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港三期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1页
马村港三期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2页
马村港三期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3页
马村港三期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4页
马村港三期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村港三期项目(公示稿)二○二四年一月2公益性()经营性(√)注:邻近土地平均价格是指用海项目周边土地的价格平均值.i申请用海情况:项目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方式包箱泊位、1个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2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100米岸段建设支持系统泊位。项目陆域总面积约63公顷,并建设相应的配套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符合《海口港马村港区规划修订方案键环节,而港口又是水运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码头及后方配套陆域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堆场、码头、辅建区、港池等,均为港口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码头营运期船舶靠泊的必备条件。本项目码头岸线长度1270m,吞较大,其余陆域面积均已开发利用,无法满足本项目用地需求。因此本项目填海区,项目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用岛类型为交通运输用岛,与规划相符马村港港口航运区。本项目用海符合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对周边海洋功能区影响不大,本项目用海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项目建设占用岸线3173.7m,其中大陆人工岸1486.1m,海岛自然岸线本工程主要对项目附近水域的涨落潮流速产生影响,对整体大范围海域流场基本没有影响。本工程建设后,附近海域的冲淤平衡状态基本未变,整体海港池疏浚、码头及陆域形成等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船舶废水和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项目建设对周边海域珊瑚生长区域、红树林生态提出本项目生态建设主要从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两方面开展,其中生态保护目标和重点包括厂区绿化、污水排放与控制、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修复目标和重点主要包括岸线生态化改造、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马村港区位于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近年来临港工业发展迅速,粮油、肉类、设备等制造加工业开始兴起,也是“十四五”产业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未来对于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项目位置区位优势显著,陆上交通便利。本项目拟建工程位于澄迈湾湾顶的马村镇花场湾海域,气候条件优越;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可恢复;项目用海选址与周边其他本项目总体布置与区域相关规划相协调,可满足建设目标。项目按照优化整合岸线及土地资源的原则和集约、节约用海的原则进行布置,且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相适应。通过填海造地优化和整合岸线及土地资源,有利于船舶靠离泊作业和提高港口机械效率。项目建设对整体大范围海域流场和冲淤环境基本本项目的用海方式有“建设填海造地”和“港池、蓄水等”,其用海方式与用海单元的功能需求相适应,与周边工程相统一,生态影响可控。因此,项目的项目用海面积能满足项目的用海需求,符合《产业用海面积控制指标》和《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试行)》中各项指标的要求,符合相关设计规划要求。因此,本项目用海面积合理。本项目申请用海界址点界定和用海面积的量算符合《海籍调查规范》的要求。项目用海期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综上所述,本项目用海在选址、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岸线利用和生态化I 1 1 2 6 8 9 9 10 21 26 26 30 30 34 69 69 74 784.4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评估 92 92 92 101 103 106 107 107 108 110 110 110 114 117 117 118 131 132 132 140 146 146 150 150II 154 159 161 161 161 162 162 16211.1论证工作来由海口港目前主要有秀英港区、马村港区、新海港区共三个港区,分布在海是海南省能源物资、原材料和工农业产品运输的中转港及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秀英港区是海口港的老港区,港区集散杂货运输、车客渡运输、集装箱运输于一体,客货运输相互交叉影响较大,且泊位能力难以满足未来海口港集装箱运输发展需求。此外,秀英港区位于城市中心,后方陆域资源不足,且与城市发展矛盾较为突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秀英港区多种运输功能混杂的现状难以适应海口港世界一流港口的发展需要,各港区承担的运输功能分工需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障,服务油服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5年12月,交通运输部、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海口港马村港区以来,海南省港口及海口港外部环境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不断推进和落实。2022年,马村港三期项目作为封关运作的重点工程已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重点推进实施。同年,澄迈县交通运输局开展《海口港马村港区规划修订方案(2022~口港的核心港区之一,是海南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推进自贸港建设的重要门户,是琼北地区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2支点,是承接秀英港区货运搬迁的主要载体,主要承担临港产业发展及“海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相关规定,用海项目需进行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海南近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后经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研究我公司研究了有关技术文件和项目基础资料,收集了历史和现状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根据有关技术规范,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海洋功能区划、1.2论证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9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1月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全(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25号,2013(7)《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3(9)《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务(10)《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61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国务院令第167号,(15)《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务院,国(16)《关于调整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通知》,财政部、原国(18)《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交通运输部,交溢油函〔