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1页
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2页
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3页
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4页
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008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09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0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1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1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3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3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4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4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5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6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7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8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19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8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50分,每题5分)1古今字2三十六字母3韵4偏义复词5《诗经》6苏辛7创造社8寻根小说9“反论”的艺术手法10“湖畔派”诗人二、注音(共10分,每题10分)请用汉语拼音给下面一首词注音,并把诗中齐齿呼的汉字单独列出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三、古文翻译(共10分,每题5分)1节彼南山,维石岩岩。2虽不周于今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四、问答题(共80分,每题10分)1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并用从大到小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只用分析前三个层次:(1)矿山建设者的摇篮(2)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3)他首先听到的是海潮的声音2用所学过外语与现代汉语比较,谈谈现代汉语的特点,至少举例说明3个特点。3简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4简述纳兰性德词的主要特征。5简述创造社浪漫抒情小说的风格特征。6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7《俄狄浦斯王》标志着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8简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艺术手法及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2009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柳青《创业史》的艺术特色。2《聊斋志异》的主要思想内容。3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特点。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2论述《史记》的文学影响。3有哪些原因促使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出现?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翻译(20分)唐刘禹锡牧连州,替高寓。寓后入羽林将军,自京附书曰:“以承眷,辄举目代矣。”刘答书云:“昔有一话,曾有老妪山行,见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妪目之,而虎遂自举足以示妪,乃有芒刺在掌,因为拔之。俄奋迅阚吼而愧其恩。自后掷麋、鹿、狐、兔于庭,日无缺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妪乃被村胥诃捕。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妪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曰:‘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死人来也。’”(《太平广记》)四、问答(共40分,每题20分)1试述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并把下列各字音的韵母结构用表格加以分析。春天水流航行安全运河烟雾2什么是文字?联系实际谈谈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010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简述李白古题乐府的创作特色。2茹志鹃“清新、俊逸”小说风格的形成原因。3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试论柳永词的新变。2《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产生原因。3《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怎样的黑色幽默特色?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翻译(20分)濮阳郡有续生者,莫知其来,身长七八尺,肥黑剪发,留二三寸,不着褌裤,破衫齐膝而已。人遗财帛,转施贫穷,每四月八日。市场戏处,皆有续生。郡人张孝恭不信,自在戏场,对一续生,又遣奴子往诸处看验,奴子来报,场场悉有。以此异之。天旱,续生入兴泥涂,偃展久之,必雨。土人谓之猪龙。市内有大坑,水潦停注,常有群猪止息其间,续生向夕来卧。冬月飞霜着体,睡觉则汗气冲发。无何。夜中有人见北市灶火洞赤,径往视之,有一蟒蛇,身在灶里,首出在灶外,大于猪头,并有两耳。伺之平晓,乃是续生,拂灰而去,后不知所之。(《广古今五行记》)四、问答(共40分,每题20分)1汉字在历史上有过哪些字体?各种字体主要流行于什么朝代?各种字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词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谈谈你对词义特征的认识。2011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2《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3《等待戈多》体现了哪些荒诞派戏剧的特点?二、论述题(60分,每题20分)1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2试析汉乐府的叙事手法。3在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哪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古文翻译(20分)汉贾逵五岁,神明过人。其姊韩瑶之妇,瑶无嗣,而妇亦以贞明见称。闻邻里诸生读书,日抱逵隔篱而听,贾逵静听无言,姊以为喜。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穷困,不曾有学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邪?”逵曰:忆姊昔抱逵往篱下,听邻家读书,今万不失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史遍通。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受经文。赠献者积廪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谓舌耕。四、问答题(40分,每题20分)1什么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类型有哪些?2从吸收方式和构造看,外来词有哪些类型?2011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答:隋唐文坛开始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只有陈子昂登上文坛后,才大力倡导革新,呈现出复古倾向,使得唐诗面貌焕然一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主要表现为:(1)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①述怀言志充实、壮伟豪侠的诗歌风格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他写下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②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主张在诗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他还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2)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失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总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2《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答:《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从而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主题: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勇敢地投入到时代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表现为:(1)丰富宽广的题材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小说把人物置于九一八到一二九的背景上,既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期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又再现了以北平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背景。(2)人物形象鲜明通过简笔勾勒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其中,有曾经徘徊犹豫,最后终于觉醒的王晓燕、许宁等;有追逐名利、庸俗卑琐的余永泽;有纵欲虚荣、沉沦堕落的白丽萍、陈蔚如等。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这些人物的出现与存在,无不与林道静发生关系,并通过他们来突出林道静的形象。(3)浓郁的抒情笔调无论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是笔墨

