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陕西西安二模)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次/年)0.851.72.75.3118.519.9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2.(2017辽宁铁岭一模)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D.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3.(2017山东莱芜月考)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5.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 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6.(2017江西吉安段考)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营手工业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二、非选择题7.(2017山西太原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政府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政府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汉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抖三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赋),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10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山东菏泽月考)“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2.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这说明()A.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B.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 D.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3.(2017山东菏泽月考)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4.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 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5.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濒海人民被“断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海禁则商转为寇”。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A.维护了自然经济 B.激化了社会矛盾C.促进了海上贸易 D.巩固了专制统治6.(2018河北衡水月考)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二、非选择题7.(2017福建福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长城一线设边镇并驻军80万,每年需从内陆各省协饷和调运物资。洪武三年(1370),朝廷准许秦晋等边关省份的民商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经营食盐的许可证——盐引,再到食盐产地运销盐斤,晋商借此兴起。弘治五年(1492),政府允许输银买引,徽商也走上大规模食盐贩运的道路。万历四十五年(1617)两淮推行“纲运法”,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由其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纲商包运的若干盐引即称为“纲”,或称为“窝本”。许多徽州商人为能筹够“窝本”所需交纳的巨资,便以姓氏或宗族结为纲,用族法宗规来凝聚和节制纲法,合股共财,以集体的力量夺取招标,实现共赢。以纲运法承运纲盐的纲商在清代前期的福建盐区被直接称为“商帮”。——摘编自周膺《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材料二1847年,广州的英国商人成立第一个洋商会——广州英商会。到1904年之前,外商已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天津设立了6个商会。1904年清政府制定《商会简明章程》,鼓励各地兴办商会。到1912年,商会总数增加到794个。商会不仅仅是行业内部自治的机构,还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出建议和组织参加政治改革运动。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上海总商会联络、组织各地商会先后三次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另外,其活动范围还伸展到教育、地方自治、仲裁、社会公益等十分广阔的领域,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摘编自陈玲《浅析近代中国商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的特点及商帮形成的主要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商会的作用。如何理解从传统商帮到近代商会这一变化?(12分)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C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增加,体现了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故C项正确。2.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即人地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加剧,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故C项正确。3.A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男女共同劳动,没有体现男尊女卑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相关问题,故D项错误。4.D从表格信息可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各地以纺织业为主,松江织棉、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王江泾镇“织绸”,这说明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所以D符合题意。5.D中国早于西方发明活塞式鼓风技术,故A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冶金的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规模,但“大大提高”说法过于夸张,故B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冶金业的发展,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6.B据材料“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出现,可以用来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故B正确。二、非选择题7.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3)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解析(1)由材料一、二可知,清朝入关之后,在吉林、黑龙江等地设将军,设置关口,禁止关内人迁居;而从乾隆以后,清政府开始对东北地区时禁时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鼓励人们向东北移民;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多“闯关东”者,即主要是自主移民。而到19世纪以后,清政府开放哈尔滨以北的平原、开放荒地,并制定移民安边章程,说明这一时期东北移民以政府主导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平原,说明当时的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东北地区的移民多是来自河北、山东,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由材料一中“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可知,当时政府禁止移民,但屡禁不止,移民的规模不断扩大。(2)由“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可知,清朝前期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由“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赋),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可知,清政府在垦荒问题上对内地与边远地区同样重视;开垦政策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C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故A排除。以土地为依据的赋税制度不能说明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故D排除。2.D材料中黄金兑白银的数量减少,同时同量白银购买的物品增多,说明白银的购买力提高,D项正确。3.C据材料中“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体现了近代化的趋势,故C正确。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故D错误。4.C从“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故C正确。5.B据材料中“断生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人民的生路,滋生盗寇,使社会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6.A根据材料“‘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江西赣州”可知,以嘉定、吴会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一定的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