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作业和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4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自然资办函(26)《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海南省人大常委会,(29)《海南省海域使用权审批出让管理办法》,海南省人民政府,琼府5(19)《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31)《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3部分:红树林》(T∕6(5)《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8)《澄迈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南省人民政府,琼府厅、海口市人民政府、澄迈县人民政府、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1.3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和《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项目所在海域为澄迈湾湾顶、花场湾口门,属于敏感海域。本项目拟申请总用海面积为98.6935公顷,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关于论证等级面积35.1209公顷,大于10公顷,论证等级判定为一级。项目港池用海面积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以及“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本项目海域使7表1.3.1-1本项目拟申请用海的用海方式及面积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途用海面积(公顷)填海造地用海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码头及后方陆域堆场、辅建区;工作船码头35.1209围海用海港池用海停泊水域、回旋水域63.5726表1.3.1-2各用海方式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一览表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论证等级填海造地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一围海用海港池用海用海面积<100公顷所有海域三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用海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一级论证向外扩展15km。结合本项目用海特点、工程概况以及项目工程实施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图1.3.2-1论证范围图8表1.3.2-1论证四至坐标表序号北纬(N)东经(E)12341.4论证重点影响较大,而且用海区域及周边海域存在珊瑚生长区域和海草床、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且有鲎资源分布,按相关要求应详细论证项目用海对珊瑚生长区域和海草床、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和鲎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修复方案、项目用海必要性和用海面积合理性。项目建设涉及占用马岛,且工程位于花场湾潟湖口门处,因此需将对海岛、砂质岸线、潟湖的影响及其保护修复方案列为论证重点。结合《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的海域使用论证重点参照表结合项目8、项目用海对珊瑚生长区域和海草床、红表1.4-1海域使用论证重点参照表(节选)性性性性▲▲▲▲▲▲9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用海项目建设内容(3)申请用海情况:项目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方(5)地理位置:项目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海口港马村港区中港池东部,马村(6)建设规模:拟形成码头岸线总长度1270米,分为西侧生产性岸线表2.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数量单位备注1年吞吐量集装箱万TEU件杂货2码头长度m3泊位数量集装箱、多用途5个吨级、2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4陆域总面积62.42公顷5填海面积公顷6用地面积20.57公顷序号项目数量单位备注7建设期24月2.2项目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级和1艘7万吨级集装箱船(水工结构部分按靠泊7万吨级集装箱船、部分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码头轴线方向90°~270°,码头岸线长度640m,可同时停靠2艘2万吨级集装箱船、1艘2万吨级件杂货船(水工结构按靠泊2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640m岸线东侧布设支持系统泊位岸线长度回旋水域底标高取*m;12#~14#泊位回旋圆直径为275m,回旋水域底标高取港外道路最大纵深约1150m。根据功能不同,主要分为码头前沿作业区、堆场2.2.2本工程吞吐量预测二期西部岸线将呈现连片式布局,共同承担马村港区集装箱运输任务。结合本工程对集装箱运输的承接能力,本工程承担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60万TEU,其余70万TEU由马村二期工程改造后承担。油气服务保障运输工程由本工程和中海油现有的散杂货码头共同承担,结合本工程对件杂货的承接能力,本工程综合集装箱和服务于澄迈油气勘测服务基地件杂货的运输需求,以及本工程对各货种运输需求的承接能力,本工程达产的吞吐量为集装箱160万TEU,根据运输需求分析,近中期,海口港集装箱运输仍将以内贸、近洋和支线装箱船靠泊;此外,还可给洋浦港的外贸内支线船靠泊,以3000~5000吨级为主。杂货船以华南、华东方向船舶居多,主力船型在1万吨级以下,随着船舶根据到港船型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工程南北内贸干线集装箱船设计船本工程码头岸线分为两段,南北向和东西向岸线。考虑到岸线对同时停靠不同吨级船舶的适应性、灵活性,满足多种不同吨级船舶组合情况下的靠泊要求,西侧码头岸线长度取630m,南侧码头岸线取640m,设计码头岸线长度与表2.2.4-1630m岸线集装箱泊位船型组合岸线需求分析表船型组合岸线长度(m)组合11艘7万吨级+1艘3万吨级27+241+31+300+31=630组合21艘7万吨级+2艘5千吨级13+121+13+121+31+300+31=630表2.2.4-2640m岸线件杂货船型组合岸线需求分析表船型组合岸线长度(m)组合11艘2万吨级件杂货船+2艘2万吨级集装箱船21+183+20+183+20+166+47=640组合23艘2万吨级集装箱船20+183+20+183+20+183+31=640项目西侧岸线最终选用1艘7万吨级+1艘3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侧岸线为了使得对应水域的疏浚范围不触及马岛南部岛体范围线,调头圆直径按船长的1.5倍设计,对船型大小有一定限制,最终综合考虑水域尺度及港区为m(按7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位考虑12#~14#泊位回旋圆直径按1.5倍设计船长计算,取275m,回旋水域底标高取*m;工作船兼顾生产性泊位水域底宽1000m,水深*m,走向为N0°~180°。港内LNG码头至马村3.航道按5万吨级散货船双向通航、7万吨级散货船满载全潮单向和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控制。规划中港池支航道按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5万吨略按《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的规定,单向航道的宽度计算公γ—风、流压偏角(°);b—船舶间富裕宽度(m表2.2.5-1单向进港航道有效宽度计算表单位(m)船型LBn取值备注7万吨级集装箱船30040.3721510万吨级集装箱船34645.67240表2.2.5-2马村港区锚地控制点坐标及规划指标锚地名称控制点坐标功能水深面积北纬东经(km2)1#锚地引航检疫、加注3.92#锚地待泊、防台、加注4.793#锚地待泊防台、加注4.284#危险品锚地待泊、防台、加注4.265#LNG应急锚地LNG应急、防台、加注0.79根据总平面布置图中确定的建设规模,本工程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内容为:西侧630m岸线建设1个3万吨级、1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水工结构部分按靠泊7万吨级集装箱船、部分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南侧640m岸线建设2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2万吨级多用途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南侧100m岸线建设支持系水工结构根据拟建工程区域地质、水文条件,从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考表2.2.6-1水工建筑物主尺度序号建筑名称码头长度(m)顶标高(m)前沿底标高(m)110万吨级泊位43027万吨级泊位2003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4174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2235工作船泊位+衔接段100+23.96直立护岸重力式方案码头由主体沉箱结构、上部结构、抛石基床、墙后抛石棱体及回填砂等部分组成。