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消毒消杀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服务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28686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72484第一节项目背景分析 1720288一、作用 171428二、方式 1821086三、意义 1920133四、现状 1923569第二节消毒消杀需求分析 2028279一、综合服务点(隔离点) 21756二、房间消杀 2112129三、人员转运车辆 2117821四、动车站出站口 2225811五、大规模核酸检测点 221062六、大型会议 221852第二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244858第一节疫情常态化消杀计划 2418482一、消毒原则 246370二、个人防护要求 2410425三、消毒内容 2515020四、注意事项 2510971五、相关要求 2526853第二节疫情防控期间消杀服务规范 2616627一、消杀原则 262167二、消杀范围 2728756三、消杀“七”不 2713614四、方式方法 272619第三节疫情防控期间消毒消杀服务标准 285490一、消毒计划 2913606二、消毒措施 2912467三、消毒装备 334611四、消毒手段 331629五、注意事项 3725568第四节疫情消毒技术方案 3820818一、清洁消毒 385627二、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391076三、方法选择 407006四、消毒方法 4011530五、低温消毒 4515481六、注意事项 458964第五节无人机消杀方案 4519019一、消毒剂类型 4614187二、消毒液喷洒要求 4611294三、设备检查及飞手资质 4711006四、作业人员防护措施 489189五、消毒液配制 4929515六、消毒液注意事项 4918103七、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5030666八、作业及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5020992九、作业完毕注意事项 5127835第六节终末消毒指南 522913一、消毒程序 5225118二、消毒方法 532126三、消毒装备 543898四、消毒措施 5425585第七节不同场所防疫消毒 5826510一、办公场所 5823773二、普通教室 5911304三、实验室 6124978四、网吧网咖 621190五、培训机构 632529六、画室艺术馆 6417789七、图书馆 6511440八、电梯 6630006九、餐饮场所 6731924十、浴室养生馆 6828858十一、公共卫生间 6911285十二、垃圾处理 7020205第三章项目负责组织机构 7322043第一节服务组织架构 7326144一、组织架构图 7310066二、部门职责 7310793第二节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 7816331一、配备原则 784128二、人员配置 7826721三、岗位职责 8019726第四章人员培训方案 8615148第一节新员工培训方案 8612052一、培训重要性 868328二、培训细则 863286三、培训安排 8719804第二节员工心态培训 8925900一、心态培训意义 895248二、培训内容 8922887第三节新冠肺炎消杀培训 9111383一、培训目的 9116043二、培训方法 9121463三、培训方式 9110027四、培训内容 9221014五、消杀技术培训 932643五、考核方法 9432659第四节疫情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9511036一、范围 955909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955661三、术语和定义 9625624四、消毒对象 967454·五、消毒方法 9715514第五节培训考核方案 1009262一、培训机构 10027212二、考核标准 10129842三、考核办法 1011618第五章项目考核方案 10311271第一节环境消杀工作考核 1039208一、消杀标准 10321288二、考核方式 11718942第二节管理人员考核办法 11715356一、指导思想 11830578二、考核原则 1184596三、考核范围 1186191四、考核依据 1183815五、考核内容及标准 11911897六、考核体系构成 1199413七、考核程序 12025165第六章拟投入的物资装备 12210781第一节消毒消杀装备投入 12227744一、防疫物品 12218354二、消毒产品 12216862三、卫生杀虫灭鼠产品 1236049四、消毒器械 12420335五、交通工具 12410997第二节装备使用后的消毒措施 12517669一、消毒目的 1254248二、消毒范围 12516774三、消毒方案 1254349四、消毒后保洁 12725673第三节装备的管理与使用 12711261一、管理定义 12715363二、管理内容 1274798三、人员职责 1291432四、管理措施 13026006五、具体要求 131742第四节物料的领用管理 13232332一、总则 13212428二、细则 1324391第五节消毒剂与消毒器械使用指南 1336963一、使用方法 133936二、配制方法 13922509三、消毒器械及应用场景 1403557四、方式及应用场景 142152第七章项目实施方案 1449177第一节确诊病例发生地消杀 14423670一、目的 14420013二、适用范围 14424144三、职责 1445695四、消杀流程 14411484五、消杀要求 1451910六、检查方法 14620295第二节隔离点的消毒消杀措施 1476181一、消毒原则 1479996二、清洁区 1487813三、污染区 14927007第三节人员转运车的消毒措施 15123189一、终末消毒 1517860二、预防性消毒 1539184三、注意事项 1546322四、车辆消毒 154624五、消杀流程图 15611526第四节车站出口环境消杀措施 15729828一、病例消杀 1573129二、密切消杀 15828350三、消杀细则 15811705第五节临时核酸点的消杀措施 16221210一、人员配置与防护 16315404二、消杀要求 16414658三、室内空气消杀 1643408四、注意事项 1653048第六节大型会议消毒消杀措施 16618891—、准备工作 1669553二、开窗通风 16719614三、清洁桌面 16731940四、清洁座椅 16716156五、设备设施 16828901六、清洁茶水柜 16823946七、地面消杀 1683151八、消杀手段 16929142九、离开前关窗 16915342第七节房间室内消杀措施 17015632一、消毒方法 17027935二、消毒剂注意事项 1713454第八节医院终末消毒措施 17131208一、终末消毒 17128296二、消毒流程 17315293第八章服务质量保障 1752256第一节消杀服务控制体系 1758626一、目标 17515403二、药剂保障 17519729三、设备保障 1752656四、人员培训 1753998五、安全保障 17524787六、劳动保障措施 17616666第二节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176129一、人员保障 17619909二、设备保障 17732514三、机制保障 17811747第三节合同履约的承诺 18228774一、履行原则 18213981二、履约细则 1822342三、重大变动时确认 18330386第四节消杀服务质量控制 18316519一、目的 1849677二、范围 18432539三、过程控制 1849090四、注意事项 190582五、药品管理 19111071六、效果评估 1919458第九章常态化消毒消杀措施 19219635第一节公共厕所消杀措施 19232467一、消毒形式 19229815二、实施原则 1925873三、常用消毒剂 19328417四、预防性消毒 1932893五、随时消毒 19424612第二节旅游景点消杀措施 19524282一、消杀人员防控 19515283二、消杀范围 19626666三、消杀工作要求 19728661第三节医院消杀措施 20028273一、环境清洁与消杀 20014612二、织物清洁与消杀 20312248三、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杀 2053246四、诊疗器械清洗与消杀 2079016五、医疗废物管理 20918215第四节公园消杀措施 2116308一、统筹兼顾 