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1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2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3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4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树木长成一个个感叹号。它们不再有什么实际作用,只能作为村庄的一种抒情。当年被伐去的伤口上,补种了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不管被冠以多么矫情和名贵的说法,它们还是村庄出走的孩子。站在城市里它们①_,回到村庄却又长回调皮捣蛋的顽劣模样。一棵树进城和一个孩子出走是一样的道理,在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只要有草木的地方都讲着这样的道理。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我和树木曾经矫情地把城市里的家园都称作房子,自己却又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看看脚下那些支离破碎的泥土,那些花——细碎的荠菜花、典雅的婆婆纳、明黄的马齿苋以及说不出名字的花,也在城市里见缝插针地绚烂起来。谁曾真的为这些委屈的日子叹息?那也是从书本上学来的②——城市里,哪一个不是从农村里来此见缝插针的孩子?我们都是自愿而悲情的进城者。(节选自周荣池《大地:词语和种子》)20.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加点词均指树木,前两处用“它们”,后一处用“他们”,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22.结合《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及以上文段分析作者认为“我们”这些“进城者”“悲情”的原因。【答案】20.①衣冠楚楚(文质彬彬、一本正经)。②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装腔作势)21.①“它们”指从城里回来的优良树木,对于“我”来说终究是陌生的,有距离的,寄托了“我”对出走城市的反思:②“他们”指在城市中有家不能回的树木,对作者而言是熟悉的,亲近的,作者看树就是在与自我对话,寄托了“我”对家的思念。22.①《乡土中国》认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安土重迁,因而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②“我们”并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这些只能是“房子”而己,在城市生活中“我们”只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前文“不管被冠以多么矫情和名贵的说法”可知,这些树木在城市中是非常名贵的品种,并且说到“站在城市里”,这里将树木人格化,说的是树木和人一样在城市中端正严肃,可填“衣冠楚楚”“文质彬彬”“一本正经”等。“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文质彬彬”,形容气质 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一本正经”,显出很规矩、很庄重的举止或外表。②前文说到“谁曾真的为这些委屈的日子叹息?”说明不曾为那些委屈的日子真的叹息,而“我们”发出的叹息声只不过是一种从书本上学来的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可填“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等。“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忧伤而发出慨叹,也比喻诗文矫揉造作,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比喻不自然地故意做作。“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当年被伐去的伤口上,补种了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不管被冠以多么矫情和名贵的说法, 它们还是村庄出走的孩子。站在城市里它们”中“它们”承前指代,指的是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它们回到村庄又长回了让“我”熟悉的调皮捣蛋的顽劣模样,说明它们在城市的时候,对于“我”来说终究是陌生的,有距离的,寄托了“我”对出走城市的反思。“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中“他们”是指城市里的树木,这些树木和“我”一样是有家不能回,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些树木是熟悉的,亲近的,作者看到这些树就像看到了自己一样,作者看树就是在与自我对话,寄托了“我”对家的思念。【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中写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并且这“乡土性”具有不流动性的特征,因为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文段中写到“一棵树进城和一个孩子出走是一样的道理,在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只要有草木的地方都讲着这样的道理。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我和树木曾经矫情地把城市里的家园都称作房子,自己却又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可见“我们”并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这些只能是“房子”而己,在城市生活中“我们”只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其性质和信息守恒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黑洞的形成源于恒星的演化。当一颗恒星燃尽了核燃料时,它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引力坍缩。这个过程的结果可能是超新星爆炸,①。黑洞是一种极其紧凑的天体,其引力场极强,使得周围的一切,包括光都无法逃脱。②,人们称之为事件视界,穿过这个特定边界的物体将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黑洞内部存在一个被称为奇点的点,其密度无限大,物理规律无法解释,这使得我们对黑洞内部的性质充满了疑惑和猜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黑洞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理论逐渐涌现,试图解决信息守恒的难题。量子引力理论、弦理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这些理论试图在量子层面揭示黑洞内部的奇异性,以及信息是否真的在黑洞内部被永久丧失。③,我们对黑洞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信息守恒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这些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推动我们对黑洞和宇宙本身的认识。在这场“信息守恒的大战”中,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试图揭示宇宙中这个引人入胜的谜团的真相。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内容概括完整,表达通顺连贯,不超过50个字。【答案】21.①也可能形成黑洞;②黑洞有一个特定的边界;③尽管研究不断深入。22.尽管对黑洞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为解决信息守恒的难题,科学家们仍然在继续努力。【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黑洞是一种极其紧凑的天体”可知,该句应该提到产生了黑洞,与“可能是超新星爆炸”相对,可填“也可能形成黑洞”;第二空,该段介绍黑洞的特点,后文说“人们称之为事件视界,穿过这个特定边界的物体将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可见首句应该提到黑洞的特定边界,因此可填“黑洞有一个特定的边界”;第三空,结合段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黑洞的深入研究”可知,让“我们对黑洞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信息守恒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的原因应该是研究不断深入,与后文的“然而”构成转折关系,因此可填“尽管研究不断深入”。【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能力。“转折关系的句子”应该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连接。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成套使用的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单用的有“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等。“量子引力理论、弦理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这些理论试图在量子层面揭示黑洞内部的奇异性,以及信息是否真的在黑洞内部被永久丧失。尽管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黑洞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信息守恒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为研究黑洞的现实突破,可概括为“对黑洞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这些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推动我们对黑洞和宇宙本身的认识。在这场‘信息守恒的大战’中,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试图揭示宇宙中这个引人入胜的谜团的真相”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可概括为“为解决信息守恒的难题,科学家们仍然在继续努力”。之后用表转折的关联词语将其连接成复句即可。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4月联考(二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沧浪亭里的闻妙香室,原先是赏梅的地方,也是以前主人读书的地方。在梅花树边读书,哪有在梅花树边饮酒快乐?即使是古人,也有不够周全之处。现在不见梅花,却也有暗香浮动,倒不是先入为主,想来是闻妙香室的建筑线条干净利落的道理。这也与门的革新有关,门的革新多为直线,线条一直就干净,而绦环板上也不施雕饰,素面朝天。出了闻妙香室,望空处走,在园子的角落里看见名“黄杆乌哺鸡”的竹子,竹子的杆是黄的,粗眺凋敝,玩味一下顿觉金碧辉煌。不觉来到明道堂,说明牌上说“明道堂坐北朝南,开敞四合,宏伟庄严,为园中主厅”,又不是天安门,要“宏伟庄严”干什么?明道堂四周的廊屋,与瑶华境界相通。廊屋围出的院子里有四棵树,两棵柏树,两棵玉兰树。柏树在这里显得粗气。一棵玉兰树已经生出新叶,东一点,西一撮,随意着绿。而另一棵玉兰树上存残花,像我前几天在其他文章中写到的那样:“它们在枝头上就好像一堆打破的瓷器,稀利哐啷,碎片上留着乌龙茶的茶遗。”我忽然生出喜欢,在铺地上发现了一瓣眉心紫盈盈的玉兰花瓣,紫得喜气。

