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TOC\h\z\u\t"标题3,1,标题5,2"专题12:温度计物态变化*目录 1考点*成绩基石 2考点1:温度 2考点2:温度计 2考点3:物态变化 3考点4:晶体和非晶体 3考点5:蒸发和沸腾 4梳理*重点实验 4实验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4实验2:探究水沸腾是温度的变化规律 5命题点*考向分析 7命题点1: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7命题点2:物态变化的便是及其吸放热的判断 8命题点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9命题点4: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 10命题点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1命题点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2参考答案 14

考点*成绩基石考点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0~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C常考温度估测人体正常体温36.8°C左右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18~26°C洗澡水比较舒服的温度40°C考点2: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的规律制成使用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中,不能碰到和,如下图三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读数读数: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液柱中凹液面相平若图中未标出零刻度线,要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如图甲,上面数字大,则为零上,如图乙下面数字大,则为零下示数=整刻度值+小格数x分度值体温计因为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中间有细弯管,阻碍测温液体回流玻璃泡,所以离开人体后仍然可以显示人体温度。也因此,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向下甩,把测温液体甩会到玻璃泡中(不甩:温度只能升不能降,比上一次测量的温度高才能测准)

考点3: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定义吸放热情况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凝固物质从变成的过程汽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升华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凝华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常考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冰雪消融是现象,热量雾凇、冰花、霜的形成是现象,热量白雾、白气、露水的形成是现象,热量冬天结冰的衣服被晾干、樟脑球消失是现象,热量考点4:晶体和非晶体种类晶体非晶体常见晶体冰、海波、石英、食盐、金属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熔化熔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图像特点AB段:熔化前,温度不断上升,固态B点:刚刚达到熔点还未熔化,固态BC段:正在熔化,温度,态C点:晶体全部熔化,为液态CD段: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物质由硬到软再到比较稀,最后变为液态凝固凝固点有无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放出热量图像特点AB段:凝固前,温度不断下降,液态B点:刚刚达到凝固点还未凝固,液态BC段:正在凝固,温度,态C点:晶体全部凝固,为固态CD段:凝固后,温度继续下降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物质由液态到比较粘稠再到比较软,最后变的比较硬,完全凝固考点5:蒸发和沸腾蒸发沸腾区别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剧烈程度比较平缓十分剧烈影响因素液体的种类液体的、液体的液体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海波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温度变化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共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梳理*重点实验实验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加热时间石棉网(陶土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实验操作被加热物体选用小颗粒的原因:受热更均匀水浴法加热:被加热物体、物体升温慢便于记录数据两低:试管内固体物质要低于水面、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在被测物体中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实验图像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交流与讨论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内能逐渐烧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试管中冰熔化后,继续加热不能沸腾的原因是,当试管内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时,停止,不能继续吸热实验2:探究水沸腾是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加热时间石棉网(陶土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硬纸板: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固定温度计实验注意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水中,但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纸板上外侧小孔的作用:平衡内外气压实验现象如图A,水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如图B,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实验结论水在沸腾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实验图像交流与讨论撤去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陶土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缩短加热时间的办法: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度、加盖子(如果没有)、加大酒精灯火力沸点低于100°C的原因:实验地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命题点*考向分析命题点1: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1.(安庆市202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温物质是水B.水面由B下降到A位置,表明气温升高C.气温升高时水柱上升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的小一些2.(周口市2020)关于如图所示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分度值为B.它的示数是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北京市)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4.(菏泽市2020)如图1所示为某温度计一部分,则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此时读数为℃。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2甲a、b、c中操作正确的是,图2乙A、B、C中正确读数的是。(后两空均选填字母)命题点2:物态变化的便是及其吸放热的判断5.(2023菏泽市)下面列举的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夏日清晨草叶上出现了露珠B.冰柜内壁表面结霜C.铸造铜器时铜材料被熔化成液体D.冬天屋檐下形成冰锥6.(2023南充市)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7.(2023成都市)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8.(2023龙东地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C.

冰雕变小 D.

冰雪消融9.(2023临沂市)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冰雪消融B.

雾绕山峦C.

霜满枝头D.