含情,使情景交融,尤其是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世界,笔锋均颇为细腻,满贮诗情。如林道静与余永泽、江华的关系描写,作者笔锋细腻,虽含稚拙与盲目,但也显示了杨沫作为女作家所特有的阴柔情愫。总之,《青春之歌》规模庞大,但繁而不乱,所有广阔的现实生活,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时空的变迁全都通过林道静一人的经历贯穿起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而线索鲜明。文中对比映衬手法的使用,使各种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人物内心世界更是如窗洞开,作品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小说中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感染力。3《等待戈多》体现了哪些荒诞派戏剧的特点?答:《等待戈多》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和一主一仆两人的奇异关系,戏剧地表现了信仰危机时代现代西方人的悲剧性人生、无聊的精神生活状态,以及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隐喻性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生的痛苦与毫无意义。《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体现的荒诞派戏剧特点主要表现有:(1)没有戏剧冲突与完整的戏剧情节《等待戈多》一反传统戏剧的表现方法,抛弃了情节结构的连贯性、逻辑性,而采用重复再现法,让开端、结尾、场景和生活片段等重复出现,来强调生活的单调乏味、荒诞无聊。戈多总是等不来,天天如此,可是剧中人仍然等待,他们的等待不免显得荒诞。第一天树木光秃秃的,第二天却长出四五片叶子;第一天爱斯特拉贡的鞋子不合脚,感到疼痛,第二天随便找到的鞋却非常合脚;波卓第二天变成了瞎子,而幸运儿变成了聋子,剧本没有作任何说明;人物无缘无故摔跤,爬不起来;口中说要离开,却原地不动,等等。这些细节表明世间事物的变化是没有缘由的,不可预测的,因而是荒诞的。人物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只是像木偶一样动作。这一切都具有荒诞的特点。描写荒诞并不自贝克特始,但他笔下的荒诞表现得极为彻底。(2)人物没有个性,性格破碎《等待戈多》剧中人物没有性格,更谈不上个性,被抽象化为现代西方人的代表。人物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个性:其一,他们的名字有随意性,剧本里他们叫爱斯特拉贡和弗拉狄米尔,舞台上他们互相叫戈戈和狄狄,一个想自称卡图尔,另一个想自称阿尔贝;其二,人人倒在舞台上,身体的不同在这“堆肉”中消失了。爱斯特拉贡、弗拉狄米尔、波卓和幸运儿只是同一种存在的变异,他们并无重大的不同。(3)语言荒诞离奇《等待戈多》的语言没有逻辑性,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语无伦次、自相矛盾,既反映不了人物的个性,也无法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戏剧里的两个人物讲的是自然界的事物,表达对自然界事物的感受。自然界像人一样发出声音,因为它们活过或死去并不够,它们还需要表达和交流。人物好像在胡言乱语,其实表达具有深刻哲理含义的话语。这是最常见、最普通的语言,语言简单,貌似含混,而含义丰富。至于幸运儿的长篇独白,像是痴人说梦,不知所云,虽漫无边际,却包罗万象,乱七八糟中有着广泛的内容。综观全剧,一句话短的只一两个字,一二十句都是如此;长的上千个字,没有标点符号,连成一片。长短结合,生动多姿。《等待戈多》的语言对后来的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论述题(60分,每题20分)1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答: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真实感人、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1)极其深刻的艺术化人物命名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艺术,对人物的塑造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暗示情节等作用,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联想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了人物的外形特点。还有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作品人物“人如其名”,《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如“华大妈”“夏四奶奶”等。(2)揭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动作形态描写他的小说中喜欢通过描写人物的形态动作,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反映社会现实。例如《药》的主人公华老栓的性格,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华老栓是一个小茶馆的主人,勤快、朴实、谨慎而又愚昧。他每天“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人冲茶”。辛勤劳动积攒了一包洋钱,准备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却寄希望于人血馒头。当得知人血馒头即将到手时,他半夜里“忽然坐起身”,“一面听着”儿子小栓咳嗽,“一面应着”老伴的问话,“一面扣着”衣服,“伸手”向老伴要钱。接着作者有一个出色的动作细节描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出门走到丁字街上,遇上几个人,他又“按了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一“抖”一“按”两个细微的动作,在这里比较细腻地展示了华老栓的性格特征,他一方面爱子心切,一方面又心疼来之不易的洋钱,一个老实巴交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形象跃然纸上。(3)独特而成功的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如:《阿Q正传》描述了一无所有的农民阿Q“神往”革命的心态。在心理的自我剖析方面,鲁迅先生也非常独特。如:《一件小事》刻画车夫形象,主要描写他的行为。刻画“我”的形象则主要描写心理活动,一直在想,想了很多很多:当老大娘被摔倒时,“我”料定“老大娘没有受伤”,只是“装腔作势”,“真可憎恶”;当车夫对老大娘表示关怀,“我”则认为“多事”,“自找苦吃”。还劝起车夫来,“走你的罢”;当车夫的高大形象树立在“我”的面前时,使“我”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刹时高大了,而且愈来愈大……”。这是作者内心自我剖析的开始。在“一种威压”下,终于不假思索地抓出一把洋钱请巡警交给车夫。(4)精炼准确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精炼准确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勾勒和揭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性格是鲁迅小说的突出特征。例如:《一件小事》中,老大娘倒地后,只三句话便表现出三个人的性格和思想。“没什么的,走你的罢”,集中表现了“我”的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以及那副安然坐在车上,急着要走的神态。“你怎么啦?”表现出车夫对事故的发生深感内疚,真切地体现了

