2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因此题干信息表明日本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22、D【解析】

根据“1941年月12月7日”、“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3、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唐代诗人皮日休肯定了大运河的价值,他认为大运河开凿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4、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措施是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A选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发生在经济特区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史蒂芬孙(斯蒂芬森);卡尔•本茨。【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开创了铁路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26、李渊(或唐高祖)忽必烈(或元世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起义中,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所以答案是李渊(或唐高祖),忽必烈(或元世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7、(1)文景之治(2)光武中兴(3)武则天【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民生产,“以德化民”,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故答案为文景之治。(2))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出现了光武中兴。故答案为光武中兴。(3))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故答案为武则天。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次数多,规模大(2)示例1:不同意。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发展朝贡贸易,其远航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示例2:同意。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和明朝中后期闭关政策的执行,远航最终被作为弊政停止。明朝的经济仍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解析】

(1)根据材料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次数多,规模大。(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这个观点,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和明朝中后期闭关政策的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