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初级质量工程师笔记整理1
基础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初级)
上篇质量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二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二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
动二
・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通常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
材料四类。
・顾客是指接受产iTi'i的组织或个人。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畦。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常用的质量特性分类方法是将质量特性或分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
类,它们分别是:
・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
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重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
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次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
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3、质量概念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
“广义质量”;
・符合性质量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适用性质量的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
・广义质量的概念:即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是一种
狭义的质量概念),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是一种广
义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熟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了解管理的幅度和层次
主要有: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
理三个层次)、组织活动(分为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
分别由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负责执行)、管理技能(分为技术技
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
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
能和人际技能)
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
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
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
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是指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
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
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
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要求,
也是组织质量行为的准则。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
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
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
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
力。
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含义为: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
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
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
根堡姆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
主要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6、熟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
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可视为一
个过程。资源是过程中的活动所必须的条件。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
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
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熟悉课本P14页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
・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具体识
别每一个过程;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管理过程及过程的
相互作用;ISO9000族标准表述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
式
8、掌握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
理的核心。识别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员工、供方、所有者、社会)的
需求和期望,了解顾客的要求,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
式去实现,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的关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就
要求从顾客的角度要求组织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或超过某一标准(顾
客要求)。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
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顾客类型: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
两类;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
・相关方: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
或期望二顾客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是由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
喻的惯例即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顾客需求或期望组成。
•需求是指对有能力(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
到的);影响期望的因素有:标记、信息、资料、推荐、知识。
・顾客需求或期望反映了顾客要求,即决定了认知质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抱怨
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
很满意。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
确保顾客很满意。
9、了解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
获得顾客的要求及其信息数据是实现顾客满意的难点之一。对每
项产出和工作过程中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仔细、完全的描绘和
分析:分析与过程输出相联系的、对顾客要求至关重要的产品要求,
分析组织过程与顾客间相互作用的“服务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输
出要求和过程。实现顾客满意的前提就是要使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
要求
・抓住顾客心声(VOC)的六种主要方式:(1)针对顾客的大规模
满意度调查,一般抽样为200或更多;(2)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
事务调查;(3)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4)对失去
的顾客的分析;(5)积极地联系顾客,去调查有关顾客怎样使用产品
和服务,怎样去感觉产品或服务的好坏的信息;(6)开展顾客关系管
理。
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
顾客满意度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定量化描述。P21
11、掌握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适用范围
•目的: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
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并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
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
・使用范围: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19579《卓
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是一对
联合使用的标准。前者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后者对前者
的内容作了详细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两者为
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规定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1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和内容概要
・卓越绩效结构图详见P22
图1.1-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模型图
•14.1领导】评价组织高层领导在价值观、发展方向、目标、
对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关注、激励员工、创新和学习等方面的作为,
以及组织的治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4.2战略】评价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制定、部署及
其进展情况。
【4.3顾客与市场】评价组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
偏好的方法,建立顾客关系、测量和改进顾客满意度的过程。
[4.4资源】评价组织高层领导为确保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所配置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及财务、基
础设施、相关方关系、技术、信息等其他资源。
【4.5过程管理】评价组织过程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价值创
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4.6测量、分析与改进】评价组织选择、收集、分析和管理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充分和灵活使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改进
组织绩效的情况。
[4.7经营结果】评价组织在主要经营方面的绩效和改进,包
括主要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和趋势、与竞争对手和标杆对比的结果。
13、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
等关于质量的理论)详见P25
二、质量与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五个方面:(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
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
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
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标准化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
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是标准化的产物。
