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分析目录TOC\o"1-2"\h\u903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分析 129917第一章《红楼梦》时代背景 17675第二章命中注定“黛玉”悲情角色 232031.1出身书香门第造就了她的孤傲清高 3309651.2年纪尚幼便寄人篱下造就了她扭曲的自尊 3272451.3腐朽堕落的封建社会世道人情造就了她的叛逆 453211.4亲人相继离世造就她的沮丧 428637第三章金玉良缘让黛玉走向最后悲惨人生 532902.1万千宠爱造就“宝玉”骨子里叛逆 5136072.2与宝玉的爱情幻灭造就了她的以死抗争 524743结束语 619041参考文献 6摘要:《红楼梦》代表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古典小说,它的出现将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推向了顶峰。《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她的悲苦身世与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切必然造就了她那不同寻常的个性及人生宿命。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性格特点第一章《红楼梦》时代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著作之一,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为背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僚阶层的生活长卷。书中涉及到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美学、文献学、社会学、诗学等众多领域,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空间。自《红楼梦》诞生以来,林黛玉的形象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人们为她的美貌才情所感叹,为她对真情的执着而敬慕,为她的悲剧命运而惋惜。过人的才情、敏感细腻兼率真的性情、凄婉真挚的爱情……这一切使林黛玉成为代表中国女性美、悲剧美、凄婉美的最高符号,使她不仅远远超过历代女性的文学形象,如杜丽娘、崔莺莺,而且远远超过那些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女性如飞燕、玉环。为什么林黛玉会有如此永恒的魅力?笔者认为,这源于她深深的悲剧性,源于她丰富的人格内涵,源于她的真实。这让一代代的中国人去领略,去品味。关于林黛玉,已被学者们剖析得难以附加,且人们对她评价褒贬不一。之所以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正是源于作品的真实性。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深深扎根于社会生活,曹雪芹在给予作品人物形象以高度赞美、热爱的同时,并没有刻意美化她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也因此使她们更加真实可信、深入人心。正因为这样,我们对林黛玉性格的剖析也必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她幼经离丧、体弱多病、寄人篱下、与书为伴……这些都对她的思想、性格打下深深的烙印,诸多因素交互作用,共同促成了黛玉悲剧性格的形成。为表述方便,我们暂将这些因素对黛玉性格形成的影响分开来谈,力求概括而相对全面地揭示黛玉的悲剧性格。而且笔者力图从人物成长历程、自身精神气质、主观选择等处着眼,动态地分析黛玉的性格。第二章命中注定“黛玉”悲情角色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林黛玉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林黛玉,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作者在她的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情感诉求,将其多愁善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她,是极其细腻的,为落花而泣,为细微的情感而伤神;在性格特征上,她又是坚强的,她不受封建礼教束缚,敢于追求爱情,但由于封建大家庭的阻挠,她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局,而其本人,也以凄美的姿态落幕。作者为其作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正是她性格的真实写照。林黛玉性格十分丰富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而作者对于这个人物赋予了极大的情感寄托,在设计其形象的时候,运用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塑造了其具有诗意美的艺术形象。1.1出身书香门第造就了她的孤傲清高从黛玉出身看:祖上袭列侯三世,书香门第。父亲为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母亲即贾母之女贾敏。可见,黛玉出身于文化素养极高的贵族家庭。年幼的黛玉,深得父母宠爱,这为黛玉幼年生活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她在早期教育中得到较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养,为其后来寄情诗书做好了铺垫。特别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在她的身上体现还有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她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是个视名利如鸿毛的女子。1.2年纪尚幼便寄人篱下造就了她扭曲的自尊林黛玉初进贾府,贾府上下对她是十二分的热情,好像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有道是“穷居陋巷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时的社会是以权势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林黛玉家道中落,母亲又去世了,她到贾府来投靠亲戚,而宝钗背后却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薛氏一族,可谓身值万贯,地位显赫。可以这样说,林黛玉在贾府中寄人篱下的生活也是贾母施予的,而贾府上下又都是惟利是图之辈,他们又有谁会把林黛玉当作真正千金小姐来看呢?他们对林黛玉表面的恭敬,实质上是对贾母的敬畏,甚至是在借林黛玉来讨贾母的欢心。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是这样来评价黛玉的:“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言外之意,只有贾母的孙女才配有这样的气质,这与其说是在夸赞黛玉,倒不如说是夸贾母的孙女,讨贾母的欢心。因此,黛玉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黛玉处于一种完全寄人篱下的处境之中,处于贾府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细腻丰富、高洁的品性,使黛玉本能地厌恶贾府一切虚伪贪婪的行为,使她与生活的环境格格不入。然而她一无所有,无法摆脱这令人窒息的一切。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加上疾病等因素的侵袭,黛玉内心是无限凄苦、脆弱的,外表却表现为过分敏感自尊,她固守自己内心的纯洁,不喜虚浮人情,不屑讨好卖乖。于是,黛玉的言行使她在贾府就成了一个令大多数人躲着的另类。总之,林黛玉的自尊是对自己境遇的感伤和对环境的戒备。越是自尊,越是不肯随和,就越孤独,越不被人喜欢;而她就更看重自己,就更自尊。1.3腐朽堕落的封建社会世道人情造就了她的叛逆林黛玉思想意识的最为闪光之处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与背叛,对庸俗、偏见的抗争和嘲弄。前面谈到林黛玉独生女自小娇惯使她具有优越感,自尊心极强的。