其对老大娘的关心以及其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我摔坏了”活现出老大娘受伤后的痛苦心情,渴望得到救助。精炼准确的语言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5)传神逼真的肖像神态刻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神态描述,传神逼真地表现人物特征也是鲁迅小说中很有特色的一点。在他的小说中这些人物有静态,也有动态的,有个体,也有群体的,其中以个体的最为传神。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外貌描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鲁迅在《孔乙己》中是这样描写他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准确地反映了孔乙己是旧时代一个不得志的贫穷潦倒的读书人,封建的科举制度并未给他铺就一条平步青云的道路,反而使他变得能吃不能做,沦落到与短衣帮为伍,甚至比短衣帮还不如的境地。于是,孔乙己便处在这样一个可笑的、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的脑子装着高贵的上等人的意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处于卑贱的下等人的地位;一方面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被长衫阶级所抛弃,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因而他就成了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试析汉乐府的叙事手法。答:两汉乐府诗中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汉乐府的叙事手法主要表现为:(1)选取常见而富有情趣的画面入诗两汉乐府诗有两篇作品是以酒店妇女为主角,一篇是收录在相和歌辞的《陇西行》,一篇是辛延年的《羽林郎》。《陇西行》再现健妇善持门户的场面,《羽林郎》叙述当垆美女反抗强暴的故事。通过描写她们与顾客的交往及各类人物的举止言行,艺术地展示了汉代的市井风情。《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选择的都是“夹毂问君家”的特写镜头,通过对方的一番炫耀,道出了车主人的富贵豪华。除此之外,《陌上桑》以春日采桑为背景,相和歌辞《艳歌行》择取女主人为他乡游子缝补衣服,引起丈夫猜忌的情节,都是以常见而又富有情趣的画面入诗,诗人找到了最佳视点。(2)捕捉偶然性、突发性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弃妇遇故夫的机会通常是很少的,而且往往是有意回避。收录在古诗类的《上山采蘼芜》实乃乐府诗,写的就是弃妇与故夫的邂逅。通过男子的一番叙述,得出了“新人不如故”的结论。相和歌辞《艳歌何尝行》以鹄喻人,写的是一个突发事件。夫妻同行,妻子突然生病,两人不得不中途分手,凄凄惨惨,泪落纵横。这两首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偶然和突发事件本身的性质。(3)两汉乐府诗作者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对于那些来自异域的新鲜事物,诗人总是怀着惊异的目光去搜索,发现它们,并饶有兴致地写入作品。贰师将军李广利从大宛获汗血马,于是郊庙歌辞有《天马》诗叙述此事;张骞通西域之后引进苜蓿,杂曲歌辞《蜨蝶行》就特意提到这种植物。《陇西行》有“坐客毡氍毹”之语,客人坐在毛织地毡上,酒店室内装饰用的是西域产品。杂曲歌辞《乐府》直接陈述胡商及其携带的物品。这些来自西域的奇异物品令中土人士大

开眼界,也使诗篇带上了异域色彩。另外,那些迎神求仙诗,更是崇尚奇异的体现。(4)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娴熟技巧,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两汉乐府叙事诗大体遵循以下规则: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两汉乐府叙事诗的作者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把叙事诗和抒情诗区别开来,使二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两汉乐府诗许多叙事名篇,都因叙事详尽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除了像《孔雀东南飞》这样长篇的叙事诗中偶而穿插抒情诗句外,其余各篇中纯粹抒情的句子极其罕见,都是以叙事为主。《十五从军征》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还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言事尽而言情不欲尽,对此,古人有精到的评价。①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两汉乐府叙事诗的作者长于、也乐于铺陈场面。《陌上桑》一诗篇幅不长,其中却有两段场面描写的文字,一是众人围观罗敷,二是罗敷夸耀夫婿,都不吝笔墨,写得非常细致。《孔雀东南飞》对太守家迎亲场面的描写也是铺张扬厉,大肆渲染。两汉乐府叙事诗对事情的中间经过普遍有详细的叙述,有的还有细节描写,但对故事的开始和结局的叙述都比较简单,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有的是突兀而来,戛然而止;有的是开门见山,缓来急收。《孔雀东南飞》的开头结尾采取的是典型的略写笔法,其余叙事名篇也大体如此。②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两汉乐府叙事诗在陈述故事、刻画人物时,对于人的服饰仪仗从各个方面加以展示,采用的是详写笔法。从秦罗敷、刘兰芝到胡姬,从罗

敷“夫婿”、侍郎到羽林郎,无论其为男为女,都通过详细描写服饰仪仗来衬托他们的美丽或富贵。《妇病行》《孤儿行》在描写平民的苦难时,也提到孤儿破烂单薄的衣衫。服饰仪仗成为两汉乐府叙事诗中常备的道具,是详写的对象。与此相反,两汉乐府叙事诗对人的容貌形体通常都以略写的方式处理,惜墨如金。这种写法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索天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情趣,充分发挥想象,重塑诗中人物。《诗经·卫风·硕人》、相传出自宋玉之手的《登徒子好色赋》,都以详写女子容貌见长,和这类作品相比,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技巧对传统笔法有所超越,显示出由注重形似向崇尚神似演变的征兆。3在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哪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答: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其创作几乎触及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真实地展现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露了维多利亚“盛世”背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在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1)单层次与复杂性相融合的人物性格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独特,有明显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人物形象的基调化;人物的明晰性;深厚的人性内涵。前两个特点与狄更斯喜欢从道德的角度描写人物有关。由于这一层次过于突出,其他层次相对而言便显得不够重要,从而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单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狄更斯小说人物的道德内容又是分层次的,其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仁爱。狄更斯笔下人物身上其他层次的道德因素仍然是人物固有的品质。这样从道德的角度看,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本质便被确定下来,“终生”不再改变。单层次和确定化造成了狄更斯笔下性格单纯、静止的人物比较多。但是它们也不限制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基调化指的是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比如《艰难时世》中的葛莱恩,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是他的“事实哲学”。(2)感受型的现实主义在创作方法上,狄更斯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感受型的现实主义的总的特点是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生活,同时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具体到狄更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描写现实生活,但他选择的,往往是生活中罕见、特殊、戏剧性的内容,而在描写这些内容时,又是严格遵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的。②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生活进程,在总体上总是按照作者的主观意图发展的,但在对具体的生活事件的描写中,作者又严格地遵循着现实生活的逻辑。③重视细节的真实和强调主观的介入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细节繁复丰富,真实客观而又具体。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又常常通过带着褒贬的描写,直接的议论、抒情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幽默是其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幽默的内在机制是矛盾。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谬、滑稽、可笑之处,引起读者的回味与思考,

