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九年级语文2024.1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一律无效。2.试题4页,答题卡2页,一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3.答题前请正确填涂答题卡前端的考生信息并仔细阅读注意事项。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运用(共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盘桓(huán)逃窜(cuān)瘦削(xuē)矫揉造作(jiāo)B.污秽(huì)干瘪(biē)旌旗(jīng)铢两悉称(chèng)C.箴言(zhēn)契合(qì)豢养(huàn)哗众取宠(huá)D.拘泥(ní)狡黠(xiá)蓦然(mù)抽丝剥茧(b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逃窜(cuān)——cuàn,矫揉造作(jiāo)——jiǎo;B.干瘪(biē)——biě,铢两悉称(chèng)——chèn;D.拘泥(ní)——nì,蓦然(mù)——mò;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要诀礼聘掂记浮光略影B.驱遣亵渎忌讳顿开毛塞C.睥睨统筹冠冕鸠占鹊巢D.笼统箫索诓骗相得益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掂记——惦记,浮光略影——浮光掠影;B.顿开毛塞——顿开茅塞;D.箫索——萧索,相得益章——相得益彰;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的鲜活起来。B.他信手拈来一支笔,随意在纸上涂抹开来,脸上露出不屑置辩的神情。C.政府推进房产税立法后,估计信奉“房越多越潇洒”的人已经像如坐针毡一般了。D.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走在山梁上,就是再大胆的人也难免战战兢兢,产生恐惧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A.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处形容写作,使用不当;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本句形容随手拿来一支笔,不合语境,使用不当;C.如坐针毡:好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本句“如坐针毡”前有“像”,此处与前面重复,使用不当;D.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此处形容人走在山梁上,因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恰当;故选D。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冠是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的束发带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指年已十八岁。B.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C.诸葛亮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的“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D.《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它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在写作技巧上,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加冠,古代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故选A。名著阅读。(10分)5.古典小说中有许多“闹”这一情节,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古典小说中的“闹”情节概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水浒传》鲁智深暗中护送①(填人名),到野猪林时解救了差点被官差杀死的他,并将他一路护送到沧州。乡绅发病闹船家——《儒林外史》严贡生于回乡途中装疯,到岸上后又故意追究船家吃掉他的②(填物品名)的责任,威胁要将船家送官,结果③。④请以鲁智深的“闹”为例,从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方面进行探究。【答案】(1)林冲(2)云片糕(3)讹诈银子、骗银子、赖掉船费(选一个即可)(4)示例: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为了兄弟敢于抗争,他反抗的不仅是押送林冲的公差,更是当时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官府,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第一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主要讲的是豹子头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在野猪林,两人正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忽然听见有人大喝一声,接着跳出来个和尚,原来是鲁智深。鲁智深一直在暗中保护林冲。鲁智深救下林冲后,一路护送林冲安全到了沧州府。第二、三空。乡绅发病闹船家,主要讲的是严贡生这个吝啬鬼在船上设下圈套,看水手吃了他的云片糕。到岸后,严贡生便追问云片糕下落,说云片糕是名贵药物,发怒要把掌舵的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搬行李的拦住求情,严责生才饶了船家,不付船费而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讹诈银子,赖掉船费。第四空。鲁智深的“闹”是《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的代表。他为了兄弟敢于抗争,体现了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气。他反抗的不仅是押送林冲的公差,更是当时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官府。鲁智深的“闹”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表现。他代表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反抗斗争的一面。他的“闹”也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段中“你”是作品中的________(人物)。(2)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里德舅妈家里、学校、_______庄园、圣约翰家。【答案】6.①.简·爱②.夏洛蒂·勃朗特③.罗切斯特7.洛伍德桑菲尔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人物。阅读文段可知,本段文字选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写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同罗切斯特互相倾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从“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等句子可以判断出,“我”指的是简•爱,“你”指的是罗切斯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舅妈家里:父母双亡的简·爱被寄养在舅父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洛伍德学校:简·爱被送进了洛伍德学校。学校教规严厉,生活艰苦,她在这里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简·爱在这里结识了好友海伦和教师坦波尔小姐,并深受她们的影响。不久,海伦死于肺病,使简·爱深受打击。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简·爱在洛伍德慈善学校共呆了八年。桑菲尔德庄园:十八岁时,简·爱离开学校,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她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感情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当婚礼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圣约翰家: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她得到了圣约翰兄妹的帮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随后,简·爱意外地继承了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并在得知圣约翰兄妹是自己亲人后,与他们平分了财产。7.