21120603二、消杀方式 21214205三、消杀频次 21223703四、消杀要点 2133548第五节写字楼消杀措施 21319332一、适用范围 21417558二、消杀原则 2144077三、消杀剂的选择 21425648四、消杀操作流程 21530401五、技术规范 21614956六、消杀配置及方法 21916645第六节环境消毒工作方案 21911614一、消毒原则 21918704二、消毒工作内容 22028726三、注意事项 22430403第十章疫情紧急消杀措施 22528431第一节疫情突发消杀措施 2258837一、应对措施 22512935二、消毒剂使用 22617666三、注意事项 22816635第二节确诊病例终末消杀 228513一、准备工作 22829323二、消杀原则 22920173三、消杀场所与对象 2305716四、消杀方法 23114598五、手部卫生 23531373六、效果评价方法 23614546七、注意事项 23613922第三节疫情突发应急反应 2374553一、消杀次序 23719389二、消杀内容 2378211三、注意事项 23810347四、阳性病例终末消毒 2397049五、消杀人员防护 2402353第四节消杀作业安全防护 24026847一、安全原则 2415845二、个人防护 2434384三、防护措施 2465161第十一章服务投诉处理方案 24931233第一节客户投诉处理办法 24928046一、目的 2493544二、处理原则 24915767三、处理流程 24914391四、分析原因 25014252五、确定处理部门 2511151六、提出处理方案 25112511七、方案实施 25221990八、收集反馈信息 25381九、总结改进 25311454第二节投诉处理提升方案 25431707一、理解委托方的投诉 25419211二、了解委托方的诉求 25415058三、处理的程序和技巧 25523206第三节投诉处理机制 25622562一、投诉定义 2562421二、处理原则 25630232三、投诉类型 25629836四、期限要求 2576538五、投诉流程 25716690六、投诉方式 25824390七、分析和改进 25831511八、结果归档 25826091第十二章项目管理制度 26018759第一节制度的建立 26022423一、建立原则 2606694二、制度建立 260164第二节疫情消杀管理制度 2628603一、个人防护 26225752二、口罩使用指引 263102三、保持卫生 26415190四、健康打卡与报告 26526985第三节消杀人员操作制度 26525784一、目的 26515270二、适用范围 2654095三、人员操作要求 26511384四、控制标准 26623477第四节疫情防控消杀制度 2683188一、日常防控 2686531二、杀菌消毒 26917506三、终末消毒 27032202四、常见消毒剂使用 27021236五、注意事项 271261第五节环境卫生消杀制度 2716424一、防疫制度 27110556二、重点场所消杀 27229223第六节消杀药剂使用制度 27425618一、目的 27415932二、适用范围 2757728三、工作职责 27530829四、基本内容 27527419五、环境因素控制 27632715第七节封闭式场所消杀规范 27626815一、范围 27612617二、规范性文件 2779257三、术语及定义 2788703四、原则和方法 28112620五、清洁消杀人员 2851125六、服务机构 28830156七、工作程序 29022644八、检测和验收 29326389第八节公共交通消杀规范 29817878一、范围 29815956二、消毒对象 29814473三、消毒方法 29830985四、人员要求 30623456第十三章消杀服务应急预案 30729508第一节应急预案总则 30711017一、目的 3074314二、范围 30723677三、预案体系 30721764四、工作原则 3088459第二节应急组织架构 3091106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3093034二、预警及报告 3112774三、应急响应 3124118四、应急预案管理 31528906第三节消毒消杀应急演练 31722307一、目的 31715115二、成立领导小组 31731113三、参加人员 31713721四、演练内容 31814400五、疫点消杀演练 31829559六、演练总结 318314第四节消杀药剂中毒应急预案 31916106一、目的 3198544二、适用范围 31930242三、方法与控制 31922366第五节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32122865一、目的 32122005二、范围及特征 32215936三、应急组织 32231145四、事先控制 32332191五、应急处置 32421759第六节环境消杀应急预案 32520836一、组织领导 3254022二、工作职责 32619572三、具体措施 327

编制依据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二)其他法律法规。四、行业规范、标准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第一节项目背景分析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公众对健康生活的空前关注。疫情催生了科技战“疫”的强烈需求,越来越多的科技凸显出它们的力量,促进了消毒杀菌产品行业的发展。在这场全民抗“疫”中,公众卫生健康意识持续提高。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这几年是一直与新冠病毒度过的,并且一直伴随着紧张与焦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和严重的危机,在当前新冠疫情环境之下,在物品表面和日常环境中进行医疗消毒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医疗消毒工作不规范,就很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新冠病毒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在空气中广泛传播,只有从源头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才能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发生的风险,以此看来,做好医疗消毒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作用(一)预防作用正如预防大于治疗,对疫情的发生进行提前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和疾病发生的概率,对疫情进行预防是公众的共同心愿,预防也在疫情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切断传播途径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清除环境中的病原体,从源头切断传播途径,营造低风险的公共环境,进而抑制疫情进一步扩散与蔓延。(三)防疫消杀在当前的疫情环境下,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环境进行消毒灭菌,用专业的方式定时、定点进行消毒,从而保障大众的健康安全。二、方式(一)双手卫生消毒人的双手作为接触外界的主要工具,经常需要频繁地接触物品,这很有可能是造成感染的一个重要诱因,用消毒湿巾、消毒液等物品对双手进行消毒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防护措施。(二)消毒剂擦拭法用布料或者卫生纸浸以消毒剂,然后反复擦拭要消毒的物品表面,然后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再用清水擦拭,减低消毒剂本身对物品的腐蚀作用。(三)消毒液喷雾法把消毒溶液放入喷雾器中,然后喷洒在物品表面和空气中,在喷洒消毒液的过程中,不宜直接喷洒在人的身上,喷洒消毒液的人员应该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进入呼吸道,危害人身安全。三、意义消毒灭菌是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基础工作,在疾病感染预防控制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终南山院士所说,“在所有国家都安全之前,没有一个国家是安全的”,各个国家和政府都一直在阐述疫情防护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新冠疫情大规模流行,每天对环境进行医疗消毒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阻断疫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自我防护,同时也要做到个人防护消毒,增强防护意识,不给社会增添负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的责任。