同时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其发生意外的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作者还常常运用夸张手法,把人物和情节场面中隐含的幽默因素放大、突出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果。狄更斯小说中的幽默往往包含讽刺、滑稽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内心描写方面,狄更斯不大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一般不像意识流作家那样,把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活动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但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行动、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内心世界的外化,它所反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这也并不意味着狄更斯小说中没有心理描写。《大卫·科波菲尔》对儿童心理的出色描写,可以与任何心理大师笔下的心理描写相媲美。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古文翻译(20分)汉贾逵五岁,神明过人。其姊韩瑶之妇,瑶无嗣,而妇亦以贞明见称。闻邻里诸生读书,日抱逵隔篱而听,贾逵静听无言,姊以为喜。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穷困,不曾有学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邪?”逵曰:忆姊昔抱逵往篱下,听邻家读书,今万不失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史遍通。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受经文。赠献者积廪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谓舌耕。答:汉朝的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韩瑶

没有儿子。逵的姐姐以贞节贤明出名。她听到邻居家的孩子们读书,便每天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听。贾逵静静地听别人读书,一句话也不说,姐姐很高兴。贾逵十六岁的时候,就会背诵诗书礼易春秋“六经”。姐姐对他说:“我们家很贫穷。从来没有过学者上门,你是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等书籍,并且背诵得一句不差的?”贾逵说:“当初姐姐抱我在篱笆下听邻居家孩子读书,我便记住了,所以如今全都能一句不差地背诵下来。”贾逵剥下院子里桑树的皮当作纸张,或者将字写在门扇或墙壁上,一年以后便把各种经典著作和历史书籍全都读了一遍。这时各地的学生不远万里来向他拜师学习,还有的人背着子孙来送给他教育。他认真地教这些学生读书,学生及家长所赠送的钱物和粮食装满了仓库。人们说:“贾逵不是用力气耕田种地来取得收获,而是用嘴讲授经史,一辈子用舌头耕种。”四、问答题(40分,每题20分)1什么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类型有哪些?答:(1)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流音变。(2)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①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北京话“棉”/mian/中的/n/在“棉袍”中变成/m/,这是被“袍”的声母/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临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比如上声的变调,“土改”调同“涂改”。③弱化可有程度的不同,表现多种多样。通常发生在汉语轻声或重读型音节弱读中。从元音来说,最常见的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央化。另外,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弱读。如“妈妈”/mama/弱化为/mamə/。④音位脱落是弱化程度加深的结果,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即“合音”。如“豆腐”/toufu/说成/touf/。2从吸收方式和构造看,外来词有哪些类型?答:外来词也称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例如:法兰西、巴尔干、镑、加仑、模特儿、摩托、马达、幽默、浪漫、取缔、景气、哈达、喇嘛等等。引进外族有而本族所无的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1)音译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称为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例如:休克(shock),扑克(poker),奥林匹克(Olympic)等。也有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例如:苦力、逻辑、幽默、模特儿、维他命等。(2)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音意兼译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例如,把外语的“romanticism”的前半音译成“浪漫”后半意译成“主义”,合成“浪漫主义”。(3)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例如“卡车”的“卡”是car(英语“货车”)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4)借形①字母式借形词,又称字母词。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如:MTV(英musictelevision的缩略,音乐电视)。有的在字母后加上汉语相关语素,如:B超(B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②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回来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称为汉字式借形的。如:景气、引渡、取缔等。

