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2024届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宣汉县2024届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宣汉县2024届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宣汉县2024届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宣汉县2024届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宣汉县2024届中考化学仿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2.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4Fe+3O22Fe2O3C.Mg+O2MgO D.C+2O2=CO23.3Cl2+6NaOH5NaCl+X+3H2O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A.O2B.NaClOC.HClD.NaClO3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顺序:B.溶液的pH: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D.气体的密度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Ca(OH)26.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NH3,再通CO2,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化肥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蒸发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垃极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SO2和NO2等气体的排放8.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C.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 D.冶铜、炼铁、制陶瓷,造纸、制黑火药等等9.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10.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仅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作吸附剂B.液态二氧化碳作灭火剂C.浓硫酸作干燥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12.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字宙中存在的一种天体,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如下图)。其形成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形成:恒星在灭亡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缩,巨大的压力使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中,并与质子结合为中子。当这一过程完成后,形成一个由中子构成的密实星体——中子星。当恒星的质量大到使塌缩过程无法停止时,中子会被“碾碎”,最终会形成一个密度无限大,引力大到光都无法逃逸的天体一一黑洞。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B.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C.中子星由中子组成,密度巨大D.无论是在中子星还是黑洞中,物质间的变化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4.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可除去其中的氧气B.瓶内水的作用是吸热和吸收生成的P2O5C.实验中要将点燃的红磷缓慢地伸入集气瓶D.如果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进水偏少15.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甲在t2℃时的溶解度为_____;t1℃时30g丙与50g水充分溶解形成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_____提纯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A从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B将t2℃50g丙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丙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50ml)、胶头滴管Ct2℃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甲,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t3℃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丙E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图1):①A中现象_____;B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②通过A和B实验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达到实验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③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猜想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Ⅰ.Fe(NO3)2、Cu(NO3)2、AgNO3;Ⅱ.Fe(NO3)2、AgNO3;Ⅲ.Fe(NO3)2、Cu(NO3)2;Ⅳ._____。其中只有一个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填编号)④进行定量实验(图2)可确定猜想。操作Ⅰ是_____。根据数据分析,③中猜想_____成立(填编号)。18.(8分)“不用电、不用火,一杯凉水吃火锅!”下图是一种“方便火锅”的部分信息,加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1)“塑料盒”是用_____制作的。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2)食材中的“土豆粉”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3)往加热包上加凉水能够产生大量热的原理是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刚用过的加热包是软的,若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加热包内的物质会变成整个硬块。此变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工业上可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实验室也可用它来制取二氧化碳。①实验室常用A、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简述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利用该装置还能制取的气体是_____。②B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简述B装置与A相比的优点_____。③现有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200g(杂质不参加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多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Cu块加入到盛稀H2SO4溶液的试管中,Cu块不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KNO3溶液,发现Cu块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Cu块完全溶解,变成蓝色溶液。[提出问题]Cu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吗?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H2,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写出此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猜想一:Cu块与KNO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二:Cu块与K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三:Cu块与_______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①将Cu块加入KNO3溶液中。Cu块不溶解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②将Cu块加入到______溶液中Cu块不溶解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③将Cu块加入到稀HNO3溶液中Cu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分析,H2SO4和KNO3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u块是如何与稀HN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呢?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H2SO4溶液解离出H和SO42-,KNO4溶液解离出_____,可以间接地看成有HNO3溶液。老师还告诉大家:Ag也能与稀HNO3溶液反应。请写出将Ag粉加入到HCl和NaNO3混合溶液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刚开始时能够使气球膨胀,说明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可以是反应产生了气体,也可以是反应或物质溶于水放热,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但由于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说明应该是放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散失了。【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先膨胀,但是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A【解析】