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
作用:(1)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2)提高
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重要手段;(3)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
・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其中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
后,自行废止。
・标准的性质P29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
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在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家组织的标
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
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
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
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成我国标准(包括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
程序审批发布。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两种:等同采用和
修改采用。
(三)企业标准化
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
・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
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
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企业
标准化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第二,企业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生
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第三,企业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
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项:(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
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2)贯彻实施有
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3)正
确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
修订任务;(5)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6)
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所谓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
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
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
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原材料及半成品标
准、能源和公用设施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设备技术标准、零部
件和器件标准、包装盒储运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安全技术标
准、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等。
企业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营销管理标准、设计与
开发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
验证管理标准、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管理标准、人员管理标准、安全管
理标准、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和质量成本管理标
准等。
企业工作标准主要包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
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和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等。
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
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1)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请执
行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2)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
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
部门签发合格证书。(3)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
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4)企业应当接受标准化行政
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实施标准状
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原则
•TBT协议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两条,即:(1)各成员要保证
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给国际贸易
造成不必要的障碍;(2)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
程序的透明度。
•基本原则:(1)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技术壁垒原则;(2)非歧视
原则;(3)标准协调原则;(4)同等效力原则;(5)互相承认原则;
(6)透明度原则。
三、产品质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品质量法
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
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为了保护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立法原则:(1)有限范围原则;(2)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
则;(3)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4)奖优
罚劣原则。
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
《产品质量法》使用的产品范围,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
工、手工制作托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即指用
于销售的经过加工制作的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包括建筑
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设备。初级农产品(如小麦、水
果等)、初级畜禽产品、建筑工程等不适合本法规规定。未投入流通
领域的自用产品、赠与产品等也不适用于本法规定。
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
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产品
质量法是一种综合的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产品存在缺陷,即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大致有以
下情况:一是产品本省不应当存在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如儿
童玩具),但因涉及、制造上的原因,导致产品存在危机人身、财产
安全的危险,这种即为“不合理的危险”。二是某些产品因本身的性
质而具有一定的危险(如易燃易爆产品),但如在正常合理使用情况
下,不会发生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但因产品涉及、制造等方
面的原因,导致该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也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的危险,这种危险就属于“不合理危险”。
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一是因为产品设计上的原因导致的不合理危险(也称设计缺
陷);二是制造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也称制造缺陷);三是因
告知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也称告知缺陷、指示缺陷、说明缺
陷)
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
・基本要求:即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个方面:保证内在质量,保证产
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生产
假冒伪劣产品等。
・销售者是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
度,保持产品原有质量,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严
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
•包括:(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2)禁止
伪造产品的产地;(3)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4)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
掺杂、产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8、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
•产品只来那个担保责任是产品销售者、生产者不履行产品质量
担保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买卖合同的范畴;产品质量担
保责任制度是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建立
的产品质量民事责任制度;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
要是销售者与消费者,或者销售者与生产者、供货者等平等主体之间,
在产品买卖过程中发生的民事法律责任。
・只要销售者销售的产品违反了其所做的的产品质量担保,销售
者就应当承担产品质量但保证责任。
•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方式: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损失。
•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期限为生产者、销售者明示的产品质量担
保期限或产品质量保证期。
•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
者依法想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了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后,属于产品生
产者或者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供货者追偿。追偿的
依据是销售者与生产者,或者供货者之间的产品买卖合同。
9、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
措施
《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主要采取了五方面监督管理和激励
引导措施:一是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二是推行产品质量
认证制度;三是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四是鼓励推行科学的质
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
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五是实行奖励制度。
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P44
需具备以下专业胜任能力:(1)企业内部要求:①质量评定;②
质量检验;③产品开发和质量改进;④质量审核;⑤安全、环境鉴定;
(2)社会评价要求:①质量认定;②质量监督;③质量仲裁;④质
量咨询。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理解要点:(1)“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也可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
