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_第1页
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_第2页
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_第3页
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_第4页
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第2部分:

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0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

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0〕106号)的安排制定

的。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提出并归口,由国网电

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标准起草。

二.编制过程

自接受国家能源局下达的标准编制任务之后,2020年10月,国网电力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制定了标准编写计划。2020年10月即

着手开展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在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满足电能表型

式评价电磁兼容测试要求的电能表检验装置的研制”(计划编号:2011QK127)

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并总结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拟定标准的编写提纲、编写思路

和编写框架等,编写标准草案稿。2020年11月,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修改并完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稿。2021年4月,全国电

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标准启动会,工作组多次召开内部讨论会,对

标准工作组讨论稿中的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研讨,并进行任务分工,开展实测分

析。2021年5月,工作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至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2021年7月,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

编制说明发送广泛征求意见。

三.编制原则

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资料并结合

实践经验,编制统一的、具有实用价值和易于掌握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按GB/T1.1—2020要求编制,遵循下列原则:

1、编制格式与GB/T1.1—2020要求一致,语文表达符合汉语习惯。

四.本版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表电磁兼容检测中所使用电能表检验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的术语定义、典型性结构、产品性能、电磁兼容检测中的规范性使用等技术要求,

适用于电能表电磁兼容检测工作中使用的电能表检验装置。

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定义了“辅助设备”、“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等术语和本文件中使用

的缩略语。

2.典型结构

介绍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的典型结构,包含了主要功能模块。

3.电磁兼容性要求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本身应满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

外壳和各端口(试验端口和校准端口除外)的电磁抗扰度要求,以及谐波发射要

求、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要求,电源端口传导骚扰发射要求、辐射骚扰发射要求。

4.计量性能要求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在未用于电磁兼容检测和用于电磁

兼容检测两种条件下不同的准确度要求,特别是用于测量不同类型、不同准确度

等级的电能表射频电磁场试验、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试

验、传导差模电流干扰试验、阻尼振荡波试验、外部恒定磁场试验、外部工频磁

场试验时装置的准确度要求。

5.装置在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用于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时应满足

的要求、对其的评估试验方法以及试验布置,并具体规定了装置电压线路和电流

线路传导背景噪声发射限值和系统辐射背景噪声限值。

6.装置在电能表电磁抗扰度试验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用于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应满足的

要求、对其的评估试验方法以及试验布置。

7.试验结果和报告

规范了装置电磁兼容试验和评估试验结果的呈现方式,试验报告应包含的基

本信息。

8.电能表检测报告中的记录

规范了电能表检测报告中对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应记录的必要

信息。

(二)条文说明

本标准中的主要条文说明如下:

1.电磁兼容性要求

这里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指装置自身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根据前期的调研,目前市场上的多款电能表检验装置自身电磁兼容性能较差,

所以规定了装置自身应符合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因为本文件规定的装置均在实验

室这种环境可控的场所使用,所以参考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

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基本要求”部分规定了

装置外壳和各端口(试验端口和校准端口除外)的电磁抗扰度要求;并参考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

用要求》、GB4824-2019《工业、科学和医学(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

和测量方法》、GB17625.1-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

输入电流≤16A)》、GB/T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每相额定电流≤16A且

无条件接人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

制》等标准,结合装置特点规定了装置相应的发射限值。

装置的电压和电流输出通常都是一个范围,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电子电气设

备处于最大功率下电磁兼容性能较差,所以规定装置自身电磁兼容检测时电压线

路外接电缆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且通以最大输出电压,电流线路外接电

缆短接且通以最大输出电流。

2、电磁兼容检测时装置的准确度要求

GB/T17215.211-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

11部分:测量设备》规定了电能表在接受电磁抗扰度测试时,准确度可以有限

度的下降,GB/T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GB/T17215.321-2021《电

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C

级、D级和E级)》则规定了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电能表收到电磁干扰时,可

以接受的准确度等级。装置在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监控受试电能表的准确度,所

以装置在电能表抗扰度测试环境中的准确度应该高于受试电能表的准确度要求

2个等级或以上。

3、装置在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电能表通常安装在普通民众可接触的地方,所以GB/T17215.211-2021规