2012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简论楚辞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的影响。2创造社前、后期的文学主张。3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区别。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李商隐诗歌对前人的继承及其艺术成就。2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特色。3卡夫卡《城堡》的表现主义艺术特色。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翻译(20分)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可(明钞本作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师德弟拜代州刺使,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遽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后,虽有人唾某面上,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不为兄忧。”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人唾汝者,发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恶而拭,是逆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弟笑而受之。武后年,竟保宠禄。(选自《太平广记·器量一》)四、问答(共40分,每题20分)1什么是异体字?为什么要整理异体字?2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谈谈你对词汇发展变化的认识。2013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2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内涵和特征。3白银时代。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寻根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3论述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中“知识分子与革命”主题。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翻译(20分)戏术皆手法捷耳。然亦实有搬运术。忆小时在外祖雪峰先生家,一术士置杯酒于案,举掌扪之,杯陷入案中,口与案平,然扪案不见杯底。少选取出,案如故。此或障目法也。又举鱼脍一巨碗,抛掷空中不见,令其取回,则曰:不能矣。在书室画厨夹屉中,公等自取耳。时以宾从杂沓,书室多古器,已严扃。且夹屉高仅二寸,碗高三四寸许,断不可入。疑其妄,姑呼钥启视,则碗置案上,换贮佛手五。原贮佛手之盘,乃换贮鱼脍,藏夹屉中,是非搬运术乎?理所必无,事所或有,类如此。然实亦理之所有。狐怪山魈,盗取人物,不为异;能劾禁狐怪山魈者,亦不为异;既能劾禁,即可以役使,既能盗取人物,即可以代人取物,夫又何异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四、问答(共40分,每题20分)1根据你对语言现象的观察,谈谈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何异同?2和其他文化现象比起来,文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谈谈文字的主要特征及体现。2013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答:两汉是经学昌明的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博士相继设立,经学大师层出不穷,宗经成为有汉一代的社会风气。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是通过他们得以实现的。(1)文学铺张扬厉,经学繁琐冗长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无论是辞赋、诗歌还是散文,也不管是出自文人之手还是乐府民歌,都普遍存在这种倾向,从而形成汉代文学的唯美之潮。汉代文学对现实的一切都怀着极大兴趣去描绘、去表现,而且漫无节制地铺陈扩展。进行罗列时不忌堆砌,不避重复,描写叙述过程中靡丽夸饰、多闳衍之辞,许多作品因此显得笨拙、呆板。和汉代文学铺张扬厉风气相映成趣的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一经说至百余万言,解释经书上的五个字要用二三万字。汉代文学和经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都是不厌其繁,多多益善,铺天盖地而来。这使得某些文学作品篇幅过长,如同辞典字书,令人不能卒读;经学也因其过于细碎繁琐、牵强附会而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2)文学虚幻浪漫,经学虚妄神秘汉代文学作品经常出现神仙世界的画面,人和神灵可以自由往来,许多作品都流露出长生不死的幻想。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经学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后来又一度兴起谶纬之学,“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遂成一代风气。”五经之义皆以谶纬,用图谶来附会人事。汉代经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神化,是建立在天人感应基础上的虚妄之学。汉代经学和经学思维机制有相通之处,都以想象沟通天和人,架起现实生活和彼岸神灵世界的桥梁。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3)文学前后蹈袭,经学墨守成规汉代文学重摹拟,缺少创造性,许多文人不但摹拟前代的作品,而且同时代的文人也相互模仿。这种摹拟有题材方面的,也有文体方面的,甚至具体的谋篇布局也多有雷同之处。流行于汉代的大赋、骚体赋、七体、九体、设辞等,都留下了前后蹈袭的痕迹。汉代文人在摹拟他人作品过程中也有创新,但在整体格局上的因循守旧是显而易见的。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都是强调传授先师之言。不依先师之言而断以己意,就会被视为轻侮道术,受到学界的谴责。汉代经学的传授方式造成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惰性,使人受到很大束缚。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本质是相同的。只有那些在经学上不守章句、不拘师法家法的博通之士,在文学创作上才真正有所建树。(4)文学由繁到简,经学删繁就简从总体上看,汉代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作为大汉天声的辞赋,从东汉中期起,大赋呈现衰微趋势,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

正统的史传文学作品也出现由繁到简的趋势。把《汉书》和《史记》相比,班固删去了司马迁许多精彩细致的叙述和描写,篇幅大为减少。从文学样式上看,短小精练的五言诗从附庸变为大国,最终取代了辞赋的文坛霸主地位。汉代经学的演变和文学类似,从东汉初期起,经学界悄然兴起删繁就简之风,为的是便于传授,有的是一删再删,解经文字大幅度精减,是对以往烦琐之风的有力矫正。汉代文学和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交流是相互的,经学作用于文学,文学也影响经学,二者彼此渗透,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共同构成了汉代经学文学的双向互动。2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内涵和特征。答: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1)问题小说的内涵为:问题小说是产生于“五四”启蒙运动时期,盛行于20年代初的一个小说流派,以文学研究会成员冰心,许地山,庐隐等为代表。他们关注社会人生,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题材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从而实现了该派“为人生”的文学创作主张。一般来说,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是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2)问题小说的特征为:①写作题材广泛。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有些作品涉及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军阀混战所带来的灾祸以及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等,题材相当广泛。②文学性不强。问题小说的兴盛,是新的文学思潮的产物,这是借鉴外国问题文学的结果,同时也与周作人、胡适的理论倡导有关。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强调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比较理论与哲学,相对忽视了写作技巧,文学性不强。③“只问病源,不开药方”。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都是未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这些小说有的甚至连题目都带着问号,由于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爱”和“美”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它正视社会问题,抒发作者情感,暗示深刻哲理。真实提出人们所关心的人生或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独特地位,但问题小说并没有为所提出的问题开出良药,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白银时代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答: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建安时期文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因素。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因此,从建安时期到隋文帝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历史。(1)建安文学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与两汉的儒生相比,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2)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他们本身也是玄学家。他们对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西晋武帝太康前后,文坛呈现繁荣的局面,锺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总的看来,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丧失了建安诗歌的那种风力,但在语言的运用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左思的《咏史》诗,抗议门阀制度,抒发寒士的不平,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3)两晋诗坛西晋末年,在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更助长了它的发展,以至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晋宋易代之际,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并开创了田园诗这个新的诗歌园地。陶渊明将汉魏古朴的诗风带入更纯熟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他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也是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晋宋之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此后更追求艺术形式的华美。(4)永明体与齐梁诗坛宋代的鲍照在七言乐府上所做出的突破,南北朝民歌给诗坛带来的清新气息,也都具有重要意义。齐梁两代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其一是诗体发生了重大变革,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他们试图建立比较严格的、声调和谐的诗歌格律,并且在词藻、用事、对偶等方面做了许多新的探索。这就为唐朝近体诗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永明体”从而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二是在皇帝和太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