滴水成冰10.(连云港市202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11.(苏州市2022)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C.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D.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12.(武威市2022)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 B.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 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13.(2023常德市)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命题点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4.(北京市202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15.(长春市2021)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16.(枣庄市2021)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命题点4: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17.(湘潭市2020)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60℃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D.该物质在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18.(常州市2020)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 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内能逐渐变小 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19.(聊城市2019)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C.OB段表示沸腾过程,且温度先上升后不变D.AB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也在不断吸热20.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如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A. B C. D.命题点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21.(2023泰州市)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碎冰,而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碎冰此时的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冰属于(“晶体”或“非晶体”);(4)小明分析图像还发现:0至时段内的温度变化比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其主要原因是。22.(2023锦州市)小明同学取a、b两种粉末各50g,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________物质是晶体,第6min时a物质为________态,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的内能;(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若a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1.0×103J/(kg·℃),则该物质熔化后,液态时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命题点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23.(2023甘孜州)小杨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如图甲所示。(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__℃;(3)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所在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24.(临沂市2020)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这时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所示;(4)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水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是因为(选填序号)。A.实验操作错误造成的B.实验误差引起的C.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25.(2023宿迁市)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时间/min0123456水的温度/℃909294989898(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A.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其温度计内的气体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因此测温物质是气体,故A错误;B.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会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可知管内液面越低,温度越高,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故B正确;C.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膨胀,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C错误;D.烧瓶容积越小,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体积越小,则细管中的液面高度随温度变化越不明显,精度越低,故D错误。2.【答案】C【详解】AB.图中温度计一大格为,分为10个小格,一小格代表的值即分度值为,示数为,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所以是体温计,液柱不能自动下降回玻璃泡,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符合题意;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3.【答案】【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单位为℃,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而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此时示数在0℃以下,故读数为。4.【答案】1;97;c;B【详解】图1中,温度计10℃之间包括10等份,1份代表1℃。也就是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液面在零上,因此此时的示数是97℃。图2甲中,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都是错误的;c温度计放置位置合适,是正确的。图2乙中,A为俯视,读数偏大;C为仰视,读数偏小;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是正确的。5.【答案】C【详解】A.夏日清晨草叶上出现了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冰柜内壁表面结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铸造铜器时铜材料被熔化成液体,熔化吸热,故C符合题意;D.冬天屋檐下形成冰锥,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6.【答案】C【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错误;B.“露”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C.这里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D.“泪”的形成是属于蜡烛的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7.【答案】A【详解】A.小草上的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的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8.【答案】A【详解】A.壶口“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B.浓雾消散是小水珠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雕变小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9.【答案】A【详解】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雾绕山峦,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霜满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10.【答案】A【详解】A.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故选A。11.【答案】A【详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雾的形成的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雾淞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答案】D【详解】A.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后会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它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A【详解】A.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的越快,故A错误,符合题意;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风扇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4.【答案】D【详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温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A不符合题意;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B不符合题意;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农田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C不符合题意;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可以使蒸发变快,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吸热;减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16.【答案】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乙、丙;温度;正确【详解】(1)[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温度、与空气流速有关和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已经控制了温度和空气流速,故还需要控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相同。(2)[2]有液体种类不同,故液体的体积需要相同,且体积大的蒸发明显,故选择乙丙两组样品。(3)[3][4]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温度是变化的,故没有控制温度相同;酒精蒸发得快,故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王丽是正确的。17.【答案】A【详解】AB.由图可知,从3min~6min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即熔点为48℃,故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B错误;C.该物质从3min到6min是熔化过程,经历时间故C错误;D.第3min即将开始熔化,物质在B点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A。18.【答案】C【详解】A.AB段属于凝固前降温过程,AB段处于液态,故A错误;BC.BC段属于凝固段,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故B错误、C正确;D.CD段属于凝固后的降温阶段,放热,故D错误。故选C。19.【答案】D【详解】A.从A点开始,水处于沸腾状态,所以温度保持不变,并没有停止加热,故A错误;B.沸腾温度不足100℃,是因为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并不是供热不足,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OA段温度不断上升,是加热升温过程,AB段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AB段是沸腾过程,故C错误;D.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20.【答案】D【详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选D。21.【答案】(1)受热均匀;状态(2)-3(3)晶体;水的比热容比冰大【详解】(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可以使碎冰受热均匀,碎冰熔化比较缓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状态。(2)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0刻度以下第3格,所以读数为-3℃。(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故冰为晶体。(4)取0至t1时段与t2时刻后一段相等时间观察,则吸热相等,物质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根据可知,升高的温度不同,水升温比冰要慢。22.【答案】(1)a;固液共存;大于(2)35;1.5×103【详解】(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由乙图可知,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要经过三个状态,分别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由乙图可知,第6min时a物质是正在熔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