定电能表的无线电骚扰发射要满足IECCISPR32:2015《多媒体设备的电磁

兼容性发射要求》对B级产品的要求,所以包含装置的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

射测量系统的底噪应比IECCISPR32:2015规定的B级产品限值低6dB以上。

GB/T17215.211-2021规定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时,电压线路施加

额定电压,电流线路施加1~2倍的转折电流。所以测量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

测量系统的底噪时装置的电压线路外接电缆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且通

以受试电能表的额定电压,电流线路外接电缆短接且通以受试电能表转折电流的

1~2倍。且试验布置应接近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的试验布置。由此可见,

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系统的底噪的测量宜在每次正式测量前进行,测得的

底噪仅对当次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有效。

4.装置在电能表电磁抗扰度试验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模拟电能表抗扰度测试环境中装置受干扰的情

况。辐射抗扰度和传导类抗扰度情况有所不同:辐射抗扰度时,装置给受试电能

表提供电压和电流信号的电缆会有部分暴露在均匀域内,而传导类抗扰度时,这

部分电缆在相应的耦合去耦网络的去耦端。所以评估装置在电能表射频电磁场抗

扰度试验时准确度的试验布置与电能表辐射抗扰度试验的布置基本相同,只是电

压线路电缆终端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电流线路外接电缆短接,干扰信

号强度与电能表辐射抗扰度试验的等级完全相同。而评估装置在电能表传导类抗

扰度试验时的准确度则复杂一些。

去耦端的干扰信号比耦合段要弱很多,比如GB/T17626.5规定去耦端的残

压应为耦合端的-30%以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工作组也测试了各种主流设备

去耦端的残压,残压信号都比较小。但是传导类抗扰试验往往也存在空间辐射效

应,比如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项目,工作组通过傅里叶变换、仿真和实测均发

现,进行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时,EUT周边一立方米范围内,会产生较

强的辐射干扰,频率可以搞大2/300MHz。所以为了确保评估试验时装置受干扰

情况至少不弱于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受到的干扰,评估试验时干扰信号直接从为

受试电能表提供电压和电流信号的试验端口注入,干扰信号强度为电能表抗扰度

试验时的50%;在装置去耦网络的另一侧分出一路校准端口,在试验端口受扰

时,供测试装置的准确度使用。

因为评估装置在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的准确度性能其实就是考核装置去耦

设备的去耦能力,高电压、高电流的信号规格对于去耦设备的要求更高,所以评

估试验中装置电压线路外接电缆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且通以最大输出

电压,电流线路外接电缆短接且通以最大输出电流。

试验布置对于电磁兼容检测结果影响极大,评估试验也是一类特殊的电磁兼

容试验。因此,提供参考的试验布置有助于评估试验结果的规范性,并帮助相关

检测人员更好地理解评估试验与装置自身电磁兼容试验的差异。以上评估试验的

试验布置均经过实际验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评估试验报告

装置在电能表的电磁兼容检测工程中的使用方法是确定的,只是针对不同规

格的电表,输出电压和电流信号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对于

装置去耦设备的要求越高,所以评估测试时电压和电流信号均取设备的最大值,

则通过评估试验的装置可以认为适用电能表的电磁兼容检测而不需要每次电能

表电磁兼容检测工程中再对装置进行评估。可以参考检定校准的周检制度制订周

检计划,按期对装置开展评估试验。

考虑到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结果对于电压和电流信号更敏感,更为推荐的一

种评估方式是每次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前,测量含装置的测量系统背景噪声,并

将评估试验结果记录在电能表的检测报告中。

6.电能表检测报告中的记录

在电能表的检测报告中准确、详尽地记录与装置有关的必要信息,对于电能

表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复现性意义重大。

五.参考文献和标准水平

本标准参考标准包括:

GB/T4365电工术语电磁兼容(IEC60050(161),IDT)

GB/Z18509-2016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标准起草导则(IECGUIDE

107:2009,NEQ)