码头采用顺岸连片式布置,码头面高程为5.80m,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前沿底标高为m,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前沿底标高为m。码头沉箱主体结构以下设4m厚的10~100kg抛石基床,为防止波浪及水流对抛石基床的淘刷破坏,基床块石外侧设置100~200kg块石护底。沉箱底宽15.45m仓格。沉箱单件重约2550t,沉箱内回填10-100kg块石,为了减少基床应力,沉箱上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胸墙内布置水电管沟。沉箱墙后设置10~100kg块石减压棱体。减压棱体后方回填中粗砂形成陆域。墙后减压棱体与陆域回填砂之间依次设置不小于500mm厚的二片石垫层、不小于800mm厚的混合倒滤层,并要求在其上铺砌倒滤土工布,防码头前轨设置在胸墙上方,后轨采用灌注桩基础结构,灌注桩桩径附属设施方面,10万/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系泊设施采用1500kN系船柱,间距约20m布置;防冲设备选取2000H一鼓一板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间距约码头采用顺岸连片式布置,码头面高程为m,泊位前沿底标高为m。码头沉箱主体结构以下设置约4m厚的抛石基床,石料为10~100kg块石,为防止波浪及水流对抛石基床的淘刷破坏,基床块石外侧设置60~100kg块石护底。沉箱上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胸墙内布置水电管沟。沉箱墙后设置减压棱体,减压棱体材料为10~100kg块石。减压棱体后方回填中粗砂形成陆域。墙后减压棱体与陆域回填砂之间依次设置不小于500mm厚的二片石垫层、不小于800mm厚的混合倒滤层,并要求在其上铺砌倒滤土工布两层,防止回填料中细码头前轨设置在胸墙上方,后轨采用灌注桩基础,灌注桩直径1000mm,附属设施方面,系泊设施采用1000kN系船柱,间距约18m布置;防冲设码头采用顺岸连片式布置,码头面高程为m,泊位前沿底标高为m。码头沉箱主体结构以下设置约4m厚的抛石基床,石料为10~100kg块石,为防止波浪及水流对抛石基床的淘刷破坏,基床块石外侧设置60~100kg块石护底。沉箱上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胸墙内布置水电管沟。沉箱墙后设置减压棱体,减压棱体材料为10~100kg块石。减压棱体后方回填中粗砂形成陆域。墙后减压棱体与陆域回填砂之间依次设置不小于500mm厚的二片石垫层、不小于800mm厚的混合倒滤层,并要求在其上铺砌倒滤土工布两层,防止回填料中细码头前轨设置在胸墙上方,中轨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布置在沉箱后壁上方。后轨采用灌注桩基础,灌注桩直径1000mm,间距4.5m,桩底设计标高-46m,桩基础上部现浇后轨道梁,梁高2.2m。前轨与中轨轨距10.5m,前轨与附属设施方面,系泊设施采用1000kN系船柱,间距约18m布置;防冲设码头采用顺岸连片式布置,码头面高程为m,泊位前沿底标高为m。码头沉箱主体结构以下设置约4m厚的抛石基床,石料为10~100kg块石,为防止波浪及水流对抛石基床的淘刷破坏,基床块石外侧设置60~100kg块石护底。沉箱上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胸墙内布置水电管沟。沉箱墙后设置减压棱体,减压棱体材料为10~100kg块石。减压棱体后方回填中粗砂形成陆域。墙后减压棱体与陆域回填砂之间依次设置不小于500mm厚的二片石垫层、不小于800mm厚的混合倒滤层,并要求在其上铺砌倒滤土工布两层,防止回填料中细码头前轨设置在胸墙上方,中轨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布置在沉箱后壁上方。后轨采用灌注桩基础,灌注桩直径1000mm,间距4.5m,桩底设计标高-46m,桩基础上部现浇后轨道梁,梁高2.2m。前轨与中轨轨距10.5m,前轨与附属设施方面,系泊设施采用550kN系船柱,间距约18m布置;防冲设备护岸采用重力式沉箱方案,护岸顶高程为m,护岸前沿底标高为m。沉箱结构以下设置约2m厚的抛石基床,石料为10~100kg块石,为防止波浪及水流对抛石基床的淘刷破坏,基床块石外侧设置200~300kg块石护底。沉箱底宽沉箱上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沉箱墙后设置减压棱体,减压棱体材料为10~100kg块石。减压棱体后方回填中粗砂形成陆域。墙后减压棱体与陆域回填砂之间依次设置不小于500mm厚的二片石垫层、不小于800mm厚的混合倒滤层,并要求在其上铺砌倒滤土工布两层,2.2.7陆域形成及道路、堆场本工程陆域形成总面积62.43万m2,陆域设计高程m。陆域形成材料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二是选用外购材料。由于本项目存在大量的疏浚土,从经济合理分析,推荐陆域形成材料来源采用方式一,利用陆域工程区东侧为陆域岸滩、南侧为马岛陆域,其余区域基本为水域。东域区域表层基本以砂层为主,大部分区域较平坦,一般在m标高左右,靠场地工程区疏浚物丰富可以作为形成陆域的材料。故本工程陆域形成提出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吹填港池航道疏浚土形成陆域;方案二,吹填疏浚砂形成本项目港池航道存在大量的疏浚土,抛泥一个难点问题,方案一充分利用了疏浚土,而且为疏浚土提供了消纳地,但吹填土后续的地基加固施工工艺复杂且周期较长;方案二,吹填疏浚砂形成陆域方案,该方案施工工艺简单、成陆快、后续地基加固处理方便且效果好。两个方案在施工技术方面均成熟、简单,但方案一后续的地基处理方法难度比方案二大,花费时间长,综合以上比较,推荐采用方案二,即利用疏浚砂吹填形成陆域。吹填设计高程m,流失率吹填疏浚砂陆域形成方案实施前需先形成外部围堰,以形成施工通道和减工进度、材料供应条件、地基情况等因素,斜坡式结构是较合适的结构型式,推荐采用袋装砂斜坡式结构。吹填疏浚砂造陆前需先期形成外部临时围堰、护码头后方与临时围堰区间的条带,为减少对码头结构的影响,推荐采用疏根据地质资料场地内存在软泥土分布区,约32.52万m2,对于软泥土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有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由于复合地基法费用较高,在工期许可的前提下推荐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由于场地内分布有大量砂层,密封闭气,提供真空环境比较困难,而且目前分析本项目堆载料充足,故本阶段32.52万m2有软粘土分布区地卸载后回填层较为松散,拟采用3000kN.m夯能强夯处理,点夯2遍,普最后采用振动碾压进行密实处理,采用激振力≥270kN振动压路机振动碾码头前沿线往后49.5m/40m工程量归入水工。地基处理推荐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面积约3.8万m2。设计采用75kW的振冲器对回填砂进行振密,振冲点布置间距为3.0m,正三角形布置。码头前沿线往后49.5m/40m~100m,拟采二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间,最后所有夯点间距为5×5m,普夯能量采用最后采用振动碾压进行密实处理,采用激振力≥270kN振动压路机振动碾港区常用的道路铺面结构形式包括高强联锁块铺面和混凝土大板铺面。混施工方便快捷,造价低廉等优点;虽表面平整度稍差,但不影响使用;混凝土面层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但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易出现港内道路区是流动机械频繁作业的区域,本工程主要流动机械荷载包括60t考虑混凝土铺面使用耐久性长,行驶舒适性好,港区道路和重箱堆场通道拟推荐采用混凝土铺面结构,结构层如下:现浇混凝土面层400mm(弯拉强度停车场面层结构层如下:现浇混凝土面层300mm(弯拉强度不小于生产辅建区道路结构层如下:现浇混凝土面层250mm(弯拉强度不小于堆场为堆放货物及流动机械共同作用的区域,包括重箱堆场、空箱堆场、重箱堆场主要使用要求为堆放集装箱重箱,平面方案推荐采用ERTG和空箱堆场主要使用要求为堆放集装箱空箱,行驶集装箱拖挂车、空箱堆高机重载作业。件杂货堆场采用轮胎吊作业。拆装箱考虑到吹填形成陆域,为减小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带来的影响,重箱区基础推荐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基间采用高强联锁块铺面,条形基础的结构层如下:厚度350mm的C40钢筋混凝土基础,下设100mmC15素混凝土垫层,铺设400mm厚的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下设置150mm厚的级配碎石。条基间采用厚度80mm的C50高强联锁块,下设150mm厚的6%水泥稳定碎石以及150mm厚的级配碎石。考虑到空箱区和杂货堆场区流机荷载小,推荐采用联锁块铺面结构,具体危险品应急处理场采用混凝土铺面结构,结构层如下:现浇混凝土面层主要使用要求为重载行驶RTG设备。