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和相
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4)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以指挥和控制组织质量方
针、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结构和内容
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熟悉供方、相关方、程序、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记录
等概念
•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
・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1)程序指的是
一种方法、途径;(2)方法、途径未必是程序,程序是一种规定的方
法、途径,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其中
所规定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就是程序。(3)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
文件的形式存在。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1)质量手册的内
容是质量管理体系;(2)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通过文件的形式
来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3)满足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
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①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②为质量管理
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或对其引用;③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
的描述。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
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从而能给组织带来最
大的益处。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体现在:(1)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
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2)质量管理
体系能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相信组织能够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
产品。
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不是针对某种类别的产品,适用所
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的产品是何种类别。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
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并在规范中表述。如果
提供产品的组织体系不完美,那么规范本身就不可能始终满足顾客要
求,从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产生,作为对规范中有关产品要求
的一种补充。
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1)确定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建立组织的质
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4)
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
性和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
率;(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8)建立和应用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4、熟悉过程方法的概念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
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
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为“过程方法二
5、熟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
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
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质
量目标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他们的实现是可测量
的,通常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别规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
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对相关方的
满意和信任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6、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作用:(1)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通过增
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的实现;(3)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4)确保实施适宜
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5)确保建立、
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6)确保
获得必要的资源;(7)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8)决定有关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9)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7、熟悉文件的价值和类型
・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文件的使用有助于:①满足顾
客要求和质量改进;②提供适宜的培训;③重复性和可追溯性;④提
供客观证据;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①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②表
达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
称为质量计划;③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④阐明推荐
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⑤提供如何一致的完成活
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裹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
和图样;⑥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
件称为记录。
8、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和方式
9、了解持续改进的目的和步骤
持续改进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持续改进原则用于质量管理
体系时,其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持续改进质
量管理体系可采取下列步骤:(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
域;(2)确定改进目标;(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6)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7)
正式采纳更改(即形成正式的规定);(8)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
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10、熟悉统计技术的作用
应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
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
科学的决策。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
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或差异。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可测量的特性
观察到,并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
处理)的各个阶段,均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类变异或有差异的数据进行测量、描述、分
析、解释和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
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的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
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化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11、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一个组织的各部分管理体系,互有联系,具有共同要素。最理想
的是把他们整合成一个管理体系,尽量采用相同的要素(如文件、记
录等)。这将有利于总体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
织的整体有效性。
1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的关系
•二者的共同点是:(1)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2)
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3)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4)
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
・差别在于二者的应用范围不同。GB/T19000族标准提出来质量
管理体系要求和业绩改进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可确定这些要求是
否得到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进行比较评价的准则,并
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定准则提供了一
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
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P55
2、熟悉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10006:2003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ISO10007:2003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ISO10012:2003质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
要求
ISO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第三部分:技术报告和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小册子
•特点:(1)标准的结构与内容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
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2)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引导组织关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产品与过程,而不仅是程序文件与
记录;(3)对标准要求的适用性进行了更加科学与明确的规定,在满
足标准要求的途径与方法方面,提倡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给予组
织更多的灵活度;(4)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便于从理念
和思路上理解标准的要求;(5)采用“过程方法”的结构,体现了组
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有助于组织结合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来采用标