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2)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3)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4)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凫雁满回塘②.一抹晚烟荒戍垒③.料峭春风吹酒醒④.都护铁衣冷难着⑤.露从今夜白⑥.月故乡明⑦.以中有足乐者⑧.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凫雁、戍垒、料峭”等字词容易写错。8.综合性学习。(1)下面语段中有一些错误,请你按要求修改。①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②读书可以有目的地去读,也可以无目的地随便翻翻。③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④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⑤读死书,死读书,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生。”⑥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带着快乐读书,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长大成树,成为栋梁之材。(1)语段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注明句子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A第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B第______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2)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书籍是钥匙,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书籍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你该怎样和他们沟通?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答案】8.①.⑥②.在“吸收”后加“营养”或“精华”③.⑤④.把句末句号移到引号外9.①.书是火花②.帮助人们点燃心中的火焰③.书是良药④.帮助人们医治愚昧的顽症(书是雨滴,帮助人们滋润荒凉的沙漠;书是相机,帮助人们记录万年的历史;书是阳光,帮助人们照亮人生的道路;书是道路,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殿堂。)10.示例:爸爸或妈妈:有益的课外书可以增长见闻,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是应该以学业为主,但也不能死读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上一句读书名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标点符号第⑥句病因是成分残缺,“吸收”后缺少宾语,在“带着乐趣读书,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后加“营养”或“精华”等。第⑤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不是完整引用,句号应该在引号外。【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述通畅。示例:书是明灯,能帮助我们打开黑夜之门;书是道路,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殿堂;书是灯塔,能照亮我们前行之路;书是春雨,帮助人们洗涤心灵的尘埃;等等。【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从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着手,向家长阐明看课外书对学习的帮助,要用上一句读书名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看课外书能够增长见识、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视野。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只要不看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书籍,好的课外书还是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对学习有帮助的。二、阅读理解(共35分)(一)古诗词阅读(共5分)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9.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表现诗人誓死不屈的报国决心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B.首联叙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诗人离乡之久,永别之憾C.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士摇旗呐喊的决心。D.全诗悲壮动人,塑造了一位充满热血、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10.“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答案】9.C10.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C.“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尾联并非“抒悲愤之情”;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无限山河泪”这一句,诗人抒发了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大好的河山,被清兵的铁蹄践踏得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这使诗人无限的伤心屈痛,流下了悲愤的泪水。也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流的伤心之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澨,五战及郢⑦。(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食:做饭。②郢:楚国都城。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公将驰之(3)而后大师继之,必克(4)阖庐从之,又败之1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乡人曰

其臣莫有死志B.登轼而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战于长勺

晨请于阖庐曰D.先击子常之卒

公将鼓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14.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时机这一点,结合两文分别进行分析。【答案】11.(1)福:赐福,保佑(2)驰:驱车追赶(3)克:战胜(4)从:听从12.A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竭尽了。(2)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14.曹刿是在“辙乱旗靡”时追击齐军。吴军在楚军渡河过一半后(时)追及;吴军在楚军做饭时追击。【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福:赐福,保佑。(2)句意: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驰:驱车追赶。(3)句意:然后大军接继上去,一定取胜。克:战胜。(4)句意:阖庐听从了他的话,又一次打败楚军。从:听从。12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代词,他的/代词,他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在/介词,向;D.助词,的/助词,舒缓音节;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一:第一次;鼓:击鼓;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落;三:第三次。(2)若:如果;济:渡河;免:逃脱;慕:羡慕;之:他们。【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甲]文中,曹刿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因而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后才下令追击,是确信齐国真的战败了,抓住了“辙乱旗靡”的最佳追击时机。[乙]文中,第一次,夫概王要求“半济而后可击也”,是因为“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楚军渡过一半时,全军都失去了斗志,最是军心涣散的时候,这时候追击则不会出现“困兽犹斗”的情景,必然会大败楚军。第二次,“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师奔”,吴军是在楚军做饭时追击而至,让敌人饥饿而逃。