A、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也正确,故A正确;B、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正确,反应条件也正确,但配平错误,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选项错误;D、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正确,配平正确,但未加反应条件,故D错误。故选A。【点睛】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遵守四个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3)要正确使用箭头符号,不能忽视反应条件;(4)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将反应物和生成物“调位”。3、D【解析】由3Cl2+6NaOH5NaCl+X+3H2O可知,反应前的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数目分别是6、6、6、6,反应后的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数目分别是5、5、3、0,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X中应含的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是NaClO3。故选D。4、A【解析】A、钾、镁、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钾>镁>铜>银,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错误;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错误;D、相同状况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2、32,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二氧化碳、氧气、氢气,错误。故选A。5、A【解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A。6、D【解析】

A、应用①是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选项A正确;B、应用②是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在这个过程中,食盐和水是反应物,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水参与了反应,选项B正确;C、应用③中先通NH3使食盐水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提高产率,该反应中同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C正确;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Na2CO3,最后蒸发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选项D不正确。故选D。【点睛】粗盐提纯过程中,每一步加入的过量试剂必须在后续步骤中除去,否则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7、B【解析】

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故正确。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要适度使用农药化肥,故错误。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故正确。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SO2和NO2等气体的排放既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又能防止酸雨的发生,故正确。故选:B。8、A【解析】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选A。【点睛】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9、D【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会发生改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10、D【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活性炭作吸附剂,A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态二氧化碳挥发会时环境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液态二氧化碳挥发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可作灭火剂,B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浓硫酸作干燥剂,C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胃液中有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氯化钙溶于水可以被人体吸收,碳酸钙作补钙剂利用以上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区分,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在解题时,由物质的用途入手分析物质的性质,再分析该性质所述的类型。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用途可以反映物质的性质。11、D【解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12、D【解析】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中核裂变和核聚变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巨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题干信息可知,无论是在中子星还是黑洞中,物质间的变化不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B【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14、C【解析】

A、红磷燃烧,可除去其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B、瓶内水的作用是吸热和吸收生成的P2O5,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要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D、如果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导致进水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15、A【解析】A、反应前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分子,故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生成的三个分子中,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分子,而另一个分子的构成与这两个分子不同,属于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故生成物为两种物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前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反应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则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变,可确定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过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25g饱和降温结晶;A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在t2℃时的溶解度为25g。(2)t1℃时丙溶解度是50g,30g丙与50g水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3)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4)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从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由于溶液没有量的限制,析出晶体最多的不一定是甲,故A错误;B、将t2℃50g丙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丙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50ml)、胶头滴管,故B正确;C、t2℃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甲,可以继续溶解固体甲,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t3℃时甲、乙、丙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t3℃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丙,故D正确;E、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故E正确。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置换Cu+2AgNO32Ag+Cu(NO3)2Fe(NO3)2Ⅱ过滤Ⅰ或Ⅲ【解析】

①A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②A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B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银;所以还需要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可以将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③由于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被完全置换后,铁开始与硝酸铜进行置换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的溶质可能为:Fe(NO3)2、Cu(NO3)2、AgNO3;Fe(NO3)2、Cu(NO3)2;Fe(NO3)2;其中猜想Ⅱ不合理,因为在置换完银之前,铁不会与硝酸铜反应;④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是过滤操作;根据方程式的质量关系,Fe+2AgNO3=2Ag+Fe(NO3)2;56份质量的铁恰好置换216份质量的银,根据数据分析,铁只与硝酸银反应,可能铁不足,也可能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Fe(NO3)2、Cu(NO3)2、AgNO3;Fe(NO3)2、Cu(NO3)2。18、B糖类堵塞右端导管口,从长颈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继续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氢气或氧气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66g【解析】

(1)“塑料盒”是用塑料制作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2)食材中的“土豆粉”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淀粉,属于糖类。(3)往加热包上加凉水,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能够产生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刚用过的加热包是软的,生成的是氢氧化钙,若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加热包内的物质会变成整个硬块,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此变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5)工业上可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实验室也可用它来制取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