拟推荐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层如下:现浇C40钢筋混凝土350mm,100mm厚的C15采用RMG起重机进行作业区域,需设置轨道行走区,对承载力、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本场地大部分采用吹填疏浚土形成,为避免轨道沉降,推荐采2.3项目主要施工工艺、方法和流程2.3.1主要施工工艺、方法本工程港池疏浚、水工结构等为常见施工形式,可按常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沉箱方案的大型沉箱需租用附近的已有码头和场地进行预制,并需大型半潜驳进行沉箱下水安放,根据目前海南已有大型半潜驳的实际情况,本工程考虑使用大型半潜驳,沉箱和其它预制构件考虑租用马村二期码头和场地进行预沉箱下水、驳运安装、抛填码头后棱体及后方回填振冲砂、陆域地基处理、堆吹填疏浚土陆域形成方案实施前需先形成外部围堰,以形成施工通道和减少环境污染。临时围堰布置集装箱码头及多用途码头后方,其顶边线距码头前素,斜坡式结构是较合适的结构型式,推荐采用抛填开山石斜坡式结构。吹填疏浚土造陆前需先期形成外部临时围堰。码头后方与临时围堰区间的条带,为进场后即可组织临时围堰施工。采用陆上推进的施工方法,从现有陆域直接向海侧推填,施工分两条线推进,从北往南推进和从东向西推进。形成堤心为尽早形成陆域及容纳港池航道吹填泥土,本工程初期结合纳泥区护岸和吹填区临时围堰布置,先进行护岸堤心(围堰)的施工。采用陆上直接回填开山石填筑堤心。码头岸线后方约100m处设置一道袋装砂斜坡式围堰,中间处吹填围堰采用袋装砂斜坡堤结构型式。袋装砂由运砂船直接运抵现场。施上部结构主要由胸墙、素砼垫层和二片石垫层组成。采用挖掘机、油锤配沉箱内回填砂,上层+2.5m—-1.5m,4m范围内采用挖掘机挖除,用自卸汽沉箱内填砂挖除完成后,利用抽水方驳在适当潮位时抽水起浮,抽水起浮前将沉箱四角带缆到相邻沉箱或水中抛锚,防止沉箱起浮中跳跃侧倾撞到其他废弃桥梁位于码头陆域回填范围内,待陆域回填完成后,上部桥跨部分用码头由主体沉箱、上部结构、抛石基床、墙后抛石棱体及回填砂等部分组码头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工序为:清淤及基槽挖泥→基床抛石、夯实及整平→沉箱(提前预制)驳运、安放→箱内回填砂→箱顶部碎石、素砼层→沉箱后棱体抛石(浇筑胸墙等上部砼、上部构件安装)→倒滤层抛设→后方回填砂、振冲密实→后轨灌注桩施工→现浇后轨道梁推荐采用3500m3/h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吹填造陆,待围堰施工形成封闭围塘后开始吹填。应先沿码头前沿线施工,清除基槽上部泥土吹填入泥塘,再移陆域工程区东侧为陆域岸滩、南侧为马岛陆域,其余区域基本为水域。陆域形成大体上分2个阶段完成:一阶段范围为围堰范围内已有陆域补填及水域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施工顺序为先基槽、停泊水域后回旋水域,自东向西施第一工作面(10万/7万吨级码头)先进行码头基槽开挖,总开挖量约6418方抓斗式挖泥船组施工,计划工期为3个月;第二工作面即可进行,计划工期为4个月。待临时围堰完成后,增加2艘3500m3/h绞吸式堆场为堆放货物及流动机械共同作用的区域,包括重箱堆场、空箱堆场、杂货堆场、码头前沿作业区和辅建区。考虑到吹填形成陆域,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较大,重箱区基础拟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基间采用高强联锁块铺面。考虑到空箱区和杂货堆场区流机荷载小,拟采用联锁块铺面结构。结构层下均码头上的系船柱、橡胶护舷及钢轨等附属设施在码头建设后期进行安装,本工程陆域形成总面积62.43万m2,陆域形成材料来源港池和航道的疏浚表2.3.2-1施工进度表略2.4项目用海需求项目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方式包括“建设填海造用海面积35.1209公顷、港池用海面积63.5726公顷(港池一用海面积59.5354公顷,港池二用海面积0.0002公顷,港池三用海面积4.03702.5项目用海必要性2.5.1项目建设必要性本项目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工程,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2.5.1.2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本项目建设地点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镇海域,本项目建设加速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适应海南省中转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和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完善了全省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布局;是服务海南全省建成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新高地,为海南省运输更加自由提供港口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和纲要》中已将海口港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航道工程作为综合交通运输重点工程。综上,本项目的建设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本项目建设地点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镇海域,马村港区作为海口港核心贸运港区,在内贸集装箱运输方面积极发挥衔接国内大循环的窗口作用,在油气储运保障、琼北地区散杂货方面服务好本岛物资运输,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的支撑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打造临港供应链物流集散地和南海重点推进项目。因此,本项目与《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相符析本项目建设是推动海南水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已列为“十四五”加快发展保税仓储、现代物流、油气勘探生产服务保障本项目建设是“建设国际化的航运枢纽”的重要使命,是“十四五”港航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对《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要求的响应。根据吞吐量和船型预测及马村港区岸线和自然条件,确定本工程的建设规成码头岸线总长度1270米,分为西侧生产性岸线630米段,南侧生产线岸线吨件杂货。陆域总面积约63公顷,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630米岸段建设项集装箱泊位、1个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2万吨级集装箱船设项目生产性岸线分为630米段,640米段,总长度1270m,符合规划岸线展情况近期可以多用途码头起步建设。根据吞吐量和船型预测结果,本项目后方陆域空间不足限制了项目规模,且近期需满足油服基地件杂货需求,因此本项目码头初期计划建设为多用途码头,设置泊位数量为5个2万吨级至7万吨级及以下泊位,符合规划要求,项目设计年吞吐量确定为160本项目建设地点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镇海域,项目通过填海造地优化和整合岸线及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也更有利于港区的功能布局和集疏运通道建设。项目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悬沙扩散;营运期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正常情况下对周边海洋环境基本无影响。项目不直接占用海草床、珊瑚礁和红树林,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距离项目所在地约工和运营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采取必要的排污、降噪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红树林植物群落以及区域内野生动物影响。因此,本项目用海符合《海南本项目填海工程是为实现“打造环北部湾地区内贸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一环。项目所在地不属于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内的海岛区域、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和预留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岛、具有国防用途的无居民海岛、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区域、重要砂质岸线及沙源保护海域、重要渔业海域、海洋生态脆弱敏感区及自净能力差的海域。经过影响预测分析,本项目对水动力条件和泥沙冲淤环境影响较小,与《全国海洋生态环境2.5.1.9与《海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修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港口工程,位于禁养区。