四、现状(一)环境消毒筑防线,“无人化”技术挑重担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都非常注重环境消毒,可以避免造成大面积感染。于是,无人消毒车、无人机等“无人化”设备组成了坚强的防线。疫情下应用场景增多,启用“无人化”设备进行消杀作业,不仅能消毒无死角,极大提高了防控效果和效率,弥补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提高防疫水平。(二)室内空气消毒,新科技走进大众视野疫情之下,人们更加注重室内环境的卫生健康防护。空气消毒机通过独特的技术,能通过等离子装置,在纳米水平对病毒和细菌造成致命打击。日前,根据复旦大学复达科技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下,空气消毒机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率能达到99.9%以上。(三)快递、外卖无接触配送场景,智能消毒有新招“无接触配送”在疫情时期成为安全的代名词,各大平台陆续推出更加智能化的取餐柜、消毒柜、生鲜柜、药品柜等设施。例如,外卖员免费共享使用的餐饮智能柜,骑手将餐品放入取餐柜后,柜子里的灯就会亮起来,红外感应装备感应到后会对柜子里的物品自动进行消毒,直到用户来取,并且一直处于保温状态。(四)冷链消毒不容小觑,低温消杀技术上线冷链疫情传播一直是主要问题,而可以进行低温冷链新冠活体病毒消杀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能从冷链传播的根源消灭病毒,可以说对冷链行业将是一场及时雨。(五)交通工具消毒有神器,出行满满安全感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全力阻断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既是考验,更是责任。公交防疫雾化消毒系统,具备一键全车自动消毒功能,弥散型雾化消毒液30秒覆盖整车,能有效灭杀400多种真菌、细菌及病毒。交通工具消毒神器的出现,为公众安全出行筑起了屏障。第二节消毒消杀需求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国医疗机构及其他公共场所需大范围、长时间、高频次消毒,消杀需求量骤升。同时,民众的居家消毒意识提高,也催生了对消杀的巨大需求。一、综合服务点(隔离点)(一)要求:室外公共区域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地面明显潮湿为止。室内公共区域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或双链季铵盐超低容量喷雾消毒,喷洒高度一般不低于3米,密闭30分钟后通风。高频接触物件(桌凳面、门把手、楼梯扶手、开关等)使用75%酒精或2000mg/L复合季铵盐进行擦拭消毒,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二)范围:综合服务点(隔离点)以酒店宾馆整体为一个服务单位,包括围墙内室外公共区域、大厅、过道、楼梯、电梯、地下车库、仓库、污水池或化粪池、垃圾池、垃圾桶消毒等。二、房间消杀要求:使用3%过氧化氢或双链季铵盐,采用气溶胶喷雾器进行空间消毒,地面明显潮湿为止,马桶、洗脸盆等物件采用擦拭消毒。三、人员转运车辆要求:对运送车辆内部采用3%过氧化氢或双链季铵盐超低容量喷雾消毒,密闭30分钟后通风。对运送车辆内部物体表面消毒,使用75%酒精或2000mg/L复合季铵盐进行擦拭消毒,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四、动车站出站口(一)要求:室外公共区域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地面明显潮湿为止。(二)范围:出站口高架桥桥下区域,根据出站口人员流向开展沿途消毒至停车场。五、大规模核酸检测点(一)要求:室外公共区域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地面明显潮湿为止。室内公共区域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或双链季铵盐超低容量喷雾消毒,喷洒高度一般不低于3米,密闭30分钟后通风。高频接触物件(桌凳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等)使用75%酒精或2000mg/L复合季铵盐进行擦拭消毒,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二)范围:大规模核酸检测场所消杀按照划定区域面积计算,包括核酸检测人员途径的出入口周边。六、大型会议(一)要求:室外公共区域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地面明显潮湿为止。室内公共区域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或双链季铵盐超低容量喷雾消毒,喷洒高度一般不低于3米,密闭30分钟后通风。高频接触物件(桌凳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等)使用75%酒精或2000mg/L复合季铵盐进行擦拭消毒,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二)范围:大型会议消毒包括会议室、大厅、过道、电梯、休息区、卫生间、车库等公共区域。第二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第一节疫情常态化消杀计划为有效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性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的传播,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消毒原则(一)消毒范围和对象,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自己疫情常态化期间,所有物体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场所内部环境空气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预防性消毒。(二)消毒方法的选择。针对消毒对象和消毒现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建议选用含氨类等高效消毒剂或复合双链季铰盐类消毒剂。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前提下,以喷洒和擦拭为主,按照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使用含氧消毒剂作用到规定时间后必须通风且清水清洗干净。二、个人防护要求预防性消毒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强化工作人员手部清洗等消毒意识。三、消毒内容1.范围内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2.公共区域范围内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3.居家隔离对象的生活区域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四、注意事项1.针对不同消毒场所,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2.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3.所使用消毒剂应有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的正规产品,应在有效期内。4.其他人群密集场所及临时性大型室内活动场所消毒方法参考上述要求。五、相关要求1.加强防护知识教育,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防护及消杀知识。2.根据防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口罩、手套测温仪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杀用品。