《葬花吟》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无疑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诗句中表达了黛玉与她自己所处的罪恶世界彻底决裂的檄文,展露出她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及强烈的叛逆性格。1.4亲人相继离世造就她的沮丧黛玉六岁丧母,不久其父又亡,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母亲的早逝到后来父亲的去世,造就了黛玉过早就感知到世间的生命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莫测,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无法掌握和对逝去亲人的难以割舍,使黛玉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惶恐与悲戚。据脂评,曹雪芹旧稿许多回里开有黛玉的药方,以喻黛玉的病越来越严重了,这些药方后来被删掉了。但在现行版本中,我们仍可找到这一痕迹。关于黛玉的病,书中涉及很多。如第二回写道:黛玉的身体自小极怯弱多的……第三回,自云: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三十二回,黛玉所思:况近日每觉深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至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四十五回,黛玉对宝钗的话: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疾病给黛玉内心留下重重的阴影,投射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她的思想、心境、为人处事,甚至她的爱情。当别人欢快的时候,恰是黛玉最悲苦的时候;当宝钗正在“滴翠亭杨飞戏彩蝶”时,她却在“埋香冢飞艳泣残红”;当别人欢宴时,她却喜散不喜聚,也更加剧了她敏感脆弱、自尊的特点,甚至如宝钗所说:“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使她既无湘云豪壮,也无晴雯泼辣,使她孤独、哀怨、自怜,如她诗中所说:“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第三章金玉良缘让黛玉走向最后悲惨人生2.1万千宠爱造就“宝玉”骨子里叛逆《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贾宝玉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贾宝玉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高峰顶上下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庸可怜的仕宦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纵垮之群:他表现出一种逸出常规超脱现实的畸形状态。”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贾政对贾宝玉不学无术非常失望,但是由于自幼深受贾母疼爱和庇护,贾宝玉每天和府上的女孩们一起玩耍,不念书写字。贾宝玉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在第66回,兴儿和尤三姐谈到宝玉:“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十分疼爱宝玉,贾宝玉没有上过正经学,不喜欢读书。在第2回,冷子兴讲述宝玉说的话:“女儿足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了便觉浊臭逼人”表现了贾宝玉对女性的百般呵护、怜爱,同情女性。在第36回,贾宝玉认为“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对贾政“敬鬼神而远之”,在第20回,贾宝玉认为兄弟之间“弟兄之间不过尽其大概的情理就罢了,并不想自己是丈夫,须要为子弟之表率。”这些都表现了贾宝玉与封建道德规范的格格不入,表现了其叛逆的性格。可以看出,贾宝玉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同情女性,叛逆的人。2.2与宝玉的爱情幻灭造就了她的以死抗争与宝玉的爱情幻灭造就了她的以死抗争,“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林黛玉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林黛玉在进人贾府后,就走进了她的人生沙漠,而与宝玉的爱情便是她的生命之源。宝黛二人,渐渐的从两小无猜的兄妹情谊,发展到相互爱慕中的试探与倾诉,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正是宝玉对黛玉的两次爱的表白。面对宝玉的表白,黛玉的内心是矛盾的,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封建社会的少女,她一方面渴望宝玉的爱,一方面又受自身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矛盾的爱情心理中,黛玉认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她像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将自己与宝玉的美好女因缘寄希望于史老太君,宝黛都在等待着老太太赐婚,内心总是憧憬与焦灼相伴。当单纯而幼稚的黛玉意外地被傻大姐泄露了机关,“金玉良缘”的喜乐若隐若现之时,她如遭雷轰电掣般地迷了本哇,所有的悲痛与愤怒均化作一“笑”,巨大的悲痛使她已无法哭出声来。黛玉明白:“木石之盟”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她的生命失去了最后的支柱,只能魂归离恨天了。黛玉在用以身询情、以死抗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封建婚姻的强烈抗议。结束语作为大观园中神明般的少女,林黛玉形象荟集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优秀女子的全部灵气,以其惊人的才情卓然而立,林黛玉是诗的化身,她短暂的一生就如同一首悲哀忧怨而又凄美的抒情诗。《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品性高洁、有时善解人意但又经常爱拈酸使小性的小女子。黛玉的性格形成之因是极其复杂的,有身体虚弱、常年服药、抑郁性气质的影响,有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对她的打击,更多的则是她与封建社会道德礼教、腐败堕落现实的格格不人,是社会环境对她的摧残,这一切促使了黛玉多心敏感、自卑善愁、孤僻孤傲的性格形成。同时使那个清高而屠弱的女子从那冥冥幻想之中一下跌于现实面前,她的叛逆思想和不甘趋炎附势的性格因素直接导致了她同贾府、同社会的决裂,她的早夭是贾府乃至那个社会如她一般的人必然的结局。参考文献[1]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Z].长沙:岳麓书社,2001.[4]曹雪芹,高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卫浴维修合同范本
- 专业护栏安装合同范本
- 住建部合同范本0204
- 北京农村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兼职app推广合同范本
- 交房质量纠纷合同范本
- 公司贷款抵押合同范本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专题二第6课《阅读材料 滤镜》教学设计
- 包装木箱合同范本
- 剧团戏服赠与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技术标部分
- 大学英语词汇表(5500)个单词
- 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
- 装饰公司项目融资计划书
- 《宪法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6)
- 护士服装文化与护理课件
- 2023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DB5105T 63-2023合江真龙柚生产技术规程
- 一岗双责评价细则范本
- 古典文献的校勘(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