禁止养殖区是指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安全防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及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区域和法律项目建设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需求,符合交通发展规划和港口规划,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养殖等规划不冲突。项目建设是海口港在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好窗口作用的需要;是服务澄迈油气勘测服务基地建设,践行海南自贸港战略的需要;是合理布局海口港集装箱运输,完善全省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布局的需要。2.5.2项目用海必要性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堆场、码头、辅建区、港池等,均为港口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码头营运期船舶靠泊的必备条件,因此本项目必须申请一定面积的本项目码头、堆场和辅建区的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本项目码头岸线长度对面积要求较大,且项目周边现有陆地只能提供约20公顷用于项目堆场建设,堆场布置在码头后方,便于进行自动化作业,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同时,自动化作业过程能有效地减少了粉尘的扩散,降低港口作业对环境的污染。本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周边施工和运营的依托条件,充分利用海域资源优势,符合集约型用海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有利于港口整体布置,符合港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3.1海洋资源概况海口港现有秀英、新海和马村港区三个港区。截至2021年底,全港共有泊成为澄迈县、海口市煤炭、散杂货、油气、化工品等能源、建材物资主要集散马村港区现有进港主航道总长约19.3km,其中港外连接中水道航段长约村二期之间的2万吨级主航道长2.8km,宽120m,底标高-10.5m,走向为表3.1.3-1马村港区锚地现状表锚地名称范围水深(m)底质用途1#锚地泥沙引航检疫2#锚地泥沙作业3#锚地泥沙危险品作业4#锚地泥沙小船待泊5#锚地泥沙LNG应急澄迈县的滨海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的盈滨半岛地区。盈滨半岛处于澄形似弯月,岸边沙滩宽广、细软无泥,海水碧蓝纯净,内外双海湾,岛上还有稀缺的火山温泉,可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大泳场。盈滨半岛分为内外双外海为开敞大海,水净沙细,具有典型的三S特征,即阳光(Sun)、海水家足球训练基地、亚泰足球训练基地、月亮湾高尔夫等各种设施逐步完善,使得该片区成为休闲度假新兴目的地。盈滨内海水面宽度变化较大,闸下内海宽度一般在500m以上。往出海口,水面宽度逐渐减小,至东水港附近宽度迅速3.1.5海岸线资源和岛礁资源然岸线中以砂质岸线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岛体、南部岛体北侧和部分南侧岸线,总长度约为6389.91m;其次为生物岸线,主要分布在马岛南部岛体的南部人工岸线主要包括马岛南部岛体西南部建有防波设施、护坡的岸段,南部养殖区建有挡浪墙的岸段、西南部建有防波设施的岸段、东南部建有简易靠泊根据《马岛生态本底调查报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22年9且鸟类一般栖息于滩涂湿地,故本小节引用共记录到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是褐翅鸦鹃、褐耳鹰、栗喉蜂虎、蓝喉蜂虎和白胸翡翠,其中有近20只蓝喉蜂虎在废弃养殖塘的塘坝上繁殖。海岛木麻黄林、滩涂、红树林、养殖池塘、浅海水域等多样的生境为不同生态类型鸟类提供了较适宜的生境,从鸟类居留类型来看,马岛的鸟类以留鸟为主,部分湿地水鸟在此越冬,从生态类型来看,涉禽、猛禽、攀禽、鸣禽等均有分根据相关资料,本项目周边海域主要有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和南海幼鱼幼虾保护区、经济鱼类“三场一通道”包括二长棘鲷产卵场、白姑鱼产卵“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位于南海北部及北部湾沿岸40m等深线、二长棘鲷是低级肉食性鱼类,其摄食的饵料生物类群主要是1~2营养级,食物链较短,以底栖生物为主食,兼食游泳动物和浮游生物。在生殖期间(12-性腺成熟皆达Ⅳ~Ⅴ期,同时鱼群密集,平均网产较高;其他海区则分布较且性腺不成熟。说明二长棘鲷性腺发育和成熟产卵对环境因子的要求比较严格,月,春季为主要产卵期,已知的主要产卵场在海南岛西岸及雷州半岛西岸。此外,越南湄岛附近海域也是一处产卵场。春季产卵期栖息于北部湾口,个体较大的亲鱼首先集群洄游至海南岛西岸莺歌海至感恩一带渔场产卵,产卵结束后南移且分散。秋季产卵鱼群洄游集结于越南虎岛附近海域。在雷州半岛以西的涠洲岛附近海域,春、秋两季均有亲鱼产卵。在海南岛西部海域产卵的鱼群,个体多数较大;在北部湾北部和西部海域产卵金色小沙丁鱼成鱼是浮游生物食性的中上层鱼类,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多樱虾类、介形类,此外,还摄食长尾类幼体、双壳类、多毛类、头足类和鱼类幼体。金鱼小沙丁鱼遍及北纬l9度30分以北渔区,最南可达北纬l7度,但数量甚少。大部分集中在北纬l9度31分-21度和东经107度-108度30分内的一澄迈县外海紧靠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渔场地处亚热带,位于大陆架内,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品种有底层和中上层两大类共8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青鳞、鲻鱼、白浪等经济鱼类;墨吉对虾、斑节对虾、毛虾、青蟹、花蟹、石蟹等虾蟹类;九孔鲍、文蛤、青蛤、杂蛤、牡蛎、泥钳等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养殖的滩涂面积大,可养殖的品种多,故发展浅海养殖有优越优势。海洋渔业是澄迈县主要的海洋经济产业之一,也是当前澄迈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澄迈的海洋渔业主要有海洋捕捞、浅海养殖、澄迈县本着坚持稳定近海,发展外海,重点发展流刺网,适当发展围网,大力更新改造外海作业渔船,积极拓展生产海域,加强加工流通,完善后勤服务的生产方针,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近几年来澄迈的海洋捕捞业得到稳定的澄迈县发展海水养殖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该县坚持发展港湾养殖为重点,合理利用、保护浅海滩涂资源,注重海珍品和名、优养殖品种,澄迈县沿海现已建成的养殖基地,东水港内的海水养殖主要为围塘养殖,主要分布在花场湾和东水潟湖内。盈滨内海湾范围内的海水养殖主要为围塘养3.2海洋生态概况全年总降水的80%,其中以9月份降水量最多。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年平本区处于东亚季风南缘,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年平均图3.2.1-1风玫瑰图年平均雾日为30.3d,每年的12月到翌年的3月为多雾期,其他各月都有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由于受海洋调节,水汽丰富,各月平均相对湿度3.2.2海洋水文条件大、小潮水文观测所设测站以及水文观测时段应具有代表性,使所测得的大、小潮测站的布设和观测间隔的选取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根据项目相同时采用马村和秀英两个固定验潮站;海流、悬沙、温度、盐度8个站点;计图3.2.2-1马村水文观测测站位置图(1)秀英站、CW2站、马村站和CW1站在观测期间潮位变化趋势基本一四个验潮站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为12h左右。秀英站、CW2(2)大、小潮期,调查海域各站海流的往复流特征明显。琼州海峡海流主导流向为SW-NE、NW-SE为主;花场湾内及口门计算的潮流的可能最大流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潮流的可能最大流向与海岸线或地形的总体走向平行。调查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在95.7cm/s-261.9cm/s(1)秀英站、CW2站、马村站和CW1站在观测期间潮位变化趋势致,马村站潮差最大,CW2站次之,秀英站和CW1站潮差较小。秀英站、(2)大、小潮期,调查海域各站海流的往复流特征明显。琼州海峡海流主(4)小、大潮期,花场湾外余流流向均以西南、西北向为主;花场湾内余流则以东北向为主,受径流影响流出花场湾。调查海区各站余流值差异较大,计算的潮流的可能最大流向,为东-西、东北—西南方向,潮流的可能最大流向与海岸线或地形的总体走向平行。调查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在85.3cm/s-从各站波浪出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海区常浪向为NE~NNW,由于受岸线影响,各站会偏转一个方位。