3.预备隔离房间,以供未来出现可疑症状的人员隔离治疗使用。4.针对季节性气候,储备好防寒防冻物资,尤其在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5.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同舟共济,科学防治。6.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切实进入工作状态,加强各项工作落实;全院职工要迅速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确保完成好各项工作。7.疫情信息需要向外发布时,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不得擅自对外发布。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院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8.全体消杀人员要坚定信心,弘扬正气,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9.对在疫情防治过程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第二节疫情防控期间消杀服务规范一、消杀原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部门开展消杀工作应合理使用消杀剂,遵循“五加强七不宜”的原则,科学消杀,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二、消杀范围1.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进行随时消杀和终末消杀。2.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增加消杀频次。3.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加强清洁消杀。4.垃圾、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5.做好个人手卫生。三、消杀“七”不1.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杀,尤其是无消杀指征的外环境。2.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杀。3.不直接使用消杀剂(粉)对人员进行消杀。4.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杀剂(粉)进行消杀。5.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杀剂消杀。6.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杀。7.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杀剂(有效氯浓度1000mg/L)做预防性消杀。四、方式方法(一)隔离病区、病人住所、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场所及垃圾应进行随时消杀和终末消杀,选择有效氯含量1000mg/L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杀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杀。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地面、墙壁可擦拭或喷洒消杀;垃圾用上述消杀剂喷洒后双层包装封口,按医疗垃圾处理。(二)医院、车站(码头)、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选择有效氯含量250-500mg/L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杀,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三)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杀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杀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杀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杀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10mg/L。消杀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无独立化粪池时,应有专门容器收集,选择有效氯含量20000mg/L,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杀2小时,盛放容器用有效氯含量5000mg/L浸泡30分钟,清洗干净;(四)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电梯轿厢墙壁(人手触摸到的地方)等选择75%酒精擦拭/喷洒,或者有效氯含量250-500mg/L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杀,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五)未受污染的家庭房间、办公室等室内空气:以清洁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不提倡使用化学消杀剂进行消杀。第三节疫情防控期间消毒消杀服务标准一、消毒计划(一)范围和对象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短暂经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二)方法选择1.医疗机构消毒: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2.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3.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4.手消毒: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也可选择碘伏、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二、消毒措施(一)随时消毒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有人的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条件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毒,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和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1.居住场所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或死亡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2.交通运输工具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卫生间等。3.医疗机构(1)病区隔离病房,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无病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2)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共用诊室,应对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4.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做好灭蝇灭鼠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消毒。(三)终末消毒程序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注意低温环境下的终末消毒应遵照低温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2.