【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阖庐的弟弟夫概王,早晨向阖庐请求说:“楚国的子常不仁,他的臣下没有拼死的决心,首先攻击他,他的士兵一定逃跑。”又说:“然后大军接继上去,一定取胜。”用他属下的五千人抢先攻击子常的士兵。子常的士兵逃跑。楚军大乱,吴军把他们打得大败,子常逃奔郑国。吴军追赶楚军,追到清发,准备攻击楚军。夫概王说:“被困的野兽还要争斗,况且人呢?如果知道不免于死而拼命,一定打败我们。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渡过一半之后就可以攻击了。”阖庐听从了他的话,又一次打败楚军。楚人做饭,吴军赶到,楚军逃奔,吴军吃完楚军做的饭又追赶下去。在雍澨打败楚军,经过五次战斗,吴军到郢都。(三)现代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故乡的年味曹含清①到了农历的年末,城市的超市里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②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色彩斑斓的,都散发着温馨绵厚的香味儿。村里的老婆婆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教我们唱着童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这首童谣像是我们村里人的过年指南,千百年来,太阳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东升西落;冬去春来,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这样的流程过年。③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鲁湾逢集的日子。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我紧跟着父母,看到卖灶糖的嚷着买灶糖,看到卖鞭炮的嚷着买鞭炮,看到卖橘子的就嚷着买橘子。父母都一一应允,还会给我买一套新衣服。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不肯买蔬菜,不肯买猪肉,不肯买水果,到过年的时候却显得很大方。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④我们一群孩子从小卖铺里买来摔炮装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着玩,随手将摔炮摔在地面上,噼啪一声锐响,吓得鸡飞狗跳。我们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球的游戏。至今我已经忘记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场游戏的小伙伴。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游戏更要残酷,更深刻。⑤除夕那天天黑之前,父亲会用铁锨在院子里撒下一层新挖的沙土。至今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妙,很可能是除旧迎新的寓意。吃过了饺子,母亲总是烧开一锅热水,一家人都要洗脚。母亲说除夕洗脚能够洗掉一年的灾病邪祟,来年一定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的。洗过脚母亲会向我的口袋里塞钱。她说不管成人或孩子,在辞旧迎新的时候都应该口袋里有钱,人不能穷到年头岁尾。第二天我们孩子们要早早起床,并且要自觉醒来,家长不能喊醒。天蒙蒙亮的时候村里的鞭炮声如同雷震,我惊醒之后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揉揉眼挑起一挂鞭炮,用火柴点燃,随后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烟雾腾起,在院子里弥漫。我吃过饭就去找小伙伴们玩,口袋里母亲给的钱到小卖铺全部换成了玻璃球、泡泡糖和鞭炮。……⑥我独坐在沙发上回味着被岁月冲淡的年味儿,那时候过年似乎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仪式。我似乎闻到了灶糖的甜香,闻到了枣花馒头的香味儿,闻到了煮猪肉的浓香,闻到了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美味儿,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儿……(选自《美文网》,内容有删改)15.仔细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童年故乡的除夕有哪些习俗?16.文章结尾说“我似乎闻到了灶糖的甜香,闻到了枣花馒头的香味儿,闻到了煮猪肉的浓香,闻到了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美味儿,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儿……”说说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7.根据提示要求,分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1)分析“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18.结合全文,重点根据第②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那时候过年似乎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仪式”?19.如今的年仍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仍有许多传统的年的符号。你的家乡过年时也有许多习俗,请举一例,并说说这种习俗的寓意是什么?【答案】15.示例:在院子里撒下新挖的沙土,吃过饺子要用热水洗脚,母亲给我们口袋里塞钱,第二天要自然早醒起床放鞭炮。16.示例: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故乡年味的怀念之情。17.(1)示例:“跌跌撞撞”原指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文中指小孩子欢蹦乱跳、不按规矩去走路,既写出了过年所购的年货比较多,又突出了孩子们过年购物回家时高兴快乐的情形。(2)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现实年的到来掩不住对深藏在心底的儿时故乡的年味儿的回忆,也表现了作者对儿时故乡年味儿的深深怀念之情。18.示例:既写出了那时过年是人们最重要的节日,是人们生命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又突出了那时作者故乡的年有既定的仪式,是人们世世代代必须遵循着的传统流程。19.示例:倒贴“福”字,寓意为福会到来;贴春联,寓意为象征吉祥、增加喜庆气氛和表达人们美好愿望;贴门神,寓意为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给压岁钱,寓意为能压住邪祟;燃放爆竹,寓意为增加喜庆气氛和辞旧迎新;拜年,寓意为祝福来年的大吉大利……【解析】【15题详解】仔细阅读文章第⑤段,根据记叙的内容提炼概括作答。先写父亲在院子里撒下新挖的沙土,寓意辞旧迎新;再写吃过饺子要用热水洗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接着写母亲给我们口袋里塞钱,不能穷到年头岁尾;最后写第二天要自然早醒起床放鞭炮,迎接新年。【16题详解】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全文的内容和主题来分析,最后一段由回忆转到现实,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一段,形成首尾呼应;内容上表达作者对童年故乡年味的怀念,起点明主旨的作用。点睛: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答题格式可以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的作用包含“含义、思想感情”,结构的作用包含“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17题详解】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结合指定的角度赏析,句(1)中“跌跌撞撞”本义是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结合文句意思理解,指小孩子过年购物、满载而归时高兴快乐的情形。句(2)把“内心深藏的年味儿”比作“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儿时故乡年味儿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年味儿怀念和珍惜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8题详解】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仔细阅读第②段,从老婆婆教的童谣内容可以看出,故乡的年是人们最重要的节日,从节日的习俗可以看出,人们对年的重视。这些既定的仪式,是人们世世代代必须遵循着的传统流程,是对生活的一份热爱和尊重。【19题详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春节”的习俗各地不一,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列举出几种即可。如“贴对联、燃爆竹、大拜年”等。三、写作表达(50分)20.按要求作文跨越山海欣赏万千美景,静坐一室品读经典好书,行走人生领略人间百态。兴许,只此一波青绿,只此一树鲜花,只此一场春雨,只此一段文字,只此一个笑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