DL/TXXXX.1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7625.1-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

≤16A)(IEC61000-3-2:2009,IDT)

GB/T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人的设

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3:2005,IDT)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3,IDT)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4,IDT)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5,IDT)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IEC61000-4-6,IDT)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8,IDT)

GB/T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2,IDT)

GB/T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8,IDT)

GB/T18268.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

通用要求(IEC61326-1,IDT)

GB/T17215.211-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

11部分:测量设备

GB/T17215.321-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

有功电能表(A级、B级、C级、D级和E级)

GB/T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

GB4824工业、科学和医学(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11,IDT)

GB/T6113.201-2018无线电干扰和抗干扰测量设备和方法第2-1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传导骚扰测量(CISPR16-2-1,IDT)

GB/T6113.203-2016无线电干扰和抗干扰测量设备和方法第2-2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辐射骚扰测量(CISPR16-2-3:2010,IDT)

GB/T6113.402-2018无线电干扰和抗干扰测量设备和方法第4-2部分:

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测量仪器的不确定性(CISPR16-4-2:2014,IDT)

IEC61000-4-19:2014电磁兼容(EMC)第4-19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交流电源端口抗信号频率范围2kHz~150kHz、差模传导干扰试验

IECCISPR32:2015多媒体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发射要求

六.效益分析

实施本文件有助于推动电能表电磁兼容检测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和复现性,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件规定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评估方法,为相关实验室评

估同类装置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流程;也为装置的生产厂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技术

规范。

七.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其他相关标准没有矛盾,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也无冲突和违背。

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发布。

九.贯彻本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在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对本标准涉及的内容

宣贯工作。

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1年5月5日

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行业电磁兼容检测辅助设备第2部分:

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0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

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0〕106号)的安排制定

的。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提出并归口,由国网电

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标准起草。

二.编制过程

自接受国家能源局下达的标准编制任务之后,2020年10月,国网电力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制定了标准编写计划。2020年10月即

着手开展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在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满足电能表型

式评价电磁兼容测试要求的电能表检验装置的研制”(计划编号:2011QK127)

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并总结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拟定标准的编写提纲、编写思路

和编写框架等,编写标准草案稿。2020年11月,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修改并完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稿。2021年4月,全国电

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标准启动会,工作组多次召开内部讨论会,对

标准工作组讨论稿中的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研讨,并进行任务分工,开展实测分

析。2021年5月,工作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至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2021年7月,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

编制说明发送广泛征求意见。

三.编制原则

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资料并结合

实践经验,编制统一的、具有实用价值和易于掌握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按GB/T1.1—2020要求编制,遵循下列原则:

1、编制格式与GB/T1.1—2020要求一致,语文表达符合汉语习惯。

四.本版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表电磁兼容检测中所使用电能表检验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的术语定义、典型性结构、产品性能、电磁兼容检测中的规范性使用等技术要求,

适用于电能表电磁兼容检测工作中使用的电能表检验装置。

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定义了“辅助设备”、“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验装置”等术语和本文件中使用

的缩略语。

2.典型结构

介绍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的典型结构,包含了主要功能模块。

3.电磁兼容性要求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本身应满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

外壳和各端口(试验端口和校准端口除外)的电磁抗扰度要求,以及谐波发射要

求、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要求,电源端口传导骚扰发射要求、辐射骚扰发射要求。

4.计量性能要求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在未用于电磁兼容检测和用于电磁

兼容检测两种条件下不同的准确度要求,特别是用于测量不同类型、不同准确度

等级的电能表射频电磁场试验、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试

验、传导差模电流干扰试验、阻尼振荡波试验、外部恒定磁场试验、外部工频磁

场试验时装置的准确度要求。

5.装置在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用于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时应满足

的要求、对其的评估试验方法以及试验布置,并具体规定了装置电压线路和电流

线路传导背景噪声发射限值和系统辐射背景噪声限值。

6.装置在电能表电磁抗扰度试验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规范了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用于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应满足的