消杀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医用防护口罩(N95)、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4.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5.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6.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9.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10.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11.疫点消毒工作完毕,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对消杀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12.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13.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14.离开病家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三、消毒装备(一)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等。(二)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装工作衣的布袋等。(三)消毒药械: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碘伏、75%乙醇等。四、消毒手段(一)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物体表面消毒时,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洗干净。2.空气:疫情暴发时,空调系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如下: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3%—0.5%过氧乙酸溶液(20mL/m3—30mL/m3)或3%过氧化氢溶(20mL/m3)或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3.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若需重复使用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30min,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及盛装容器: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有效氯20000mg/L的消毒液,按照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若有大量的稀薄的排泄物,应用漂精粉按照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混匀,消毒2h。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小时。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6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5.餐(饮)具:首先煮沸消毒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也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消毒。6.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15min,硬质物体表面也可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7.手与皮肤: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8.动物、病人尸体:动物尸体应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300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9.运输与交通工具: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0.2%—0.5%过氧乙酸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患者乘坐排以及前后各三排座椅、飞机走道、厕所应用消毒剂擦拭消毒,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收集集中处理。(1)飞机到港后应对机舱内空气立即进行的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的方法或按照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使用低腐蚀性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后,机舱内的设施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2)火车厢、船舱内空气的消毒车、船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对车厢、船舱内空气进行消毒,可采用1.5%—3%的过氧化氢,按20mL/m3的量,使用气溶胶喷雾的方法消毒60分钟,或采用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的空气消毒药械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对车厢、船舱内的设施消毒后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10.医疗废弃物与垃圾:患者生活垃圾与脱卸的一次性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11.空调系统:对病人居住或活动的房间作空气熏蒸消毒时,单机空调应保持运转,直流式空调应关闭,消毒处理后,应打开所有门窗,将空调开至最大并维持一段时间。空调过滤器、过滤网使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拆下焚烧。所有通风管路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雾或擦拭消毒。空调凝结水按污水处理,防止产生气溶胶。(二)公共场所的消毒公共场所是指除公共交通工具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所有场所,包括餐馆、饭店;商务楼、商场;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洗浴、理发、美容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等。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必要时进行化学消毒。公共场所的终末消毒参考疫点终末消毒。五、注意事项(一)终末消毒须在疾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消杀人员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二)脱卸时尽量少接触污染面,脱卸防护用品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用品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第四节疫情消毒技术方案一、清洁消毒(一)空气: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地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不使用中央空调系统。(二)垃圾: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处理。