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霞光灿烂的早晨陈忠实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B.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D.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5.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6.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写作特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和汤叔度雪杨万里道得闲来尽未闲,颇缘幽事扰心间。卧听雪作披衣起,不待天明带月看。更觉梅枝殊摘索,只惊蓬鬓却羁单。飞花岂解知人意,风里时时戏作团。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标题可知,此诗为就雪唱和之作,全诗以“雪”为核心,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B.月夜看雪,写出了诗人盼雪赏景的急切心情,一连串动词的使用使意境灵动活泼。C.颈联写诗人突然被雪中寒梅不畏严寒而绽放的景象所感染,表明了诗人傲岸的人格。D.诗人分别用听觉感知、聚焦特写以及拟人等手法,把月夜下雪的景象写得鲜活生动。12.尾联中的“人意”指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2)“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3)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32分)(一)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完成14~17题。(12分)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春霄 天生丽质 六宫粉黛 作比翼鸟B.宛转 九重城阙 渔阳鼙鼓 翠翘金雀C.萦纡 镜中衰鬓 珠箔银屏 钿合金钗D.仙袂 夕殿萤飞 吞声踯躅 黄埃散漫15.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宇内)  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B.缓歌慢舞凝丝竹(泛指音乐声)  到此踌躇不能去(前往) C.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  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D.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  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16.下列各项,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17、下列对《书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称赞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的诗风相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各级政府对“新基建”布局已久,高度重视。2020年,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新基建”的对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在抗疫期间,“新基建”正当其时助力抗疫情稳增长。在后疫情时代,()。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还能够满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正重构物流生态,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及 倍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B.波及 备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C.涉及 倍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D.涉及 备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B.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C.“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D.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入等,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B.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还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C.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而且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D.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老一辈科学家受人尊重,是因为_____①______。钱学森不爱钱,住了一辈子老房,家具是旧的,一个公文包用了40年,捐出所有的奖金,从不要求生活待遇。_____②_____,他主动辞去国防部五院院长职务,余生只任副职,以集中注意力于科研。钱学森不爱名,拒绝“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称呼,说真正的功劳属于人民;他晚年坚持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不去外地开会,不上名人录。当前,______③______,正需要钱学森的精神来矫治。①②③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立体化呈现的赵孟頫山水画《鹊华秋色》、全过程智能控制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大数据赋能的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9月4日,从“京交会”变身而来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服贸会是专门为服务贸易搭建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展会和交易平台,与进博会、广交会一道成为中国三大对外开放展会。此次服贸会的主题是“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体现了中国坚定开放合作的一贯主张。当前,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秩序受到冲击。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秩序变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举办规模盛大的服贸会,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念和决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成语“熟视无睹”,意思是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司空见惯”也有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的意思。民间也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身在福中不知福”等类似俗语。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对身边的美好事物没有感觉,对自己得到的一切满足都认为是理所应当。针对这种现象,班级准备召开一次班会,主题是“感受身边的美好”。请你为这次班会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评分细则C(A.“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于文无据;B.“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错,根据第二段可知,是决定了“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D.“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原文最后一段为“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A(A.“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引用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如引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引用“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为了说明“‘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C(“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4.B.(“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对恒老八的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均不恰当。小说主旨在反映在乡村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以后,人们渴望凭借自己的劳动与才干来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不是“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故选B。)5.①更积极,特别有干劲。他看到懒民的变化后,就想着赶紧干活去。②更自信,充满成就感(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凭着自己的专长,他受到村民的款待,又接到郑书记的邀请。③更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发家致富。④更机智,学会审时度势。以前他只懂养牛,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找到致富门路。(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6.①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或:清晨的微光与寒冷烘托出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勤劳。)②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渐趋明朗的过程。③照应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主题。霞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每点2分)A.(根据句意断句。“士坐庭中”语意已经完整,是说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噤”应归属后句,排除BC;“每摧辱举子”的主语是“巡铺内侍”,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A.译文: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B.(“由丞相主持”有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C.(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舒缓灾情是他上报朝廷请求减免的,应该是朝廷减免的。)(1)他又减价卖常平仓的粮食,并且熬煮了很多粘稠的粥(救济饥民),还有制作好药剂(发放给百姓防疫),派使者带着医生,到地方上去给病人治病,救活的人非常多。(粜:出售,卖;粥:粥,稀饭;分坊:到各街巷;活:救活。重点字词每个1分,句意1分)他的文章风格浑厚丰富光辉灿烂,足可以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应该也是很少见的优秀作品。(浑涵:博大丰富;光芒:光辉灿烂;雄视:称雄;鲜;少。重点字词每个1分,句意1分)11.C.(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一联是指诗人由雪中的梅花联想到自己羁旅孤单的处境。)12.①为就雪和诗之事而心绪不宁。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平日里看似悠闲,其实心中因记挂着“幽事”而扰乱心间。②羁旅孤寂之情。诗歌颈联梅枝攒雪之景,触发了鬓发蓬乱的诗人对自己羁旅孤单处境的忧烦。(每点3分)(1)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空1分,出现错字不给分)A.A项中的“春霄”应为“春宵”。B.B项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D.D项,李白的诗清峻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本诗感情沉郁应该是与杜甫诗风相近。 D(波及:指牵涉到、影响到,强调影响;渉及:牵涉到,关联到,强调关联。备受:“备”是副伺,词义是完全、都,强调程度和范围;倍受:“倍”也是副词,词义是更是、格外,多有比较对比。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消楚;举足轻足,意思是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C(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先是“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再是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后文“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讲的是“技术更迭”対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恰当。)D(原句存在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两种语病。“以……为载体”搭配,排除AC;后两分句的主语应是“无人配送”,语序不当,按照顺序,应该先“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再“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排除BC)21.(1)他们有淡泊名利的风骨;(2)钱学森不爱权;(3)科学家追名逐利的现象;(每点2分)22.2020年9月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本次交易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彰显了中国外开放的信念和决心。(举行时间、主办者或影响、主题、展会名称,各1分,语言简洁流畅2分)作文参照高考评阅标准【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他的母亲程氏亲自来教他读书,在学习时涉及到古今成败的事例,他都能谈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