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6)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
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7)强
调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监视应作为评价质量管
理体系业绩的一种重要的手段;(8)突出“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管
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径;(9)对形成文件的要求更加灵活,
强调文件应能够对过程带来增值,记录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10)
强调ISO9001标准与ISO9004标准是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有助于
组织业绩的持续改进;(11)提高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其他管理
体系标准的相容性。
3、掌握2008版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一)GB/T19000/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
准描述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确定了84个相关
术语及其定义。标准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强调这八项质量
管理原则是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
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二)GB/T19001/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
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的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
过程已经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
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
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该标准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GB/T19004/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标准提供了超出GB/T1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组织考虑提高质量管
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靠发组织业绩的潜能。与GB/T
19001相比,该标准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的目标扩展为包括相关方
满意和组织的业绩。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
越GB/T19004推荐了指南。
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标准不拟用于
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也不是GB/T19001标准的实施指南。
(四)GB/T19011/IS0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指南》:标准为审核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环
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提供了指南,也对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提供了
指南。
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项审核原则,包括与审核员有关的三项
原则和与审核活动有关的两项原则,强调标准所给出的指南是建立在
这些审核原则基础上的,审核的特征就在于其遵循这些原则。
标准适用于需要实施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或外部
审核、或管理审核方案的所有组织。标准原则上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审
核,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在这种情况下需特别注意识别审
核组成员所需的特定能力。
表2.2-1ISO9001与ISO9004的主
要区别
ISO9001ISO9004
内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
目标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的目标扩展为相关方满意和组织业绩
效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和高效
用途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用于追求业绩的持续改进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
•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
或其他信息。
•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
核结果。
・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能力: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
・审核目的:(1)确定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或其一部分与审核准则
的符合程度;(2)评价管理体系确保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
的能力;(3)评价管理体系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4)识别
管理体系现在的改进方面。
・审核分类:(1)第一方审核,亦称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
组织的名义进行,出于管理评审或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
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2)第二方审核由对组织感兴趣的相关
方(如顾客)或由其他组织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3)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如提供符合GB/T19001标
准和GB/T24001标准要求的认证的认证机构。
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审核的启动:①指定审核组长;②确定审核目
的、范围和准则;③确定审核的可行性;④选择审核组;(2)文件评
审的实施;(3)现场审核的准备:①编制审核计划;②审核组工作分
配;③准备工作文件;(4)现场审核的实施:①举行首次会议;②审
核中的沟通;③信息的收集和证实;④形成审核发现;⑤准备审核结
论;⑥举行末次会议;(5)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6)审核
的完成
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
系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全部活动;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和核心;(3)审
核仅需要提交审核报告,而认证需要颁发认证证书;(4)当审核报告
发出后,审核即告结束;而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活动并未终止;(5)
纠正措施的验证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而对于认证来说,却是一
项必不可少的活动;(6)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仅只是第三方审核,而
对于认证来说,所进行的审核就是一种第三方审核。
四、质量认证
(一)合格评定
1、熟悉合格评定的概念和分类
合格评定是指对产品、过程或管理体系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
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的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WTO/TBT)更明确的指出了合格评定是指“为证明符合相关技术法
规或标准进行的第一方声明、第二方验收、第三方认证以及认可的活
动工合格评定包括认证和认可。
2、了解认可的概念和分类
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
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
活动”。
3、掌握认证的概念和分类
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
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1)认
证的性质是由认证机构进行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2)认证的对象是
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3)认证的依据是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
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4)认证的内容是证明认证的对象符合认
证的依据。
(二)产品质量认证
1、掌握产品质量认证的概念
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由产品认证
机构对某一产品实施合格评定,并通过颁发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
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
2、了解质量认证的发展P64
3、了解质量认证制度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1)型式试验;(2)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一一市场
抽样检验;(3)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一一企业现场抽样检验;
(4)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一一在市场和企业抽样检验,即检
验所用的样品,从市场上购买或到生产厂随机抽取;(5)型式试
验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评定,再加认证后监督;(6)只对企业的
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认可;(7)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8)百分之百检验。
4、掌握我国强制认证的标志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CCC)(图2.4.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
志(2.4.2)、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2.4.3或2.4.4)、中国饲
料产品认证标志(2.4.5)、中国能源效率标识(2.4.6)
Ri2.4-1W2-4-2图"3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由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合格评定,并通过颁发体系认证证书,
以证明某一组织有能力按规定的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亦称质量管理体系注册。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P66
3、掌握认证认可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2003年9月3日由国务院公布、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
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
工作机制;认证认可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
原则;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国家对必须经
过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
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
动的人员,应当经认可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认证
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认证机构执业等等,这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
(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的历史发展时
期。
4、熟悉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
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照表