(三)餐饮具和茶具:首先物理消毒,煮沸15—30分钟,或按说明书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消毒;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拖净。(四)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五)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六)普通织物:对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6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或采用煮沸15分钟消毒,或采用其他衣物消毒液按说明书使用。(七)手及皮肤、黏膜: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为0.5%碘伏消毒液或含75%乙醇手消毒液擦拭手部1一3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黏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八)污染物:主要指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再用500mg/L一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2米。处理污染物应戴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沐浴、更换衣服。二、消毒剂及配制使用(一)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1.使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三、方法选择1.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2.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3.手消毒: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也可选择碘伏、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四、消毒方法(一)室内空气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二)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1.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3.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三)粪便和污水1.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2.无独立化粪池时,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搅匀,消毒2小时。3.农村旱厕消毒时,旱厕内泥土或木板等地面可采用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药量200mL/m2-300mL/m2。粪坑内粪便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封闭14天以上。(四)地面、墙壁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五)通道、走廊病例经过的走廊、通道等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或2000mg/L过氧乙酸,按300mL/m2用量进行喷雾消毒。(六)物体表面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七)衣服、被褥等纺织品1.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2.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怕湿的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或干热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八)手消毒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九)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十)餐(饮)具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十一)冰箱及冷冻食品1.冰箱外表面消毒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内壁消毒采用低温消毒剂,或待冰箱内温度恢复常温后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2.当储存的冷冻食品疑似污染时,可将其恢复至常温,煮沸消毒30分钟。若明确污染或无法进行煮沸消毒,则按医疗废物处理。(十二)交通运输和转运工具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十三)患者生活垃圾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十四)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十五)尸体处理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五、低温消毒(一)现场所用低温消毒剂必须合法有效,在上市前应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低温消毒剂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0〕1062号)的要求做好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并备案。(二)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确保按照低温消毒剂的适用温度范围合理使用。(三)与相关消毒设备配套使用时,应先对消毒设备进行调试,进行机械化喷洒消毒时,务必确保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表面,做好质量控制,确保达到消毒合格。(四)消毒对象污染严重时,应先用低温消毒剂冲洗或浸泡后再做处理,严禁喷洒或擦拭消毒。六、注意事项(一)消杀工作实施单位具备现场消杀能力,操作人员应经过消毒专业培训,掌握消毒和个人防护基本知识,熟悉消毒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剂的配制等。(二)所有现场消杀均应进行过程评价,做好消毒记录并保存。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三)现场消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选择合法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第五节无人机消杀方案使用无人机喷洒消毒液,有很多的好处。不仅能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轻松消除卫生死角,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一、消毒剂类型消毒剂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氯或者酒精,以消毒液为例,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其遇水产生次氯酸,同时具有漂白与消毒的作用。选择消杀喷雾机时,对大面积的空旷场地可使用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常量喷洒,对人员及机械不易到达的区域可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低容量喷洒。二、消毒液喷洒要求(一)疫区(有确诊病例的地方):1.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法消除污染物的,用5000毫克—10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来喷洒地面,消毒作业时间应在10-15分钟。