要求、对其的评估试验方法以及试验布置。

7.试验结果和报告

规范了装置电磁兼容试验和评估试验结果的呈现方式,试验报告应包含的基

本信息。

8.电能表检测报告中的记录

规范了电能表检测报告中对电磁兼容检测用电能表检测装置应记录的必要

信息。

(二)条文说明

本标准中的主要条文说明如下:

1.电磁兼容性要求

这里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指装置自身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根据前期的调研,目前市场上的多款电能表检验装置自身电磁兼容性能较差,

所以规定了装置自身应符合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因为本文件规定的装置均在实验

室这种环境可控的场所使用,所以参考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

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基本要求”部分规定了

装置外壳和各端口(试验端口和校准端口除外)的电磁抗扰度要求;并参考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

用要求》、GB4824-2019《工业、科学和医学(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

和测量方法》、GB17625.1-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

输入电流≤16A)》、GB/T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每相额定电流≤16A且

无条件接人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

制》等标准,结合装置特点规定了装置相应的发射限值。

装置的电压和电流输出通常都是一个范围,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电子电气设

备处于最大功率下电磁兼容性能较差,所以规定装置自身电磁兼容检测时电压线

路外接电缆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且通以最大输出电压,电流线路外接电

缆短接且通以最大输出电流。

2、电磁兼容检测时装置的准确度要求

GB/T17215.211-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

11部分:测量设备》规定了电能表在接受电磁抗扰度测试时,准确度可以有限

度的下降,GB/T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GB/T17215.321-2021《电

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C

级、D级和E级)》则规定了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电能表收到电磁干扰时,可

以接受的准确度等级。装置在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监控受试电能表的准确度,所

以装置在电能表抗扰度测试环境中的准确度应该高于受试电能表的准确度要求

2个等级或以上。

3、装置在电能表电磁骚扰测量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电能表通常安装在普通民众可接触的地方,所以GB/T17215.211-2021规

定电能表的无线电骚扰发射要满足IECCISPR32:2015《多媒体设备的电磁

兼容性发射要求》对B级产品的要求,所以包含装置的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

射测量系统的底噪应比IECCISPR32:2015规定的B级产品限值低6dB以上。

GB/T17215.211-2021规定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时,电压线路施加

额定电压,电流线路施加1~2倍的转折电流。所以测量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

测量系统的底噪时装置的电压线路外接电缆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且通

以受试电能表的额定电压,电流线路外接电缆短接且通以受试电能表转折电流的

1~2倍。且试验布置应接近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的试验布置。由此可见,

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系统的底噪的测量宜在每次正式测量前进行,测得的

底噪仅对当次电能表无线电骚扰发射测量有效。

4.装置在电能表电磁抗扰度试验时的适用性要求和评估试验

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模拟电能表抗扰度测试环境中装置受干扰的情

况。辐射抗扰度和传导类抗扰度情况有所不同:辐射抗扰度时,装置给受试电能

表提供电压和电流信号的电缆会有部分暴露在均匀域内,而传导类抗扰度时,这

部分电缆在相应的耦合去耦网络的去耦端。所以评估装置在电能表射频电磁场抗

扰度试验时准确度的试验布置与电能表辐射抗扰度试验的布置基本相同,只是电

压线路电缆终端开路或端接大阻值纯阻性负载、电流线路外接电缆短接,干扰信

号强度与电能表辐射抗扰度试验的等级完全相同。而评估装置在电能表传导类抗

扰度试验时的准确度则复杂一些。

去耦端的干扰信号比耦合段要弱很多,比如GB/T17626.5规定去耦端的残

压应为耦合端的-30%以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工作组也测试了各种主流设备

去耦端的残压,残压信号都比较小。但是传导类抗扰试验往往也存在空间辐射效

应,比如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项目,工作组通过傅里叶变换、仿真和实测均发

现,进行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时,EUT周边一立方米范围内,会产生较

强的辐射干扰,频率可以搞大2/300MHz。所以为了确保评估试验时装置受干扰

情况至少不弱于电能表抗扰度试验时受到的干扰,评估试验时干扰信号直接从为

受试电能表提供电压和电流信号的试验端口注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