在N~NNW向范围内,频率占:玉苞角从马村站的实测波浪资料可以看出,该港址的主要波浪作用方向为常浪向直接影响到本场地稳定的断裂有两条:一是光村-铺前活动断裂,距场地南侧边缘约1km;二是颜春岭-道崖断裂,其西北段经过码头区的西南角,向西北米,浅部断距几十米至一百米不等。断裂控制了盆地内自第三纪以来大厚度松散碎屑物的沉积,可能形成于第三纪的初期,在第四纪仍有活动,1605年的琼月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50000,长流幅、海MK34、HA2、HA9、HK15连线,④层淤泥质粘土底标高均低于连线两侧4~8m,为“U”型沟谷,波状起伏,与沿颜春岭-道崖断裂西北段向海区延澄迈湾位于华夏褶皱带雷琼断陷区,周边新生界底层十分发育,尤其是第地层构造复杂,使得玄武岩被广泛分布于该海湾周边,因喷发时期不同,表层风化程度不同。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后期的陆海相互作用,使得该海湾岸滩地貌多样化,主要包括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水下沙脊、沙嘴和沙坝以及沙坝-潟花场湾瀉湖是一个受玄武岩台地环抱的袋状海湾,在海湾北侧与马村港外花场湾沿岸有双杨河、美浪河、花场河及美未河等主要山溪性河流,其中河川经花场湾流入琼州海峡,沿程侵蚀和下切,把大量侵蚀物质输入海峡,在沿途留下侵蚀和下切谷地的痕迹。当冰后期海侵过程中,随着海面上升,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搬移泥沙的能力不断地减弱,河流作用仅在花场湾沿岸的河口营造沙洲和冲积扇。与此同时,外海的悬浮泥沙随涨潮流携带进入湾内淤积。在陆源泥沙和海相泥沙的交互沉积作用下,海湾日益淤浅,形成宽阔的淤泥质浅滩。低潮时,大部分浅滩出露水面,仅在其北侧的水流通道地段尚有水深-1.03.2.4岸滩与海床稳定性本小节根据《海口港马村港区总体规划水动力泥沙环境与岸滩冲淤演变分室,2014年2月)和《马岛岸滩冲淤调查研究报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1)马村港及其附近岸段由于人工建港导致岸线向海推进,花场湾潟湖内(2)马村港海域各等深线有冲有淤,湾口浅滩总体稳定。2003年以后,马岛外侧的0m和2m等深线均呈向岸边移动,呈现出海床以冲刷为主;马岛东侧头部附近,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冲淤变化复杂。马村港港池与航道3.2.5.1岩、土层分布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在45.0m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性土层;第四系下更新统浅海-滨海潮坪相(Q1m)沉积粘性土夹砂层;第三系①层淤泥混砂综合体(Q4m以淤泥为主,主要分布于码头中部以北的大①1层淤泥:浅灰色,流塑,混粉细砂、中粗砂,含量10~20%不等,含少量贝壳碎屑;无臭味,较细腻,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该层主要分布于码头中部以北的所有地段,向东南尖灭。本层因含水量高,钻①2层粉砂混淤泥:灰色、黄灰色,松散-稍密,饱和;石英质,主要由细粒及粉粒组成;局部混淤泥,粒径较均匀。本层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于码头、②层淤泥、砂综合体(Q4m自航道、防波堤开始,以淤泥夹砂为主,向②层淤泥:浅灰色,流塑-软塑,局部混粉细砂、中粗砂,含量10~50%韧性中。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仅码头、南护岸局部地段缺失。厚度为0.40~②1层粉砂混淤泥:黄绿色、黄灰色,松散-稍密,饱和;石英质,主要由细粒及粉粒组成;局部混淤泥,次圆状,颗粒级配较好。该层呈透镜体零星分布,分布范围较小。厚度为0.40~2.70m,平均1.27m,层顶标高为-9.20~-②2中粗砂混淤泥:黄褐色、灰黄色,松散-稍密,局部中密,饱和;长石-石英质,主要由粗粒及中粒组成;局部夹淤泥薄层,含5%~10%的贝壳碎屑;次棱角状,颗粒级配较好。南护岸东侧粒度变粗,贝壳碎屑含量增加,含球状玄武岩块石(以0.2~0.8m为主)及蜂窝状珊瑚碎块(大小1~4cm,含量陆域回填区、护岸区及港池区。厚度为0.30~5.20m,平均1.80m,层顶标高-③层中粗砂:黄棕褐色、棕红褐色,稍密-中密,饱和;长石-石英质,主布于码头区、陆域回填区。厚度为0.40~4.90m,平均1.75m,层顶标高-④层淤泥质粘土夹粉质粘土、砂综合体(Q4m主要分布于码头区大部,在陆域回填区北段、护岸区西段、防波堤区西段及港池区南段均有出现,根据④层淤泥质粘土:深灰色、棕黑色,软塑,局部夹粉砂、中粗砂及腐殖质薄层;无臭味,大多细腻、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该层在码头区仅局部缺失、陆域回填区的北段、防波堤区与南护岸区的西部地段均有出现。厚度为HK15连线,其层底较低,为一“U”型沟谷,向两侧逐渐抬升,呈波状起伏,④1层粉质粘土:棕黑色、暗棕色,可塑,含少量粒状铁锰质结核,大小5~10mm,局部夹腐殖质薄层;大多细腻、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该层零星出现在码头区、陆域回填区的北段、南护岸区的西部地段。厚度为0.50~④2层中砂:灰白色、黑褐色,稍密-中密,饱和;长石-石英质,主要由粗粒及中粒组成;粘粒含量3%左右,局部夹淤泥层零星分布于码头区、陆域回填区及护岸区,其它地段缺失。厚度为0.25~④3层粉砂:土灰色、灰黑色,松散-稍密,饱和;长石-石英质,主要由中粒及细粒组成;局部夹淤泥及腐殖质薄层。该层零星分布于码头区、陆域回填区北段,其它地段缺失。厚度为0.50~3.90m,平均2.23m,层顶标高-21⑤层玄武岩(Q3b黑色,坚硬,隐晶质结构,微气孔状构造,岩层破坏强烈,岩芯呈短柱状与碎石状。该层仅出现于南护岸东侧近岸地段。厚度为⑥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沉积层,根据沉积特⑥层粉质粘土(Q2al+pl杂色,以红褐色、棕黄褐色、为主,可塑偏软,局部水平层状分布。呈红褐色地段,大多含砂砾及粒径约10~20mm的铁锰质结核,含量10%左右。较细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该层断续分布于整个场地,分布范围较广,厚度为0.50~7.60m,平均2.94m,⑥1粉土(Q3m粉红色、灰白色,稍密,饱和,以粉粒为主,含粘土10%左右,局部夹粘土薄层。该层零星分布于码头区及陆域回填区局部地段。陆域回填区及护岸区。厚度为0.90~4.00m,平均1.64m,层顶标高-15.66~-⑦层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的杂色粘土夹砂层,根据沉积特点,共分四个⑦粉质粘土(Q3m杂色,以棕黄褐色、棕黑色、灰色为主,可塑,千层饼状分布,层面含粉砂,局部夹褐铁矿薄层。较细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该层断续分布于整个场地,分布范围较广,厚度为⑦1粉质粘土夹粉砂(Q3m黄褐色、棕褐色、棕黑色,可塑,千层饼状分布,层间夹粉砂薄层(厚度<5cm局部夹薄层褐铁矿(厚度<2c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该层零星分布于码头区、堆场区,厚度为1.30~5.90m,平均3.35m,层顶标高-15.88~-10.80m,平均-石英质,主要由细粒及粉粒组成;夹多层薄层状粘土,局部夹薄层褐铁矿(厚度<2cm次圆状,颗粒级配较好。该层断续分布于码头区、陆域回填区。厚⑦3中砂:棕黄褐色、棕黑色、灰绿色,中密,饱和;石英质,主要由中粗粒组成,混粘土5%左右;夹千层饼状粘土(厚度多<20cm次圆状,颗粒级配较好。该层断续分布于码头区、陆域回填区。厚度为0.50~2.70m,平均⑧层为第四系下更新统灰色粘土沉积层,根据沉积特⑧层粉质粘土(Q1m深灰色、灰绿色,可塑,局部硬塑,千层饼状,层面含粉砂,局部见钙质胶结的坚硬状粘土层(厚约30mm用力手可折断。较细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分布于整个场地,本层航道区多未揭穿,已揭露的最大厚度为16.90m,层顶标高-24.69~-8.05m,平均-⑧1层粉质粘土夹粉砂:深灰色,可塑,局部硬塑,千层饼状,局部层间该层为⑧层粉质粘土的夹层,断续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为0.40-7.90m,平均⑧2层粉砂夹粉质粘土(Q1m深灰色,中密-密实,饱和;石英质,主要由细粒及粉粒组成;夹较多片状粘土,具粉砂和粘土组成的韵律层理,局部夹多层钙质胶结的薄层状(厚约1~5cm)坚硬粘土,用力手可折断。⑨层为新第三系沉积层粘土沉积层,根据沉积特⑨层粉质粘土(N2m深灰色,硬塑,局部坚硬,含粉砂团,下部含少量贝壳碎屑;较细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局部发生钙质胶结,形成大小5~15cm的扁平状坚硬块体。本层未揭穿,该层被揭露的最⑨1粉质粘土夹粉砂(N2m深灰色,硬塑,局部坚硬,含粉砂团,夹薄层粉砂,粉砂中多含少量贝壳碎屑;较细腻、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局部发生钙质胶结,形成大小5~15cm的扁平状坚硬块体。被揭⑨2粉砂夹粉质粘土(N2m灰绿色、深灰色,密实,饱和;石英质,局部含海绿石,主要由细粒及粉粒组成;粘粒含量5粉砂与粉质粘土的厚度比为5:1~3:1;贝壳碎屑含量5%~15%,次圆状,颗粒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地震效应等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划分标准,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因分布厚层②和④层软土)建筑场根据地质钻探结果,本场地存在可液化细、粉砂地层,按交通部《水运工据标准贯入试验法进行液化判别结果,场地大部分地区为液化区,抗液化指数为0.07~3.14,仅局部为不液化地段。