形成三个文学集团,分别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和梁代萧纲为中心。创作活动的群体参与,容易导致取材和风格的趋同性,也可以在互相切磋中提高艺术技巧。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它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的题材,女性也像宫廷的其他器物一样成为吟咏的对象。这种创作风气一直延续到初唐,到“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了根本的改变。(5)南北朝民歌南北的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方清绮,北方质朴,这在南北朝民歌中表现得很清楚。但南北对峙并没有断绝南北的文化交流,文人的来往,文献的传播,都有记载可寻。北朝的诗歌模仿南朝的痕迹相当明显。梁代末年,庾信的北上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流,而他也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北朝散文不乏佳作,如《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和《颜氏家训》。北魏末年与北齐时期文学的成就,已引起南朝文人的注意。北方文化对南方文学也有影响,特别是在音乐和佛学这两方面尤为明显。隋朝统一中国后,南北文化的交流继续扩大深入,到了盛唐终于出现了一个文学的新高峰。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就文体的发展看来: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增强了诗人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一种诗化的散文即骈文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可以充分发挥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并因骈文的兴盛而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

时确立起来,并取得可喜的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刺激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绝句便繁荣起来;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不能不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没有这段酝酿,就没有唐诗的高潮,也就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了。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寻根文学的内涵和特征。答: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为“寻根派”。(1)寻根文学的内涵①从现实生活背景中延续传统文化状态,从艺术创造中流露传统文化态度。比如汪曾祺、何立伟、阿城的一些浸染着中国儒道精神的小说。尤其是阿城的《棋王》,经常被列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认为这篇小说充分表现了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想精神,作为人对世俗生活超越的凭藉的文化蕴味。②从一个特殊地域或领域入手,溯源而上找寻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这一类小说包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莫言的“红高粱”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以及韩少功带有湘西特色的几个中短篇、王安忆的《小鲍庄》等。这些作家在一个时期内以自己熟稔的地域为素材,深入地探求民族文化滋生的远因,并且企图将失落的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找寻回来,对民族文化中深藏的愚昧蛮荒也有所批判。③把市井、市民气息作为透视民族文化的窗口,描摹出光怪陆离的世俗画面。这些作品较有代表性的有陆文夫的《美食家》、邓友梅的京味小说、冯骥才的津味小说等。(2)寻根文学的特征①表现传统文化背景的重大主题寻根文学与中国其他以往的叙事作品截然不同,它们在小说的功用上不是要揭示或表现某种事件中个人命运的状况,而是以之为衍发点,表现出传统文化背景的重大主题。作家们要强调的只是群体意识而远非个人命运,在描述人类行为和人类历史时,体现出一种普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如乌热尔图笔下的猎人,郑万隆笔下的淘金者,李杭育笔下的渔人和船工,张承志笔下的牧民等等,一个个来看,他们具有丰满鲜活的性格,但这些性格不过是象征体,它们代表各自的生活群像,是类型化的本体,渗透出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群体人格。韩少功的《爸爸爸》似乎把类型化推向了极致。这是一篇极具寓言象征色彩的小说,其中活动着一群缺乏人格、缺乏个性,一切按部就班,又庸庸碌碌的人们,他们好像生活之圆上一群微不足道的粒子,在强大的民族积垢的向心力下作着日复一日的毫无意义的摆动,一切都在传统生命方式的惯性与桎梏之中。主人公丙崽也不过是失去自我主体的一个人类的白痴,他的命运,就是作家眼里传统的负面。寻根文学作品在总体风格上总是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对它们的解读都应将放置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下来观察和分析,因为它们所企求的,重心不在一种现实现象的还原或记

录,而是寻找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根,它要求更广阔的视野。②对于世俗日常生活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风俗、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小鲍庄》它通过对一个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剖析了中华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深刻地指出,“仁义”意识已经等同于某种“原罪”意识,同时作品也揭示了“仁义”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作家一方面发掘和表现了民族精神中善良、厚道、团结、抗争等美好意识,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愚昧迷信、知天顺命的民族劣根性和落后的宗族意识。小说中捞渣这一形象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他的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全部的美德、传统,自然也包含着“仁义”这一道德准则,而他的死亡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仁义"观念走向消亡的象征。不少作家认识到,特定地域的民情风俗和人的日常生活,是艺术美感滋生的丰厚土壤,并有可能使对个体命运与对社会、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表现融为一体。③小说的章法、结构、叙事方式,向古代小说取法汪曾祺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存在“两个传统”,即“唐人传奇和宋人笔记”:前者是“投入当道的‘行卷’”,因为要使“当道者”看得有趣,赏识作者的才华;后者却“无此功利目的”,故清淡自然,自有情致。显然,汪曾祺、贾平凹、阿城等在这个时期的创作,都属师法朴素节制、清淡自然的一脉。《棋王》一经发表,便以作者独特的美学感知,人生体验和创作风格而震动文坛。小说“以棋写人”,通过写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现实人生、真我生命的存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力图阐释的并非人与棋的关系,而是一种平凡而实在的人生态度。当读者读到王一生因其“呆”,误撕某造反团的大字报致使其“大”名沸沸扬扬,本人也被对立的两派争来

