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GB-T《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GB-T《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GB-T《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GB-T《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国家标准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

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消费品质量安全管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

编号:2016YFF0202600)的研究成果。《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导则》

(项目编号:2017101166、计划编号:20173605-T-469),由全国消费

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

研究院负责牵头标准起草工作,定于2019年完成报批。

二、目的和意义

消费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在带给

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由于消费品安全危害因素引发的伤害事件

也使社会各界对消费品安全给予了极大关注。在众多的消费品安全事

件中,一部分是因为违反标准法规而引发,但更多的则是因为消费者

误用或滥用而引发。采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出消费品安全危害,并对

其进行风险评估,是对上述安全伤害事件的发生“防范于未然”的重要手

段。

目前,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已经成果ISO、美国、欧盟等国际组

织和国家开展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首要环节。国际上基本将物理、

化学和生物危害识别的方法统一规范为一个流程,对消费品的特征开

展针对性方法研究的文献较少。因此,从危害类别的角度规范危害识

1

别的流程和方法仅限于某些国家的部门技术规程。但随着国际社会对

消费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将消费品安全危害识

别方法用标准的形式进行固化和规范。

我国虽然出台了GB/T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

但该标准中对危害识别的具体方法并未进行规定,在国家市场监督管

理总局开展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以及相关机构在对消费品进行

风险评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危害识别的方法规范,导致风险评估

的部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进一规范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

使我国开展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机构或相关企业等能运用科学统一

的方法来识别具有不同特征消费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亟需借

鉴国内外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机械等领域的相关经验,用标准

的形式将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的方法、流程加以固化。

三、标准制定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以下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消费品安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标准

法规、科技论文等,在实际运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标准以可操

作性为重要原则,总结吸纳了现有的成功经验,使其能够为政府部门、

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机构开展消费品危害识别工作提供参考。

2.前瞻性原则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在兼顾我国相关组织开展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

工作的同时,还须充分考虑了国际标准化需求、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等

问题,充分体现了其前瞻性和引导性特点。

2

3.协调性原则

作为消费品安全系列标准之一,在理念、术语和标准条款等方面

应考虑与其他几项标准协调一致,形成相互支撑、内容连贯的标准体

系。

4.依法原则

即以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基础。标准中的条款首先应与这些法

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总体上不得有悖于法律法规和

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四、主要工作过程

1、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标准框架

本国家标准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

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消费品质量安全管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

编号:2016YFF0202600)的研究成果,项目于2016年立项后,便陆

续开展了消费品危害识别方面的调研,调研过程中充分听取了政府部

门、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等对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流程的意见

和建议,同年12月底形成了标准的大致框架。

2、各领域专家研讨,形成标准草案

我们对本标准的定位是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在开

展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工作的过程中,提供技术依据。在该标准的明

确定位的基础上,起草组搜集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消费品危害识别相

关的资料,吸收了其比较成功的经验,并多次组织专家座谈会、专家

研讨会、企业调研等,对标准主体内容进行完善,并于2017年6月形

成标准草案。

3

3、经过多次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

在起草标准过程中存在很多分歧和不同意见,标准起草组在2017

年6月-2018年6月中,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各种规模标准研讨会、调

研会、座谈会10余次,就标准中重点章节的关键的技术内容进行逐条

校准与核对,已达成共同认识。2018年7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1、术语和定义(第三章)

本标准给出了消费品、消费品安全、危害(源)、危害识别4个术

语的定义,与所引用的已颁布的国家标准术语保持一致。

“消费品”引用了GB/T35248-2017中对其的定义:主要但不限于

为个人使用而设计、生产的产品,包括产品的组件、零部件、附件、

使用说明和包装。本标准的“消费品”是指的不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

烟草、特种设备、飞机、船舶、军用产品等政府特殊监管的产品。

“消费品安全”引用了GB/T28803-2012中对其的定义:消费品免

除了不可接受风险的状态。

“危害(源)”引用了GB/T22760-2008中对其的定义:可能导致伤

害的危害因素或潜在根源。本标准中,将“危害(源)”分为物理危害、

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具体参照GB/T22760-2008附录B。

“危害识别”引用了GB/T28803-2012对其的定义:发现、列举和

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

2、危害分类(第三章)

本标准从危害对象、危害特征属性、危害是否发生三个方面对消

费品危害进行了分类。

4

按照危害对象不同,将其分为人身安全和健康危害、环境危害、

财产(物品)损失危害。

按照危害特征属性不同,将其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

害。

按照危害是否发生,将其分为已发生(已知)危害和潜在危害。

3、危害识别的一般流程(第五章)

本标准从危害是否发生的角度,将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分为原因-

结果法、结果-原因法两类,分别制定了两类危害识别方法的流程并对

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原因-结果法危害识别流程

基于原因-结果法的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在

消费品设计、生产阶段使用,该识别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特性

分析(使用人群特性、消费品特性、使用环境特性)、判定已知潜在危

害类型、场景构建(构建伤害场景、构建暴露场景)、选取物理危害识

别方法、开展实验检测、分析实验结果、分析伤害类型、确定危害因

素等几个步骤(详见图1)。

5

图1原因-结果法危害识别流程图

(2)结果-原因法危害识别流程

基于结果-原因法的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主要适用于相关机构、

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在消费品销售阶段和使用阶段识别其危害因素,

该识别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特性分析(使用人群特性、消费品

特性、使用环境特性)、确定伤害类型、初步判定危害类型、场景构建

(构建伤害场景、构建暴露场景)、选取物理危害识别方法、开展实验

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识别危害因素等几个步骤(详见图2)。

6

图2结果-原因法危害识别流程图

4、附录

标准后面有3个资料性附录,其中,资料性附录A为基于情景分

析法的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典型案例;资料性附录B为基于FMEA法

的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典型案例;资料性附录C为消费品物理危害、

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识别方法。

六、其他

1、本标准属性为推荐性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