20.下列诗句中的“着”与文中加点的“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妾家临渭北,春梦着辽西B.平林霜着色,沙岸水留痕

C.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形象又新颖,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明道堂”这一景点的景点说明词。景点说明词是对景点地理方位、典型特征、作用功能等方面的介绍。请你根据文本内容为“闻妙香室”写一段景点说明词,不超过40字。(3分)20.B【解析】"随意着绿”的“着(zhuo)”为动词,可译为点缀、沾染;A项"着(zhuo)"为动词,可译为“到”;B项“着(zhuo)”为动词,可译为“点缀、沾染;C项“着(zhuo)”为动词,可译为“开;D项“着(zhe)”为助词,表示动作的某种状态。

21.①形象:将枝头的玉兰花比作打破的瓷器,生动形象地写出玉兰花盛放的状态以及花瓣光滑的特点;将玉兰花开败的部分比作乌龙茶的茶渍,生动形象地写出玉兰花开败部分的颜色是褐色的,以及玉兰花开败部分点缀在花瓣上的特点。②新颖:将玉兰花比作瓷器,开败部分比作茶渍,使语言陌生化;稀利哐啷”运用拟声词摹写玉兰花盛放的状态,以声写形(通感),富有动态美与创造性。

(评分标准:形象2分,两处比喻任写一处得2分,说出本体喻体并指出效果;新颖2分,“语言陌生化”拟声词通感”写出2处得满分。)