夺去成为“斗争”焦点而忍俊不禁时,在那一哂、一笑之间,所包含的是由作品形象感发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丰富内容,是对那整个畸形时代的嘲讽。阿城审美视角的独特处在于,当他反思那一时代时不是沉湎其中,而是超然象外省察人生,由此,从当时比比皆是,可以说构成一时潮流的“造反““讨伐”“反戈一击”、大字报战等文化现象中,见出其与历史、与现实人生的悖谬。而这又是巧妙地以王一生这样一个普通小人物和时代“主导”意识相违拗的人生追求显示出来的,在鲜明的映衬中,揭示了那一时代被扭曲的文化表层之下,历史、生命坚实而不可逆转的进程。④小说艺术受多种西方小说艺术的影响在小说艺术的探索上,一些作家受到诸如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启发,把对于生活情景、细节的真实描述,与幻想、象征、寓言的因素糅合,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情境。叙事变换的技巧也在一些作品中得到模仿性的运用,以“现在时”和“过去现在时”的叙述来处理历史,在叙述者和故事人物,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上构成复杂关系,以此来强化小说的叙述意识。小说重视整体情调和氛围的营造,语言或者向着平淡、节制、简洁的方向倾斜,或者直接融进文言词汇、句式,以丰富语言的内涵、表现力,增强小说语言的“柔韧性”。总之,新时期的寻根文学扬弃了陈规的文学认识,以一种全面深广的视野深入民族文化的土壤,既拓宽了文学的路数,同时也最直接地接近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内在本质。可以说,文化的开掘,也是文学的开掘。寻根文学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了一条不断探索、寻求回归的科学之路,其后文学的发展,无疑在这里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启示和存在的理由。

3论述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中“知识分子与革命”主题。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翻译(20分)戏术皆手法捷耳。然亦实有搬运术。忆小时在外祖雪峰先生家,一术士置杯酒于案,举掌扪之,杯陷入案中,口与案平,然扪案不见杯底。少选取出,案如故。此或障目法也。又举鱼脍一巨碗,抛掷空中不见,令其取回,则曰:不能矣。在书室画厨夹屉中,公等自取耳。时以宾从杂沓,书室多古器,已严扃。且夹屉高仅二寸,碗高三四寸许,断不可入。疑其妄,姑呼钥启视,则碗置案上,换贮佛手五。原贮佛手之盘,乃换贮鱼脍,藏夹屉中,是非搬运术乎?理所必无,事所或有,类如此。然实亦理之所有。狐怪山魈,盗取人物,不为异;能劾禁狐怪山魈者,亦不为异;既能劾禁,即可以役使,既能盗取人物,即可以代人取物,夫又何异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四、简答(共40分,每题20分)1根据你对语言现象的观察,谈谈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何异同?答: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1)二者的相同点:①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②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③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2)二者的不同点: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2和其他文化现象比起来,文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谈谈文字的主要特征及体现。答:文字与其他文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文字是对语言中这些小的音义结合体的再编码。作为书写/视觉符号,文字除了语言的音、义之外,还有自己的形体。也即,文字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文字具有以下特点:(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在没有文字以前,人类的历史主要是通过传说和史诗来传诵的,那时每一个文化群体或部落都有一些专门唱史诗和讲传说的人。如果遭遇天灾人祸,会唱史诗的人都去世了,历史的记录也就中断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因此消失了。同样,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的各种文化知识、生产经验只是靠父子或师徒间的口耳相传,一旦传承者遇难,这些曾已创新的知识和经验就会泯灭。文字的出现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使人类的历史得以长久流传,人类的创新知识和经验得以积累增加。(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了文字,人类不仅可以通过一发即逝的、在时间上单维向排列的声音来思维,而且还可以通过文字思维。文字使思维有了在两维空间中分布的形体表象,并且可以在时空中留住,反复多次地琢磨。有了文字,中外古今的人类实践的各种经验都可以成为大脑在异时异地、多次反复地、立体化加工的原料,这对于大脑的思维能力是一种不断进行的再训练,有利于不断地提高脑力的素质和潜力。知识与思维能力从此进入了良性的互动和增长。总之,文字的出现不仅使人类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更连续地传承文化,而且还使人类加深了思考的深度,提高了大脑的能力。

2014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李白歌行体的贡献。2新感觉派的风格。3欧洲19世纪的唯美主义文学。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明代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的认识。2结合具体作品谈先锋文学(作家作品、特征、影响)。3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B、语言基础部分(60分)三、翻译(20分)俞汉远,上虞人,能诗画。尝膺保举寓京师时,吏部郭尚书知其能画,使人召之,不赴。召者曰:“冢宰,人欲求一见而不可得,子何独不往?”汉远曰:“吾以应荐而来,今往为之画,使他日得美除,人将谓以画得之。”卒不往。后卒旅邸,贫无所蓄,乡人裒金为敛之。近有钟钦礼者,亦上虞人,善画山水。以上司多好其画,辄以此傲人。无何,依托官府声势,诈取人财。事露,问发充军。间有持其画奉予者,予曰:“屋壁虽陋,不挂赚金贼画也。”古人看书画,一要师法古,二要人品高。人品不高,虽工亦减价矣。吾乡张节之先生见人收蓄黄廉使翰草书,即令裂去,云:“好人家却收此人笔迹!”其疾恶如此。四、问答(共40分,每题20分)1谈谈语言发展中出现的“双言”现象和双语现象。2指出每组字所标示的范畴名称,如“别字”“繁简字”“异体字”“多音字”等,并用“四定原则”来论述说明汉字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4年厦门大学701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A、文学基础部分(90分)一、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李白歌行体的贡献。答:李白从《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汉乐府中吸取精华,使其歌行体达到完善。李白歌行体句式参差,形式自由,可以任意驰骋思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出现了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其中《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七言歌行的代表作,《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合成双璧,标志着李白七言古诗的最高成就。李白歌行体的贡献主要有:(1)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无所依傍,笔法任性情而变幻莫测,营造出摇曳多姿的神奇世界。从《蜀道难》看,诗用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韵脚富于变化,这种形式的诗更适合表达他那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使《蜀道难》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表现手法新奇,历来为人传诵,是李白七言歌行体诗的代表作。(2)感情一气直下,句式长短变化,音节错落,节奏旋律回旋震荡,突出了气势和力度,使诗歌呈现出豪迈飘逸的风貌。七言歌行体诗这种文体自由挥洒,章法可以自由变化,更适合于李白狂荡不羁的个性,诗篇错综变化,波澜壮阔,气势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在国难来临时无计可施、忧心烦闷的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七言歌行诗同其他近体律诗、绝句相比,形式自由,长短不拘,包容量大,非常适合李白任意驰骋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李白七言歌行独步当时、辉映百代的原因。(3)歌行中展露出独特的艺术个性、非凡的气魄和生命的激情,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声律风骨兼备”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将进酒》全诗大起大落,诗情忽悲忽乐,波澜起伏,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四、五、十言句破之,句式参差错综,惟有七言歌行体这种体制才能令作者把自己的矛盾心理和人生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白的歌行体以其非凡的艺术张力和独具特色的风格特点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李白个性鲜明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新感觉派的风格。答: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的主要风格特征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作者以他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小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他的《礼仪和卫生》依据弗洛依德的学说描写了一伙在“唯乐原则”支配下的青年男女放荡纵欲的生活。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更为广泛,也更进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质。(2)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新感觉派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到30年代

