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 论文_第1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 论文_第2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 论文_第3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 论文_第4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摘要:做好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新课改新课堂实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备课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捕捉和利用反馈信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准确、及时、高效地反馈信息?根据我自己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优化结构,抓住重点,转变形式。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对策,希望相关教育工作人员能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高中历史;实施信息反馈;对策引言: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结构,获得重点、难点、细节、知识增长点的反馈。同时,为提高备课质量,应重视识别课外信息反馈的方法掌握,多方面地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只有历史教师有效地掌握和利用课堂反馈信息,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一、高中历史课实施信息反馈的意义教育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改变。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的历史学科反馈,并对反馈信息及时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改变高中历史教育的一些滞后现象,以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本身的要求。高中历史教育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改变教育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二、高中历史课信息反馈实施对策及时整理反馈信息意义重大,那么我们该如何收集整理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课堂结构设计时能够识别关键反馈、课前分析学生的自学、课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课后及时设计习题检测。这样形成一条贯穿课程的链条,确保每个环节相互联系、层层递进。2.1优化课堂结构,识别关键反馈优化高中历史教育课堂结构,核心在于找出关键环节,并收集有效反馈,一定要避免盲目追求全面,造成整个课程结构无重点可循。高中历史教育的关键环节不仅在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重难点,也在于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讲授中国近代史的两个关键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是学生们必须理解但又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再比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前两目介绍了袁世凯称帝和北洋军阀混战,但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又得以传播,部分学生会有疑问:既然政治上专制独裁,为什么新思想反而得以传播?其实很多问题在我们教师看来并不复杂,但是学生毕竟在初中仅了解过相关浅显史实。如果我们只关注新课标重难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困惑点,那么就很难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反馈。2.2课前分析学生自学的状态传统的课前自学往往是阅读教材或者根据导学案梳理课程知识点,这是可以获得学生预习状态的做法。但在我看来,我们在课前要获取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教材的梳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学会多渠道获取资料、整理资料并运用资料到何种程度。基于此,我认为课前3-5分钟的学生演讲或故事讲解更能获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反馈。我的具体做法是班级的每个学习小组一名学生负责课前查找资料,另一名学生负责展示设计,并且预计几个角色参与此部分,根据具体内容来调整演讲或故事展示时间,每节课开始安排一次活动。台下的同学通过积极配合,聆听同龄人的发言,更容易进入课堂情境,吸收课堂知识。这种学生进行演讲的方法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增加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台上学生的表达和台下同学的表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发现学生知识把握的薄弱点和对重难点的理解程度,帮助我们在课堂中和课后灵活调整教学方法。2.3课堂中关注学生各种表现课堂中学生的各种具体表现是获得最佳反馈的有效手段。首先是观察学生的表情,学生的表情是最直观的一种信息反馈形式,通常能够反映学生对某一问题是否有疑惑。例如我曾在《中外历史纲要(上)》“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教学中简要介绍了道家的一些名言和体现的思想,部分学生的表情略显呆滞,眉头并未放松下来,这明显是未能理解道家思想的内涵,教师就要注意如何更简洁通俗地介绍道家思想。其次是倾听学生的语言。历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以接收筛选反馈信息。在历史课中,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讨论,口头反馈是最直接获得反馈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的直接表达、故意打断和窃窃私语都是课堂的一种反馈。教师必须能够识别教室中的所有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学生分组探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有几位同学提出国民党政府是腐败的,正面战场大多数节节败退。这些言论我们不能说错,但是也反映了部分学生局限于从史实结果中总结,因此我及时结合当时比较火的电影《八佰》介绍了部分爱国国民党军官的英勇抗战事迹,帮助学生更全面理解正面战场的作用。最后还要注意学生的肢体动作。人在不同情绪下会不由自主做出一些肢体动作,这也是我们获取课堂反馈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回答问题的学生的一些肢体动作能反映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程度。例如我班一位性格开朗、乐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女生,在总结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时,两手时而背后、时而放在桌子上不停捻动书角,这明显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自信,缺乏对这一问题的逻辑梳理。这一动作明显在提醒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和回答问题时进行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理清思路。由此可见,注重课堂中从学生的各种表现中获取信息反馈是优化课程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历史课程中,力求实现师生之间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率。2.4课后注重作业试题的反馈在对学生作业修改时可以提取反馈信息,学生是否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基本的理解会在作业的答题中表现出来,同时也能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答题的技巧存在哪些进步和问题。例如,我会提示学生黑笔答题、红笔订正。主观题中的个别问题学生用黑笔将自己的答案展示出来并未过多修改,就能反映出学生对此问题已经基本掌握;个别题目全部红笔做答,说明学生并不能建立自己的答题思维,这一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就需要我们进行关注。因此,要想从作业中获取学生的反馈,至少我们要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尽可能安排学生在辅导课上完成作业,保证学生不盲目抄答案,提高作业反馈的有效性;二是安排学生用双色笔处理作业,不同颜色的答案更能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除了日常作业,组合优质题目作为试题练习更能精准帮助我们获取学生在知识点把握和答题技巧上的信息反馈。要想有效从试题训练中获取反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把握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中外历史纲要》单元导读中对单元的课标有着明确表述,我们必须首先结合教材内容来理解新课标;其次是试题必须紧扣教材重难点,对于一些基础史实,我们可以对学生简单提问即可,而重难点则需要通过题目来检测学生的基础思维;其次是易错点必须在试题中适当出现,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和以往经验来做;最后就是重视试题的答题技巧考察。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一课,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结合教材,我将试题检测重点放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意义及局限上,虽然课标未点明《临时约法》,但这一文件对于中国近代史而言颇为重要。在对试题的选择中,由于学生经常出现审题不清、史料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我着重选择那些选项中或题目中关键字词容易混淆、忽略的题目,材料分析题着重选择史料中有关键字词但需要学生发掘整理答案的题目,由此来获取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情况、答题技巧的水平等关键信息反馈。三、结语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关的历史信息,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解答。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识别到学生的关键性反馈,并且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反馈,显示改善试题教学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从而加强解疑释难的教学水平,真正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徐月清.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0.2]徐月清.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