项目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对象特定产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1)产品质量符合指定标准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申请的质量
获准认可
求;(2)制造厂质量保证能力(由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和
条件
认证机构视产品而定)必要的补充要求
证明方式产品认证证书;产品认证标志体系认证证书;体系认证标志
证明的使证书不能用于产品,标志用于获证书和标志都不能用在产品上,
用准认证的产品上但可用于正确的宣传
性质自愿/强制自愿
5、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及内容
主要活动:(1)认证的申请与受理;(2)审核的启动;(3)文件
评审;(4)现场审核的准备;(5)
现场审核的实施;(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发布;(7)纠正措施
的验证;(8)颁发认证证书;(9)监督审核与复评。
第三章质量检验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掌握质量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
性评价。
(1)对产品而言,是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
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
规定值比较,判断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
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
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
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熟悉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P72
3、了解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二)质量检验的功能、步骤、形式
1、熟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
2)“把关”功能(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
3)预防功能(现代的质量检验是起到预防的作用)
4)报告功能
*2、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2)获取检测的样品;(3)样品和式样的制
备;(4)测量或实验;(5)记录和描述;(6)比较和判定(7)确认
和处置
3、熟悉质量检验的形式
(1)检查原始质量凭证;(2)实物检验;(3)派员进厂(驻厂)
验收
二、质量检验的分类
(-)按检验阶段分类
1、掌握按产品形成阶段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
•(1)进货检验:①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
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
查,证实其是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②进货检验是采购产
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成
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
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工序),影响产品质量;③产品生产
者应制定进货检验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检验的工作程序
和要求;受控物资、物品的类型、范围和控制程度,列出明细和清单;
制定检验规程(细则),规定检验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文件、检验
项目、抽样方案(或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判定和接收、拒收的准
则;④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I、检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II、
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
山、按检验规程(细则)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
腐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
污染等质量问题;IV、按照检验规程(细则)规定进行检验、试验,
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V、记录检验、
试验数据和结果,确认保存;VI、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
定做出处理决定;vn、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
责执行;皿、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
行的,应对该产品做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员签字,
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
放行,投入作业过程(工序)。
(2)过程检验:①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
过程(工序)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
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②过程检验对象时本过程(工序)
完成的产品,目的是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并证实过程(工序)是
否受控,未经检验和验证复合型的在制品不能转入下一过程(工序),
以避免给下一过程(工序)作业(工艺)造成困难或由不合格品(如
零部件)装配交付,影响成品质量;③产品生产者根据自身作业规模、
能力和管理形式制定出检验制度、检验规程(文件);④过程检验中
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工序)完成检验
之分。
(3)最终检验:①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
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
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②最终检验应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
程检验都已完成,其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③根据产
品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方法也不相同;④最
终检验和试验,一般根据产品生产规模和批量大小以及产品结构的复
杂程度,重要性和质量水平的不同,具体确定对整机和不见全数(逐
台、逐件)、全项检测和试验,或进行抽样检验以及决定样本的大小;
⑤最终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的专职检验人员负责;⑥包装检验是最终
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保护产品从交付到接收、使用期
间不因贮存、运输等过程而发生损坏、变质等质量变异,对于有包装
要求的产品在包装完成后,应检查包装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I、
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如防潮、
防震、防锈、防腐、防碎等);II、检查包装材料、容器、箱、袋等
是否严密、牢固、无破损,其规格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能
够保证物品安全运达目的地;III、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
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确认质量合格的标志、证明、证
件齐全、无误;IV、检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
(袋)单的一致性;V、检查包装的贮运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完整,
到发地点准确无误。
2、熟悉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见上面)
(二)按检验场所分类
1、掌握按检验场所划分的检验分类及基本概念
•(1)固定场所检验:固定场所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的作业
场所、场地、工地设立的固定的检验站(点)进行的检验活动;(2)
流动检验(巡回检验):流动检验是作业过程中,检验人员到产品形
成的作业场地、作业(操作)人员和机群处进行流动性检验。
2、掌握固定场所和流动检验的适用范围和缺点
・固定场所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仪器设备不便移动或使用较频
繁的情况。固定检验站相对工作环境较好,也有利于检验工具或仪器
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流动检验的工作范围有局限性,一般适用于检验工具比较简单,
精度要求不很高的检验,适用于产品重量大,不适宜搬运的产品。
(三)按检验产品数量分类
1、掌握按检验产品数量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
•(1)全数检验:产品形成全过程中,对全部单一成品、中间
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逐个(台)检验为全数检验;(2)抽样检验:是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的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构
成一个样本)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符
合要求。
2、熟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优缺点
・全数检验的优点:能提供产品完整的检验数据和较为充分、可
靠的质量信息;缺点:检验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周期长;需要
配置的资源数量较多(人力、物力、财力),检验涉及的费用也较高,
增加质量成本;可能导致较大的错检率和漏检率。
・抽样检验的优点:相对全数检验大大节约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
用,缩短检验周期,减少检验人员,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
采用抽样检验方式。其主要缺点是:有一定的风险,尽管由于“数理
统计”理论的应用,使现代的统计抽样方法,比旧式的抽样方法(如
百分比抽样)大大的提高了科学性和可靠性,但只要是抽样检验,就
会有错判的概率,要得到百分之百的可靠性是不可能的。
(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
1、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含义P80
2、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适用范围P80
(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
1、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含义P81
2、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建筑行业三类人员安全员AB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活动二《小学生上网大家谈》(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2020届高考语文散文专项训练(后附答案)
- 2015版环境管理手册
- 2024年07月湖南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社会招考(728)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7月湖北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社会招考(武汉)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7月浙江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线上风险资产管理岗(总行)社会招考(724)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7月浙江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温州分行社会招考(731)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应收帐款管理办法
-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模版(3篇)
- 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南京工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 村委会实虚线信纸.
- GB∕T 39757-2021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泵和泵车安全使用规程
- 电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 阀门检测报告
- 最新童话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