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城市与环境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城市与环境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城市与环境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城市与环境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城市与环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专题检测六城市与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9·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当今多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经济或文化因素有关。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形,完成第1~2题。1.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是()A.加工基地 B.交通运输C.工业和交通 D.区域中心地2.由于专门化职能而兴起的城市是()A.武汉 B.大庆 C.郑州 D.扬州答案:1.D2.B解析:第1题,专业化职能比较强的城市和交通运输职能强的城市一般发展成为比较大的城市,我国大部分小城镇主要起到联系大城市和农村的作用,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地,选择D项。第2题,武汉、郑州、扬州主要是交通中心,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对城市的形成影响较大,大庆是因石油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完成第3~4题。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3.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3.A4.D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附近,土地利用强度最高,接近饱和,可能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A项正确;Ⅱ区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属于城区或城郊过渡区,不适合建立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Ⅲ区距市中心较远且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商业网点密度应该较低,C项错误;Ⅳ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低,D项错误。第4题,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在较大的区域内增大,A项错误;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因此B、C两项错误;该区域位于主要城市周边,土地利用强度较低说明是郊区或乡村,扩大卫星城规模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图中甲处土地利用强度提高了8%左右),故D项正确。读我国某功能区布局较为合理的中等城市略图,完成第5~6题。5.中心城区最主要的用地是()A.公共绿地 B.住宅用地C.商业用地 D.交通用地6.城市卫生填埋场,最宜选建在()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5.C6.D解析:第5题,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地价高,最主要的用地是商业用地,商业付租能力最强,C项正确。住宅用地付租能力较差,不能布局在市中心;公共绿地、交通用地不是中心城区的最主要用地。第6题,城市卫生填埋场,最宜选建在④,距城市较远,对城市、水源污染少,交通较便利,D项对。①距河流近,易造成水污染,A项错。②位于河流源头,污染城市水源,B项错。③位于城区内,易造成城区内固体废弃物污染,C项错。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19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第7~8题。7.2019年至2019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 D.逆城市化的进行8.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 1950—2019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 2019年世界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 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答案:7.B8.D解析:第7题,2019年至2019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这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第8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发展中国家居多;1950—2019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19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超过其农村人口。“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9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19年 B.2019年C.2019年 D.2019年10.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答案:9.D10.B解析:第9题,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据图可知,2019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第10题,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范围受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1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雨水下渗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12题,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结合增加地表绿化,延长了径流集聚时间,增加了雨水的下渗量,补充了地下水。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2019年与2019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8分)(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12分)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2分)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2分)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分)(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4分)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4分)(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4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4分)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4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促使其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需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14.(24分)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材料二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9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9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7.0∶57.2∶35.8。(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7分)(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4分)(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4分)(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9分)答案:(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2分)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2分)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2分)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1分)(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2分)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2分)(3)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2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为德清县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2分)(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3分)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