22.闻妙香室:位于沧浪亭,原为主人读书处,亦可赏梅,其建筑线条具有干净利落的特点。(评分标准:“位于沧浪亭”1分;读书处、赏梅”1分;干净利落1分,超过40字扣1分,若指出附近景点是明道堂,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查找与概括能力。根据沧浪亭里的闻妙香室,原先是赏梅的地方,也是以前主人读书的地方”可归纳闻妙香室的地理位置与读书、赏梅两个功能;根据“想来是闻妙香室的建筑线条干净利落的道理”可知闻妙香室建筑线条干净利落,后面对门和绦环板的描写,也是围绕线条干净利落这特点展开的。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英国当代诗人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猛虎象征人性的一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而“细嗅”刚刚象征着两者的关系,两者的调和与统一。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大江东去”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①)和(②)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才能含蕴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春草萌芽;有蔷薇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丁;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节选自余光中《猛虎和蔷薇》,有删改)20.请结合文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不得使用原文。①②21.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22.文中画线的语句能否修改成“其一如苍鹰、飞瀑、怒马,其一如夜莺、静池、驯羊”?说说你的理由。【答案】20.①雄伟(阳刚)②秀美(婉约)21.示例:所谓“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云破月来花弄影”所谓“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和“别有幽愁暗恨生”等22.不能。(1)原文层次是分号与逗号,其停顿时间较长,有强调作用,引起读者关注,修改之后无此效果。(2)原文的句式是两组短句,句式整齐,在音节上一气呵成,具有节奏感。修改之后无此效果。(3)原文“如”多次出现修辞上属于反复,构成排比,具有文采。修改之后无此效果。【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词语的能力。根据“猛虎象征人性的一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可知,这两个空应填写人性中猛虎、蔷薇这两个方面;前文中先提人性中猛虎的一面,再提人性中蔷薇的一面,可以确定①处指人性猛虎的一面,②处指人性蔷薇的一面;因此,在①处填写能代表猛虎气质的词语:雄伟、阳刚等,在②处填写能代表蔷薇气质的词语:秀美、婉约等。【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猛虎象征人性的一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所谓‘大江东去’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可知,此处应当填写能表达人性中猛虎、蔷薇这两个方面气质的诗句,能代表猛虎气质的应是豪放风格的诗句,能代表蔷薇气质的应是婉约风格的诗句,然后从自己所熟悉的诗句中按要求选择填入即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文中的描述,以其独特的修辞和句式,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首先,“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雄浑、奔放、激昂的气势,准确地表现了人性中猛虎的气质特点。而接下来的“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则呈现出另一种静谧、柔和、温顺的氛围,也准确地表现了人性中蔷薇的气质特点。修改后的句子虽然也包含了这些元素,但由于不用分号和逗号而使用表示停顿较短的逗号和顿号,使得整个句子的停顿变得短促,使句子的节奏感变弱,起不到强调的作用,无法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同时,修改后的句子也失去了原文那种两组短句的整齐划一的句式和反复排比的修辞效果,使得整个句子的文采和韵律都大打折扣。因此,原文的表述方式不仅更加生动有力,而且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蝴蝶兰的故乡在巴西、智利的热带雨林。所以,我国的古典诗词里,①。但这并不妨碍它本身成为一首诗。把蝴蝶兰养成一首美妙的诗,可不大容易。蝴蝶兰喜高温高湿,最宜生长的温度在16℃到30℃之间。温度低于15℃,就超出了它的理解力。习惯在60%以上湿度下生存的蝴蝶兰,最不适应的,是暖气人家30%以下的环境湿度。如果家里没有加湿器,蝴蝶兰不介意你每天用喷雾器向叶面加湿,但它非常介意往花朵上直接喷水。最好,把蝴蝶兰放在室内有散射光的地方,不要②。浇水的原则是:干透浇透。③,这样的好心,只会适得其反。我总结了这些蝴蝶兰的习性,愿能帮到春节领“蝴蝶”回家的你。开花后的蝴蝶兰,我也从不轻易丢弃,及时剪掉花葶,到四月中旬再换盆——把已腐烂的基质换掉,剪除坏死根部。将处理好的蝴蝶兰,放在能见到阳光又不直晒的地方,保持25℃~30℃的温度、60%以上的湿度。两三个月后,一株新的“蝴蝶”,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