2.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3-5升/667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业时间应在10-15分钟。(二)非疫区(没有确诊病例的区域):1.可使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来回喷洒,3升消毒液喷洒XX平方米的面积。2.乡镇社区重点喷洒区域:街道、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公园等。3.建议参数:距离作业表面不高于3-5米,飞行过高,药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挥发。(具体飞行高度参考当地地形,注意保障飞行安全)。三、设备检查及飞手资质(一)合规飞行1.获取飞行许可:在城市、村镇等区域喷洒作业,需提前获取当地政府机关的许可,切勿擅自飞行作业。2.持证飞行:进行消毒喷洒作业的飞手,需具备航空器操作手合格证。同时,因为防疫作业情况复杂、障碍物多,建议由具有丰富作业经验的飞手来进行操作。3.前期沟通:无人机消毒作业是采用空中喷洒的方式完成作业,且飞行高度较高、无人机漂移性较强,所以作业前一定要提前与当地政府、民众做好沟通,提前通知作业区域居民关好门窗,避免外出。4.重点注意: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禁止任何人员出现在无人机下方,避免药液飘移到人员身上造成伤害。(二)作业前检查1.检查机臂套筒是否拧紧,桨叶是否破损,电池锁扣是否扣紧等。2.选择状况良好的无人机进行作业,切勿使用鼓包、破损的电池进行作业。3.有个别系列机型,长时间没有飞行需要校准磁罗盘,部门机型在屏幕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无须操作此项目。4.因防疫作业地区障碍物情况较为复杂,建议起飞前校准雷达,同时在飞行时请保持避障雷达处于工作状态。5.因为消杀作业需要FPV图传系统的辅助,请确保FPV系统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三)机型选择消杀作业不同于农田作业,障碍物多且飞行高度可能远高于人员自身高度,所以需要避障雷达以及图传系统的辅助,所以进行消杀作业的机型选择XX、XX。四、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无人机消杀作业过程中,无人机驾驶员长期处在可能存在病毒病菌的环境当中,且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喷嚏、咳嗽、说话)和病毒污染物接触进行传播,所以为保障无人机驾驶员自身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防护用品1.疫区(有确诊病例的地方):应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长筒胶靴。2.非疫区(没有确诊病例的区域):应穿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者等效替代物比如雨靴、白大褂、帽子等。(二)作业规定1.作业过程中作业中不准吸烟、饮食。2.作业过程中,眼、口、鼻等外露器官不可与手等可能接触外界的部位接触。3.作业完毕后,使用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五、消毒液配制正确使用消毒药品,按消毒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与要求配制消毒溶液,药量与水量的比例要准确,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品浓度;药品水溶性好,以免堵塞喷头。如采用75%酒精消毒液则不需稀释,直接进行原液喷雾;如采用消毒液,目前市面产品(一般有效的氯浓度为4%-7%标准)可按照1:100-1:50比例稀释用来喷施一般环境表面,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药剂沉淀,避免堵塞滤网喷嘴。六、消毒液注意事项(一)消毒液在空气中易分解,因此要现配现用。(二)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密封背光保存。(三)不要把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四)消毒液对食物和衣物有害,在无人机喷洒消毒液时,要提前通知当地居民收起正在晾晒的食品及衣物。(五)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六)消毒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等防护设备。(七)消毒液易挥发,建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低空消毒作业。(八)喷洒75%酒精需注意防火!高浓度酒精在弥雾状态下遇到明火可能爆燃!七、人员安全注意事项(一)作业人员安全1.作业过程中避免消毒药品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切勿迎风喷洒作业,行走方向一般应同风向垂直或顺风前进。2.起降区域可能存在较为狭窄的情况,注意与无人机保持安全距离。(二)其他人员安全1.作业前,告知作业区域内人员作业情况,在地面没有人员的情况下才可开始作业。2.严禁在密集人群上空直接飞行!3.作业时,喷头应避免喷洒到人、畜和食品上,并增加巡逻,避免无关人员出现在作业区域。4.作业结束后半小时内,建议人员不要暴露在已作业区域内,避免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5.作业过程可能有人员围观,请确保起降期间围观人员务必处安全线外。八、作业及设备安全注意事项(一)保证遥控器信号良好为避免建筑物遮挡导致无人机与遥控器信号丢失,建议飞手持遥控器处于高处,保证无人机与遥控器间无遮挡。(二)保证GNSS卫星信号高楼建筑对无人机GNSS卫星信号遮挡较大,无人机可能出现切姿态的情况(无人机无法自主定位悬停),应尽量避免在高楼间超低空飞行。(三)注意观察障碍物城市、街道等区域障碍物较多,树木、电线杆、电线等对飞行安全影响较大,需保证无人机处于可视范围内,建议开启无人机雷达避障功能。(四)监测无人机电量提前计算好作业区域面积和电池续航时间,大面积作业时时刻关注电池电量,电池电量不足时需及时返航。(五)载药量建议装药量至额定容量的80%,保证足够的动力冗余,以保障飞行安全。(六)控制飞行高度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能高于30米,达到30米高度后无人机会原地悬停,高楼消毒作业需额外注意。九、作业完毕注意事项(一)消毒作业完成后,残留的药液要稀释后就地喷完,不得将残留药液带回住地,必须使用清水对无人机机体、喷洒系统进行彻底清洗。(二)作业人员应按照卫生消毒安全准则,将穿戴的全部防护用品整理干净与无人机一起在远离人畜及生活区的专用存放区隔离存放。(三)作业人员在每班作业完成后,及时洗手、洗脸、全身洗澡并更换干净衣服,随时注意个人安全及卫生保护。第六节终末消毒指南一、消毒程序(一)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二)消杀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三)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医用防护口罩(N95)、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四)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五)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六)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七)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八)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九)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十)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十一)疫点消毒工作完毕,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对消杀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十二)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十三)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十四)离开病家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二、消毒方法(一)医疗机构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二)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手、皮肤可选择如乙醇、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三)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三、消毒装备(一)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等。