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刘呐鸥的《残留》,采用主人公霞玲独白的形式来进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当时是别开生面的。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3)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4)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他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连续性和时序性,而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思想的需求为线索,来对情节和事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种节奏起伏多变,情节跌宕多姿的小说世界。复如施蛰存的《在巴黎大戏院》运用意识流动手法描绘了一个有妇之夫在女友面前的种种猥琐、庸俗的意识流程,对展示主人公的心理纠葛、刻画变态人物都有一定的意义。新感觉派小说吸取来自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立体化、动态化、感觉外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借鉴了来自西方的意识流的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的方法,创造出独特的心理型的小说流行用语和特殊的修辞,使自己和第一代的海派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超越了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流派。

3欧洲19世纪的唯美主义文学。答: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但它以大胆的“奇谈怪论”来惊世骇俗,以强烈的抗俗精神反对社会的庸俗生活、拜金主义,尤其是它对于文学艺术自身内部规律的探讨,表明文学已开始进入它的“自觉时代”。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王尔德。(1)唯美主义的理论依据康德哲学是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他提出了“无目的之合目的性”的美感学说。他认为美感“是纯主观的自由的愉快,不夹杂任何利害感,在纯粹的具有普遍性的不借助概念的鉴赏判断中得到”。他强调的是主观性、无功利性和纯粹性,这就为唯美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2)唯美主义的思想艺术特点①认为艺术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它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包括金钱的纯粹自由活动。它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其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因而只注重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②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在心的领域瞬间存在可以达到永恒,狭小的空间可以有无限的容量。因此,艺术高于生命,高于帝王,高于神祗,高于一切,艺术是至高无上的。③主张艺术超然于现世,躲进象牙之塔;现实社会充满市侩气,没有艺术,没有美,艺术的发展非但不依赖生活,相反,生活应该追随和模仿艺术。由于唯美主义否定现实社会,于是它向远古时代、未来、梦幻求美。此外,它认为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态度应是客观、冷漠的。(3)唯美主义的影响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片面强调美的超功利性,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裂开来,这些观点则产生了消极影响。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它受18世纪康德美学的影响,在艺术上开拓了各种美的领域,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对西方的现代主义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二、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明代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的认识。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2结合具体作品谈先锋文学(作家作品、特征、影响)。答: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各种思潮、流派的总称,又称现代主义文学或现代派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已经有不少作家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先锋文学在新时期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其思想内容是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着重表现这些基本关系在社会现实矛盾中的变动与异化。先锋文学主张非理性,在创作中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和重形式创新。(1)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余华《活着》、苏童《妻妾成群》、格非《追忆乌攸先生》等。(2)先锋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为:①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如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和《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中,“怎么写”的问题远远超过“写什么”,小说的主题模糊暧昧或者根本没有主题,作者在为叙事而叙事。②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先锋作家们追求新历史主义的创作,如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系列作品中,以前作品中的那种宏大真实的历史观被消解,使小说得到了可以直接进入人物心灵的途径,原生态地展现历史地表之下的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而马原小说中的那句“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打破了传统的阅读真实观。③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文本特征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像余华的很多小说中,人物根本没有自己的名字,用“1、2、3”这样的符号来代替;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中凌乱的梦境、嘈杂的现实,文本结构像她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一

样混乱不堪。(3)先锋文学的影响①尽管先锋派的探索不过短短几年,但它无可置疑标志着中国文学发生的根本性转折,其创造的叙事形式、语言感觉、对幻觉的处理、对风格化的叙述的把握都把中国当代小说叙事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和难度。先锋派的形式主义实验,既是对现实的回避,也是在文学的创新压力之下,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反叛。②先锋作家在叙事方式的革新过程中偏重对传统叙事仿真话语和叙事模式的解构和批判,致使叙事游离现实的土壤,似空中楼阁。作品偏重个人欲望表达,完全依据作家心理时间安排文章叙事时序,势必造成话语晦涩难懂和故事时序混乱,有时给读者造成的模糊混浊情绪大大超出读者对文本形式的好奇感。在对传统文本结构的消解中给叙述故事造成的肢解感必然影响读者对故事事件的把握,同时消解了作品原本思想单薄的叙事主题和现实意义。有时对形式美的追求步入极端境界,作家随意挥霍语言和形式,在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叙事情境的转换和叙事时间的组合方面以及叙事语言的挖掘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3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答: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震撼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思想运动。启蒙运动最早开始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到十八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和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