场地应根据不同地段按不同液化程度分此外,①、②、④层为软弱土,地震时易产生震陷和侧向滑移,需进行地综上所分析,该场地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地质构造现象及地质灾害的影根据野外工程地质编录和土工试验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结合本地区的建筑经验,提出各类岩、土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打入式预制桩端土3.2.5.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建议1、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北东向的光村-铺前活动断裂距场地南侧边缘约1km,北西向颜春岭-道涯断裂的西北段经过三期码头区的西南角,西北向古冲沟的形成可能与该断裂有关,建议下一步采用遥感解译、钻探、物探等手段相2、对软弱土和液化土进行处理,且查明颜春岭-道涯断裂的性质、规模及3、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特征用高桩码头或板桩码头时,应考虑⑧或⑨层中6、场地第①~④层、层可挖性好,⑥、⑦层可挖性一般,⑤、⑧、⑨层可7、在干湿交替情况下,海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海水对钢3.2.6海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海水水质现状调查内容引用自《澄迈马村港区海洋生态现状调查报告(春表3.2.6-1海洋生态现状监测站位及内容(敏感内容,不公开)图3.2.6-1海洋生态现状监测站位集;其中,位于花场湾内的四个站点(M21、M22、M23和M24)采样时段为站点M22和M23位于花场湾的内湾,他们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不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其余各监测站点各评价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环本航次监测的27个站点中,一类水质类别的站点数为22个,占总监测站类别的站点数为3个,占总监测站点的11.1%。因此,该监测海域海水以一类本航次监测的27个站点中,共计3个站点的水质现状类别为三类,类,导致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花场湾附近存在高位养殖,养殖产生的大量有机物、营养盐通过入海河流(双杨河、美浪河、花场河等)排入花场湾;同时,监测海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其点位超标率为11.1%,最大超标倍数站点M22和M23位于花场湾的内湾,他们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不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M13和M20受河流携带陆源污染物的影响,无机氮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不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其余各监测站点各评价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本航次监测的27个站点中,一类水质类别的站点数为17个,占总监测站水质类别的站点数所占比例超过50%,因此,该监测海域海水以一类水质类别存在高位养殖,养殖产生的大量有机物、营养盐通过入海河流(双杨河、美浪河、花场河等)排入花场湾;同时,花场湾内存在有牡蛎养殖,这也对水体环监测海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其点位超标率为22.2%,最大超标倍数3.2.7沉积物现状调查与评价沉积物现状调查内容引用自《澄迈马村港区海洋生态现状调查报告(春季对共计14个海洋沉积物站点、3个潮间带断面(采集沉积物,进行沉积物表3.2.7-1表层沉积物各要素监测结果统计表(以干重计敏感内容,不公开)表3.2.7-2澄迈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测定结果统计表(敏感内容,不公开)以各监测站点所在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的沉积物类别为目标沉积物类别,计算沉积物各评价指标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如表3.2.7-3。可以看出,除外,其余各监测站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均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根据表3.2.7-3,监测区域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数为9个,所占超标站位中,Cr均超过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为主要污染物。M4站位为Cr和As超标,M13站位为Cr和硫化物超标。表3.2.7-3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敏感内容,不公开)3.2.7.3潮滩和岸滩沉积环境监测结果与现状评价石油类、铜、铅、镉、锌、铬、总汞、砷、粒度等表3.2.7-4潮间带沉积物各要素测定结果统计表(敏感内容,不公开)表3.2.7-5潮间带沉积物粒度测定结果统计表(敏感内容,不公开)各评价指标单项因子计算结果见表3.2.7-6。评价结果表明,各项评价因子表3.2.7-6潮间带沉积物各评价指标单项因子计算结果(敏感内容,不公开)在粒径分布上,各站位的不同潮带具有不同特征。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特滩肩>高潮带>低潮带;P4为中潮带>高潮带>滩肩>低低潮带>高潮带>滩肩;P9为滩肩>高潮带>低潮带>中潮带;P11为低潮带>中潮带>滩肩>高潮带。在粒径的大小上,通过计算各潮带平均粒径的均值,各潮带平均粒径的均值分别为:高潮带0.4302mm,中潮带0.8162mm,低潮带0.4705mm,滩肩表3.2.7-7岩滩剖面沉积物粒度测定结果统计3.2.8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引用自《澄迈马村港区海洋生态现状调查报告由于在开展潮间带生物调查时,未能采集到足够数量的生物体样品进行生物质量分析,因此,本航次生物质量分析是选取游泳动物调查所采集样品中的优势种经济渔获样品进行。游泳动物调查采样方式为单艘渔船底层拖网作业方式,调查站位共17个,本航次游泳动物调查获取的主要有鱼类和少量软体类、表3.2.8-1生物质量分析结果(湿重敏感内容,不公开)铅、铜、铬含量全部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本次采集到的34个生物体样品中,鱼类占了31个,涵盖13个鱼类品种,石油烃污染物标准指数变化范围为0.168~1.049,平均值为0.637,不同种类的鱼类样品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只有M4号站圆白鲳(1.021)、M17号站项斑项鰏(1.049姑鱼(1.011)三个鱼类样品的石油烃污染物标准指数大于1,轻微超出评价标调查海域海洋生物质量基本处于较稳定状态,部分鱼类生物体内石油烃等个别指标较高,可能与该海域部分鱼类的活动范围、栖息环境、觅食对象以及表3.2.8-2生物体单因子污染指数(敏感内容,不公开)0.467μg/L;底层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44μg/L~0.784μg/L,平均值为0.376μg/L。监测海域表层叶绿素平均浓度>10~25m层>底层,且表层叶绿素-表3.2.8-3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监测结果(敏感内容,不公开)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70~1.92μg/L,平均值为0.558μg/L;底层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258~1.22μg/L,平均值为0.569μg/L。监测海域底层叶绿素平均浓度>表层>10~25m层,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波动范围表层海水叶绿素-a浓度平面分布表现为:调查区域中间高、两侧低,在本次调查海区共鉴定到有硅藻、甲藻、蓝藻、绿藻、金藻5大门类100种平均为73.26×104cells/m3,最高值出现在M24号站位,最低值出现在M19号优势种的确定由优势度决定,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本次调查把浮游植物中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共出现了6种,隶属于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海链藻(Thalassiosiraspp.)