(二)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装工作衣的布袋等。(三)消毒药械: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碘伏、75%乙醇等。四、消毒措施(一)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物体表面:消毒时,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洗干净。2.空气:疫情暴发时,空调系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如下: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3%—0.5%过氧乙酸溶液(20mL/m3—30mL/m3)或3%过氧化氢溶(20mL/m3)或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3.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若需重复使用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30min,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及盛装容器: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有效氯20000mg/L的消毒液,按照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若有大量的稀薄的排泄物,应用漂精粉按照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混匀,消毒2h。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小时。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6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5.餐(饮)具:首先煮沸消毒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也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消毒。6.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15min,硬质物体表面也可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7.手与皮肤: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8.动物、病人尸体:动物尸体应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300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9.运输与交通工具:(1)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0.2%—0.5%过氧乙酸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患者乘坐排以及前后各三排座椅、飞机走道、厕所应用消毒剂擦拭消毒,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收集集中处理。(2)飞机到港后应对机舱内空气立即进行的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的方法或按照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使用低腐蚀性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后,机舱内的设施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3)火车厢、船舱内空气的消毒车、船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对车厢、船舱内空气进行消毒,可采用1.5%—3%的过氧化氢,按20mL/m3的量,使用气溶胶喷雾的方法消毒60分钟,或采用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的空气消毒药械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对车厢、船舱内的设施消毒后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10.医疗废弃物与垃圾:患者生活垃圾与脱卸的一次性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11.空调系统:对病人居住或活动的房间作空气熏蒸消毒时,单机空调应保持运转,直流式空调应关闭,消毒处理后,应打开所有门窗,将空调开至最大并维持一段时间。空调过滤器、过滤网使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拆下焚烧。所有通风管路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雾或擦拭消毒。空调凝结水按污水处理,防止产生气溶胶。(二)公共场所的消毒公共场所是指除公共交通工具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所有场所,包括餐馆、饭店;商务楼、商场;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洗浴、理发、美容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等。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必要时进行化学消毒。公共场所的终末消毒参考疫点终末消毒。第七节不同场所防疫消毒一、办公场所(一)消毒方法1.室内空气自然通风消毒:每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段7:30-8:30;11:30-12:30;15:00-16:00。如条件允许,在做好保温的前提下,开启门窗,保持空气流通、新鲜。2.地面消毒: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时段:17:30-18:30;第二天用清水拖把进行湿式拖地,工作时段:7:30-8:30。3.办公桌椅消毒: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消毒时段:7:30-8:30。4.电脑键盘、鼠标、电话机、门窗把手、开关面板等:每日使用75%酒精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应根据使用频次适当增加消毒次数。(二)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1.消毒物品由公司负责保存、配置、分发及使用,并做好登记工作。2.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应戴橡胶手套(厨房手套或医用手套)和口罩,按照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操作。3.消毒剂须避光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