、并基角毛藻(Cheatocerosdecipiensf.decipien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计算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各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平均值为4.90,丰富度指数最高值出现在M10号站位,最低值出现在M26号本次共鉴定到有硅藻、甲藻、蓝藻3大门类61本次监测海域的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变化较大,范围为(0.37~170.0)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共出现了4种,全部为硅藻门,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主要有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frauenfeldii)、劳氏角毛藻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等,其中以硅藻门的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frauenfeldii)为调查区域的第一优势种,优势度达到0.27,占主导优势,主导着本海域浮游植物的丰度。第二优势种为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各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7.80~126.10)ind/m3,平均密度为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主要有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隆线拟哲水蚤(Calanoidescarinatus)、琴形箭虫(Sagittalyr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subcrassus)、鱼卵(Fisheggs)。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主要以调查期间各站位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比较均匀,各站位多样性指数有所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3.5~91.7)ind/m3,平均密度为29.2短额刺糠虾(Acanthomysisbrevirostri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狭额次subcrassus)、正型莹虾(Lucifertypus)、磁蟹溞状幼体(Zoealarvae)(Porcellana)。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主要以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为优势种,优势度最高,达0.06,短额刺糠虾(Acanthomysisbr调查期间各站位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比较均匀,各站位多样性指数有所值出现在M26号站位。各站位丰富度指数有所差异,范围在1.24~3.73之间,鉴定到科的有5种,鉴定到属的8种,鉴定到种的8种。从发育阶段来看,鱼本次垂直拖网调查各站位鱼卵密度范围为(0.00~13.07)粒/m3,平均值为鉴定到科的有5种,鉴定到属的7种,鉴定到种的7种。从发育阶段来看,鱼本次垂直拖网调查各站位鱼卵密度范围为(0.00~0.23)粒/m3,平均值为调查结果表明,各站位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变化幅度为(8.00~42.00)ind/m2,平均密度为14.27ind/m2,最高出现在M24号站位,最低出现在M1、化幅度为(0.67~102.92)g/m2,平均生物量为13.74g/m2,最高出现在M24号优势种的确定由优势度决定,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本次调查把底栖生物中的优势度Y≥0.02的种类作为该海域的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根据底栖生物定量样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根据定性调查结果表明,本海域共采获3个生物类别中的44种底栖生物。其中脊索动物7种,占总种类数的15.91%;节肢动物25种,占总种类数的调查结果表明,各站位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变化幅度为(8.00~49.00)ind/m2,平均密度为21.00ind/m2,最高出现在M13号站位,最低出现在M1、M3和M12号站位;湿重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0.75~95.34)g/m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本次调查把底栖生物中的优势度Y≥0.02的种类作为该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根据底栖生物定量样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各站位的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介于0~1.度指数介于0~0.866之间,平均值为0.372。大部分站位定量底栖生物种类数较少,导致多样性指数偏低,在M1、M2、M3和M12站位只有一种底栖生物出和C7生物生境主要为沙滩,断面C2生物生境主要为泥滩,断面C6生物生境7条潮间带生物断面高潮区平均栖息密度为16.57ind/m2,平均生物量为26.29g/m2;中潮区平均栖息密度为28.00ind/m2,平均生物量为30.68g/m2;低优势种的确定由优势度决定,本次调查潮间带生物以潮区为站点计算各种类的栖息密度百分比和出现频率,并把优势度≥类。该区域的潮间带生物优势种类突出,优势种为古氏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1.23之间,平均为0.35,最高为断面C6;均匀度范围7条潮间带断面中潮区丰富度范围在0.00~0.77之间,平均为0.36,最高为断面C6;单纯度范围在0.36~1.00之间,平均为0.67,最高为断面C4、C5和C7;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1.78之间,平均为0.88,最高为断面C6;均匀度为断面C6;单纯度范围在0.24~1.00之间,平均为0.69,最高为断面C1、C4和C7生物生境主要为沙滩,断面C2生物生境主要为泥滩,断面C6生物生境7条潮间带生物断面高潮区平均栖息密度为48.57ind/m2,平均生物量为本次调查潮间带生物以潮区为站点计算各种类的栖息密度百分比和出现频该区域的潮间带生物优势种类突出,优势种为弯螯活额寄居蟹、长腕和尚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2.01之间,平均为0.75,最高为断面C2,均匀度范围3条潮间带断面中潮区丰富度范围在0.00~0.89之间,平均为0.45,最高为3条潮间带断面低潮区,丰富度范围在0.性指数范围在0.00~1.94之间,平均为1.20,最高为断面C6,均匀度范围在3.2.9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内容引用自《澄迈马村港区海洋生态现状调查报告(春本次调查的优势渔获种类共有16种。本次头足类平均幼体比例为32.01%。项目海域渔获物重量密度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1.89(0.91-3.06单纯度指数(C)均值0.35(0.09-0.96多样性指数为0.25(0.12-0.39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2.66(1.88-3.57均匀度指数的平均渔获率为0.087kg/h和2ind./h,甲壳类的平均渔获率为0.927kg/h和38ind./h。根据扫海面积法估算,目前游泳动物的资源密度约为2鱼(136.49)和尖嘴魟(120.73)等。本次调查海域渔获物中,鱼类平均幼体比例为49.36%;虾类平均幼体比例为53.33%;蟹类平均幼体比例为48.78%;头足类平均幼体比例为40.60%。项目海域渔获物重量密度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2.63(1.69-3.66单纯度指数(C)均值为0.31(0.15-0.49多样性指数为0.26(0.09-0.73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2.97(1.18-4.01均匀度指数3.2.10珊瑚生长区域3.2.10.1珊瑚生长区域现状调查内容珊瑚生长区域现状调查引用自《澄迈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现状调查报告(送根据《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5部分珊瑚礁(T/CAOE20.5-2020我国近岸大部分区域珊瑚礁调查范围可限定在水深15分布状况调查,通过船载便携式珊瑚礁分布调查系统调查和人工摸排,了解调图3.2.10-1珊瑚分布调查摸排断面根据摸排了解到的周边底质环境、珊瑚分布及生长情况,结合马村港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及需求,需进一步了解马村港二期北侧护岸至华能电厂1#防波堤段珊瑚的生长情况,依据《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5部分珊瑚礁》(T/CAOE20.5-2020在马村港三期工程所在海域的珊瑚分布区布设7个调查站位进行珊瑚生态调查,共调查珊瑚样带9条(每条样带调查长度为珊瑚分布,分布区域广,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